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有哪些值得去的景點?

河南民俗專家張寶柱


我是在2016年清明節去的洛陽,牡丹已經盛開。首先洛陽市內有很多好玩的地方,像王城公園,可以去賞賞牡丹、玩玩遊樂項目;薰衣草莊園,可以看看薰衣草及各種造型;隋唐植物園和中國牡丹園,可以去看看各色的牡丹花和特色植物,門票都不是很貴;天子駕六博物館,感覺一下古代王陵縱馬揚鞭、氣勢恢宏的場景。


在洛陽市外還有龍門石窟,看看北魏時代人們對於佛教多麼重視,靜靜流淌的伊河水也很寬闊,與周邊的山交相輝映,形成別樣的風景。如果時間充裕也可以去更遠一點的老君山、白雲山看看洛陽自然風光,沿途還能經過很多景區。

總之,洛陽在河南省是5A景區最多的地方,人文和自然資源豐富,有很多值得旅遊的景點,洛陽作為千年古都,也有它獨特的韻味。

我是海域藍豚,河南自媒體,持續更新更多本地問答,喜歡請點右上角加關注,歡迎評論點贊,謝謝!


河南這些事兒


洛陽是一個旅遊城市,值得去景點有很多,洛陽是十三朝古都,有很多文化古蹟,有龍門石窟,白馬寺,二里頭,漢魏故城,老城古街,蘇式建築群等,古鎮古村特色小鎮有洛邑古城,孟津魏坡,伊濱區道湛村,三彩小鎮,溫泉小鎮等,自然風景區有萬安山,白雲山,老君山,重渡溝,雞冠洞等,每個旅行愛好者喜歡去的地方不同,可以根據個人喜歡選擇相關類型的景點。四月國花牡丹盛開,世界各地遊客的目光聚焦洛陽城,一朵花,引燃了世界人民的熱情,四月的洛陽風景最迷人!

愛好旅遊的你,歡迎您的到來,洛陽歡迎您!





行走洛城


洛陽啊,迷人之處就在於那麼一股市井、清淨又懶洋洋的氣息。洛陽的生活氣息和煙火氣息還是很妥帖的。現在的洛陽其實是一個生活節奏慢悠悠,看起來又懶洋洋的小城市。像極了富貴和老牛坐在田梗地頭,暈了兩口小酒。這個比喻似不似有點土氣啊(◔◡◔) (咳咳,官方一下)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洛陽, 十三朝古都,唯一被稱為神都的古都,中華文化的發源地,這裡是最早的中國。漢高祖劉邦曾曰:吾行天下多矣,唯見洛陽。洛陽自古就有崤函帝宅 河洛王裡的美譽,煌煌祖宗業,永懷河洛間。洛陽曆史文化氣息濃厚,風景秀麗,理應到此一遊。好啦 (๑•́ ₃ •̀๑)正文:洛陽,具有比較濃厚的煙火氣息。街頭冒著熱氣的小店,門口或坐或蹲的湯客,每年花季隨處可見的牡丹,澗西區獨特的蘇聯建築、軍工重工,很有年代味道。牡丹花會並不是現在才有的,歷史上就形成了這一賞花風俗。包括人文、自然在內,洛陽擁有5個5A景區,15個4A景區。除了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之外,其他景區的知名度不高,比如白雲山、老君山、雞冠洞、龍潭大峽谷,雖然是5A,卻藏於深閨。先市區內說,第一條線路。天堂明堂—(九州池復建中)—九龍鼎—麗景門—老街 (西大街)—鼓樓(東大街)—孔子問禮碑—天子駕六博物館—洛陽民俗博物館—山陝會館—團城閣,朱櫻塔—上陽宮遺址


天堂明堂,唐朝皇宮舊址,上世紀末發掘復建的。

這裡是武則天登基的地方,(木蘭詩裡有句天子坐明堂),雖然是復建的,但裡面陳設相當復古華麗,運用了很多前沿科技,古代文化與現代科技融合,讓觀眾從視聽觸不同感觀體驗盛唐的繁華落盡。去年故宮館長單霽翔來到洛陽觀看後,說洛陽做的很好,故宮一直想做的明堂做到了。天堂明堂內部我就不放圖了,你自己去看吧。對了,適合戀人去的有個地方,天堂地下,有個步步生蓮,(佛語:倘若我心中的山水,你眼中都看到,我要一步一蓮花祈禱)

