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一直以來,

翠湖被稱作是昆明的會客廳,

高原上的綠寶石……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

這小小的湖邊,

竟然居住過相當多的名人……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都說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湖。很多昆明人都不知道,小小的一方湖,邊上竟隱藏著這麼多的名人巨擘。放慢你匆忙的腳步,我們一起去看看他們與雲南有著什麼樣的故事。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一、陸崇仁民國時期省議會議員,後任尋甸縣知事。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陸崇仁公館位於翠湖南路65號,法式別墅建於上世紀40年代。陸崇仁1887年出身於昭通市巧家縣蕎麥地,是彝族人。民國初年畢業於雲南法政學校。 1920年當選省議會議員,後任尋甸縣知事。1930年,任省政府委員復兼財政廳長、國民政府雲南稅區稅務局長。1944年,任省政府委員兼民政廳長及雲南省參議員選舉監督。1945年,掌理雲南財政達14年。1945年,蔣介石逼龍雲下臺時,陸同時下臺。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陸崇仁公館位於翠湖南路65號,法式別墅建於上世紀40年代。1950年2月20日,解放軍第4兵團進駐昆明後,陳賡和宋任窮兩位將軍在此居住、辦公。1950年3月4日,西南軍區昆明市軍事管制委員會在翠湖南路65號正式成立辦公室,當時軍事管制委員會是雲南解放初期最高權力機關,雲南實施軍事管制、接受舊政權、維持革命秩序、籌建各級人民政權等很多工作當時都是在別墅裡進行的。1957年緬甸總理訪昆,周恩來住進這棟別墅。二、張衝“抗日名將”,百姓又尊稱他為“黑虎將軍”。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張衝舊居位於翠湖南路東面張衝1901出生於雲南省瀘西縣永寧鄉小布坎(現劃歸彌勒縣)。他讀書時,正是中國風雲變幻的年代,自幼對階級壓迫和民族壓迫深有體會,培養了同情勞動人民和富於反抗黑暗勢力的精神。15歲時智退土匪,被當地群眾譽為"小孔明"。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張衝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是充滿了傳奇色彩的一生。從1927年,參加雲南“二·六政變”。1930年6月,參加第二次滇桂戰爭救回中共雲南省委委員張致中,最終走上革命道路。1938年,參加臺兒莊戰役,升為軍長。1940年修建彌勒、瀘西兩縣的水利事業。捐資創辦瀘西教育事業。1942年任雲南部隊第二路軍指揮官。1947年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以後,張衝主要致力於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他多次考察全國水利事業,形成一套水利思想,提出了治理金沙江、虎跳峽的一整套方案,忘我地投入到水利建設事業之中。雲鵬水電站就是以張衝將軍表字“雲鵬”命名的。1980年10月30日,張衝病逝於北京,享年81歲。三、盧漢率部在昆明起義,解放雲南。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盧漢公館位於翠湖南路4號盧漢1895出生於雲南昭通市炎山鄉,彝族人,畢業於陸軍講武堂。1937年參加臺兒莊戰役,成為著名抗日愛國將領,曾國民黨滇軍高級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二級上將。生平主要事蹟:1949年12月9日在昆明率部起義,和平解放雲南,1955年被授予一級解放勳章。歷任雲南軍政委員會主席、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國家體委副主任、國防委員會委員、全國人大二、三屆常委、全國政協二、三、四屆常委。1974年5月13日因患肺癌,在北京病逝,終年79歲。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盧漢公館不僅以其典型的法國建築式樣證明了這一多元化建築文化的歷史進程,而且由於它精美莊重素雅建築樣式和庭園綠化佈局,豐富了昆明的文化景觀隨著中國國內經濟的發展、社會的進步。四、朱德全國人民都認識的十大元帥之一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朱德舊居有兩處,坐落於昆明市華山西路水晶宮紅花巷四號和小梅園巷三號。朱德,1886年12月1日生於四川省儀隴縣。1909年朱德考進昆明陸軍講武堂,1911年10月參加雲南響應武昌辛亥革命的“重九起義”。