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神筆王鐸的一筆長連筆法?

田_言


不可否認,每個時代都有一些書法造詣讓人驚歎的書法家,比如被稱之為“神筆”的明末清初書法家王鐸,那麼如何評價神筆王鐸的一筆長連筆法呢?說到連筆法,我們就很容易想到草書的書寫方式“簡化連筆、亂中有形”,



在說王鐸書法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清初的書法風氣,畢竟書法家的才華和名氣都是由所處的時代造就的,“天時地利人和”嘛,清初書法仍延續了明代帖學的餘緒,受明末董其昌、張瑞圖、倪元璐、黃道周等人的影響形成了豪放樸拙、個性鮮明的行草書風,主要書家有王鐸、傅山與八大山人,


王鐸,字覺斯,號嵩樵,明末進士,入清後任禮部尚書。王鐸博學好古,工詩、古文、書、畫,書法獨具特色,以行、草成就最高,用筆出規入矩、張弛有度,卻又流轉自如、力道千鈞。《草書杜詩卷》共書杜甫《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贈別何邕》《客亭》《登牛頭山亭子》五律詩四首,

行筆峻爽遒勁,結字奇崛險茂,布白參差錯落,縱逸中含有穩健,沉鬱中富有靈性,這或許就是王鐸被稱之為“神筆”的原因吧,說到王鐸的一筆長連筆法,不得不說說明代書家張瑞圖了,其書法以行草為主,用筆尖峭,筆畫少圓轉而多翻折,喜用側鋒疾掃,字距緊而行距疏鬆,個人特徵十分突出,到晚年書風逐漸趨於簡淡,



可想而知,王鐸還是把張瑞圖的筆法臨摹的惟妙惟肖的,所以凡是一個有作為的書家除了自身的勤奮之外,書法的天賦也相當重要的,臨摹模仿他人,又要自成一家,這是有一定難度的,可以把“一筆長連筆法”發揮到極致的除了“草聖”張旭之外,也只有“神筆”王鐸了,


詩夜城主


王鐸書法是晚明變革書風潮流中應運而生的產物,在明清之際的書壇佔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但是,在他身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他的書法沒有得到應有的評價,這或許與他降清有關。直至清末,碑學崛起,書家追求個性,崇尚骨力,王鐸書法才漸受重視。

要正確理解王鐸書法,必須要清楚幾點:


1、超長尺幅作品的出現,為書家創作提供了更廣闊的空間。明代,江浙富庶,民間收藏之風日盛,超長條輻的立軸開始出現,一改之前書法作品多為小件的風氣。

2、米芾對王鐸影響巨大。崇禎末年是王鐸書風成熟定型的階段,經早年臨習二王,此時他將注意力更多地轉移到米芾身上。這一時期的作品,無論是外觀特點,還是精神氣質,簡直就是米芾的翻版。

3、創造漲墨法,極大地豐富了墨法,墨色變化無窮。

當遒勁的二王筆法一旦與活潑跳宕的老米手段結合在一起,同時加上晚明書家特有的速度感和墨色變化,於是就在超長尺寸的作品上產生出令人耳目一新的神奇效果,而連筆也顯現出其必要性與必然性。

在王鐸的作品中,米芾以“刷”字為特徵的用筆被納人到更為渾厚飽滿的中鋒絞轉之中,其飛騰跳擲,無不令人聯想到米芾,可見,在他的書法發展歷程中,學米實在是承前啟後的一大關鍵。

更多文章,敬請關注千年蘭亭。


千年蘭亭


中國書法史上曾出現過一位又一位傑出的書法大師,這其中明末清初的書壇上,就有這麼一位最具個性、獨領風騷的著名書法大師:王鐸。

王鐸博學好古,不僅工詩文,極尤擅書法繪畫,其中王鐸的書法作品聞名於世。他注重學習傳統,並認之“書不宗晉,終人野道”。王鐸的草書最為世人所敬仰與尊重。其行草書宗法承“二王”,後得力於宋代的米芾,在中國書法的歷史上有“神一筆”之稱。