九龍鼎,洛陽地標性建築。(乾元用九,乃見天則。大禹成鼎,天下攸同) 漢白玉欄兩側雕有象徵著文明起源的太極河圖。上端的巨鼎是1:1仿製的中國青銅時代權利象徵的司母戊鼎。九龍鼎很好的向世人展示了洛陽作為一個十三朝古都的悠久歷史。夜裡在燈光的映照下更美。


✒﹏麗景門老街


✒﹏八角樓小吃街


來洛陽不來這就白來了,建議下午五點之後去。去的早的話可以順著老街一路閒逛過去看鼓樓,晚些時候再折返回來。老街中間有家百年老字號不翻湯值得一嘗,洛陽的湯可是天下一絕。晚上七點小吃街開始營業,然後逛吃逛吃逛吃逛吃逛吃。吧唧吧唧

洛陽鼓樓

老街的東端便是鼓樓,從西邊的麗景門到東邊的鼓樓大約有一公里的樣子,沿街兩旁有很多賣書畫筆硯(洛陽澄硯四大古硯之一 ,宣紙也不錯很便宜,洛陽的紙不貴,真的不貴)(◔◡◔)另外還有賣各式小吃的老店,牆上的街道名牌都很有意思。這是一條文化底蘊深厚的老街。一枝老樹出牆來



中國文化史上曾在洛陽發生過兩次巔峰相會,一是孔子老子相會,二是李白杜甫相會。李杜相逢處,渺然已難知。孔老相會處,遺蹟今尚在。讀碑思巨人,扶碑嘆傳統。兩千五百年前,兩位文化崑崙在這裡埋下了儒道互補合流的伏筆,為日後傳統文化的輝煌疏通了經絡。

孔子問禮碑 從鼓樓沿著東大街一直往東走幾百米,就能遇到。碑立處原為清代文廟,現文廟不存,只留此半壁一碑面街而立。


天子駕六博物館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位於洛陽市中心的東周王城廣場,東周王城遺址區的東北部,是一座以原址保護展示的東周時期大型車馬坑為主體,輔展以東周王城概況、王陵考古的新發現及部分東周時期珍貴文物的“王城、王陵、王器”專題博物館。


東周自周平王遷都洛邑後歷經515年的輝煌歲月,歷朝25位天子皆葬其此。天子駕六的發現印證了古文獻“天子駕六,諸侯駕四,士駕二”記載的正確 性;對研究東周時期的乘輿制度、喪葬制度以及王城陵區的 確認提供了全新的考古資料, 被譽為“東周瑰寶,舉世無雙”。天子駕六車馬坑3萬平米的區域內探得古墓600餘座,車馬坑、馬坑29座。為了更好的保護墓葬和文物,對遺址進行了回填,所以不要問我是東周的哪個天子,俺也不知道,車馬坑也只保留了兩個並建成了博物館進行遺址保護。天子駕六博物館和唐宮西路小學車馬坑展館已經建成開放 (如果你沒去過遺址博物館、沒見過車馬坑,或者只是對東周那段歷史感興趣,建議去天子駕六博物館;如果你想對洛陽曆史有全景式的瞭解,看看不同朝代的文物珍品,建議去洛陽博物館)

洛陽民俗博物館,原名潞澤會館,關帝廟。位於洛陽市新街南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現有舞樓、鐘鼓樓、穿房、廊房、正殿、後殿、配殿等,是一組結構嚴謹、風格獨特的古建築群。收藏了大量古代碑帖,木雕泥塑,匾額,服飾,刺繡以及代各種紙質文書。牡丹節期間這裡有皮影戲表演。



洛陽山陝會館位於洛陽老城南關馬市街(舊前門已封,現開門於九都東路邊),又稱西會館。始建於清康熙、雍正年間,距今有300多年曆史,是當時活躍在洛陽附近的山西和陝西兩地的成功商人籌資修建的經商聚會場所。是一個“敘鄉誼、通商情、敬關爺”的社交性公共場合。


會館內磚雕、石雕、木雕比比皆是,幾乎達到無木不雕、無石不刻的地步,每一種雕刻都蘊涵著商人和建築者的獨具匠心。團城閣,朱櫻塔。洛陽八小景之一,瀍壑朱櫻。瀍壑朱櫻景觀位於瀍河與洛河交匯處,每到春天,樓閣旁邊盡是櫻花爛漫。來這裡玩的人很少。都是一些愛攝影的來這玩。



