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點打援具體是指什麼?

新成石墨廠家


1948年9月,當林彪的東野已經對錦州範漢傑集團十萬大軍形成包圍後,心急如焚地蔣介石立即要求東北剿總司令衛立煌抽出瀋陽主力西進,以解錦州範漢傑之圍。但是,衛立煌死活都不答應西援,蔣衛兩人鬧得不可開交,是因為衛立煌很瞭解我軍經典的圍點打援戰術,擔心一但出遼西走廊很有可能導致全軍覆沒,被東野層層截斷後加以分割圍殲,西援錦州無異於添油戰術、虎口投食,因此被逼無奈的衛立煌只答應以空運方式向錦州增援一個軍的兵力,並建議華北的傅作義集團從葫蘆島增援錦州。

衛立煌的擔心並不是無道理,國民黨在關內戰場上屢次中了我軍的“圍點打援”戰術,可謂血淋淋的教訓。例如,在華北戰場上,1947年9月的清風店戰役,楊得志指揮的晉察冀野戰軍以部分兵力圍住國民黨兵力空虛的徐水,集結主力等待駐石家莊的國民黨第三軍來增援,沒想到國軍還是中了楊得志的計,經過三天的激戰殲敵近兩萬人,第三軍軍長羅歷戎也被活捉了。

在山東戰場上,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粟裕指揮的華野採取圍點阻援的戰術,迅速分割包圍了國軍湯恩伯兵團先頭部隊張靈甫副整編74師,在國民黨重兵雲集下被粟裕硬生生吃掉了這支王牌部隊;1948年9月的濟南戰役,粟裕再次採取圍點打援的戰術,以許世友十五萬大軍圍住濟南的王耀武,親自率領十七萬大軍打援,可惜已經成精地蔣介石救火隊長杜聿明為上當,眼睜睜地看著濟南城的王耀武十餘萬大軍被殲。

所謂醉翁之意不在酒,圍點打援即把重心放在“打援”而不在於“圍點”,對一個據點的敵人圍住後以誘使敵人增援(但也有圍而不打以消滅有生力量為主)以達到殲滅援敵的戰役目的,而兵力的部署重點是在打援,圍點只是輔助力量。當然了,圍點打援的成功運用的關鍵點在於圍其必救,通常取得戰術的成功後往往都會達到所謂的“兩面開花”效果。

在我軍將領中不少都會“圍點打援”這一經典戰術,如粟裕和徐向前等等,而這一戰術的靈活運用也是一個優秀軍事家才能的體現。1948年6月的豫東戰役第一階段,粟裕大膽提出了“先打開封、後殲援敵”的作戰計劃,以陳唐兵團出其不意攻克並佔領了開封,而開封是國民黨的省會也是戰爭以來我軍攻打的第一個省會城市,出於顏面考慮蔣介石不容有失,可謂攻其必救。當面對國民黨的多路大軍增援時,粟裕果斷決定棄城打援、創造戰機,誘使兵力強大的邱清泉兵團與兵力薄弱的區壽年兵團拉開的距離,然後集中兵力一鼓作氣,迅速圍殲了區壽年兵團,取得了豫東戰役“兩面開花”的大勝利。


賽門軍略


一言難盡,這四個字在軍事上包羅萬象,其運用之廣和變化之多,實集兵家之大成。

1948年7月2日深夜,一直在桐柏山區隱蔽待機的中原野戰軍第六縱隊司令員王近山,接到劉伯承的緊急命令,以六縱主力6個團(另外3個留在了大別山)在桐柏軍區、陝南軍區等地方部隊9個團配合下,立即出山奔襲漢江平原發起“襄樊戰役”,包圍攻取襄陽和樊城等敵佔據點,以便在淮海戰役打響之前,監視和牽制住華中白崇禧軍事集團,使其不敢傾力東援。



(王近山將軍)

襄陽無疑是一座歷史名城,位於湖北省西北部,號稱“華夏第一城池”,城垣三面環水一面臨山,既是自古兵家必爭之地,也是易守難攻所在,金庸小說裡的郭靖,昔年就在此地抵擋蒙古大軍半年之久,城高水深,被譽為“鐵打的襄陽”。

王近山面對的守城敵將也都是“名人”,一位是第15綏靖區司令康澤中將,黃埔三期生,“復興社十三太保”之一,蔣介石的絕對嫡系;一位是綽號“熊貓“的川軍悍將郭勳祺,早年劉湘手下的骨幹將領,康澤之所以選擇郭勳祺擔任副手,是因為襄樊地區三個旅的守軍中,有兩個是川軍部隊,另附三個地方保安團,總兵力約21000人。



(蔣介石早年侍從副官康澤)

