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俄戰爭中,俄國海軍為何打不贏日本?

冷熱歷史


事實上日俄開戰前日本並沒必勝的把握。在日本御前會議就對俄開戰問題進行討論時首相伊藤博文表示:“本次戰爭陸海軍均無勝利可能。”參謀本部次長、對俄戰略計劃制定者兒玉源太郎表示:“本次戰爭勝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如果俄軍出兵1萬,我軍必須以3萬之眾迎擊。” 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也表示:“我有日本軍艦可能沉掉一半的思想準備。”日本決策層如此悲觀的論調是基於日、俄兩國現實國力的巨大差距:1904年日俄戰爭爆發前夕沙皇俄國的疆域高達2280萬平方公里;這時的日本由於在甲午戰爭中侵佔了我國臺灣,實際控制面積為41.42萬平方公里,連俄國的2%都不到。俄國總人口達1.41億人,而日本人口約為4400萬,相當於俄國的31.2%。1904年俄國的鋼產量為272萬噸,在全世界僅次於美國、德國和英國,而同年日本的鋼產量為6萬噸,相當於俄國的2.2%。這一年俄國的煤產量是2150萬噸,位居世界第六,日本則緊隨其後位居世界第七,其具體數字為1250萬噸,相當於俄國的58%左右。這年俄國的年財政收入是20億日元,這大約相當於日本的9倍。戰前俄國陸軍常備軍總兵力約為105萬人,後備役軍人達375萬人;相比之下日本陸軍總兵力約為37.5萬人,這其中可用於日本列島以外作戰的25萬人。在戰爭過程中俄軍經過9次動員先後徵召近120萬人入伍;日軍方面則動員了118.5萬人。具體到題主所說的海軍領域:俄國海軍擁有200餘艘戰艦,日本海軍則只有大約80艘戰艦。

在這樣的實力差距面前執意開戰的日本實際上是在進行一場豪賭。然而我們也必須看到日本的整個近代逐步崛起再走向崩潰其實就是一次次的豪賭:甲午戰爭面對清軍、日俄戰爭面對俄軍、日德戰爭面對德軍其實日本都沒絕對的必勝把握,可日本都賭贏了,直到日本試圖在日美太平洋戰爭中再次複製以往的成功模式卻招來了大敗。在此之前甲午戰爭的勝利已大大助長了日本的囂張氣焰——在甲午戰爭之前列強將北洋艦隊列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九的艦隊。當甲午戰爭爆發時列強普遍認為清軍必勝——畢竟中、日兩國的體量擺在那兒:一個是亞洲傳統意義上的老大帝國通過洋務運動取得了諸多成績,一個是彈丸小國剛經歷明治維新還前途未卜。然而戰爭的結果卻是日本成功戰勝了亞洲傳統意義上的第一強國,甚至還從這個昔日的老大帝國割走了臺灣並取得兩億兩白銀的鉅額賠款。臺灣的資源和兩億兩鉅額資金的湧入極大地促進了日本的發展,到日俄戰爭爆發時日本的國力早已突飛猛進。而甲午戰爭以小博大而取得成功的經歷則助長了日本囂張氣焰。然而沙俄方面卻對日本的發展視而不見——他們痴迷於自己看起來強大得多的實力以及固有的白人優越論。儘管他們也嗅到了一絲戰爭的氣息,但幾乎整個俄國都將他們眼中可能會爆發的日俄戰爭視為一次“軍事散步”,以致於俄軍總參謀部遲遲沒有制訂統一的對日作戰計劃。事實上日本方面則自1895年的三國干涉還遼事件以來就進行了十年擴軍計劃,時刻準備對俄國發起打擊,可以說這是日本方面一場蓄謀已久的準備充分的戰爭。1904年2月8日午夜日軍以偷襲旅順港內的俄國太平洋分艦隊這一方式點燃日俄戰爭的戰火時俄軍軍官正在慶祝艦隊司令施塔克將軍夫人的命名日,戰爭對他們而言:完全就是從天而降,他們根本沒做好任何戰爭準備。

