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滎澤真已銷聲匿跡了嗎?

厚重鄭州


古滎澤已經消失了,滎澤的形成是古代黃河和古濟水匯流後共同作用的結果。

儘管濟水涓涓清流,但由於和蟒河、沁河匯流後形成較大的水量,流入濤濤黃河。北宋之前的黃河在古滎澤對面向東北的河北天津方向流去,而不是從鄭州向東流入山東。現在桃花峪以東的黃河水路應是古濟水的河道。

黃河改道侵入濟水古道後,巨大的水量把古濟水的河道衝寬衝深,古滎澤裡的水也就隨著黃河之水流走,一脈清流的濟水自此與黃河同流合汙,消失在黃河的洪流中。

因為生活在濟南,對濟水一直很有興趣,一家之言,還請方家不吝指正。





濟水之南穩如泰山


古滎澤並非銷聲匿跡,而是歷史的變遷,滄海變成了桑田。

根據《尚書·禹貢》中的“滎波既瀦”記載,即夏禹治水時,將濟水自溫縣引入黃河,濟水南流到滎決口溢出後形成滎水,滎水在下游彙集成沼澤,稱為滎澤。大禹堵塞住漫流的水,在滎澤另挖大河為陰溝,引水南流注入東南以通淮、泗水,北面地勢逐漸積瀦起來,到春秋戰國時期,韓國在滎水北岸築城,稱為滎陽。

到秦始皇時,嬴政在滎陽東挖掘鴻溝連接淮河、泗之水,使滎陽之地區,北依邙山毗臨黃河,南臨索河連嵩山,西過虎牢關接洛陽、長安,地勢險要,水陸交通便利,在歷史上是郡治要地,也成為兵家必爭之地。

有史記載:春秋時,晉楚爭霸,曾大戰於此;秦滅韓國後,在滎陽設置三川郡,為加強對中原地區的控制,在滎陽廣武山麓建敖倉,儲積糧食並派駐重兵,使滎陽一躍成為著名的軍事重鎮;後來,陳勝、吳廣親率大軍圍攻滎陽,在這裡與秦軍大戰,吳廣就戰死於滎陽;

到了楚漢戰爭時,滎陽更是爭奪的中心,劉邦與項羽曾在這裡長期對峙、反覆爭奪,最終以鴻溝為界,平分天下,現在象棋棋盤上的楚河漢界即指此處;

三國時,劉備、關羽、張飛與呂布在滎陽的虎牢關(今滎陽市汜水鎮)大戰,上演歷史上有名的“三英戰呂布”。

唐朝初期,李世民又曾率軍與割據勢力竇建德在此決戰,李世民以三千鐵騎破敵十萬大軍,進而迫使盤據洛陽的王世充投降唐朝,奠定了唐朝統一天下的根基,這也是史上著名的“虎牢關之戰”;

明末崇禎朝,高迎祥、張獻忠等十三家七十二營農民起義軍集合滎陽大海寺,根據李自成提出的“分兵定向”的主張,各路義軍四面出擊,使得明王朝統治崩潰。

古滎陽就是現在的鄭州地區,滎陽曾擁有燦爛的文化,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發祥地,在中華文明史上佔有重要地位,《史記》中記載有:黃帝夫人嫘祖就在滎陽養蠶繅絲、“教民衣服”的美麗傳說,


德厚致遠


在今河南鄭州市西北古滎鎮北。春秋戰國時尚與濟水、黃河相通。《尚書·禹貢》: “滎波既豬。” 又 “道沇水,東流為濟,入於河,溢為滎”。《水經·濟水注》: “濟水又東徑滎澤北,故滎水所都也。京相璠曰: 滎澤在滎陽縣東南。” 自西漢平帝以後,滎澤淤塞為平地。


歷史有約故事會


有濟陽,有濟南,中間肯定有濟水。現在這一段黃河河道就是老濟水河道。


手機用戶69039789163


古縈澤銷聲匿跡是不可能的,只是改朝換代,滄海桑田,換了不少名字而已。


華夏盛世文化


不知道,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