羅氏郡望、堂號大全,豫章郡,襄陽郡,長沙郡,清公堂,世德堂

郡望:

1

豫章郡

亦稱南昌府、南昌郡。原為春秋時期的洪州之地,戰國時期秦國置為九江郡。楚、漢之際置豫章郡,治所在豫章(今江西南昌),其時轄地在今江西省南昌市,南朝陳時包有今江西錦江流域、南昌、清江、九江、歷陵、彭澤、柴桑等十八縣和兩個候國,即今江西省北部地區。隋朝時期為洪州治所。唐朝以後又改為豫章郡洪州,後期曾改為鍾陵縣,再後又改為南昌。五代時期的南唐及明、清諸朝為南昌府治,明朝初期曾為洪都府治,其時轄地均為今江西省南昌市。


羅氏郡望、堂號大全,豫章郡,襄陽郡,長沙郡,清公堂,世德堂


2

襄陽郡

東漢朝建安十三年戊子(公元198年)分南郡、南陽兩郡各一部份置襄陽郡,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其時轄地在今湖北省襄樊市、南漳縣、宜城縣、當陽縣、遠安縣等一帶,治所在襄陽(今湖北襄樊襄城區)。晉朝時期入為荊州治所。南北朝時期梁國置為南雍州,西魏改為襄州。隋朝時期改為襄陽郡。唐朝武德四年辛巳(公元621年)高宗李淵平定王世充後,改為襄州,因原隋朝舊名而領襄陽、安養、漢南、義清、南漳、常平六縣。州置山南道行臺,統交、廣、安、黃、壽等二百五十七州。唐朝武德五年壬午(公元622年)撤酇州,以陰城、谷城二縣來屬於。唐朝武德七年甲申(公元624年)罷行臺為都督府,督襄、鄧、唐、均、淅、重七州。唐朝貞觀元年丁亥(公元627年)廢重州,以荊山縣來屬於。唐朝貞觀六年壬辰(公元632年)廢都督府。唐朝貞觀八年甲午(公元634年)廢鄀州,以率道、樂鄉二縣來屬於。又撤常平入襄陽,撤陰城入谷城,撤南津入義清,撤漢南入率道。唐朝天寶元年壬午(公元742年)改為襄陽郡。唐朝天寶十四年乙未(公元755年)置防禦使。唐朝乾元元年甲午(公元874年)復為襄州。唐朝上元二年乙亥(公元675年)置襄州節度使,領襄、鄧、均、房、金、商等州,自後為山南東道節度使治所;轄領襄陽、鄧城、谷城、義清、南漳、樂鄉諸縣。以後襄陽為歷朝郡、州、道、府之治所。

3

長沙郡

周朝即有該地,戰國時期楚國始建郡,秦滅楚後承之,治所在臨湘(今湖南長沙),其時轄地在今湖南省東部、南部一帶和廣西壯族自治區省全州市、廣東省連縣、陽山縣等地。西漢改郡為長沙國,東漢仍改回為郡。

4

羅州

即廣東省湛江市屬廉江市。廉江地處雷州半島北部,粵桂邊界,扼粵桂兩省交通要衝。廉江,古稱羅州。始建前在秦朝時期屬象郡地。漢朝時期屬合浦縣地。晉朝時期屬高涼郡高涼縣地。南朝宋、齊時期為高涼郡羅州縣地。南朝梁、陳時期為羅州高興郡石龍縣地。隋朝時期屬高州高涼郡石龍縣地。唐高祖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石龍縣建石城縣,屬羅州,唐玄宗天寶元年,以濂江河取名,易名為濂江縣。南漢時期屬羅州。宋太祖開寶五年(公元972年)廢羅州並廢濂江、幹水縣,劃入吳川,屬辯州。宋太平興國五年(公元980年)改辯州為化州。南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76年),復析吳川西鄉置石城縣,屬化州。元朝時期屬化州路。明朝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屬化州府。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屬化州。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屬高州府。清朝時期屬高州府。民國元年~三年(公元1912~1924年)屬高州道。民國三年改石城縣為廉江縣,屬高州道。民國九年(公元1920年)廢除道制,屬高州善後處。民國十二年(公元1923年)屬高雷廉欽瓊崖羅陽八屬聯軍總指揮部。民國十五年(公元1926年)八屬聯軍全部覆滅後,屬廣東南路行政公署。民國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屬廣東省第七行政區公署。民國三十八年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公元1949年),屬廣東省第十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1949年11月11日廉江縣城解放,屬廣東南路專員公署。1950年9月屬高雷專區。1952年11月屬廣東粵西行政區。1956年2月屬廣東省湛江專區。1959年1月,廉江、遂溪、海康(南渡河以北部分)三縣合併為雷北縣,屬廣東省湛江專區。1960年11月雷北縣易名為雷州縣,屆廣東湛江專區。1961年3月撤銷雷州縣,恢復廉江、遂溪、海康三縣。按原縣區域分治和歸屬。1978年9月屬廣東省湛江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9月實行市領導縣體制,屬湛江市。1993年12月經國務批准,廉江撤縣設市(二類市),歸廣東省直轄,並委託湛江市代管。