上陽宮遺址——上陽宮是唐代大型宮殿建築群,皇帝和妃子居住的寢宮,也被稱做離宮。南鄰洛水,北連禁苑(隋朝西苑)。武則天退位後一直居住在這裡直到去世。唐玄宗也經常在這裡處理朝政和舉行宴會,安史之亂後上陽宮遭到嚴重破壞。上世紀九十年代發現遺址。只復建了很小一部分。

附上一首唐代上陽宮宮人韓氏的一首紅葉詩:《題紅葉》流水何太急,深宮盡日閒。殷勤謝紅葉,好去到人間。類似的紅葉詩有很多,還是很同情那些宮女的,可惜啊我不是皇帝。描寫上陽宮的詩賦很多,例如白居易寫的白髮上陽人和元稹作的上陽白髮人都寫的極盡奢華,在這我就不贅述了。第二條線路薰衣草莊園—開元湖音樂噴泉—龍門石窟、香山寺、白園—關林——白馬寺,漢魏古城遺址——夏朝二里頭遺址博物館

薰衣草莊園,情侶必去的地方,夜裡的燈光秀美輪美奐,坐在小河邊的椅子上,躺在TA懷裡,聊聊天總之用洛陽話說仨字:美嘞狠!!!

開元湖音樂噴泉,亞洲最大的音樂噴泉,直接上圖每週二週四周六晚八點開始 持續二十分鐘,牡丹花節期間每天都有。


龍門石窟,很喜歡盧舍那大佛神秘的微笑,盧舍那大佛可是女帝大人捐了兩萬貫脂粉錢建的哦,所以呢欣賞的同時,也要在心裡謝謝女帝大人。 (聽老人說盧舍那大佛是仿著武則天的面容刻的,真的很美)這是一個很有禪味的地方(◔◡◔)相對的來說,我還是喜歡冬天的龍門。靜謐。


龍門分東山和西山,中間伊水悠悠而過,(所謂伊人,在水一方。)龍門山色也是洛陽八景之一。

東山又名香山,也有石窟,但沒西山的壯觀。東山最有名應該數香山寺了,每年都有很多來寺裡祈福的,聽說還算靈驗。除了香山寺還有白園,白居易(香山居士)的墳冢就在這裡,環境挺清幽的。


關林

武聖人關羽的首級就埋在這裡,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代建築群。每年正月都逢大會,已經延續幾百年了 關林就在寶龍旁邊,這裡是公交樞紐,去哪都挺方便的。這條線路可以住在寶龍廣場,單間一百左右, 吃飯看電影也方便。——如果時間充足,可以從寶龍坐58路去白馬寺

佛教祖庭—白馬寺,中國第一古剎,是佛教傳入中國後興建的第一座官辦寺院,有中國佛教的“祖庭”和“釋源”之稱,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歷史。寺東南角有狄仁傑墳冢,可以去拜謁一下。



每當月白風清之夜,晨曦初露之時,寺內擊磬撞鐘佛誦,鐘聲悠揚飄蕩,遠聞數里,聽之使人心曠神怡。聽老人說早上寺裡敲鐘可以和洛陽鼓樓的大鐘共鳴,東邊撞鐘西邊響,西邊撞鐘東邊鳴。這既是洛陽八大景之一的馬寺鐘聲。白馬寺旁的齊雲塔也是中國建造的第一座佛塔,也是國內為數不多的舍利塔,來這裡虔誠的許個願吧。


漢魏古城遺址(其實我不太想寫這裡,去過一次,有的只是悵然。) 更始三年(25),東漢光武帝劉秀定都於此,其後三國魏、西晉、北魏也以此為都,歷4代共330多年。1962年開始全面發掘,遺址東垣殘長3895米,西垣殘長4290米,北垣殘長3700米,南垣為洛水沖決。殘垣一般高於地面1一2米,北垣東段高出地面5—7米。主要遺址有宮城,宮殿太極殿,衙署,苑囿,東漢太學遺址,靈臺,皇家寺院永寧寺遺址。遺址發掘至今仍在進行。漢魏古城遺址裡大部分都是一些建築根基 。時隔將近兩千年,經歷的戰亂太多,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千耕地。沒有好看的圖片,只能貼些土城牆了。

