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是什麼原因?

儂樂融網


作為一名從事三農工作的人,嚐盡了三農工作的酸甜苦辣,對這個問題多少有些瞭解,但依然不想作答,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國家對三農工作的重視並沒有得到充分落實

按照慣例,每年的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工作的文件,這相當於中央的表態,國家最關注最重視的依舊是三農工作,誰想說國家層面不重視農業、農村、農民,似乎說不過去。然而實際情況是文件發了,各級領導重視的仍舊是房地產、各種工業園區、城市建設等等工作,因為這些產業才是地方財政收入的保障。三農工作不僅不能增加地方財政收入,還需要大量的投入,而且不容易出政績,三農對任期只有三五年的領導來說,是無法也不願重視的。大多都是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口頭上文件上很重視而已。在很多地方,農業甚至還不如旅遊業、第三產業受重視。就這樣一個無人重視的問題,誰願多做多談?更遑論辛苦碼字,碼了誰看?

各級政府對三農投入多年沒有增加,對農業農村感興趣的人也越來越少

最近國家出臺的鄉村振興規劃和方案炒得很火,各級政府也不斷髮文佈署,可是你認真研究一下各種方案就會發現,都是無源之水無根之木。這些規劃和方案都沒有投入的預算和籌資辦法,沒有真金白銀,方案做的再好、喊得再響最後也只是口號。有的方案提出了引資計劃目標,寄希望於吸引社會資本投資三農,這也不過是畫餅充飢而已,哪個傻子還會在這種三農發展最艱難的時候投入資金呢?你看看各級大大小小的農業科研機構和各農業行政主管部門,哪一個不是處於保機構運轉的狀態,誰有多少餘錢來做實做好三農工作?更不用說企業進入三農領域需要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所以對三農有研究、感興趣,真正準備投資三農的企業真是鳳毛麟角。

越是貧困的農村,打工經濟越發達,農民都脫離了三農,你還指望誰愛三農

農民工、留守兒童、留守老人、空心村等等這些詞都不陌生吧,這些詞都是描述當前的農村生產生活現狀而專用的。因為農業生產投入與產出極不平衡,青壯年都選擇了外出務工,做一天工可抵五天農業生產收入,誰還願困在土地上。剩下一些老人在家務農,只能做得了多少做多少,何況還要照顧留在身邊讀書的孫子孫女,可以說農業生產是無奈地繼續著。幾千年來最執著的農村人都離開了這個行業,短期內你就不要指望三農能再創輝煌了,所以沒人關注你的三農問答一點也不奇怪。

在家務農的老人和留守兒童用的基本是廉價的數字機,上不了網看不了頭條;城裡務工的關注點已不是三農,而是工價和各種用工信息;城裡人更是極少有關注三農問題的人;所以你辛苦寫出的三農問題問答倒底給誰看?大家心裡都沒底,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什麼。

跟我一起,耐心等等看吧。


塵埃落定的清晨


比如說像我這種,真正回來家鄉做農民的人,一天干農活的時間已經去了大半,晚上忙完農活回來,翻開手機看看吧,一看!好想跟自己有很大關係喔!然後發現另外一頁的全是講的天花亂墜的,沒點實際的東西……最後跟自己半毛錢關係沒有。

像我這種回家做農業,立足農村的農民,無論在這個平臺怎麼折騰,也沒有太多的變化,那些大V農業號,那個不是資本在背後撐腰?!他們做得風聲水起,自己只能幹看著,自己每天花在農活上的時間已經夠多了,搞了一天活,累成狗了……誰還有心思搞自己的號?!還不如好好幹自己的真實農業,做自媒體輔助就好了,想要火起來那是資本的力量,沒有資本就看看熱鬧算了……