事實上在戰爭即將爆發的2月8日白天一艘日本輪船就駛入俄國佔領下的旅順港,在停泊於港灣的俄國軍艦上幾千名水兵的眼皮底下將居住在旅順的日本公民接走,這其中包括一名日本秘密特工,正是這名特工此前已將俄國13艘巡洋艦和戰列艦、4艘驅逐艦的確切停泊位置在地圖上一一標出。大約在同一時間俄國喀琅施塔得港口司令馬卡羅夫專門致函海軍部:提請該部注意旅順艦隊的危險處境並建議將艦隊開進內港。馬卡羅夫在信中說道:“如不採取這個措施,則我們將被迫於首次夜間突襲之後這樣作,那就要為這個錯誤付出重大代價了”。馬卡羅夫的判斷完全準確,可他還是低估了日本人發動戰爭的速度——就在2月8日與9日的午夜之交時分旅順港擔任瞭望的俄國水兵發現了3艘日本軍艦,可他們居然以為這些軍艦是返回基地的俄軍驅逐艦,等到發現那是日軍軍艦時為時已晚。這時俄國艦隊仍在外港且沒有采取任何必要的防護措施。結果在開戰的一瞬間日軍軍艦在海岸燈塔和俄艦探照燈光照射下用魚雷擊沉了俄國海軍的“太子”號和“雷特維贊”號戰列艦、“帕拉達”號巡洋艦。當旅順港的俄國水兵已和日軍軍艦正式交火之後正在城裡慶祝司令夫人命名日的高級軍官們仍矇在鼓裡,儘管他們隱約聽到從港口傳來的炮聲,卻以為那只是俄軍士兵在進行實彈射擊演練,直到黎明時分返回港口的軍官們看到被日軍襲擊後的戰艦殘骸才知道戰爭已然爆發。戰爭爆發一個月後的1904年3月8日最早建議將艦隊開進內港的斯捷潘·奧西波維·馬卡羅夫被任命為新任太平洋分艦隊司令赴旅順就職,馬卡羅夫到任後在遼東半島沿海地區佈雷,防止日軍登陸並從後面威脅旅順基地。同時改善旅順港口的防禦,加緊修復被打壞的艦艇,經常派遣艦隊出海活動,加強戰備訓練。他還命令海參崴艦隊在日本海積極襲擾日軍海上交通線,以便分散日方對旅順的壓力。馬卡羅夫這些措施在短短几周內完全恢復了俄軍士氣,扭轉了被動應戰局面。3月11日馬卡羅夫在到任的第3天便率艦隊出港,自3月22日起馬卡羅夫率艦隊幾次打退日軍進攻,自4月11日起俄軍已由消極防禦狀態轉為主動出擊。面對俄軍的反擊日本聯合艦隊司令官抓住俄軍欲扭轉戰局而急於出擊的心理於4月12日深夜派遣軍艦在旅順港外秘密布放水雷,翌日拂曉又派出第三戰隊軍艦在旅順港外誘敵。當時正值俄驅逐艦自外活動歸港,遭到日驅逐艦圍攻。馬卡羅夫急遣“巴揚”號相救,又遭日第三戰隊軍艦圍攻。於是馬卡羅夫親率艦隊駛出港口迎戰並奮起直追撤逃的日艦。當發現日軍主力艦隊早已列陣以待,便當機立斷下令各艦返航。返航途中他乘坐的裝甲艦“彼得羅巴甫羅夫斯克”號觸發水雷,引起艦上的水雷及主鍋爐、彈藥倉連續爆炸,遂即沉入水中。被俄國人寄予厚望的剛剛上任的太平洋分艦隊司令馬卡羅夫就這麼觸雷身亡了。新任司令威特赫夫特不再採取積極行動,日軍就此掌握了制海權。

任何一場現代化戰爭都不是簡單的兩軍對壘,而是雙方綜合實力的全面較量:在整個日俄戰爭過程中沙俄和日本在指揮體系、後勤補給、戰費籌措、情報蒐集等方面的表現可謂有天壤之別:當前線日、俄雙方激戰正酣之時日本駐英國財務官高橋是清于于1904年5月、1904年11月、1905年3月、1905年7月11日、1905年7月19日、1905年11月6次為日本募集戰爭經費,僅在第一次小試牛刀中就募集到一億日元,這不僅為日本籌措到了戰爭經費,同時將英、法、美、德等國的資本財團拉攏到日本一邊,從而切斷了俄國獲得外部資金的來源,可以說這是日俄戰爭中在經濟戰線上一場看不見硝煙的暗戰。沙皇俄國一直以來就有各民族的監獄牢籠之稱,尤其是在沙皇政權統治末期國內的民族矛盾和階級對立相當尖銳:日本的特工天才明石元二郎在俄國國內、國外廣泛同沙皇政府的反對派接觸。1904年10月在明石元二郎的牽線搭橋下俄國自由黨、俄國革命社會黨、芬蘭憲法黨、波蘭國民黨、波蘭社會黨、亞美尼亞黨、格奧爾基黨等沙皇政府反對黨派的代表在巴黎召開聯合大會。會後俄國各地就不斷爆發反抗沙皇政府的鬥爭,這極大牽制了沙俄的精力。與此同時俄國同其他列強也存在諸多糾紛:長期以來沙俄南進以獲得太平洋、印度洋出海口的國策令英、美等國極為警惕:在日俄戰爭前從1813年起英、俄就圍繞中亞展開了大博弈;1899年新興的美國向在中國擁有各自勢力範圍和利益的英、法、俄、德、日、意六國提出門戶開放的原則,結果只有沙俄拒絕回覆。日本利用俄國同英、美的矛盾與英國締結英日同盟,與美國形成事實上的盟友關係,日俄戰爭中日本獲得了來自英、美的鉅額貸款,而針對同俄國有盟約的法國則利用德國的力量加以牽制。