東城牆


這裡曾經演義過董卓屠城、三國故事、司馬懿政變,劉禪在這裡發過“樂不思蜀”的嘆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永嘉南渡”也是從這裡起步跋涉,所以才有了閩南人、客家人。千年流逝,芳草悽悽,讓人不由自主地喚起對歷史的回憶

北城牆

不知道該說些什麼,引用司馬光的兩首《過故洛陽城》 煙愁雨嘯黍華生,宮闕簪裳舊帝京。若問古今興廢事,請君只看洛陽城。四合連山繚繞青,三川盪漾素波明。春風不識興亡意,草色年年滿故城。

第三條線路 隋唐植物園—洛陽博物館—定鼎門

隋唐城植物園建在原來的隋唐都城遺址上,3000畝,植物很多。四季都有花開,很漂亮。種植牡丹100餘個品種,10000餘株。牡丹節這裡就要收費了,門票60 為期一月。平時不收費的。看牡丹這裡是首選

洛陽博物館 國家一級博物館 建築外形如方鼎屹立,寓意“定鼎洛邑”、“鼎立天下”,藏品數量40餘萬件(橫掃全國大部分省博不是問題),集收藏、研究、展覽於一身。(๑• . •๑)哪都可以不去,一定要來這哦,這裡的都是精華。博物館是全年免費參觀的,每週一閉館,來玩的話注意好時間。下面是博物館一些有意思的文物



唐三彩黑釉馬,唐三彩裡的精品,鎮館之寶之一,是文獻中 龍種神駒,四蹄踏雪的藝術再現。


下面這個小鳥車是真的小,我去了好多次才發現還有這麼個玩意。

這裡收藏的大部分都是圍繞洛河和伊河發掘的文物,在這裡你可以感受到中國歷史的前半截是多麼絢爛,河洛文化。

定鼎門遺址博物館,定鼎門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沿用時間最長的古代都城城門。展覽城樓、闕樓內部空間為陳列展覽區,主要展示定鼎門遺址的演變歷史和隋唐洛陽城在考古發掘中出土的部分文物。現主要陳列1:800神都洛陽城模型。


第四條線路 古墓博物館—邙山—漢帝陵—衛坡古村落—黃河小浪底(一路向北)

古墓博物館 世界上第一座古墓博物館,也是目前我國最大的古墓博物館之一。搬遷復原上自西漢,下迄宋金時期的典型墓葬25座。內容囊括墓室建築,磚雕藝術、墓室壁畫、出土文物等,揭示了河洛地區西漢至宋金時期墓葬及其隨葬品從產生髮展到流行演變的一些規律。卜千秋和打鬼圖是古代壁畫中的經典之作,對了還有一些盜墓裝備展示,洛陽鏟聽說過沒?


是的,是要下墓的,建議夏天一個人來,涼快。


邙山 中國最大古墓群。邙山又稱北芒,橫臥在洛陽北側,是洛陽天然的軍事屏障。邙山北依黃河,南接洛水,風水上被稱為“蹬山踏水”是古代帝王理想的埋骨之地。俗諺說生在蘇杭,死葬北邙。王建曾作北邙山頭無閒土,盡是洛陽人舊墓。舊墓人家歸葬多,堆著黃金無買處。有自二十八座帝陵,王侯將相更是不乘其數。還埋葬了一些外邦國王,例如泉男生(朝鮮的王)邙山上的墓葬數以幾十萬記。然而十墓九空。今年央視推出了一套紀錄片《鶴舞邙山》五集,講的很詳細,如果感興趣可以看下。古時樹木森列,蒼翠如雲。登阜遠望,伊洛二川之勝,盡收眼底;傍晚時分,萬家燈火,如同天上繁星。這既是洛陽八大景的“邙山晚眺”(๑• . •๑)沒有圖,,,古墓博物館就在邙山上。

漢帝陵 即漢光武帝陵,劉秀墳。東漢開國皇帝。歷代皇帝選擇陵墓葬地,皆是背山面河,以開闊通變之地形,象徵其襟懷博達,駕馭萬物之志。唯光武帝陵系“枕河蹬山”,一反常規。


陵內尚存隋唐植柏1458株,千章古柏,聚植一園,拔地通天,蓊然肅穆。全國唯一,絕無僅有。出土的石辟邪(大門斜對面的鐵謝李家的羊肉湯還闊以。)

衛坡古村落 始建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的孟津縣朝陽鎮衛坡村(又稱魏家坡村)是中國美麗鄉村、中國傳統村落、河南省歷史文化名村、村內古民居是目前豫西地區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清代建築群