韶州小農


農村撂荒、閒置的土地比較多,年輕人不是上學不回來便是進城務工,剩下的中老年人進城跟著子女不是看孩子便是招呼家務,再剩下的是老年人守著二畝三分地,不懂科學種田,這二畝三分地也沒有什麼收入,只是解決了吃糧問題。這是其一。國家每年都在改造很多畝中低產田,國家投了資,有些地方卻是一個擺設,比如水利設施就是典型的“擺設”。使改造後的中低產田不能發揮出應有的效益。這是其二。一家一戶的面積小,不利於機械化作業,帶來的生產成本告,對農資又不能實行集中採購,這給農資經銷商帶來了豐厚的利潤,每家的種植成本從一開始播種到最後的收割成本居高不下,年輕人說,算了別種了,耽誤時間,還不如我在外面幹兩天活。這是其三。……,這是其……。總之原因非常多。所以沒有人真真正正的把這個問題進行深入調查研究。


用戶4206730202581


沒人敢回答三農問題,是因為怕捱罵唄。試問有幾個回答了涉農問題的沒捱罵?頭條上有一幫人,只要你說給農民好處,他們就群起而贊之,只要你說的稍不對他們口味,就圍攻,漫罵。

一一國家禁止集中焚燒秸稈。是為了保護環境,你贊同,就捱罵,你同意隨便燒,都贊你。就連國家援助非洲的錢,他們都認為應該拿回來給農民分掉……。總之國家沒給農民免費每月發大筆養老金,就是不尊農,不愛農,就傷農。

一一國家建議逢年過節,禁放煙花爆竹,是針對城鄉一體的環保性建議,並非單獨針對農村,結果,他們抬出祖宗跟你爭。非放不可。

一一專家建議秸稈還田,或漚肥,人家說了,我們農民幾千年都燒掉了,不會漚肥。他們忘了四十年前農村沒推廣化肥,農民進城包旱廁,收尿水,回去慘上草木灰漚肥的往事了。忘了一個農村家家備有的糞箕子了。

一一說白話吧,現在日子好過了,艱苦奮鬥的作風早己丟棄,不管城市農村,人們都忘本了。我沒權要求歷史返回到過去,但我們應遠望未來,只要我們遵紀守法,堅定不移跟黨走,未來肯定是越來越好。

一一,昨天晚上我媽託夢來了,勸我少管閒事,說一群小鬼拆了俺家的祖墳。然後打了我一巴掌,我嚇醒了……。


黑逗逗11


問得挺專業的啊,

不看完是你的損失

1,講真的,雖然很多人選擇三農,但對三農的很對知識一竅不通 ,很難回答,很多問題回答很專一卻沒多少閱讀量。

2,而且就一個問題,要回答到三百字以上,的確有一定的難度,而且回答一個問題要話幾個小時,一天下來,就回答那麼幾個 ,費盡心思的答完了,卻發現閱讀量上不去,一切都太不值得了,

3,一般很多人都答到幾十個字,就答不了了,但她們有少部分人不知道,字數多加配圖會被系統推薦到主頁,推薦到主頁閱讀量高就可以通過優質答案了。

4,我兩天就完成四個優質答案了,毫不誇張的說,回答不到十個問答,每一天都被系統推薦到主頁,這也是我的成功經驗,

5 希望對你有一定的幫助,如果還是不太明白,關注私聊我,我給你一一講解,保證你的每一天都會被系統推薦。好了就說這麼多了,喜歡的朋友評論加關注



鄉村銘國


問: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是什麼原因?

答:三農問題所涉及的問題很多,很廣。至於為什麼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我想不外乎以下幾個方面。

一 三農問題中,有不少涉及到黨和國家對三農的方針、決定,都是政策性很強的問題。這個來不得半點的主觀意測,虛構,想象。如果平時不學習、不瞭解、不掌握這方面的資料,是無法準確回答問題的。


比如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內容,土地三權分置,土地確權……等等。

二 真正從事農業來自農業第一線的人少。雖然生於農村,出身於農民,實際已不從事農業行業。對農業、農村、農民的現實情況掌握不多,瞭解不夠。沒有了解,就沒有發言權。比如糧食、藥材、果樹、花卉的種植與栽培;動物、家畜的飼養、管理與繁殖。沒這方面的實踐,沒這方面的認識、經驗,怎麼回答這方面的問題?

