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本土的秦腔與陝西秦腔相比,有什麼不同之處?

萌萌小笑笑


秦腔做為西北人民的業餘最愛,在陝甘兩省農村演出市場中特別受歡迎。由於地域的限制和戲迷的偏好和秦腔自身的發展,逐漸形成了以陝甘為首,影響較大的兩個派別,作為同一門戲曲藝術,演出過程中相互通融,借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為秦腔的發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礎。

細看細聽,我認為陝西秦腔以婉轉悠美,細膩紮實的唱攻為主,同時兼顧了科班所特有的唸白,做攻等方面。如西安秦腔劇院三意社和易俗社中的候紅琴,張濤,王瑛,康亞嬋,惠敏麗,陳超武及戲曲研究院的李梅,李娟,齊愛雲,李小鋒,劉隨社等。看他們的演出,在陣容強大的樂隊伴奏中時而如泉水叮咚,時而如雷鳴電閃,時而如泣如訴,既可睜大眼欣賞他們的專業的臺步和水袖,精美的亮相和急促的圓場,又可閉著眼傾聽人世間的真善美。或許重視程度的影響,陝西秦腔在樂隊和舞美及道具運用中勝於甘肅秦腔。但是從傳統繼承和發展方面來看,陝西的省市大院團遠遠不如他們的市縣級院團,如周至

劇團和咸陽人民劇團和寶雞市戲曲劇院。

相比之下,甘肅秦腔以高亢豪放的唱腔及為劇情服務的特有做攻和表情見長,諸如《殺廟》中的韓琦,《逃國》巜拆書》中的伍貟,《闖宮抱鬥》中的梅伯等形象的塑造,別具一格,最能體現甘肅秦腔的風格。如隴原三俊傑中的竇鳳琴,譚建勳,張蘭秦,還有民間聲望極高的展學昌和安萬等。市縣級劇團中,甘肅的西和,莊浪,定西秦劇團,靖遠秦劇團,天水西秦研究院等團體中,劇目豐富,傳統摺子戲夲戲多達百數,尤其是西和縣劇團的神化戲中,煙火的運用讓陝西秦腔自慚不如。甘肅秦腔在樂隊的伴奏中,很難得板胡融入其它管絃樂器中,形成了秦腔演出聲郊中板胡一家獨奏的局面。甘肅秦腔中的耿派和郗派是秦腔中的佼佼者,郗派中的鬚生,紅生的做功和唱功,耿派的臺架及臉譜,都是其它秦腔演員難以郊仿。

無論甘肅秦腔還是陝西秦腔,省市級大院團演出中規中矩,道具燈光舞美音樂等全為劇情和人物服務,但是基層演出團體,道具運用大屏幕背景,有點譁眾取寵,喧賓奪主!


旭82634902


  • 在秦腔的發展歷程中,甘肅秦腔曾被稱為“西秦腔”,因甘肅處於秦地西部而得名,而現存世最早記載秦腔的歷史資料《缽中蓮》所載的“西秦腔二犯”即指的是甘肅秦腔,而京劇的中“西皮腔”也正是來源於“西秦腔”,由此可見,甘肅秦腔和陝西秦腔一樣,都屬於現代秦腔的源頭,而且在中國戲曲的發展歷史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 甘肅由於地處秦地西部,自古戰爭頻發,因此上形成了尚武的風俗,加上甘肅大部分地區廟會活動頻繁,秦腔在甘肅形成了以武術的功架為呈現的以煙火神鬼戲為主的表演體系,這種重視功架的秦腔被稱為“甘肅派秦腔”。


甘肅派秦腔在程式動作上大量使用武術的套路,以廟宇壁畫人物為藍本,非常講究人物外形的塑造。在扎勢亮相上相比於陝西秦腔的挺拔,甘肅派秦腔更加註重架口,在程式動作的使用上,甘肅派秦腔更加繁雜,表演更加火爆,舞臺氣氛更加濃烈,架口更加有張力。如《出棠邑》一劇,甘肅派秦腔的演法力度更大,“三尻子”的程式動作更具舞臺感染力,同時“摸演窩”“鞭打靠旗”在陝西秦腔中是不會使用的。諸如此類都是甘肅派秦腔有別於陝西秦腔地方。



