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農村土地擱荒嚴重,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嗎?

七星老農


隨著經濟的發展,越來越多農村人口到城市裡討生活,農村出現大量的空心村,撂荒地。這是擺在眼前的現實,再加上從事農業辛苦,效益不理想很多年輕一代都不願意從事農業生產。而現在還在堅守在農業戰線上的大部分都是上了年紀的老農民,要是沒有好的解決辦法,農村土地撂荒的情況也許會越來越嚴重。

目前雖然國家對農村人口外遷導致土地撂荒出臺了一些舉措,例如允許承包土地之間的流轉,鼓勵成立農業合作社壯大農業生產,出臺鼓勵措施對種糧大戶給予補助等等舉措,但是在實際中收到的效果不明顯,甚至存在問題。比如:1、有合作社為了套取補貼資金,流轉了土地但是沒有實際的種植;2、只對種糧大戶補貼,佔絕大數的散戶農民卻拿不到多少補貼,導致農民種糧積極性不高;糧食產量上升,物價指數上升,但是糧食價格卻不見上升,正真的實惠沒有落到農民頭上來。

我認為要解決土地撂荒的現象有幾點建議:1、讓專業人做專業事。糧食生產是農民的事,但是糧食的銷售等等其他環節就是專業人該乾的專業事,只要將他們整合起來,捆綁在一起才能利益共享幹成大事;2、糧食價格要有合理的漲價幅度,既要穩定物價,也要讓農民覺得種糧的日子有盼頭;3、允許土地使用權的交易,釋放土地真正價值。或許大家還有更好的辦法,希望大家可以留言討論。


農家閒人


說起農村耕地的撂荒 還真的有話說,去年秋季我們村有幾個年輕人外出打工,其實是在城裡都有公司,收入生活都很富足,但是他們的老家仍然有九十年代分的責任田,而且當時的姐妹都有耕地,說起來也有七八畝,由於常年在外,家裡的耕地早已經不中了,都是承包給了村裡的鄉親,可是去年承包他的耕地的鄉親卻說不承包了,原因是現在種地不掙錢,無奈他們只好回家找新的鄉親承包,可是找了很長時間也沒有找到承包人,最後只得告訴鄰居,誰願意種地就自願種行了。只要不荒著就行。

像這樣的情況目前在農村很普遍,一些在城裡工作的都不願意種地,就是常年在家的農民也不願意種地,原因就是種地越來越不掙錢,現在種地如果種植常規的傳統農作物小麥玉米等,有的連投資都收不回來,就是種植一些經濟作物,又受市場的制約太大,想掙到錢很是不容易,辛苦一年倒不如到城裡一二十天的收入,著時讓農民心寒。

雖然現在國家對農業的投入越來越多,但是真正到普通農民手裡仍然很困難,尤其是一些國家的項目,農民只能感受到,從來染指不上,一些希望承包土地的農民卻因為各種的條件達不到願望,這就是一方有地不願意耕作,想種地的沒有土地,這樣的情況應該得到改變,需要當地政府成立土地流轉的相應機構,及時收集土地流轉信息,給土地承包者搭起鵲橋。

同時一些村委可以利用荒蕪的耕地進行登記,然後利用土地適當調整的辦法,對其進行合理的規劃,大力發展規模農業和休閒農業以及田園綜合體。可以有效的減少土地的撂荒。





鄉里鄉韻


農民不出去打工,會斷子絕孫。這不是危言聳聽。靠地裡產出的東西夠溫飽,孩子唸書咱辦還有老人,還要有兒子娶媳婦,這些經濟來源咱辦,就不是出去靠打工。過活。現在都希望美好生活,沒錢不行。種地就種不出錢的,那些專家現在又開始琢磨農民。你媽的你來種地。試試。燒秸稈影響環境,那你來給拉,說話不腰疼,家裡的全是父女老人的。你他媽一月開幾千幾萬,你知道你一年能買多少糧食嗎?如果你是一萬,那麼你一年十二萬,如果畝產旱地一百公斤水地四百公斤,那是好年景。打回家計算,還有水費化肥,各種費用等等,你他媽的掙得是一百畝產值。你有本事你來種,估計不到一年你就去黃泉報道。這樣下去把農民看做下人,估計一個月工資你買不到一斤米。農民辛苦了一輩子,以前每年交公糧,到老一月五十元,現在工人退休好幾千,誰還種地?好後生種地估計媳婦找不上,好男人種地要耽誤兒女,一句話地黃著,打工去。