三 由於三大差別(工農、城鄉、腦力與體力)至今仍無從根本上取消,人們對從事農業都持有偏見。認為農業工作不體面,甚至厭惡了農活又髒又累又艱辛。農民付出大,收益少。三農問題得不到眾多關注,有的甚至儘量迴避。

鑑於上述種種,可能就是造成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的原因吧。不知說的對不對,望大家批評、指正,並參與討論。


隱居者53





為了我20


三農問題為何不興時沒人看沒人願答。問題有如下幾條。

一涉農問題關係到國家政策導向,政治,農民與黨眾關係敏感話題,稍不慎會遭到平臺封殺。

二,回答問題言詞不專業水平有限。如本人雖是農民種果樹的,某些技術從書本和實踐中得出經驗,但寫作水平有限,不能把某些內容寫得精彩詳細。所以上頭條只是業餘愛好,全當開心娛樂罷了。😬😬

三,閱讀者少。眼下農業正是轉型階段,又是農村發展最蕭條、最徬徨階段,空心村,土地擱荒、青壯年流動外出、孤寡老幼滯留等等現實。也就是說農民很忙,都為生活各奔掙錢去了,留家的都是中老年人,吃喝拉撒睡都夠忙乎了,誰願餓肚子去上網?當然這不是絕對的,不乏致富人利用網絡,書本或培訓班來提高自己的技術水平,以便更好的發展自己。

三,農業投資大,見效低,需要改變傳統觀念,開拓創新,才能立足社會發展的需要。以往傳統農業是小規種植,抱一畝三分地只夠吃的時代已經過去,而改變理念進行多種經濟,集中管理模式即將開啟,這都需要技術更新機械化管理水平來推動農業新發展,新局面,來緩解目前農村上述存在的棘手問題。


隴塬鄉下人


為什麼關注三農,寫三農文章的人少?

一個重要原因是三農文章讀者很少。本來農村人多與城市人口,但是農村人上網玩手機的人數上比數太少了。特別是欠發達地區的農民,買智能手機的人就很少。

我知道在我們村買智能手機的部數佔總手機部教的10%都不到。年輕人買上智能手機,多在打遊戲,看看微信,打打電話。真正關心三農,讀點三農新聞的人太少了。更不用說參與三農問題的討論。

再加上前些時間參與過三農討論的人,得不到收益,都悄悄地隱退了。參加了一些有稿費的網絡裡去了。都說頭條是按點讀人數給稿費的,長期得不到收益,不再費心勞神。

三農問題,對國家來說實在重要,牽扯到國濟民生。對農民來說更為重要,牽扯到自己的生活大事。希望更多的人,參與其中。

也希望《今日頭條》改進獎勵辦法,讓三農評論人數數信增長,興旺發達。


農家評述122


很少有人回答三農問題,是什麼原因?我說說自己的看法!

一是三農問題牽攝面太廣,問題太多,情勢複雜,對同一件事的同一種回答,會在不同的地方引起不同的反響!好多做問答的朋友不願辛辛苦苦碼完字的回答卻再招來一頓滿滿的批評!

二是三農問題是一個太過寬泛的問題!國家好大一部分人都是農民。農業問題又是國家重點解決又解決了這麼多年的問題。做為普通老百姓中的一員,要回答一些三農領域的問題,顯得很無奈又很無力。

三是國家三農政策和農村發展現狀之間的差別。回答三農問題要麼解讀政策,要麼反映現狀。做為個人,無論回答的再好,只要沒法參與執行再好的回答也只是一句空話!


基於以上原因,三農問答很少有人回答也少有人參與!就出現了三農問題沒人回答,三農回答沒有閱讀的情況!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