  • 甘肅派秦腔在易俗社成立之前,自稱一派,一些陝西籍的演員經常在甘肅拜碼頭學習,如甘肅郗派創始人郗德育就是這些陝西籍演員學習甘肅派秦腔而集大成者。後來有很多陝西籍演出出走甘肅學習甘肅派秦腔的精華,終成一代大家。如沈和中等。
  • 秦腔在進城後,大量以煙火神鬼戲和功架戲為主的甘肅派秦腔已很難適應新興的演出需求。恰恰在這個時期,以易俗社為代表的陝西秦腔團體培養的大批演員開始來到甘肅,以唱功為主的陝西秦腔開始逐漸同化佔據城市的演出市場,甘肅派秦腔在此時候開始逐漸勢微。


  • 在如今的甘肅秦腔界,和陝西秦腔幾無差別,只是在個別劇目和本不演員的身上依然可以窺見甘肅派秦腔的端倪。近年來,隨著甘肅秦腔演出市場的快速恢復和繁榮,為了適應演出市場的需求,甘肅派秦腔又逐步開始展現其濃郁的鄉土氣息,受到人們的關注,甘肅秦腔界認識到其重要性,正在不斷的挖掘整理搶救瀕臨失傳的甘肅派秦腔。

秦腔鬚生


作為土生土長西北人,秦腔戲迷,我說幾句。秦腔本身發源於古秦地,即現在的甘肅省天水市、隴南市、平涼市、慶陽市、陝西省的寶雞市、咸陽市、西安市一帶。

大致相同,不同之處主要有三點。一是陝西秦腔增加了不少當地調子,更具有唱腔,而甘肅秦腔還是保留原有吼腔。二是陝西秦腔新戲多,甘肅秦腔更多的是保留一些古老的劇目。三是陝西政府和人民把秦腔當陝西省的文化藝術和名片,秦腔名家多,甘肅政府幾乎不管,當地人民最多當做一種風俗或者說愛好。

給大家說一個誤局:秦腔只盛行於陝西省和甘肅省南部和東部,甘肅省定西市往北以上,臨夏市、蘭州市、白銀市、武威市、金昌市、張掖市、酒泉市、嘉峪關市、敦煌市,秦腔舞臺都沒有,更別說愛好秦腔了,青海省和新疆省,找個秦腔戲園子都少。所以不能說秦腔盛行西北,應該是盛行陝西省和甘肅東南部。


LeBron丶Dopa


秦腔做為陝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五省的通演戲,在西北的影響力也是足夠大。

其中,能與陝西一拼的,也只有甘肅。

從語言體系上講,天水,清水,平涼,慶陽與陝西語言相近,行腔,唱詞上接近陝西。莊浪與秦安近似。甘谷,隴西,定西又各不相同。蘭州與白銀相近,武威與張掖,酒泉又有很大差別。秦腔語言本土化,這是甘肅秦腔的一大特點。

不過,這是從方言角度講,但事實上,演員更多的是穿插串演,如秦安縣劇團解體,相當一部分演員去了通渭,演員在臺上演唱,道白,不是行家裡手,一般很難分辨出來。

甘肅秦腔除語言差別外,在傳統劇的排演上又不盡相同,同一劇目,不盡相同。

在傳統劇目傳承方面,西和秦劇團最好,挖掘整理了許多面臨失傳的絕本,封神戲和神話劇,如《太湖城》《天仙帕》《碧遊宮》《唐王遊地獄》等。天水秦劇團在神話劇和歷史劇方面,也做得較好。

蘭州秦腔,自成一體,早些年單獨排演過好多傳統劇目。如《三滴血》《茸寶記》《黑叮本》《趙氏孤兒》等。秦腔新編,移植自京劇的《鎖麟囊》,不管數字電影或是舞臺劇,蘇鳳麗的唱功與表演,業界評論也是最好的。

甘肅老一輩秦腔人劉茂森,被稱為西北花瞼王,名貫秦隴。後如孫存蝶,竇鳳琴,都可謂一代名角。

甘肅秦腔,是秦腔體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戲曲界


秦腔秦人唱,秦人唱秦腔!