俄國的人口和經濟中心位於歐洲部分,遠東地區一直以來都是俄國兵力薄弱的地區,畢竟這裡距離俄國的中央核心地帶實在太過遙遠,漫長的戰線對俄軍的兵力調度和後勤補給造成了嚴峻的挑戰。此時西伯利亞大鐵路尚未竣工,所以要將俄軍主力從歐洲部分調往遠東的效率其實是極低的,而且即使調過去了也會面臨嚴峻的後勤補給問題。當時沙俄在遠東部署有正規陸軍部隊9.8萬餘人,裝備有148門炮、8挺機槍,部署在遠東的太平洋分艦隊有排水量合計19.2萬多噸的60餘艘作戰艦艇;相比之下日軍可用於日本列島以外作戰的部隊有25萬人,裝備有1140門炮、147挺機槍,海軍方面有排水量合計26萬多噸的80艘戰艦。考慮到日本本土距離作為戰場的中國東北和朝鮮半島要比沙俄近得多,這意味著日本的戰線要短得多,相應的後勤補給的難度也就小得多。這樣一來在總體實力上呈劣勢的日本在具體的遠東戰場上形成了明顯的兵力、裝備和後勤優勢。隨著戰局對俄國日益不利起來之後沙皇政府決定從波羅的海艦隊(後來加上黑海艦隊)抽調艦船編組成“太平洋第2分艦隊”開往遠東增援。這支混合艦隊擁有各型主要戰艦38艘、輔助艦船約20艘,下編兩個大隊(後來又增加1個大隊),由羅日傑斯特溫斯基海軍中將統一指揮。這支倉促拼湊起來的艦隊甚至是在某些艦隻尚未完全建成的情況下就出海了,然後一邊航行一邊安裝。臨時拼湊起來的官兵戰術技術水平偏低,有的還受到革命思想的影響而對沙皇政權相當不滿。原定1904年7月中出發的太平洋第2分艦隊因為各項準備工作的不充分而不得不推遲到10月中旬出發,由於日本的盟友英國掌握著世界範圍內的海上優勢,以致於這支艦隊不得不千方百計繞過英國控制的海域,因此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而是從波羅的海經非洲南端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再經馬六甲海峽進入太平洋。這意味著這支艦隊需要航行3萬公里,而中途一個基地也沒有。

由於之前日軍的一系列勝利已使俄軍患上了嚴重的恐日病,這支恐慌情緒已發展到草木皆兵的地步,甚至出現了日本的秘密艦隊已到達北歐海域的謠傳。在這種恐慌的氛圍下俄軍官兵見到外國船就以為是日本艦隊而盲目開炮,有時俄軍軍艦之間甚至會將對方誤認為日本軍艦而互相開炮。10月21-22日夜間這支艦隊在北海擊沉擊傷英國漁船,由此引起了國際風波,英國政府藉此向中立國施壓,使其不得向俄國艦隊提供方便。這樣就使俄國無法通過中立國港口進行補給,俄國艦隊不得不盡可能多裝些後勤補給物資,以致於甲板、機房、洗澡間、軍官臥室全都堆滿了燃煤,既降低了航速,又影響工作和衛生。艦隊經過赤道海域時俄軍官兵出現嚴重的水土不服現象,非戰鬥減員情況極為嚴重,連司令官羅日傑斯特溫斯基也病倒了,副司令福克薩姆更是重病垂危,士氣已然低落到極點,士兵自殺乃至兵變的事件一再發生。與此同時以逸待勞的日本聯合艦隊早已嚴陣以待:1905年5月14日上午羅日傑斯特溫斯基海軍上將指揮的、由50艘戰艦組成的波羅的海艦隊駛出法屬安南(今越南)的金蘭灣,日本方面在請報上的優勢再次體現出來——日本聯合艦隊幾乎是在第一時間得知了波羅的海艦隊出港的消息。27日下午1點55分左右遠道而來的波羅的海艦隊在對馬海峽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日本海軍聯合艦隊迎頭相遇。中國兵法中有一句老話”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就是說士氣是會隨時間的推移而下降的。從波羅的海出發時幾乎草木皆兵的俄軍官兵在經歷長達220天的遠航後已疲勞到極點,以致於偵察人員竟沒發現敵情,因此從戰鬥一打響就陷於被動挨打的境地。在這次對馬海戰中雙方各有裝甲主力艦12艘,但日艦的航速為18-20節,這高於俄艦的15.5-18節,日軍艦炮的射速為每分鐘360發,而俄軍為每分鐘134發。戰鬥過程中日軍艦隻在臨陣時進行了“敵前大轉彎”,從而形成“一”字橫向展開的戰鬥隊形,集中優勢火力,將呈“|”縱向駛來的俄國軍艦逐一擊沉。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日俄戰爭是爆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的世界第一場近代戰爭,也是世界進入戰列艦時代之後的第一次戰爭,這場戰爭的近代因素非常明顯,那就是包括融資、戰爭借貸等國家金融行為在內,包括工業建設、海陸協同在內的全方位較量。

