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就“降準”謠言闢謠並正式致函公安機關

央廣網北京4月3日消息(記者蔣勇)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針對近日坊間流傳的央行“降準”謠言,央行第一時間站出來闢謠並正式致函公安機關,希望對編造發佈虛假信息的行為依法進行查處。專家認為:雖然謠言已經退卻,但考慮到謠言給中小投資者帶來一定損失,相關部門的監管措施應該及時跟上,同時有必要對造謠傳謠者啟動相應的司法調查。

“降準”謠言給金融市場造成一定程度擾動

近些年,金融市場上出現的虛假信息編造傳播事件並不在少數,有時一條短消息就能造成市場驟然震盪。2013年6月“錢荒”、2015年“股災”期間,越是市場大幅波動的時候,越能看到各種謠言“推波助瀾”,加劇市場恐慌、踩踏和風險擴散,影響十分惡劣。即使最終被證明是謠言,但給金融市場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小覷,甚至對金融穩定構成威脅。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說,這次“降準”謠言就給金融市場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擾動,“在投資者看來,降準的消息比較意外,因此可能會帶來股票市場意外上升,債券收益率下降或者債券價格上升。降準傳言也會對人民幣匯率造成擾動,比如導致人民幣匯率意外下降。”

信息不對稱的中小投資者受影響最大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說,受謠言影響最大的是信息不對稱的中小投資者。炮製出關於央行降準的虛假消息,主要目的就是為了欺騙廣大公眾投資者,讓他們認為這是一個利好消息,趕緊“買買買”,這些別有用心的人趕緊出手,這種“割韭菜”的方式不僅嚴重貶損了國家機關特別是央行的公信力,而且嚴重損害中小投資者的知情權。一旦被信息誤導,那麼投資者就會做出不正確的決策、不理性的決策。

劉俊海認為,從投資角度來看,如果因為受到了謠言的誤導而遭受到了嚴重的財產損害,這是不折不扣的侵權行為。投資者可以對製造謠言的當事人以及惡意傳播謠言的當事人提起民事訴訟。如果受害者人數眾多,還可以考慮由中證中小投資者服務中心啟動公益訴訟程序。

重大政策牽一髮動全身 對降準謠言有必要啟動調查

謝亞軒認為,鑑於貨幣政策事關全局,類似“降準”這樣的重大政策會對宏觀經濟運行和金融市場運行產生“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影響,有必要啟動相應的調查。

劉俊海也表示,如果謠言的編造者對投資者的利益侵害達到了犯罪的程度,司法機關還應當儘快立案,及時追究犯罪分子的刑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