奇聞往事


社會發展進步很快,樣樣都在變,樣樣都在漲,唯有糧食跟在後面“慢悠悠”!種糧不賺錢,越來越多的農民開始另謀出路,多元化發展!有的自主創業,有的外出務工,種田的人也越來越少!每次看到農村大面積擱荒的農田,非常可惜,也非常心痛!

農村土地擱荒嚴重,有什麼好的辦法解決?

糧食產能到達一定程度,糧食價格低迷,導致農田擱荒,這是必然的,但也是暫時的!就目前來看糧食確實不值錢,所以大家不願意種,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專業選擇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但是也有部分人,有技術,也能吃苦,卻沒有土地耕種!這時候不願意種田的農民與其讓農田荒廢,不如將土地流轉或者承租出去!可以讓土地再得到利用!

在廣東這邊的農村也是這樣,當地農民有錢了,不願意種田,把土地流轉承包給了外地人,讓外地人在這邊種菜,種西瓜,種水果!自己拿了補貼,土地也被利用了!



還有些地方正在實行股份制!把土地整合連成一片,由大戶或者國家統一開發利用、承包轉租,自己佔有股份分紅,種植戶也便於管理方便,加強機械化操作!土地利用,效能也大大提高了!這種方法就非常好,不想種田地還有分紅補貼,讓想種的人又有了土地!土地被利用了,農田也就不在荒廢了!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想了解更多三農資訊分享,可以關注下我,謝謝!


水果不甜不要錢


問題的關鍵在於國家三十年不動地,想種的沒地種不想種的也得種,因為就算你想種地這裡一分那裡三分你怎麼種,要想有人種地,國家就應該把地全部收回,然後領行成包,只有這樣才行,不然就是有百分之九十九不想種地的,有一家想種地的你就沒辦法,因為這百分之一,可能就是在這遍地的中央你怎麼去大遍耕種,既使給你他家的也高的離譜,因為這樣一擔把他的價提上去了,別家的一定不讓,也得跟著長價,你還怎麼包,農民就這樣,他荒幾年沒上種沒事,可一擔有人成包,你給她百八的,他還不同意,寧願荒著也不讓你種,前二年我想在我們村成包點地,結果是沒個三五百元你根本包不到,你別看著有荒地不少,但真要想包實際上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就是包給你價格也是你接受不了的。我是一個農民在家種了二十多年地,真的很瞭解農村的事,不是磚家想的那樣,可以土地流轉,真正轉了的沒個五百六百的你轉不了,在說你就是轉給你了,去了人工種子化肥農藥成包費,你一年累死累活的也收入不幾個錢,有的甚至陪本。就算一畝地你收入一千多,除了成本你可能一畝地多說二三百元,種一百畝才二三萬,有誰一個人能種一百畝。就是能種一百畝,這一年下來人得扒層皮,如果在外打工,就說打掃衛生的最低一年也二萬多。你們說這地還有種的嗎,歡迎大家噴