圖為舊日本海軍旗艦三笠號前無畏戰列艦,背景是大和號戰列艦,寓意日本不同時期的旗艦。三笠號是日俄戰爭時期,日本海軍的旗艦。


俄國在戰爭中的失敗,被看作是日本登上近代歷史舞臺的重要轉折,俄國的失敗首先在於戰爭剛剛爆發的時候有一種保守思維,日本艦隊在太平洋上處於優勢,俄國太平洋艦隊雖然也能抗衡,但是俄國採取了一個保守的作戰思路,俄國的遠東總指揮阿列克謝耶夫認為,如果等到波羅的海趕來的第二太平洋艦隊的支援後再作戰,那麼力量將會更強大。

圖為日俄戰爭時期的日本海軍前無畏戰列艦。


於是俄國採取了一個守勢的作戰思路,但是日本則是尋求速戰,對日本而言,戰爭拖得越久,對日本越不利。當時俄國從歐洲直達遠東地區符拉迪烏斯托克的鐵路已經接近落成,但是因為調度的混亂和戰爭的突然,俄國只能每次對開三趟列車,因此運量並不大,俄國在遠東戰場上的火炮數量比日本差距較大。

圖為日本當時自建的裝甲巡洋艦/戰列巡洋艦鞍馬號。


俄國經過廣泛討論,決定調遣波羅的海艦隊的大批戰列艦前往太平洋方向支援,俄國太平洋艦隊停在旅順港內避戰不出,日軍為了封鎖俄國太平洋艦隊,發動了3次旅順口閉塞作戰,使用了當時日本輪船運力的20%投入到了自沉堵塞航道的行動中,但是失敗了,俄國察覺其企圖後,發動了突圍作戰,雙方在黃海地區進行了首次海戰,東鄉打散了俄國艦隊,俄國軍艦分頭逃到了不同國家的不同港口。期間發生了著名的瓦良格號巡洋艦衝海戰,最後被擊沉。

圖為日俄戰爭時期俄國戰列艦波爾塔瓦號線圖。


後來,日軍付出較大代價後攻克了俄國太平洋艦隊的最主要港口旅順,俄國苦心經營多年的旅順陷落震驚了俄國上下,於是俄國決定加速推進波羅的海艦隊進入太平洋作戰的步伐,企圖通過重新奪取制海權使日軍失去後勤支援,然而俄國如意算盤打錯,所謂的第二太平洋艦隊被全部殲滅在對馬海峽。

圖為日俄戰爭時期的俄國尼古拉一世級戰列艦。


縱觀俄國失敗的原因,不但有當時英國支持日本的因素,也不單是因為歐亞鐵路沒有全部落成,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俄國指揮中樞的運轉緩慢,決策保守,沒有及時的應對戰爭局面,而日本主動求戰的態度和積極準備,導致了俄國處處被動,最後吞下了戰敗苦果。


海事先鋒


日俄戰爭中日本海軍雖然整體實力不佔優勢,但是由於極佳的運氣,加上指揮果斷,作戰目的明確以及各級指揮員的努力,將俄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各個擊破,贏得了戰爭勝利。