堂號

清公堂:廣東省信宜市扶參

世德堂:廣東南海紫洞。

垂裕堂:廣東縣大埔縣城南羅屋。

本原堂:廣東東莞貴公支系。

鹿湖堂:廣東大埔坎夏,羅賢建。

百順堂:廣東大埔坎夏,羅賢子羅榮昌建。

三祝堂:廣東大埔坎夏,羅賢子羅福海建。

追遠堂:廣東大埔坎夏。

介鳳堂:廣東懷集清舉人羅兆熊支系。

鹿湖堂:廣東大埔坎夏,為珠公四十六世洪德──大一──次三郎乾元公立祠。

思孝堂:湖南湘鄉灣洲羅氏祠堂,由羅澤南主修。

嘉德堂:浙江羅江。

湘水堂:湖南武陵桃園七里橋。

豫章堂:福建省沙縣城關城西南路346號,主祀羅從彥。

豫章堂所在地:海南省瓊海市、臨高縣。

柏林堂:江西省南昌市柏林。分支湖北麻城鼎公系。

柏林堂:湖北省,陽新縣,中羅老莊。漢壑公開基始祖。分支豐葉裡平地畈文景公。

柏林堂:安徽毅州廣倫公世系。

柏林堂:江蘇省淮安、鹽城、連雲港等市縣。

明德堂:湖南省株洲市馬家河、廣東大埔坎下系等。大埔坎下祖祠“明德堂”。

光裕堂:湖南茶陵縣城。

光裕堂:江西南昌水南等。

敦睦堂:湖南衡東深塘。

敦睦堂:湖南 長沙

嘉德堂

丕振堂

貽谷堂

諭德堂:湖南寧鄉

明德堂: 湖南 上湘田心

錦厚堂

尊敬堂:湖南衡陽湘潭

崇文堂

崇彝堂:湖南 邵陽

永繼堂

歸厚堂

忠直堂:江西吉水竹溪、山下。

慶餘堂:江西吉水象園。

久大堂:江西吉水西園。

繼述堂:江西吉水檀園。

敦仁堂:江西吉水土塘、高安沙溪秋公等。

崇本堂:江西吉水井下。

源本堂:江西吉水龍洲。

純忠堂:江西吉水曲嶺。

義恩堂:福建省沙縣城西六里,羅沂,周文公所創,為羅氏書院之一。

(江西南昌企、遵生系) 報本堂:江西省南昌市柏林。

時恩堂:福建省閩清縣下祝鄉洋頭村

忠孝堂:江西高安儀助、儀輔公。

一本堂:江西高安沙溪左渡德謹公。

德慶堂:江西泰和上模鄉上模村(明羅欽順支系),始遷祖詢公,唐集公六世孫。

中和堂:江西萬安縣梘頭鎮茅坪村,基祖存德公,泰和詢公十世孫分遷立堂。

儒林堂:貴州省任懷縣大坪寺落家灣等。

八元堂:福建省福州市。

鼎蔭堂:福建省福州市。

詩禮堂:福建省福州市。

桑洛(羅)堂(團):江西九江德化,

永祀堂:湖北省孝感市西門外羅木橋。

厚德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柏蔭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亦命美公祠。

大興堂:安徽太山集

敬明堂:安徽太山集

崇盛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吉樂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七賢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義興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三益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敦厚堂所在地: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節孝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式好堂所: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東式堂所在地: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西式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冀成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三多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食德堂:安徽太山集均美公支系。

慶源堂:江西省吉水縣盤谷鄉。據《秀川羅氏族譜》。

忠愛堂:貴州省遵義市唐羅榮支系。羅榮有《盅愛堂記》。

雍睦堂:湖北孝感。

歡迎羅氏宗親留言交流....

羅氏郡望、堂號大全,豫章郡,襄陽郡,長沙郡,清公堂,世德堂

羅氏郡望、堂號大全,豫章郡,襄陽郡,長沙郡,清公堂,世德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