用戶3211390941414


農村土地撂荒,核心是沒有人種土地,種土地效益太低。包產到戶時,農民家家戶戶都分到了土地,當時為了照顧好公平,實行遠近搭配,肥瘦搭配,把大田大地分成了若干小塊,一戶人五六畝田地大大小小有十幾塊。當時看是合理的。現在隨著農村勞動力大量轉移,許多年輕人都在城市裡長期謀業,有的還落戶於城市。農村土地只能由老爺大媽看守。這幾年農產品價格不高,農產品相對效益下降。加之各地各村各戶情況千差萬別,土地成為了農民的雞肋,一些地方出現了大面積撂荒。要解決這一問題,首先,國家要始終把農業農村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把十幾億人吃飯問題放在頭等位置,把飯碗捧在自己手裡。其次,要從法律制度上入手,鼓勵有條件的農民離地村進入城市,並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再次,要切實支持土地流轉,使農村土地適當成片集中,便於機械化操作管理,提高單畝土地效益,提高農產品市場競爭能力,實現農業產業化,實現農村現代化。


山夫56386360


先從居住在農村的人員來看,大部分是六十週歲以上的長者。他(她)們的子女也大多三十多歲且已成家立業的人了。至於子女的子女,大部分六歲前都是祖輩照顧。6歲後一部分隨父母外出就讀,相當一部分仍在農村跟爺爺奶奶住在一起,在農村或鎮上小學。除重大節日外,外出的爸媽偶爾也有回鄉探望父母及自己的孩子。再者農民種地不盡划算,就算種二畝地一年二造有四仟斤稻穀的收成,也就值六、七千元。當然這收入還要付出種、收的勞力、肥料、農藥等開支。農民是聰明人、種糧真的是辛苦不掙錢的事。寧願荒廢也不種地。現在農村幹建築工等力氣活,三、五佰元一天是平常事。可以想象誰還有心思去種田呢?、、、


長樂香洲


中國大陸國家的土地問題,非常嚴重。按目前的土地制度,想實現農業現代化,基本上就是做夢。必須要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改革中國大陸國家的土地制度,全面實現土地私有化,私人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必須寫入《憲法》。只有全面實現土地私有化,才真正的實現土地資源在自由經濟市場上公開公平公正自由的交易配置,使土地逐步集中到一起,集中到對土地有長期經營和管理的人手裡,農業土地集約化經營,才有可實現農業現代化,否則,永遠只是做夢。現在農業土地在千家萬戶手裡,一小塊一小塊的,撂荒比比皆是,土地產出率極低。有人在一直叫囂:農民不能失去土地,失去了,國家就不穩定了,其實就是一派胡言。試問:哪位工廠工人,擁有工廠的一顆螺絲釘呢?工人退了休,不也要離開工廠嗎?農民工,為什麼就不能在農業現代化的農場上班和退休呢?……


天行健素可泰


前面三位同志說的很好!90後因為糧食價格一直偏低,被逼打工掙錢娶媳婦,現在都不會種地了,農村成了衰敗之村,中國廣大農村已經到了“最後的農村”,而國家提供服務三農的資源很多,但是有限量的,要想發展農業只是杯水車薪。當前看來,必然要成立農村耕種合作社,股份制經營農業,國家對實現農業機械化提供資金扶持,鼓勵農業專家幫助農村設立網絡“定單農業”,創建綠色旅遊風景區,吸引遊客來消費,並且吸引外商來投資果園開發,辦農產品加工廠。這才是今日農村最好的出路。











興國農民工


其實這種辦法還是有,比如:山西呂梁農村也有很多閒置土地,我走訪過呂梁臨縣一位農民大爺,他是從2013年開始承包別人土地30畝,栽仁用杏樹1500株,2017年大爺年收入達到5萬元,他說利用別人閒置土地自己開發,仁用杏適合荒山、坡耕地。仁用杏是我國特有的產品,主要分佈在河北、遼寧、內蒙古、山西、陝西省等地。仁用杏分為苦杏仁和甜杏仁兩種,一般以甜杏仁食用,苦杏仁入藥。

大爺承包土地方法是以20年期限,在這20年以內土地方不收任何土地租賃費用,20年以後土地和仁用杏樹甲方一起收回屬於土地甲方傭有權。

仁用杏樹壽命60年以上,耐旱、抗寒、適合廢棄土地栽種,也可以景觀用途,又帶有綠化效益還帶來經濟效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