1915年12月,率部赴昆明,次年參加反對袁世凱復闢帝制的護國戰爭。1921年春,隨入川滇軍返回昆明,驅逐雲南都督唐繼堯。後來因唐繼堯糾集舊部回雲南,朱德被迫離昆。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朱德舊居有兩處坐落於昆明市華山西路水晶宮紅花巷四號和小梅園巷三號。它的主體建築為土木結構中西合壁式兩層樓房。朱德舊居不僅是繼續培育祖國棟樑之材的苗圃,也是進行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基地。五、魯道源民國時期最年輕的少將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魯道源故居位於翠湖南路靈草堂附近魯道源,1900出生於雲南保山市昌寧縣,國民黨陸軍中將。1915年1月進雲南講武堂學習,專業為軍事參謀專業。畢業後,先後在滇軍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之職。1928年1月調升為陸軍少將兼旅長,時年僅30歲,為當時最年輕的少將。抗戰爆發後,魯道源隨五十八軍出滇抗日,時任五十八軍新編第十一師師長,後任第五十八軍副軍長、軍長。先後參加了長沙會戰和常德會戰,立下赫赫戰功。 他東征西戰,功績累累,有傷斃敵軍約五萬常勝將軍之稱。後中央重整軍旅,魯道源被中央軍事委員會任命為師長。1980年3月1日,魯道源將軍在大觀樓南園因病不治而逝,享年80歲。後人為紀念,並將其住所命名為魯道園。後人評曰:魯氏南人北相,戎馬一生,有勤王之功,貴在後勇,不失大將風範,魯氏好詩,其詩壯烈激盪。六、胡若愚國民黨陸軍上將,雲南軍閥。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胡若愚在昆故居位於現在的翠明園餐廳胡若愚,1894出生於曲靖市羅雄鎮。國民黨陸軍上將,雲南軍閥。闖蕩軍旅數十年,先後任連長、營長、團長、旅長、師長、軍長以至兵團副司令等職,生前著有《大軍統帥》、《現代陸軍的編制》等書。1911年參加昆明發動的“重九起義”。1912年畢業於雲南陸軍小學堂第四期。1949年11月底在桂東南岑溪容縣楊梅圩戰役中,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擊斃,所部全軍覆滅。1915年結業於雲南陸軍講武堂將校班第六期。作為唐繼堯的四大鎮守使之一,因不滿唐培植親信,1926年與三鎮守使達成反唐協議,聯合掀起了倒唐的“二·六”政變。七、董澤雲南大學第一任校長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董澤1888年出生於大理州雲龍縣寶豐鎮,是白族人。雲南大學第一任校長、白族教育家,1925年獲得“法蘭西科學院院士”稱號。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董澤故居位於現在的省幹休所1911年曾任雲南督軍府秘書,1915年在滇參加護國運動,反對袁世凱竊國稱帝,就任護國軍總司令部秘書及駐香港聯絡員等職。民國成立後,董澤向都督唐繼堯建議,雲南單獨創辦大學,以應建國人才需要,得到唐繼堯的支持,1922年9月,董澤被正式任命為校長。12月8日,大學成立,以唐繼堯別名———東大陸主人命校名為東陸大學(雲南大學前身)。他認為“要辦好大學,物色師資,最是第一要務”。
八、王九齡雲南大學首屆名譽校長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王九齡故居位於昆明市翠湖北路3號(雲大正門斜對面),建於1926年。王九齡故居位於昆明市翠湖北路3號(雲大正門斜對面),王九齡先生長期與家人居住於此。王九齡1880出生於大理州雲龍縣,1951年9月因腦溢血,在昆明逝世。早年留日,在日本加入同盟會,積極投入反帝、反清革命運動。1920年起,王先生就與雲大首任校長董澤共同負責雲南大學的籌備工作。1922年東陸大學成立時,任學校董事會董事,並與時任省長的唐繼堯一同被選為雲南大學首屆名譽校長。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1937年雲大租為教授宿舍,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剛留法回國的王士魁等初來雲大時即下塌於此。1952年為雲大所購買。1953年後,學校為著名教授劉文典在此設了杜甫研究室。2002年5月,王九齡故居被昆明市政府命名並公佈為第一批“昆明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建築”。九、金漢鼎民國時期雲南省參議會參議員、政府顧問。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金漢鼎故居位於翠湖北路王九齡舊居兩百米左右金漢鼎1891年出生於玉溪江川縣。曾任國民黨陸軍上將。1949年12月在昆明迎接解放。後任國務院參事室參事,民革北京市委委員,北京市政協委員。1967年12月在北京逝世。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金漢鼎與朱德等人一起畢業於雲南講武堂第1期丙班。1911年參加雲南重九起義,1915年在護國軍第1軍任職,參加討袁戰爭,1917年7月任靖國軍第2軍14旅旅長,參加護法戰爭,不久任靖國軍第4混成旅旅長,1920年任滇軍第2混成旅旅長,1921年任滇軍迤南剿匪指揮官,1922年1月任滇軍代理總司令,2月兼代雲南省省長,3月因唐繼堯回滇被迫退出雲南。抗戰勝利後辭去軍職移居昆明,任雲南省參議會參議員,雲南省政府顧問。
