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學生不會縮句、擴句,不能把句子正確排序,家長該怎麼幫助孩子?

用戶3708573182


這個題問得好,其實低年級學生要求的縮句、擴句和給正確排列組合句子是一類題,既考查學生的語感,又考查學生基本的語言表達邏輯能力。

無論是縮句、擴句還是將散亂的詞語排列成句子,最重要的能力的找句子主幹的能力。

句子主幹就是句子表達的主要意思,表示“誰”“什麼”,“是什麼”或者“怎麼樣”。按語法來講就是句子的主語、謂語和賓語。也就是找到句子的陳述對象,再看“誰(什麼)幹什麼”,“誰(什麼)是什麼”,“誰(什麼)怎麼樣”,這些就是句子的主要部分,也就是句子主幹,如果去掉句子主幹,句子將無法支撐原意。

只要能準確找出句子主幹就可以順利縮句,同樣只要找準句子主幹就可以再句子主幹上加修飾語,使句子表達的意思更加具體生動。排列詞語組成句子的題同樣需要先找到句子主幹,然後再把修飾語恰當地補充進去。

一、縮句

1、縮句的主要步驟,如下圖所示:

2、縮句的方法

  • 去“枝”留“幹”法

去“枝”留“幹”法,即指去掉修飾或限制句子“主幹”的修飾語,只保留句子的主要意思。

  • 刪掉與三個“de”連接的相關詞語

與“的”“地”“得”連接的相關詞語,一般都位於句子主幹的前面或後面,起修飾句子主幹的作用,讓作者表達的意思更加生動具體,因此縮句時要去掉這些修飾詞。

如下圖所示:

  • 刪掉表示數量的詞語

表示數量的詞語往往位於陳述對象(名詞)或者使動對象(名詞)的前面,表示具體對象的數量。因此要刪去。
  • 刪掉“在……上”“從……中”或“到哪裡”“用什麼”表示特定的條件或環境的詞組。

這些詞組,往往位於句子的前面或者謂語動詞的前面,強調陳述對象所處的環境、條件等。因此在縮句時要去掉。

如下圖所示:

  • 保留句子中謂語後面的“著、了、過”

句子謂語動詞後面的“著、了、過”雖然是語氣助詞,但是卻左右著動作進行的狀態是“正進行”還是“剛過去”或“已過去”,去掉它們就不能保持句子的原意了,因此不能刪。

  • 保留句子中的否定詞

這個很容易理解,如果去掉句子中的否定詞,那麼句中的意思就完全相反了,因此一定要保留句子原意。

如下圖所示:

總之,縮句的技巧簡單來說就是“刪四留二”,總結如下圖所示,同學們只要記住這些要刪要留的關鍵標誌,一般在小學低年級就不會出現問題了。

二、擴句

擴句就是將最簡單的句子主幹部分給加上修飾語,讓句子變得更加豐富、生動、具體,但是不能改變原句子主幹。

  • 1、擴句要注意些什麼,如下圖所示:

  • 所謂不能改變原來句子的意思,是指句子原來的主幹不能改變。如下圖中的例句,如果 將“我們熱愛孟連。”擴成“我們十分熱愛孟連的鳳凰花。”那麼,按照縮句的方法找句子主幹,句子主幹就由原來的“我們熱愛孟連。”變成了“我們熱愛鳳凰花。”了,句子的原意就改變了。

  • 所謂擴充的句子要符合實際,是指擴句後要邏輯合理,不能是病句。例如下圖中的例子中句子主語“小燕子”前加“笨重的”與小燕子的實際體形不符。不合邏輯。

  • 所謂要按題目要求或提供的例子補充,是指仔細讀題或觀察例句,看句子要求擴幾處,是否用了修辭等。
  • 另外修飾名詞表對象的詞前面加修飾語時用“的”,如“可愛的小弟弟”“美麗的水仙花”等。“地”+謂語動詞,加在謂語動詞前面。如“輕輕地說”“瘋狂地學習”等。“得”+形容詞,加在謂語動詞或形容詞的後面,補充說明狀態存在的程度,例如“跑得快”“笑得前仰後合”“美麗得讓人動心”等。三個“de”不能混用,必須分清。
  • 最後不要忘了給句子加標點符號。

如下圖所示:

一般小學擴句都是擴充兩處。如下圖所示擴句練習。

三、排列組合句子

小學低年級排列句子題,多是將句子中的各個詞語打亂順序,然後讓大家再排列。其實和縮句、擴句是有聯繫的。先要找出句子主幹,也就是“誰(什麼)幹什麼”“誰(什麼)怎麼樣”,找出句子主幹後再將其它修飾語補充到合適的位置中去。

例如:

此例句先要找出句子主幹“弟弟看見小鳥”然後將這些詞輕輕劃去,減少干擾,然後再將其它修飾語放在合適的位置。這樣一來就可以輕鬆將句子組合排列整齊。如下圖所示:

親愛的同學們,如果覺得小徐老師講得有用,就點贊轉發吧,謝謝大家支持!


指尖教育帝國


我是風中語聲,語文老師。我來回答。

縮句,就是“去枝留幹”。壓縮句子,可參看我的頭條圖文《縮句,讓你不再難,認真學習五分鐘》。微信公眾號同名風中語聲,有微課視頻講解。

擴句,就是“補充枝葉” ,讓句子更具體、生動。比如,表時間、地點、方式的狀語加入等。是縮句的反向訓練。

排序,屬於較難題,有思維訓練、語感考察的功能。建議先通讀一遍,瞭解各句大意,再理清思路,敘事文句講線索,或時間為序,或事件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寫景文段講觀察點,以遊綜為序。介紹事物的文段講說明順序。排序後再讀一遍,修改到自己滿意為止。

有序訓練,心態平和,孩子會搞懂的。祝孩子學習進步!



風中語聲


這是很具體的學習問題。不會就練,沒有捷徑可走。

一個句子,它能表達一個完整的意思。把結構完整意思具體明白的句子進行縮略,並保留句子的基本意義,或者把一個描述不算具體的短句,改寫得更具體形象,更生動有趣,這樣的練習形式,就是擴縮句。

如何引導孩子練習呢?首先就是反覆多讀,領會意思。告訴孩子,縮句的時候,就像是園藝師修剪花木,既要修整得整齊美觀,又不能傷了主幹。一個句子,就是一棵樹,有枝有葉有主幹。只要留下主幹,這棵樹就依然生機勃勃。同樣,一個句子,只要留下主幹,基本意思還是不會改變。舉例如下:

老麻雀不能安然地站在高高的沒有危險的樹枝上。選自《麻雀》一文。作者,屠格涅夫。

這是一個較長的句子,如何把它縮寫呢?其實不難。句子陳述的對象是老麻雀,講的是老麻雀在拯救落地的孩子時,面臨獵狗的威脅它應該怎樣做。作為母親的老麻雀,肯定是這樣:老麻雀不能站在樹枝上。

抓住了這個句幹,就行了。以此為例,相反就是擴句。

至於句子的排序練習,關鍵是重視閱讀。理解透徹每句話的內容,並注意句子之間的聯繫。小學階段的訓練,有些規律可尋。比方一段話的排列,有時間先後順序,有空間轉換順序,有因果關係順序等等。多閱讀,多練習,就會熟練起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