王鐸的傳世書法佳品,散見於國內外著名博物館以及私人收藏,他的作品總數達數百件以上。

王鐸草書筆法連接特點:王鐸通篇有意識的使用漲墨呼應對比十分明顯,使作品在整體的視覺效果上盡顯別具一格、鮮明無法的特點。王鐸的漲墨效果的使用對清朝以後的尚趣書法的開展,特別是近代與現代的書法有很大和深遠的影響。

請讀者欣賞筆者書法作品(草書)。








祥禎


王鐸之所以稱為神筆也許正和其行草的一筆連書貫通相關。

王鐸的一筆連書不是一般大家所能做到的。因為他是掌握王羲之結字進入自然書寫的少有的書家之一。王鐸之所以只認是二王的傳承人也正在於此。

王鐸的一筆連書是建立在就勢結字、隨筆賦形的自然書寫的基礎之上的。特別是字間牽絲的那種自然的角度、粗細、連斷、墨色等等不同、不重複等變化,更是大家們難以做到的。應該說,在王鐸書法的字裡行間有數不清的出人意料,道不明的無規可循。不掌握嫻熟的筆法和進入無我的自然不要去嘗試這種貫連。因為這種貫連銫不是象今人按照美學理論設計、安排出來的。

王鐸是在筆法上進入自然的鮮有的個例。就連之前的董其昌、趙孟頫等在書寫多變上都望塵莫及。所以,在他的筆下怎麼連怎麼對,怎麼斷怎麼通,怎麼寫怎麼美,出神入化,神筆王鐸名不虛傳。





榜書書法


王鐸幼時家貧,逢亂世而仕途多變,明亡後由明朝舊臣變為清廷新貴。王鐸博學好古,詩文書畫皆有較高造詣,而書法獨具特色,世稱“神筆王鐸”。


他的書法與董其昌齊名,明末有“南董北王”之稱,戴明皋在《王鐸草書詩卷跋》中說:“元章(米芾)狂草尤講法,覺斯則全講勢,魏晉之風軌掃地矣,然風檣陣馬,殊快人意,魄力之大,非趙、董輩所能及也。

王鐸從16歲寫《聖教序》開始,一生將“二王”作為摹寫對象,並提出“書不宗晉,終入野道”的見解,自謂: “吾書學之四十年,頗有所從來,必有深於愛吾書者。不知者則謂高閒、張旭、懷素野道,吾不服,不服,不服。”

由此看來,王鐸的書法以二王為圭臬,但卻以“勢”為勝。其行草書一筆長連,險絕奇曲,的確頗有先聲奪人之氣勢。

從技巧來講,一筆長連需要對毛筆的掌控達到相當高的水準,可以如臂指使;從結體來講,需要對字形的把握相當精準嫻熟,難得的是又能做到靈活多變、奇曲險絕的章法表現,可見積累之驚人,功力之深厚;包括王鐸的用墨,也是多變而不離正宗。

至於為什麼結體和章法會出現一筆相連的情態,恐怕與王鐸的精神世界脫不了干係。可以說,王鐸的精神世界是矛盾的,具有複雜的多面性。舊臣降清被視為“二臣”;家貧多舛;書法上與董其昌相抗,不被視為主流,如同單人獨騎挑戰大風車的唐吉訶德。

王鐸在作為社會人時是困頓糾結的,而作為書法人時是自信甚至自負的,大喊三聲“不服”,既是吶喊,又頗多無奈,但又深信“必有深於愛吾書者”,甚至告誡後輩講書法刻石,一為後輩謀生計,一為等待後世知音。

王鐸的一筆相連的書法,正是其人諸多矛盾糾結的產物:他是一個頑強的人。走二王一路走到這種地步,可謂得核心筆法及審美表達和人格物化的極致——壓抑既深,其反應必烈。

後世可得其法而無法再現其書,蓋因無法複製其人格。此如同學毛主席的書法,可得其形而不可得其神。

在王鐸的身上,再一次驗證了“書為心畫”,法易得而氣格難再。

後世之人既達不到他的臨池功夫,又沒有他的學養深厚,更無法代入他的精神世界,寫之必敗。但是他的書學理念和方法卻可以借鑑。這正是王鐸書法的價值和意義,所謂“后王勝前王”,恐怕也是因為這一點。