十、劉文典現代傑出的文學大師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劉文典舊居位於翠湖北面劉文典1889出生於安徽合肥,1958年7月15日因屢遭批鬥,突發急症,於昆明逝世。他是現代傑出的文史大師,校勘學大師與研究莊子的專家。1938年至昆明,在西南聯大任教。1943年,劉文典被聘到雲南大學任教,雲南大學校長熊慶來聘請他在雲大擔任“龍氏講座”,後一直擔任文史系教授。在雲南大學執教至新中國建立以後。1949年末,昆明解放前夕,朋友曾動員他去美國,他說“我是中國人,為什麼要離開我的祖國”。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劉文典終生從事古籍校勘及古代文學研究和教學,是當代我國傑出的文史大師,校勘學大師和研究莊子的專家,是全國著名學者之一。他在學術上的地位和對我國教育事業的貢獻,值得我們永遠記念。所講授課程,從先秦到兩漢,從唐、宋、元、明、清到近現代,從希臘、印度、德國到日本,古今中外,無所不包。專長校勘學,版本目錄學,唐代文化史。著有《淮南鴻烈集解》 、《莊子補正》 、《三餘札記》等。十一、熊慶來、李廣田
為雲南的教育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熊慶來、李廣田故居位於雲南大學內,緊鄰會澤院。熊慶來,1893年10月20日生於彌勒縣朋普鎮息宰村。1907年考入雲南高等學堂,1911年考入雲南英法文專修科學習法語。1913年熊慶來以第三名的成績被雲南省官費留學生錄取,開始了他歷時7年的海外留學生活。從一個優秀的年輕學者成長為國際著名的數學家。他定義的“無窮級”被國際上稱為“熊氏無窮級”,載入世界數學史冊。1937年7月,到昆明,擔任雲南大學校長,用12年的時間(1937-1949)把雲南大學辦成了學科門類齊全,頗具規模的綜合性大學,並躋身於全國著名大學行列,且實現了從邊疆走向世界的輝煌。四十年代雲南大學已被美國國務院指定為中美交流留學生的五所大學之一。被英國《簡明不列顛百科全書》列為中國15所世界著名大學之一。為雲南的教育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李廣田,山東鄒平縣人,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隨學校遷流亡南下。1940年轉至西南聯大敘永分校任教。1941年到昆明西南聯大講授文藝理論並積極投入了民主革命運動的洪流,寫下了許多揭露和諷刺國民黨法西斯暴行的文字。1957—1968年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詩人、文學家李廣田先生住進雲南大學校長樓。李廣田先生與原黨委書記高治國密切合作,使六十年代的雲南大學進入了一個輝煌時期。此時期李廣田先生創作了膾炙人口的《阿詩瑪》、《李廣田散文選》、《李廣田詩歌選》。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熊慶來、李廣田故居位於雲南大學內,緊鄰會澤院,是抗戰時期保留下來的重要建築,也是雲南省文物保護單位。1968年後由雲南大學作為學校馬列主義教研室使用,現由雲南大學文物管理辦公室管理。並將舊居闢為展室向廣大師生開放,通過兩位校長的民族精神和偉大業績,激勵著師生、國人勤學進取、開拓創新、建設國家的熱情。十二、周鍾嶽
重新整理編纂雲南地方誌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周鍾嶽故居位於昆明翠湖北路18號周鍾嶽1876年生於大理劍川金華忠義巷,白族。他一生為國為民,袁世凱就任臨時大總統是,他指出袁世凱一旦掌握中國政權,必為中國之禍害。鍾嶽治學,主張取古今中外之長,尤貴創新。常嘲笑拒學新籍者為"瞢儒",無異於"井蛙自深閉",主張學習不可泥古不化,亦不能盲從附和。提出"研閱以窮照",才能"瞭然於心,洞若觀火"主張。光緒二十九年(1903)應癸卯科鄉試,中第一名,稱解元。曾彙編《師範叢編》10卷,輯譯松村介石《中國教育制度變遷通論》1卷。雲南同學創設"雲南雜誌社",鍾嶽任總編:撰有《論雲南對於中國之地位》及《滇越鐵路贖回之時機及其辦法》等淪文。與範熙壬、張耀曾、席聘臣等合組《新譯界》雜誌社,從事譯述。博採中外圖籍,寫就《法佔安南始末記》一書。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周鍾嶽故居位於昆明翠湖北路18號,木結構的中西式三層建築。