首先說俄軍太平洋艦隊,其主要被部署到了旅順港,龜縮在港內不出來,日軍對其無可奈何。後來陸軍取得突破,俄軍艦隊準備撤往海參崴時,旗艦彼得羅巴甫洛夫斯克號觸雷被炸,艦隊長官馬克洛夫將軍陣亡。而其是俄海軍當時最優秀的海軍將領,實戰經驗豐富,結果剛到任就遭此不測。

旗艦被擊沉後,俄海軍又退回了旅順港,繼續龜縮港內。後來日軍攻下旅順外圍的203高地,使用火炮打固定靶一樣殲滅了港內的俄軍艦艇。至於海參崴,只有3艘像樣的作戰艦艇,主要被用於破交戰,很快被日軍發現並將其擊潰,其後就沒有任何發揮了。

而波羅的海艦隊,從波羅的海遠道而來,航行了18000海里,這本身就極大的損耗了其戰鬥力。同時,艦隊指揮官是羅傑斯特溫斯基中將,其本身就是一個宮廷官僚,不懂軍事,指揮失誤給了日軍很大的機會,而在關鍵時刻其甚至拋下了艦隊坐驅逐艦逃往海參崴,最後也是被日軍俘虜。俄軍戰艦為了解決燃料問題,每艘軍艦都帶了大量燃煤,結果被日軍擊中後更容易燃燒起火很快就喪失了戰鬥力。

最終,對馬海峽之戰中俄波羅的海艦隊幾乎全軍覆沒,日本聯合艦隊大勝。


前沿陣地


日俄戰爭中俄國海軍打不贏日本海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三點:

1、決策方面的失誤。俄國把太平洋艦隊主力駐紮在旅順港,而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威特蓋夫特認為太平洋分艦隊不足以與日本聯合艦隊一戰,而憑藉旅順要塞可以保障艦隊的安全,以等待波羅的海艦隊的到來,遂不再採取出擊行動,海上作戰主動權直接讓給了日本人。

2、俄國相對於日本準備不足,尤其是太平洋第二艦隊臨時拼湊缺乏訓練。戰後“對馬”一書的作者普里波伊在書中寫道,在海戰前一次例行演習時,親眼目睹了兩個炮手使用同樣的“巴爾”式測距儀,在同一時間,對同一目標,報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結果。一個喊:20鏈。另一個喊:28鏈。在這樣的情況下,炮擊技術的糟糕可想而知。

書中還寫道海戰第二天,已被打的千瘡百孔.且艦長已戰死的俄國主力戰艦“鷹”號,不得不向再次逼近的日本艦隊投降,還活著的俄軍官兵被轉移到日本軍艦上去,他們驚奇的發現,他們登上的恰恰是昨天與自己打了一天的“朝日”號,但更令他們吃驚的是,這艘日艦幾乎是毫髮無損,跟新的一樣。他們後來聽說“朝日”號的升降口被炸燬,日方死了7個人,傷了20人,這就是“鷹”號發射出的400噸炮彈的全部戰果。而“鷹”號卻被日艦打成了一座還能浮動的廢墟。

3、俄國參戰主力戰艦性能相對於日本也是落後的。

博羅季諾級戰列艦博羅季諾號。排水量:13500噸

該級艦是參照當時正在法國建造的太子號藍圖,由俄國海軍造船總監克德沙尼科夫進行多處改進,改進的地方有:從水線裝甲帶上方到中甲板加裝防彈片殺傷的薄裝甲,而水線裝甲帶下方到龍骨也裝備102mm厚的鎳合金鋼板並加強防雷縱隔壁,作為這些增重的補償,水線裝甲的厚度(僅190mm)和防護面積都大幅減少。

在建造階段重量超過設計重量,重心上升,法式設計穩性不足的缺點未得到改善;吃水加大以致戰艦東航時不能通過蘇伊士運河,而要繞過好望角;同時水線裝甲帶防護範圍太小,特別水線上裝甲高度不足,這些缺點在戰爭中充分暴露,使它們成為戰艦史上最不幸的級型。

三笠級戰列艦三笠號。基準排水量 15,140噸

三笠號是作為朝日的準同型艦設計的,但是負責設計的維克斯公司將許多當時最先進的技術都應用到了這艘戰艦上。三笠號建成之時,是當時科技先進的戰列艦,火力和防護力量史無前例地組合,改良了英國皇家海軍最新的威嚴級設計,改善速度(由17節改善至18節),輕微地加強軍備,和更強的裝甲:保留了同樣的裝甲厚度但使用了高性能克虜伯鋼裝甲,防禦力大約較威嚴級所採用的哈威鋼加強五成。