眾所周知,陝西和甘肅東部,自古以來就是秦地。西周時期,犬戎入侵鎬京,周朝差點滅亡,是秦人的祖先及時從甘肅天水一路向東進京勤王,打跑異族侵略者,於是周王封秦人土地,作為報答以此才有了秦國的雛形。

秦地包括今天甘肅的天水,平涼,慶陽,寶雞,咸陽漢中等地。周王遷都河南後,西安,渭南,安康,商洛,榆林,延安,銅川等地也自然被秦國繼承。

上面所述為人傑地靈的秦地範圍背景交代,也作為鋪墊展開下面的重點話題。

甘肅和陝西既然都是秦地,那麼土生土長的秦人自然而然就會唱秦腔。那甘陝有何不同呢?

我們先分析基本的發音區別,實際上外地人根本聽不出來這微妙的不同,還是讓我賣個關子,給大家露兩手吧!

以“我”發音為例,西安附近地區發“e”這個音,而慶陽和其他地區以“wo”為主。還有“水,睡”這些字音,陝西以“fei”為主,甘以“shei”為主。諸如此類,等等。不再一一舉例。

秦腔作為中國影響最大,歷史最為悠久(形成於秦,精進於漢,昌明於唐,完整於元,成熟於明,廣播於清,幾經演變,蔚為大觀),吟唱聽賞地區最廣(陝甘寧青新五省區1億多人,)的戲劇劇種之一,無疑是中國是最具代表性的戲劇。不要給我說中國的國粹戲劇是精劇,我們秦人堅決反對。精劇不過清朝中期為討青朝皇帝歡心雜交出來的戲劇罷了,又有什麼資格當國粹?就因為今天的手都在北精的原因麼?論資質,十三朝古都的西安哪噠比不上區區只有三個朝代的北精?

“八百里秦川塵土飛揚,三千萬懶漢齊吼秦腔”,承認自己是秦人的,讓我們把秦腔發揚光大。只有把秦腔發揚光大了,秦文華才能發揚光大。只有把秦文華髮揚光大了,中國文化才能發揚光大!











用戶19579416497


甘肅秦腔一直繼承了古老秦腔的精髓,基本上是原生態的,粗狂豪放,蒼勁陽剛,講究做工架口,身段亮相。在角色行當中突出淨角,曾湧現過劉茂森,米新紅,黃新閔,張蘭秦等傑出的秦腔淨角泰斗。原汁原味的秦腔寄託了西北人對古老優秀傳統文化藝術的傳承和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陝西秦腔委婉細膩,做工花俏陰柔,在角色行當中突出生角和旦角。近幾年,陝西西安幾家秦腔大劇院在秦腔改革上步子邁的很大,這本來是好事,但是這些改革大師們為了渴求現代時髦,為了強拉年輕觀眾,結果用生硬的套式很牽強的揉進了歌舞成分,結果把原本很精湛很嚴謹的秦腔曲子改了個面目皆非,特別是原本按照古老秦腔的調子唱下去很過癮的唱腔,突然間給你來一句似現代歌曲的旋律,在一句唱腔中,前半句還像秦腔,觀眾正在跟著調子如醉如痴的哼唱著,正在陶醉期間,突然後半句嘎然而變,變得既不像秦腔,又不像歌曲,怪腔怪調,煞是難聽,完全沒有秦腔戲曲的一點味道,大多更像是舞臺劇歌劇!


月夜醉聽風


天水地區秦人的老家,甘肅秦腔群眾基礎深厚,還保持傳統唱法,而西安有一些劇團,已經把秦腔改的聽起來更像歌劇。










1912藍色傳奇


大同小異,沒有明顯的不同。要知道,歷史上甘肅是從陝西劃出去的,其中慶陽、平涼、天水、隴西、隴南等,清乾隆年間才離開陝西,可以說與如今的陝西西府秦腔同根同源、同腔同調。另外,現在甘肅好多秦劇團(尤其是河西地區)的骨幹,他們祖籍或出生地,也都是陝西的。


漢風唐韻828


作為一名對秦腔不是懂但也喜歡聽的甘肅人,我覺得兩者聽起來一模一樣,我們縣的秦腔劇團演員基本全在陝西學過戲,裡面也有一些演員就是陝西人。


布衣秀才w


搞清楚秦的老家在哪,李世民祖籍是哪的,就知道誰正宗了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