宋朝時,衛坡村是宰相魏仁溥的花園,即“魏氏池館”,其在此培育了“魏紫”牡丹。清乾隆年間,衛氏族人在朝中做官,開始營建衛氏老宅,後經近百年修建,形成了集祠堂、私塾、繡樓、南北老宅於一體的較完整的封建官宦家族宅院,各種木雕石雕磚雕等尤為精美(去年春節衛坡接待遊客數量居洛陽各景點之首,超過了龍門,,,)

黃河小浪底 先說小浪底水利樞紐,黃河最重要的一座水利樞紐,控制流域面積69.4萬平方公里,佔黃河流域面積的92.3%。重要意義不亞於長江三峽。自小浪底建成後黃河幾無水患,不得不說這都是我黨的功勞啊。瞅見沒,黃河水是清的!!!古人曾言,黃河清,聖人出。建議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去玩,那個時候小浪底調水調沙洩水。小浪底其實挺好玩的,泛舟黃河古道,登上柏崖山俯視黃河,別有一番情趣。



第五條線路 五都貫洛(只適合那些特別鍾愛探古尋幽的旅行客)古代洛陽地區,沿洛水之北自東向西洛河兩岸,於不足30公里的範圍內,分佈著夏朝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周王城遺址、漢魏洛陽城遺址和隋唐洛陽城遺址等五大都城遺址,人稱“五都貫洛”。都城遺址分佈密集,聯繫密切,時間跨度大,在全世界罕見,很適合驢友來玩。


第二部分 牡丹花都花王牡丹,俗名洛陽花。“洛陽地脈花最宜,牡丹尤為天下奇。”洛陽牡丹栽培始於隋,鼎盛於唐,宋時甲於天下。歐陽修曾著《洛陽牡丹記》——天下真花獨牡丹。詩人劉禹錫曾作:唯有牡丹真國色,花開時節動京城。白居易也說過: 花開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王國維在《題御筆牡丹》寫道 閱盡大千春世界,牡丹自古是花王。好朋友來洛陽還是建議在牡丹節來比較好,雖說堵是堵了點,人也多了點,但是花好看呀。牡丹花節的時間為4.5~5.5 開幕式在4.10號 洛陽市區內有將近十幾個大型公園,都有培育種植牡丹,我就挑幾個比較好些的說下。

王城公園,全國的第一座遺址公園,也是河南省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坐落在東周王城遺址上。佔地一千多畝,種植牡丹有40多個品種,4000餘株。歷史文化,牡丹文化,人文園林是主要亮點。(太祖晚年還特意來這看過牡丹呢)(ღˇ◡ˇღ)牡丹裡的翹楚姚黃


魏紫


洛河畔的中國國花園,坐落在隋唐古城遺址上,一千伍佰多畝,全國最大的牡丹轉類觀賞園。種植牡丹有80多個品種,20000餘株。

(ღˇ◡ˇღ) 園裡的鳳丹白。覺得這個名字超好聽。還有歐陽修大人寫的《白牡丹》:蟾精雪魄孕雲荄,春入香腴一夜開,宿露枝頭藏玉塊,暖風庭面倒銀盃。筆芯。忽然想起小時候老人講的曹國夫人和玉版的故事。曹國夫人和玉版也是牡丹的兩個比較有名的品種。



洛浦公園。世界上最長的沿河公園,裡面有紂王祈雨遺址,挺漂亮的。沿著長長的洛河大堤漫步,行走在牡丹花間,遙望悠悠流淌的洛水,說不定你會邂逅傳說中的洛神。 (◔◡◔)洛神是洛河的水神,人祖伏羲的女兒,曹植在《洛神賦》中曾這樣寫她的姿態:“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彷彿兮若輕雲之蔽月,飄颻兮若流風之迴雪。遠而望之,皎若太陽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淥波。” 美嗎?太美了,美麗的像個神話。洛浦秋風也是洛陽八景之一。(ღˇ◡ˇღ)園裡的趙粉 名字就叫趙粉,我也不知道為啥叫趙粉 。李商隱的《牡丹》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雲。採下一片牡丹花,寫上幾句情話,寄予情人,還是很羅曼蒂克的。牡丹花泡茶,可以活血調經,尤其是女孩紙大姨媽來的時候喝杯牡丹茶,可以減輕不適。



