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輝煌時3700多家店面,打敗安踏,成為第一品牌,如今卻消失。

它輝煌時3700多家店面,打敗安踏,成為第一品牌,如今卻消失。

導語

kappa,想必很多人都聽說過,甚至也曾經為自己的孩子買過它的產品。

它曾經最輝煌的時候,安踏被它壓在身下,在當時的中國市場裡,擁有3700多家店面,成為中國運動市場第一品牌。

然而,這一切都隨著時代的進步,人們的需求變化,而消失匿跡。

1.

發現市場需求,然後滿足它

在中國的90年代,那時的國人思想還比較保守,市場的開發程度也有限,在穿著上也比較拘謹,所以那個年代,穿正裝比較代表一個人的好形象,人人都希望穿的正式點,顯得體面。

因為市場的需求,羅蒙、杉杉、七匹狼等正裝品牌,以及紅蜻蜓、奧康等皮鞋品牌紛紛誕生,並且廣受消費者歡迎, 賺的盆滿缽滿。

它輝煌時3700多家店面,打敗安踏,成為第一品牌,如今卻消失。

直到現在我的腦海中,還記得各大明星代言的七匹狼男裝,盡顯男性魅力。在那個時候真的可謂是必買一套,感覺穿上去自己都覺得陽剛、帥氣、自信不少。

而在孩子的方面,如果誰在學校內穿上一套李寧、kappa等品牌的運動服,在學校內絕對算得上一個焦點。而運動服非常符合時代和人們的需求,大人們和時代都希望孩子們是積極向上、充滿朝氣的。

同其他品牌運動服一般,kappa應時代的需求誕生了,也從此走上了自己的輝煌之路。

這個時候的市場是空缺 ,市場的競爭沒有達到飽和,只要去研究市場需求什麼,直接填補進去,自然也就不會缺少盈利。

2.

緊隨時代變化,滿足用戶需求

嚴格意義上來說,kappa並不算是一個真正的本土品牌,它1916年創立於意大利,2002年,李寧成立了中國動向有限公司,簽下了kappa的5年中國代理權。

之後,在2005年,李寧公司總經理陳義紅拿下中國動向所有股權,並花3500萬美元買下kappa在中國的所有權以及永久經營權,至此,kappa在中國成為了本土品牌。

它輝煌時3700多家店面,打敗安踏,成為第一品牌,如今卻消失。

在10年前,國內的市場經過發展,不在僅僅滿足於物質上,人們也開始關注精神追求。

雖然當時國內只是部分年輕人敢於追求時尚,但這已經是一個很大的市場需求。而抓住這個需求,並生產出滿足人們需求的產品,它必然是成功的,而引領潮流的正是kappa。

kappa的崛起無疑也是因為抓住了這個機遇,在當時,無論是耐克、阿迪,還是本土的李寧、安踏等品牌,都還是主打純運動品牌,設計上都比較偏單一。

它輝煌時3700多家店面,打敗安踏,成為第一品牌,如今卻消失。

而kappa在運動中添加了時尚元素流暢的線條絢麗的顏色

充滿潮流感,充分的滿足了當時的年輕人的需求,因此大受年輕人喜歡。

kappa彼時可以說是完全沒有對手,就它一個玩家。於是,在陳義紅的帶領下,kappa業績實現了飆升,連續幾年增長達80%。買下僅僅兩年後,2007年中國動向在香港交易所上市,一舉超越李寧、安踏,成為港交所中國運動服飾市值冠軍。

到2010年,kappa迎來了業績的巔峰,達到了42億的銷售額,中國市場門店3751家,被評為“增長前景最好的公司”

這個時候的中國市場,已經不單一隻是滿足市場的需求,因為市場已經展開了瘋狂的競爭,企業研究的對象應該是人們的需求,而不是市場需求。

3.

停滯不前,被被市場淘汰

在kappa消失後,很多都在研究巨頭為何隕落了?有的人說是市場的管理不過,出現太多的假冒偽劣產品,也有人有說kappa本來是走高端路線,但是為了擴張,瘋狂開店,走向了平民路線,導致品牌形象模糊,喪失了自身優勢。

它輝煌時3700多家店面,打敗安踏,成為第一品牌,如今卻消失。

這些可以理解為是影響kappa衰落的原因,但真正核心的原因還在於人。

kappa的領導人將kappa做到了輝煌之後,身價也達到了100多億,錢也賺到了,年紀也上來了,早已沒有了創業時的那股拼勁。

因此,當kappa出現問題時,企業的反應速度是非常慢的,遲遲沒有太大的變化,反而企業漸跑去做了投資業務。

領導者是一家企業的操舵手,必須清晰的瞭解企業的航向,做好企業的戰略,使企業跟上整個航道,而不被航道拋棄。

正如前面所說,kappa能在李寧、安踏等一系列強手中,做到市場第一,源於對用戶需求的瞭解。而當操舵手滿足於現狀,而不再去研究用戶需求,不去研究時代的變化帶來的變化,kapaa必然也就被扼殺在時代的變化中了。

最後送給各位企業家一句話:這是一個全新的世界,只有保持極速、接受反饋、適應不去定性,才能得以生存,成就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