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以赤誠之心和不辭勞苦地去敲開藝術殿堂之門的人,在作品中總擺脫不了艱辛磨勵的“功夫派”影子,即:質樸無華,平實穩健,清整端莊,在嚴謹中循序漸悟。當代古城西安書壇女書法家中,李豔秋就屬這一類型。著名書法家鍾明善教授曾對此有過忠懇的評論:“由於她能夠以平靜的心態、刻苦的精神去修身、治藝,所以她在書法、繪畫兩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就。她的書法,傳統功底紮實、嚴謹、端莊、清秀、質樸;她的繪畫技法熟練、雅緻、俏麗、平實。她的藝術成就得到海內外同道的認同。由於她的作品有雅俗共賞的品格,深受廣大群眾喜愛,在長安藝苑中是獨樹一枝的佼佼者。”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著名文化學者、評論家蕭雲儒在論及到李豔秋的藝術時,也說:“她平和樸素,不事張揚,加之中國社會女性特有的生存艱難和心理障礙,多年來默默地耕耘硯田,這倒反而成就了她,成就她最終選擇了一條切切實實的登山之路”,“讀她的隸作,既能讀出古樸的金石味,並且在其中感受到歷史和歲月的某種蒼涼,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清正均和、穩健平實——這是書界前賢通過碑帖傅達給她的;又能讀出一種可以稱作端莊柔美的東西,並且從中感受到她內心世界中有和時風的某種抗爭,這又是書家個人的某種質地和抒發方式通過筆端表現出來的了。”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的確,李豔秋的書藝歷程及其成績早在1980年至1985年《西安日報》、《陝西日報》等各種報刊雜誌中已有過評價。她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起步早而又能堅持不懈,既臨池而又讀書,由功力進而達到性情。她早在青年時就開始對《曹全碑》和《史晨碑》產生濃厚興趣,日以繼夜的埋頭臨習,對碑貼進行精心研讀、琢磨、連臨、選臨和背臨,有的難度大的字還作雙鉤以加強記憶。這樣,她又先後臨習了《張猛龍》、《鄭文公》、《張遷碑》以及《龍門二十品》。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後又從朋友處借得了套《漢碑大觀》。她如獲至寶,利用業餘時間,每天下班後作為“日課”,朝臨暮寫,逐漸從這類“漢代標準字體”中掌握了隸書藝術表現的基本規則和特點,在這基礎上,她廣泛汲取,努力匯納各家之長而進入創作實踐。

人們稱讚她的書法剛柔相齊,秀美端莊、清勁均和、穩健平實中顯出波動收放的變化之美,的確不負盛名。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時光流轉,歲月匆匆,已是陝西教育學院美術系教授了,李豔秋對書法的執著卻絲毫也未曾動搖,陸放翁在詩中曾發過這樣的感慨:“世間誰許一錢值,窗底自用十年功”。李豔秋頑強地堅持著,為了使自己平正均和的書風更添風采和韻調,豐富書法的藝術語言,在內心抒發和表現形式之間找到一種既能對位而又能伸展自如的和諧,除對《張遷》、《衡方》、《西狹》進一步臨習解悟外,又傾心於對《石門頌》等進行綜合性的心靈觀照,這無疑是她總結了多年的人生閱歷和書寫實踐並結合個人審美趣味的選擇。尤為可貴的是,這種選擇在實踐中融入了心靈的體驗,進入了更為自覺的審美創造。當她任美術系副教授之後,這種創造的追求與精品意識更強烈了,幾乎成為一種壓力,但圈內人則為她的成績而稱讚。她兼擅花鳥畫,在講授書法的同時又兼繪畫課,因而能融畫理畫意於書中。若心豈為天終負,立志當從人所難。只要不背棄傳統的功夫,由博到約的選擇、提煉和汲取,用自己博識與學養加以深化改造,就有可能在不斷實踐中尋找到貼近自己個性的藝術表達方式。她的書法作品用筆靜中有動勢,勁秀中蘊含著古樸、剛柔、健妍在相輔相成中呈現出一種飄逸之致和隸書所特有的裝飾意味。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李豔秋在書法上早期似乎更著眼於結構與造型,更多的是給人以理性的秩序感,如今正走向秩序中寄寓情感和變化,在法度中蘊含趣味和妙理,使工夫的磨鍊與規矩的掌握,有一種鮮活的生命意識的灌注,從而達到“意與靈通”的審美境界。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初秋果正盛:李豔秋書法印象