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不是沒有道理的啊。。。。藍田玉



西苑公園,坐落在隋朝西苑遺址上,比較小兩百多畝,但小而精,種植了很多名貴植物,是兼有遊園性質的古典式公園。古代西苑是隋朝的皇家園囿,據唐《海山記》記載:“隋帝闢地二百里為西苑(今洛陽西苑公園一帶),詔天下進花卉,易州進二十箱牡丹,有赫紅、飛來紅、袁家紅、醉顏紅、雲紅、天外紅、一拂黃、軟條黃、延安黃、先春紅、顫風嬌......” 隋煬帝採集天下名卉集中種植在西苑,洛陽牡丹也因此開始興盛,千年過去,如今隋煬帝建造的仙山瓊閣早已煙消雲散,牡丹還在繁衍生息。(ღˇ◡ˇღ)園裡的二喬 回想起白居易寫關盼盼,“嬌醉不勝力,風嫋牡丹花。 頓覺白居易也是個風流之人啊


→_→每年牡丹節我都會看到一些遊客隨手採摘牡丹花,真的好討厭。愛花更要惜花,牡丹花是提供給大家觀賞的,不能為自己一時心喜,就隨意採摘。請文明旅行,做文明遊客。補一個

【荷包牡丹】玉女思君

古時,在洛陽城西邊有個小鎮,名叫廟下。這裡群山環繞,景色宜人,還有一個美妙的風俗習慣:男女青年一旦定親,女方必須親手給男的送去一個繡著鴛鴦的荷包,這其中的含意是不言而喻的。若是定的娃娃親,也得由女方家中的嫂嫂或鄰里過門的大姐們代繡一個送上,作為終身的信物。 鎮上住著一位美麗的姑娘,名叫玉女。玉女芳年十八,心靈手巧,天生聰慧,繡花織布技藝精湛,尤其是繡在荷包上的各種花卉圖案,竟常招惹蜂蝶落之上面,可見功夫之深。 這麼好的姑娘,提親者自是擠破了門檻,但都被姑娘家人一一婉言謝絕。原來姑娘自有鍾情的男子,家裡也默認了。可惜,小夥在塞外充軍已經兩載,杳無音信,更不曾得到荷包。玉女日日盼,夜夜想,苦苦思念,便每月繡一個荷包聊作思念之情,並一一掛在窗前的牡丹枝上。久而久之,荷包形成了串,變成了人們所說的那種“荷包牡丹”了。所以呢荷包牡丹的話語是答應追求者。這個隋唐植物園有栽。(荷包牡丹和牡丹屬於兩個物種,分屬不同的科目,但它倆葉子長得很相像,荷包牡丹是罌粟科,全身皆可入藥,有麻醉止痛效果。)



第三部分 洛陽山水洛陽市有五個五A景區,除了龍門石窟其他四個都在市區外。提起洛陽大部分人能想到的都是古都,歷史人文,牡丹。事實上洛陽的自然風光也是極好的。

老君山,位於洛陽市欒川縣,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被道教尊稱為太上老君的李耳(即老子)曾在此山修煉,唐太宗因此將景室山改名為老君山。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世界地質公園。下圖為老君山金鼎


雞冠洞,位於洛陽市欒川縣,國家AAAAA級景區。雞冠洞是一處大型的石灰岩溶洞,喀斯特岩溶地貌,雞冠洞長達5600米,供觀賞長度1800餘米,觀賞面積2.3萬平方米。此類洞穴在北方少見,被譽為北國第一洞府。

交通方便:在洛陽站西邊的錦遠汽車站搭乘洛陽到欒川的大巴車,38元。到了欒川搭乘4路公交車,直接到景區的大門口。門票:旺季是100元 淡季是90元。一定要去,絕對不枉此行。[表情]﹏白雲山,位於洛陽市嵩縣,世界地質公園,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中國十佳休閒勝地。(ღˇ◡ˇღ)羨君棲息處,遙望白雲山



(ღˇ◡ˇღ)落霞雲起時,化蝶舞嬋娟。


交通從洛陽汽車站坐車,車票44直接到白雲山景點,然後買一個10元錢的票(2天內有效,裡面的車可以隨便坐,景點可以打電話叫車接送)景區整個逛下來大約兩天。

洛陽龍潭大峽谷,國家5A級景區,國家地質公園,是洛陽黛眉山世界地質公園的核心景區,是一條以典型的紅巖嶂谷群地質地貌景觀為主的峽谷景區。峽秀谷幽,經過十二億年的地質沉積和260萬年的水流切割旋蝕所形成的高峽甕谷、山崩地裂奇觀,堪稱世界一絕。