停在橫須賀的三笠號展覽館


輝哥遊戲視頻解說


日俄開戰前,日本並沒有能取得勝利的把握。在日本御前會議作出對俄開戰決定時,日本統治階層的判斷總體上相當悲觀。首相伊藤博文表示:“本次戰爭陸海軍均無勝利可能。”參謀本部次長、對俄戰略計劃制定者兒玉源太郎表示:“本次戰爭勝利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如果俄軍出兵1萬,我軍必須以3萬之眾迎擊。” 海軍大臣山本權兵衛在回答對戰爭前景的估計時也表示:“我有日本軍艦可能沉掉一半的思想準備。”

既然如此,日軍為何最終取得了勝利呢?概括而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原因。

第一,俄國的輕敵。1904年2月8日,一艘日本輪船駛入旅順港,在停泊於港灣的俄海軍軍艦幾千名俄國水兵的眼皮底下,將居住在旅順的日本公民接走,包括一名日本秘密特工,這名特工此前已將俄國13艘巡洋艦和戰列艦、4艘驅逐艦的確切停泊位置在地圖上一一標出。2月9日夜晚,擔任瞭望的俄國水兵發現了3艘日本軍艦,最初居然以為這些軍艦是返回基地的俄軍驅逐艦,等到發現那是日軍軍艦時為時已晚。結果,3艘日軍軍艦用魚雷擊沉了俄國海軍“太子”號和“雷特維贊”號戰列艦、“帕拉達”號巡洋艦。

第二,軍心的差異。1905年,俄國國內政局動盪,軍心動搖。但是,日本當時國內政局穩定,並利用中國甲午海戰戰敗後“賠”給日本的2.3億庫平銀(相當於日本約4年的財政收入),大力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金融體制改革,經濟迅速發展,軍心穩定。軍心對戰役的勝利,至關重要。

1905年5月14日上午,俄國羅澤德斯特凡斯基海軍上將指揮的、由50艘戰艦組成的波羅的海艦隊駛出法國領安南(今越南)金蘭灣,於27日下午1點55分與東鄉平八郎指揮的日海軍聯合艦隊在對馬海峽遭遇。面對俄軍艦隊,東鄉平八郎在聯合艦隊旗艦“三笠”號上升起了一面“Z”字旗。這是東鄉平八郎向艦隊發出的作戰指令:“皇國興廢在此一戰,期盼諸君奮勇努力!”原來,東鄉平八郎曾留學英國,仰慕曾在特拉法爾加海戰中大敗法西海軍聯合艦隊的霍雷肖·納爾遜將軍。他的這個旗語仿效了納爾遜在特拉法爾加海戰決戰前打出的旗語:“英格蘭期盼每個男兒恪盡職守!( 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東鄉平八郎的這一做法,極大鼓舞了軍心。

第三,日軍戰術的成功。此役,東鄉平八郎採用日本海軍士官學校教官秋山真之首創的“丁”字戰法,即日軍艦隻在臨陣時,“敵前大轉彎”,形成“一”字橫向展開的戰鬥隊形,集中各艦炮火,逐一轟擊呈“|”縱向駛來的俄國軍艦,將其逐一擊沉。2005年,日本廣播協會(NHK)為紀念日俄戰爭勝利100週年,播出了一部專題片:《秋山真之和他的“丁”字戰法》。

此戰結果,俄軍艦隊有38艘戰艦被摧毀或捕獲,而日本聯合艦隊僅損失3艘魚雷艇,成為世界海戰史上戰損比最懸殊的一場海戰。東鄉平八郎因此被尊為“軍神”。

圖:“丁”字戰法示意圖


馮瑋


日俄戰爭中,沙俄海軍打不贏日本海軍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有四點:

1、太平洋艦隊疏於防備,在開戰之初就被日軍偷襲得手。

日俄戰爭是在沒有任何正式宣戰的情況下爆發的,日本對沙俄的遠東艦隊發動了突襲。1904年2月8日夜,日本用魚雷艇擊沉了停泊在旅順港的兩艘俄國戰列艦和一艘巡洋艦。從那時起日本人就一直掌握了海上優勢,而俄國人從未能扭轉這一局面。



2、第二太平洋艦隊勞師遠征,日軍以逸待勞。

被日軍偷襲得手後,沙俄下定決心教訓日本,遂做出將波羅的海艦隊命名為第二太平洋艦隊,俄國遠東。但由於這中間長達一萬多海里的路線上並沒有基地,法國盟友又拒絕開放港口給予補給。導致第二太平洋艦隊只能預先安排60艘運煤船,在海上進行了梯次補給。可以說當沙俄第二太平洋艦隊到達戰區時,其實已經是一支疲憊之師,戰鬥力下滑眼嚴重。