陝西省文聯副主席、著名文藝評論家

在陝西書法界,李豔秋出道很早,記得我80年代前期剛到省文聯工作時,她就是陝西書法家協會的副秘書長。那時候豔秋還不到30歲,也不在文藝界工作,而是業餘習書。這說明她的成功不容易。更證明了她有著過人的執著和相當的功力。否則,以一個又年輕又業餘又女性的書者身份,怎麼能從層峰疊翠的書法界脫穎而出呢?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那以後豔秋一直沒有大紅大紫。她平和素樸、不事張揚,加之中國社會女性特有的生存艱難和心理障礙,多年來默默地耕耘硯田。這倒反而成就了她,成就她最終選擇了一條切切實實的登山之路。進入不惑之年,她還要拜到名師門下去讀書法研究生,並且最終調入高等學校當了書法教授,那根本的原因恐怕在這裡:她要為自己鑄造一個高層次的書法文化基座,然後切切實實走下去。

其實豔秋的隸書在社會上極有影響。聽人說她是西安書界四大才女之一。對此我且不去說它。但我的確多次親眼見到,她的作品懸於貴人名士的居屋或大樓新廈的廳堂。那些收藏者以她的作品炫示於我,我也總是流連不去、良久尋味,從中讀出了正氣,讀出了秀氣,也讀出了心靈的和諧與生命的動感。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豔秋以隸書知名於社會,的確不負盛名。讀她的隸作,既能讀出古樸的金石味,並且在這種金石味中感受到歷史和歲月的某種蒼涼,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清正均和、穩健平實……這是書界前賢通過碑帖傳達給她的;又能讀出一種可以稱作端莊和柔美的東西,並且從中感受到她內心世界中有和時風的某種抗爭,……這又是書家個人的精神質地和抒發方式通過筆端表現出來的了。這樣,古今溶通、剛柔相濟、物我交融,便構成了豔秋書作的一大特點。這表明豔秋在內心抒發和形式表現之間,找到了、建立了一種既能對位又有張力的和諧。只是感到筆墨有時還過於流暢。行筆慢、吃墨深、稍加飛白,以欣賞的滯澀造成金石味,作品便耐得咀嚼,耐得尋味。

尤其可喜的是從近期的書作看,她在更深進入傳統的同時也在更大程度上進入了自己的內心,在堅持穩健同時又著意追求線條的飄逸和動感,在強調法度同時還嘗試將法度適當裝飾化,我們看到了豔秋新的創作空間。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李豔秋,女,滿族,遼寧瀋陽人。國家一級美術師,教授。現任陝西省書法家協會常務副主席,兼高校婦女兒童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書協婦女工作委員會委員,民革中央書畫院理事,陝西省政協委員,西安市政協常委、陝西省政府參事室(文史館)研究員、陝西省于右任書法協會副會長,陝西省婦女書畫家協會副主席、陝西省書畫研究院副院長、陝西省高校書法研究會副會長、陝西省長安書畫院副院長、西部新聞藝術研究院副院長等職。近年來獲陝西省《有突出貢獻專家》、中國書法家協會2012年度《書法進萬家》先進個人。

“書法才女”:李豔秋

西安美院教授、著名書畫藝術評論家

由於文化市場極大的衝擊了人們的傳統觀念,一切權威不復存在,精神失去了依託,使一些書畫藝術家患了一種“現代綜合症”。李豔秋不屬於悲觀失望的弱勢群體,她相信“權威”依然存在,“傳統”不能丟掉,於是熱情飽滿地投入了“傳統文化”的漩渦,在“激情衝擊的時代”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形成了自己的書法風格。

《隸書作品》——是李豔秋的書法精品。李豔秋的篆書“中心一縷之墨倍濃”、“用筆有力”、“飛動若神”。從她的書法研究中,使我們認識到書法藝術家“需要的是獨立,哪怕這種獨立在別人心裡引起了仇恨”——“的確,現在還有誰不因想象力過於貧乏而痛苦呢?特別是我們這個藝術歉收的時代”——在這種情況下把李豔秋稱為“書法才女”,她當之無愧!

李豔秋作為書法藝術家,在書法研究中是多才多藝的,正、草、隸、篆以及花鳥畫均所擅長,尤其對“漢簡”的研究獨樹一幟。其書法專著《隸書實用章法》的出版體現了她在書法上的綜合水平。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書法家李豔秋女士作品賞析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書法家李豔秋女士作品賞析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書法家李豔秋女士作品賞析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書法家李豔秋女士作品賞析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書法家李豔秋女士作品賞析

“書法才女”:李豔秋書法藝術品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