平面呈凹字形,中間3間帶兩柱外走廊,兩側突出部分正面為三面體,使得坡面懸山屋頂兩側前部形成半圓攢尖頂,美觀簡潔。十三、孫樂孫樂1905生於玉溪元江縣城孫家巷。孫樂生性聰穎,讀書用功,畢業於昆明東陸大學。孫樂博學多才,文史、佛學、書法、詩詞無所不精,尤擅長書法金石,名動省城,且思想進步,愛國憂民。後出家昆明圓通寺做居士,法號“佛海居士”。孫樂先生的詩文以詩言志,文如其人,主要反映了“佛海居士”思想風格和鄉土文化的內涵,襯托出其愛國愛民的高尚情操。孫樂舊居位於袁嘉穀舊居往前100米左右十四、袁嘉穀中國上千年封建科舉制度中,雲南史上唯一的狀元。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袁嘉穀舊居位於翠湖北路51號,建於民國初年。袁嘉穀1872年生於紅河州石屏縣。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參加經濟特科考試,因取為一等第一名,大魁天下,成為“經濟特科狀元”,是雲南歷史上唯一的狀元。袁嘉穀高中狀元后,先在清朝京師任學務處副提調,領導教育改革,隨後擔任學部編譯圖書局局長,負責主持編寫中小學教科書、大學參考書和翻譯介紹外文圖書工作,開國內編寫統編教材之先河。1909年,袁嘉穀調任浙江提學使,後又兼布政使,興辦教育、整理文獻典籍。辛亥革命後,他回到雲南,擔任過雲南省政府顧問、省圖書館副館長、省通志館編纂等職,還在東陸大學(今雲南大學前身)執教15年,培養了一批人才。袁嘉穀是一位傑出的學者,畢生致力於國學研究,在史學、經學、文學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詣,為後人留下400多卷各類學術著作。他還是一位愛國、愛鄉、愛才的詩人和教育家,其憂國憂民、剛正耿直、恆於勤苦、樂育後進的高尚品德永遠值得後人學習和敬仰。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袁嘉穀舊居位於翠湖北路51號,建於民國初年。佔地面積320平方米,坐北朝南,南臨翠湖公園,北面臨街,東西兩側是鋪面。故居是雲南清末民初典型的四合院式民居建築,由正房、東西廂房和倒座房構成。十五、楊希閔民國滇軍將領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楊希閔故居位於省文化館宿舍往左200米左右你可能知道宋代的楊希閔,著有文集二十卷,《宋史本傳》行於世;清代的楊希閔清代學者、詩人、著名年譜作家;但是不一定知道民國時期的楊希閔。楊希閔1886生於大理賓川,1967年1 月17 日,因病在昆明去世,終年81 歲。先後畢業於雲南講武堂和江西講武堂。曾任贛軍第3旅參謀,滇軍團長、旅長。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楊希閔(左)和劉震寰(右)1913年參加湖口反袁起義;1915年參加雲南護國戰爭;1922年擁護孫中山;後任滇軍總指揮、中央直轄滇軍總司令。曾聯合桂軍劉震寰、沈鴻英部入粵討伐陳炯明。1923年後任建國滇軍總司令。1925年與劉震寰發動叛亂,敗走香港。抗日戰爭爆發後,遷回昆明。1955年,政協雲南省第一屆第一次會議召開,楊希閔被推為政協委員。1956 年參加國民黨革命委員會。1956年加入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在黨和人民政府的政策感召下,通過學習參觀,對過去的錯誤有一定認識,願意為祖國統一和社會主義建設事業貢獻力量。
十六、袁曉岑著名雕塑家、畫家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袁曉岑住宅位於文林街文翠苑附近袁曉岑1915年生於貴州普定,是中國著名的雕塑家、畫家。“發自我之性靈,探求自然之美,吸傳統之精華,走自己之道路。”是他七十多年藝術生涯所一直堅持的座右銘1938年入雲南大學學產。曾參與組織穀風畫社。1941年後以賣畫、教書為生。建國後,歷會雲南文聯創作研究部副主會,雲南藝術學院系主任、副院長,雲南省畫院名譽院長,中國美協第二、三屆理事和雲南分會主席。197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有《袁曉岑畫輯》、《袁曉岑雕塑選集》。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袁曉岑和他的作品1938年入雲南大學文史系攻中國畫、雕塑及詩文。1953年調雲南省文聯任創作研究部副主任 。1959年任雲南藝術學院美術系主任,1963年任昆明師範學院藝術系主任、教授 。1978年回雲南藝術學院任副院長,教授 。他的很多作品表達了他作為一個藝術家對社會的責任感,如《戰地黃花分外香》、《拍案而起》、《金沙水暖》、《伯樂相馬》、《駝峰情》等等。

社會在進步,歷史在續寫,

翠湖邊的人文氣息原來那麼濃厚。

趁著週末,徜徉名人的故事中

豈不快哉!

昆明城一個小小的翠湖邊,原來居住過這麼多名人大腕!

圖文來源|玩轉雲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