3、士兵嚴重缺乏經驗和訓練,大部分只是不識字的農夫

因為波羅的海一年當中有半年是處於冰凍狀態,所以導致絕大部分士兵並沒有受到很好的訓練。

一位英國海員把他所遇見的俄國水手描述為:臭氣熏天、粗魯、不修邊幅但是快樂的傢伙。蘇沃洛夫號上的軍官這樣抱怨他的炮手:要交給一半的人所有的知識,因為他們什麼也不懂:教另一半人是因為他們已經忘記了所有的東西;如果他們的確記住了一些什麼話,那麼都是已經過時了的。

4、俄國參戰主力戰艦雖然在噸位上超出,但性能上卻是落後日本艦隊。

俄國海軍在對馬島海戰中,由於戰術落後,航速較慢,火炮殺傷力較弱,雷擊攻擊能力差,所以輸給日本海軍。


千字軍事


這個問題基本需要分兩個部分進行討論,一、駐紮在旅順的沙俄遠東太平洋第一分艦隊。二、對馬海峽受到伏擊的羅熱斯特文特遣艦隊。

具體艦隊數量情況我就不說了,根據一般史料給出的答案總結一下吧。關於旅順太平洋分艦隊,當時開戰日軍採用了夜間偷襲,而當日是要塞司令斯特賽爾夫人的生日,當時高級軍官都在司令部參加聚會。作為值班部隊也沒有按要求掛防魚雷網,導致艦隊損失慘重。但鑑於日軍認為第一波進攻沒有徹底摧毀旅順港內俄軍艦隊,並擔心會威脅到登陸作戰部隊的安全,日軍對旅順港進行了三次閉塞行動。但是俄軍依靠黃金山電巖炮臺成功阻止了日軍行動,這也為以後日軍要急於攻陷望台山炮臺和203高地打下伏筆。閉塞旅順港失敗以後,俄軍艦隊也出海與日軍作戰,但因為天氣因素等問題,沒有太實際的戰果。隨著馬卡洛夫的到來,俄軍艦隊也一度非常活躍的出海作戰,但是因為馬卡洛夫的軍艦在一次返回旅順港的途中觸雷沉沒,俄軍幾乎徹底龜縮於旅順港。在日軍攻打203高地的時候,俄軍也曾派軍艦到羊頭窪海面支援守軍,但日艦的到來又迫使俄海軍全面退縮。在203高地被攻陷後,日軍將從國內帶來的280毫米攻城炮對準旅順港太平洋分艦隊,幾乎徹底摧毀。除了少數艦隻逃亡海參崴和其他地方外(被當地扣留),沙俄在遠東的第一分艦隊徹底毀滅。

由於旅順失守且艦隊覆滅,沙皇派羅熱斯特文率領遠征艦隊前往遠東,希望可以配合海參崴奪回旅順,維護沙俄在遠東的利益。艦隊本打算通過蘇伊士運河,但當時日英結盟,遠征艦隊只能繞道好望角。當時沙俄艦隊的軍艦參差不齊,甚至還有木質結構的,軍艦故障也不停,沿途裝卸煤炭也耽誤時間過多。等沙俄海軍到達對馬海峽的時候,已恭候多時的東鄉平八郎喊出“皇國興廢在此一戰”的口號,以極其微小的代價擊敗沙俄遠征艦隊。除部分艦隻逃往海參崴外,遠征艦隊徹底覆滅。

1904--1905年日俄戰爭最後以簽訂《普斯茅斯協定》結束,腐朽的沙俄軍隊被蒸蒸日上的日軍擊敗。通過這場戰爭,歐洲列強驚呼狼來了,稱日本人為“黃禍”。通過這場戰爭日本奪取了朝鮮和中國東北以及薩哈林島南部,也讓世界見識了高速裝甲艦的威力,同時通過英法德美等國的隨軍觀察員的視角,見證了堡壘戰,鐵絲網,重機槍,迫擊炮等武器的驚人殺傷力。


用戶3718708232


   我認為日俄戰爭中,之所以俄海軍打不贏日本軍艦的主要原因有如下幾點:

  1、毛主席在戰爭中總結說:“我們決不打無準備之仗。”日俄戰爭中,俄國太平洋艦隊就犯此大忌,,俄國艦隊疏於防備,在開戰之初就被日軍偷襲得手。可見俄對戰爭的風險估計不足。