1948年7月10日,在掃清外圍敵軍之後,解放軍兵臨襄陽城下,在兵力幾乎對等的情況下,王近山打破常例,曉諭全軍設立三個“特等功”標準:1,第一個登城成功;2,繳獲四門化學迫擊炮;3,活捉敵酋康澤。中野六縱和地方部隊群情激昂,紛紛決心奮勇殺敵活捉康澤,因為康澤早年成立的特務武裝“別動總隊”在蘇區曾經罪行累累。

坐鎮武漢的“華中剿總”司令白崇禧,接到襄陽被圍的急電後卻犯了難,派兵救援吧,他深知劉伯承元帥是“圍點打援”的高手,中野主力說不定正在某個地方守株待兔;坐視不管吧,襄陽一丟,武漢北面的憑障頓失,宜昌亦受威脅,雖然康澤不是他的人,可是襄陽戰略位置實在太重要了,一向詭計多端的“小諸葛”也是進退兩難。



(中野六縱戰士)

事實是,我野司直接指揮的二個縱隊、陳賡將軍指揮的西集團兩個縱隊,都在襄樊戰場外線蓄勢待發監視周邊之敵,南陽的第13綏靖區王凌雲部(二個整編師)和張軫兵團只要西援必遭打擊。無奈之下,白崇禧只好抽調信陽的整編第7師、確山的整編第20師繞道增援:乘火車先到湖北孝感,然後徒步行軍北上,過宜城奔襄陽,整個“旅途”的耗時最少需要七天!

這就是“圍點打援”的精妙所在,對手如果重兵快速來援,解放軍就將暫時圍點不打,首先集中兵力在運動中殲擊援軍;如果對手增援遲緩,則攻城部隊就會堅決而迅速的拔點;並且兩者之間隨時可以根據敵情變化而切換,如何臨機處置,完全在於戰役指揮員的戰場把握能力。



(康澤被俘)

既然白崇禧的援軍是繞著大圈爬來的,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到達戰場,攻城前敵總指揮王近山隨即下令拔點,王近山一反古來打襄陽“先奪山後破城”的慣例,以猛虎掏心的戰法直撲襄陽城區,刀劈三關,總攻開始後僅用三天時間便全殲守敵,俘敵康澤、郭勳祺兩名中將以下17000人,創造了對等兵力下攻城作戰的典範戰例,入選解放戰爭十大攻堅戰。

《亮劍》裡華野二師和五師爭奪戰利品的故事原型就發生在襄陽戰後,六縱與地方部隊因為爭奪俘虜和繳獲出現糾紛,事後劉伯承司令員命令王近山做深刻檢討,也算是戰役中的插曲。

(川軍郭勳祺)

襄陽既失,走到半路上的援軍兩個整編師立刻掉頭南逃,一邊慶幸總算沒有被中野主力捕捉,而實際上我軍攻克襄陽後,為配合華東野戰軍發起攻勢,主力全部轉移至漢水北岸,白崇禧的戰役指揮能力,比起軍神來還差著一個段位。

我軍另外一個擅用“圍點打援”戰術的高手是粟裕將軍,在洛陽戰役、濟南戰役和淮海戰役期間屢試不爽,使國民黨的各機動兵團經常疲於奔命,卻又始終戰戰兢兢,只怕救援要點不成,反而落入打援陷阱,這個難題,困擾了黃埔將領們相當長的一段時期,直到徹底失敗也沒琢磨出有效的應對戰法來。


度度狼gg


圍點打援是一種思想既可以在戰略上使用也可也在戰術上使用,簡單點說就是圍其必救,滅其援兵。目的就是在敵人救援的運動過程中我方以逸待勞消滅其有生力量,以此達到削弱敵人的目的。這一戰略戰術中圍點只是誘餌打援才是目的,重點是消耗敵人的有生力量,讓其在不斷地運動做徹底垮掉。

在戰略上的使用最成功的就是美國,目前的敘利亞局勢就是典型的圍點打援,軍事上圍困敘利亞,政治經濟上打擊俄羅斯。是俄羅斯陷入了空前的經濟困難和外交孤立,經濟上美國一輪又一輪的經濟制裁,使得俄羅斯剛有起色得經濟立馬跌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政治上由英國發起的外交官驅逐戰在美國的推動下幾乎動員了所有的西方國家加入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大戰中,這使得俄羅斯與西方主要經濟體陷入了外交困境。

美國打擊敘利亞實則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看似打擊敘利亞實則在不斷地削弱俄羅斯的國力。這就是戰略上的圍點打援,美國這步棋走的實在是妙不可言。一個國家要由持續對抗的能力,必須有強大的經濟實力做後盾,而美國目前打的就是俄羅斯的經濟。若不是還有與中國的全面貿易,俄羅斯遲早會被拖垮。

