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烈千秋」邳州八集鎮王莊村無名烈士追記(王以太)

「英烈千秋」邳州八集镇王庄村无名烈士追记(王以太)

眾所周知,八義集鎮王莊村是一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為革命事業做出過重要貢獻的英雄村莊。早在大革命時代和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就湧現出了一大批無畏的革命英雄戰士,他們在槍林彈雨裡拼殺,在烽火硝煙中前進,在血與火的鬥爭中成長出兩位縣委書記即王樹黃、王習之;同時也有12位勇士光榮獻身、英勇赴義,他們是:王樹黃、王愛民、王以亭、王宜漢、王興國、王以洪、王兆吉、王洪青、王廣兆、王進元、王洪友、魏方義;更有一批從槍林彈雨中闖過來、成為共和國棟樑的王榮之、王習之、王劍一、王愛梅、王愛聯、王迎之、聶蘭啟、王洪太、王愛局、馬德賢等,同時在新中國的社會主義建設中,也湧現了大批才俊和新秀,如勞動模範王樹勤、王立運,三八紅旗手高桂珍,科學家王西之,大學教授、音樂家王立明,醫學教授、兒科專家王軍,工程師王以燦,企業家王洪昌、王愛權、王曉雲,隴海書畫報總編、書法家王景兆、印章書法家王以偉等,他們都為共和國的社會主義建設立下過汗馬功勞,寫下了不朽篇章,當然這只是王莊村先進模範的一部分,還有許多活躍政壇、服役軍界、拼搏商圈、堅守杏壇的精英及有功家鄉的成功之士,也是應大書特書的,此處不再專列,擬另文撰述,好在王莊村黨支部和村委會已意識到這一點,他們決心繼承王莊的光榮傳統,發揚革命精神,發掘整理王莊村的革命英雄事蹟,舉全村之力用革命精神和紅色村史家風建設一個富裕美好的新王莊。

與此同時,在我們回憶王莊村光榮歷史、發揚革命精神、描繪王莊新藍圖的時候,還有一位應該提及的革命烈士,他雖不是王莊村人,但我們卻不能忘記,那就是在淮海戰役中壯烈犧牲在王莊村後的一位無名烈士。

舉世聞名的淮海戰役1948年底打響,碾莊戰鬥正在激烈地進行。我那時年幼剛剛記事,只見解放軍每天源源不斷的從我家門前的一條路上向東北方向碾莊圩開去,那時我們叫”過隊伍”,每天晚上,我們村裡各家各戶都住滿了解放軍,天天如此,他們把麥草往地上一鋪,就變成了通鋪,頭天晚上住下,第二天一早就開跋上了前線,接著晚上又來一批,又在原鋪睡下,鋪草跟本不要更換,一連多日,我們天天和解放軍在一起,我特別羨慕那些小號兵,十來歲的樣子,那天,他們10多名小號兵,在圩裡樓院前的場邊休息,身上揹著小洋號,揹包上掛著毛巾、小洋瓷碗,活潑神氣,當時心想我要能當個小號兵那該多好;與此同時也第一次看到了汽車,那是一輛大貨車,仃在一個路口的歪柳樹下,散發出濃濃的汽油味,從來沒聞過這種味道,顯得特別新鮮,真是大開了眼界。有一位住在我家的司養員吧?叫老蔡,山東人,負責喂幾匹戰馬,老菜人墩實厚道,每到吃午飯,他就到部隊食堂裡打來飯菜,叫我和他一起圍在我家院子中的磨盤上一起吃,我若不好意思去,他便盛一碗送來,那也是我第一次吃到大米飯,新鮮著呢,老菜走後還來看過我們,手裡仍捧著他的小菸袋。這些兒時另碎的記憶,從側面也反映了碾莊戰鬥的激烈程度。我家距碾莊10多里路,特別不能忘的是一連幾天晚上,我們就站在我家屋後觀看碾莊方向激烈的戰鬥場景,只見照明彈一個接一個的升起,照得天空一片明亮,持續不久又消失了,緊接著又升起幾棵,此滅彼起,從不間斷。那暴風雨般的槍砲聲,更不絕於耳,“噠噠噠”,颳風般的機槍聲,“叭溝、叭溝”,步槍在點射,還有“轟轟隆隆”的砲彈爆炸,可以想象,當時碾莊戰場那是何等的刀山火海、血雨腥風!若是白天還能看到敵人的小紅頭飛機,在天上低空盤旋偵察,在王莊村後犧牲的無名烈士,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發生的。

一天午後,從碾莊方向又下來一批傷員,民工抬著擔架走到了我們村後的圩河邊上,敵人的小紅頭飛機跟蹤而至,反覆盤旋、緊緊盯著擔架隊的目標不放,甚至能看到飛行員的摸樣,擔架隊一看不好,立即就近躲藏在路旁幾棵大柳樹下,敵機仍不罷休,對著大柳樹俯衝下來,隨即撂下一顆罪惡的炸彈,“轟”的一聲巨響,天崩地裂,一名傷員當場被炸死。那天我在家中屋內聽到雷鳴般爆炸聲,我家是草屋,屋頂秫桔杷上的泥士被震的“嘩嘩”往下撒,我嚇的不知所以,接著就聽說一位傷員被炸死了。傷員犧牲後,抬擔架的民工便到村民家中找來鐵鍁,在當地村民的邦助下,將犧牲傷員遺體就地安葬在村北圩河東北角的一個高崗上,但烈士姓名、家鄉住址無人知道,民工也不清楚,從此這便成為了一個難解的迷。青山處處埋忠骨,從此這位出生入死的異鄉無名烈士,便一直長眠在王莊村後長滿蘆葦的圩河岸畔。每年清明節,有著革命傳統的王莊村民們,自發來到圩河邊的墓前,給無名烈士添土掃墓,王莊小學的學生們在老師的帶領下也來到烈士墓前祭奠,老師給學生們講述烈士的故事,講王莊村革命戰士英雄們的鬥爭事蹟,讓孩子們從小就接受革命傳統教育,得到革命精神薰陶,他們年年堅持,歲歲不斷。無名烈士也就在王莊人民的陪伴下在此長眠了70年,無形之中,這裡也就成為無名烈士的家鄉了。

值得一提的是:王莊村附近的石山烈士陵園已建園幾年了,許多零散的烈士墓都集中到陵園內,以便統一管理和祭奠,但長眠在王莊村的無名烈士卻無人提起,看來王莊人民已把這位異鄉的無名烈士,當成本村的一個成員了,那樣的話,王莊村的革命烈士就不是12位,而是13位了。其實附近既然有了烈士陵園,讓烈士歸隊,和他昔日的戰友團聚一起,也是一個好的選擇。當然不管是長眠在王莊村美麗的圩河岸畔,還是遷墓石山烈士陵園、歸隊建制,一樣都是在革命大家庭裡,他也將永活在王莊村和全國人民的心裡。

無名烈士英魂不死,千古留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