交通在洛陽汽車站乘坐大巴到達新安汽車站,然後在新安乘坐到達龍潭大峽谷的車,當然在洛陽也有直接發往龍潭大峽谷的汽車,很方便。門票:票價90元第四部分 洛陽的特色美食小吃及特色旅遊紀念品先特產後美食

洛繡 洛繡是洛陽傳統的工藝品,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最古老的刺繡工藝。繡工精細,針法活波,圖案秀麗,色彩雅潔,善於繡貓。洛繡的針法和技法多達幾十種。繡品的用途包括歌舞或戲劇服飾,檯布、枕套等日常生活用品,以及屏風、壁掛等陳設品。

洛陽澄泥硯澄泥硯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傳統書法用具之一,始於漢,盛於唐宋,迄今已有千餘年曆史。從唐代起,端硯、歙硯、洮河硯和澄泥硯被並稱為“四大名硯”。澄泥硯用特種膠泥加工燒製而成因燒過程及時間不同,可以是多種顏色,有的一硯多色,尤其講究雕刻技術,有浮雕、半起胎、立體、過通等品種。澄泥硯質地細膩,而且具有貯水不涸,歷寒不冰,發墨而不損毫,滋潤勝水可與石質佳硯相媲美的特點

洛陽宮燈洛陽宮燈是一種特色傳統工藝品,始於東漢,已有將近兩千年曆史,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洛陽宮燈品種繁多,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常見的有白帽方燈、紅紗圓燈、六色龍頭燈、走馬燈、蝴蝶燈、二龍戲珠燈、羅漢燈等等。尤以紅紗燈最為有名。其造型優美,宜書宜畫。

隋唐時期,每逢元宵佳節,洛陽全城家家寶燈高掛,處處明燈璀璨,人人提燈勝遊,盞盞爭奇鬥豔。這種風俗,風靡全國,波及海外。宋以後,洛陽屢遭戰亂,元宵節逐漸失去了舊時的風采,但宮燈製作技術,一直流傳至今。這宮燈要數鼓樓杜家做的最好,其次就是二李家的了,東李家和西李家宮燈,一家在東大街東頭,一家在東大街西頭,故以“東李”“西李”稱之。朱家的也不賴。

洛陽唐三彩唐三彩是中國陶瓷燒製工藝的珍品,屬於唐代生產的一種低溫釉陶器,釉彩以黃、綠、白三色為主,所以人們習慣稱之為唐三彩;因唐三彩最早、最多出土於洛陽,亦有“洛陽唐三彩”之稱。原來是沒有唐三彩的,因為清朝修汴洛鐵路在邙山上順便挖出了一堆墓,才被發現的。唐三彩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唐三彩的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飾圖案,線條粗獷有力。

這玩意好看是好看,買個回家擺著也湊和,但是別送人,容易觸黴頭。個人比較喜歡牡丹瓷,這個雖說沒歷史,但也是洛陽獨一份。牡丹瓷是浮雕立體的。

洛陽牡丹畫洛陽很多的老爺爺老婆婆牡丹節都會擺一些自己畫的牡丹畫,都挺不錯,很便宜。


陳先生的圓方


去麗景門吧,順便還能逛逛麗景門小商品批發市場,一舉兩得



執觴話清晨


我拍的洛邑古城











千音晨


洛陽旅遊,看古蹟有龍門石窟、白馬寺、關林,看遺址重建有天堂、明堂、麗景門,看遺址有隋唐遺址公園、王城公園。看自然風景有白雲山、雞冠洞、重渡溝、老君山、堯山、天池山、龍潭大峽谷、小浪底水庫等。洛陽有近50家國家A級景區。只說一些我們洛陽人留下美好印象的景點,許多景點我們也沒有去過,就簡單介紹一下。


直指見性


看了龍門立刻走,最多在洛陽呆3個小時,其他景點都是騙人的,比如明堂,買票進到明堂裡還能買到臭豆腐……


變化的化石


龍門石窟,白馬寺,黃河溼地公園,小浪底,遠點的如奇景欒川,嵩縣。


剋勀


不到麗景門,枉來洛陽城!


Rnnnhnd


洛陽景點較多,古墓遺址多。建議可去龍門石窟、關林、白馬寺遊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