至於戰術上的圍點(攻城)打援戰例那就更加的數不勝數了,這在我軍的戰史上可以說是比比皆是。比較著名的清風店戰役、豫東戰役等,大家最為熟知的一定是電視劇《亮劍》中李雲龍圍攻平安縣城,這本是一次李雲龍部的單獨攻城戰,但是外圍的我軍其他部隊看到日軍急速的救援行動就立馬心領神會了,集中力力量攻擊其救援部隊。這場戰鬥並沒有事先謀劃,靠的就是我軍彼此的瞭解與在此基礎上的默契配合。

圍城打援的關鍵就是圍,圍的必須是敵人必須不惜一切代價去救的地方,這是戰役成功的訣竅。如果這一點選不好或這一點的實力過於強大,自己完全沒有圍困的能力而強行進行圍困那整個行動就有可能失敗。

在這裡還有解釋一下圍點打援與攻城打援的區別,兩者從字面上也可以大概區分開來,一個重點是圍,一個重點是攻,這兩者之間既有區別又有聯繫並且還可以相互轉換。著的要看實際情況才能決策,戰爭本身講究的就是隨機應變,只有運用好各種對自己有利的事態為敵人制造不利的事態才能在交戰的過程中無往而不勝。

總之戰爭最為講究實力與策略,在實力的基礎之上運用得當的策略那一定會事半功倍。

歡迎大家與異域邊緣一起交流,如果喜歡請點擊關注,謝謝!


異域邊緣


圍點打援是戰爭中慣用的一種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的戰略戰術,核心是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圍點是手段,即攻敵所必救;打援則是手段。

這樣的戰例在古今中外比比皆是。兩千年前戰國時期,孫臏指揮的馬陵之戰便是此例。魏國大將龐涓率十萬大軍進攻韓國,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在韓魏雙方殺得筋疲力盡之際派孫臏帶兵救韓,孫臏不去韓國與魏軍主力正面硬抗,而是直接進入魏國,迫使魏軍主力回援。與上次圍魏救趙不同的是,孫臏這次並不是只在中途打個伏擊戰那麼簡單,而是是要給予魏軍主力即魏軍的有生力量以一次毀滅性打擊。齊軍圍住魏國都城大梁後,在韓國的龐涓隨即帶兵回救,結果被齊軍誘入馬陵道予以全殲。

解放戰爭時期的三大戰役也同樣是此例。

遼瀋戰役解放軍的第一個打擊目標是錦州,目的是為了封閉國民黨軍於東北。當解放軍圍攻錦州時,國民黨軍在東北的一支最精銳部隊——第9兵團奉命出瀋陽,西進援錦。在攻打錦州之前,解放軍並沒有部署圍攻第九兵團的企圖,僅僅是部署少量兵力予以阻擊,確保攻錦之戰的順利進行。當解放軍攻克錦州後,第9兵團已經到達距離錦州不遠的地方,企圖趁解放軍剛拿下錦州立足未穩之際一舉殲滅解放軍。但是沒想到拿下錦州的解放軍反而更猛,一口將第九兵團10餘萬機械化部隊連肉帶骨頭的吞了下去。

在此戰中,解放軍圍了錦州這個點,吸引了第9兵團這個援,最後是即打了點又打了援,可謂一舉兩得。

淮海戰役解放軍的第一個目標打得是徐州東面的國民黨軍第7兵團,將其圍住以後,國民黨當局調動在河南駐馬店的第12兵團東進救援。結果沒想到第12兵團12萬大軍一踏入安徽就被埋伏在這裡的解放軍團團包圍。很快,解放軍先解決掉了第7兵團,驚慌失措的蔣介石生怕第12兵團有失,急忙命令正準備放棄徐州南撤的第2、13、16兵團共30萬人西進救援第12兵團。很快,當這三個兵團一轉向,就被剛剛殲滅第7兵團追上來的解放軍給包圍在了陳官莊。

於是,解放軍首先消滅了第12兵團,緊接著準備以陳官莊這三個兵團繼續吸引南面的國民黨軍第6、8兵團救援予以圍殲。但是這兩個兵團遲遲不敢動彈,於是解放軍就先殲滅了這三個兵團。

在淮海戰役中,第7兵團是點,吸引第12兵團這個援。12兵團被圍後又變成點,吸引了第2、13、16兵團這個援。可惜的是第2、13、16兵團這個點沒能把第6、8兵團這個援吸引過來。


大將軍威武K


圍點打援,就是包圍一個敵軍難以捨棄的重要城市,其餘軍隊伺機伏擊援軍。如果敵軍不敢增援,則順利吃掉被圍城市。

這樣的戰役戰術,在解放戰爭中很多。

其實古代也很多。

比如關羽219年發起的襄樊戰役。

關羽以3萬軍隊圍襄樊兩城,殲于禁援軍,俘虜3萬餘,不計算後期失敗,也是非常經典的圍點打援戰役。


四川達州


特定的地點,特定的裝備及人數,以及救援的裝備及人數,及來回縱橫的速度,否則空談,簡稱大魚吃小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