2、太平洋艦隊勞師遠征,日軍以逸待勞。以精銳之師對疲憊之師,俄軍如何能取勝。

3、地理位置的劣勢:俄軍主力海港海參崴和旅順被日本和朝鮮半島分割,首尾難顧,很難相互支援。

4、開戰之初,俄國主帥馬卡洛夫被水雷炸死。不僅導致士氣大跌,還導致俄軍指揮出現重大問題。臨陣易帥乃兵家大忌。

5、俄國海軍在對馬島海戰中,由於戰術落後,航速較慢,火炮殺傷力較弱,水雷攻擊能力差,也是輸給日本海軍的主要原因之一。

6、日俄戰爭中,中國表面保持中立,但暗地裡支持日本海軍的,俄國軍艦的情報源源不斷的送給了日本艦隊。無形之中增加日本戰勝俄海軍的砝碼。


秉燭讀春秋


關於這個問題,其實涉及到太多東西了。無論從各方面來說,沙俄在整體實力是大大強於日本的,在海軍方面也是領先日本許多,但是沙俄的弱點也相當嚴重。

從海軍方面來說,整體實力要強於日本,但是俄羅斯海軍在地理上被分割了,分散於4個方向,而且相互間距離太遠了,等於無法相互支援。日本雖小卻佔小在戰場就是門口的優勢。

沙俄為一個歐洲國家,卻將勢力發展到東亞,實際上面臨的問題太多。當時的國際環境下,對日本有利,剛剛簽定上日英同盟關係,英國、美國等實際是支援日本的,日本的軍費主要就是他們借的。相反,沙俄幾乎不得到什麼東西,而且也沒有辦法把主力投入到對日作戰中。

沙俄海軍在遠東實際只有一個旅順港可用,其它港口實際不具備支持大艦隊作戰的能力,這造成一個戰略的被動,實際上沙俄方面在戰前就已經估計到這個局面,艦隊會被封鎖,只能期待援軍的到達,但是這個速度太過緩慢,而且日本選擇了最佳的開戰之機。

當時沙俄到達遠東,只有一條沒有完全建成的遠東鐵路,僅依靠一條鐵路線,來保證幾十萬大軍作戰,根本不可能的,從日俄戰爭的實際來看,俄軍一直存在投入兵力不足的問題,俄軍一直無法構成什麼兵力優勢,日軍的表現也許更好,但是它也沒有取得什麼壓倒性的勝利,只能說在海上,在旅順的爭奪了最終的勝利。

實際當旅順戰役結束時,沙俄已無法在海上反敗而勝,對馬海戰完全沒有必要,打的意義沒有。即便成功突破日艦隊封鎖也沒有用處,除了旅順外,其它俄佔港口都支持不了艦隊的維護等,最終還是存在艦隊,對日本不構成威脅。

最終俄軍雖然失敗了,但是日本也付出的代價也不低,只能算部分達到目的,日本只能說運氣太好,如果俄軍繼續打下去,那麼日本一點機會都沒有。


南國軍情


日俄戰爭俄羅斯海軍失敗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總體上講還是當時的俄羅斯海軍總體實力要比日本的弱。具體原因則關乎戰略、決策、用人、武器裝備、戰術等等。

首先在戰略上講,俄羅斯當時的環境下受到國際社會制約明顯比日本多的多。俄羅斯作為歐洲國家一直是美英法等國重點關注的對像,所以其受到的制約也是顯而易見的,這也是俄羅斯海軍龜縮在旅順港內消極防禦的基本原因。因為俄羅斯擔憂與日本直接交戰會影響到其在歐洲的戰力,進而影響大局。

其次從作戰準備看,俄羅斯當時的作戰準備顯然沒有日本充分。日本把這場戰爭當作了爭奪地盤的重要一戰,為此進行了長久謀劃,在艦艇、人員、偷襲的方法等方面都進行了大量準備。俄羅斯則由於把重點放在歐洲並沒有投入太大精力在此。

再次,從裝備上看,當時的日本軍艦總體水平是高於俄羅斯軍艦的。日本進行了多年擴軍備戰,建造了大量新式軍艦,而當時俄羅斯的軍艦則都是相對落後的老式軍艦。從整體裝備體系上看,也是日本的整體領先。裝備的落後也是俄羅斯戰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最後,在人才問題上也是日本佔優。日本當時國內軍國主義思想抬頭,擴張的野心不斷膨脹,大量少壯派軍人走向前臺,也讓日本的指揮層有了更大的活力與殺氣。俄羅斯人才體系則由於腐敗等原因缺乏足夠的朝氣,這也導致具體戰鬥過程決策失誤,影響了有利佔據。

當然俄羅斯雖然失敗了,但日本也付出了慘痛代價,日本並沒有取得壓倒性勝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