本文為昭明書館原創,觀點僅代表個人;圖片來自公開資料,如有冒犯,請通知撤換。


昭明書館






為龍書法


王鐸,師法晉“二王”,宋米芾,這在他的草書作品中不難看到。筆畫牽絲引線,在王羲之的作品中以兩字牽連居多,也有三字及三字以上的,不過較少表現,其《大道帖》長連獨具特色,為以後書家長連奠定了基礎,找到了長連的依據。後其子王獻之的長連就有了發展,三五字長連居多。王鐸草書長連,筆法上有“二王”遺風,轉筆、反筆、順鋒及結體上尤有其神韻。米芾的“八面出鋒”對其也有深刻的影響,由於運用長連,其作品風格就突出出來,跌宕起伏,渾厚老辣,似綿綿之水過石,流轉不絕,令人歎為觀止,也奠定了他的書法在書法史上的地位。


李興福國畫工作舫


言歸正傳。評判古人、今人之書法、繪畫、金石、藝術家及作品等等,很多的東西都是各人各意而為之。為什麼要這樣?為什麼會這樣?為什麼……,為什麼……,😄,很多是回答解釋不出來的呢!藝術本來存在講不清、道不明之現象,特別又是中國書法這門藝術,恰好又是這麼個性質的講不清、道不明之藝術了呢!好看、視覺舒服、不刺眼……等等,可能才是解決書法藝術、藝術家、作品的最起碼、最基礎的基礎性評判傳統藝術水準高、下的核心之言了呢!

我們的書、畫、印傳統藝術屬性是:視覺藝術。滿足了視覺舒服感、舒服感何種至好舒服需求程度,就是其作品最好評判準確試金石~眼睛的舒服程度決定作品好壞程度。這就是對檢驗書法作品的惟一手段和標準拙見。這是我下的定義,我負責我所下的定義結論,正確與不正確言論,我承擔一切不良後果。這樣對檢驗書法藝術檢驗理論性定義,從古至今天止,從未有過。我下的這個定義,只是代表我的個人結論。建議還是要請專家、學院教授、國家級專業人士進行界定、討論為準。我說的不算呢。因為我是一名由學生到工人這麼一個身份角色,不算老幾,充其量不過是一個工廠上班的工人業餘自學者而已而已。如果對本人該定義有疑問,敬請求高人更正、斧正為是。下的定義、基於我的這個拙見之概念,我只能把問題的回答準確度,敘述到如此如此了。本人才識學淺,請多多包涵海涵。關於怎麼樣鑑定字畫好與不好、差在什麼地方、缺少點什麼?今天著重講一下:常言道,不怕不識貨,就最怕、最怕貨比貨。我總結出來了一個笨辦法,非常有效叫:作品''互比法''。比完各人作品高、下之後全顯示出來在你眼睛、大腦面前了。然後,再在我的這些拙文章裡找你需要的問題,裡面能達到解決。這個方法好處是,避免了人云亦云,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之古老、從未解決的現象,同時又是一個具有學習取他人之長、避他人之短良好方式方法。具體操作:先是名家與名家間互相比較;再就與古人互相比較;古人與古人比較,比出來後挑選出來最好的一幅,再把自己的與該幅比較,這樣你差在何處,應該怎麼改進自己的練習方式方法,這樣進步非常大。自己的定的方向不要變,只要改的方式方法好了!看到了名家不足,不可以與人敘述,放在心裡,以防止招來不必要的攻擊。對任何人不要說,特別是你的同行,剽竊你的成就成果就是同行。問你撿了多少廢品的人,其人肯定是撿垃圾的,只有他才會關心你成果,這句話是在雜誌上的一篇文章裡得到的,很是有道理。自己學,不要與同行交流,記住這句話。你有成功出來的時候,否定的就是同行,否定後可能其人把你剽竊了。更不要給什麼不善良的教授、專家看。剽竊最容易得手的就是這些人。搞出來的成果,厚積薄發在此處發表,總有一天會被認可的!在將要發表前,請可靠行內人鑑定後才能發表。平時不要亂髮表,因為你沒注意到的優點,別人剽竊去了。記住了!同行在一起是互相不買帳的、口是口非就是這個時候產生的,導致不愉快的。一個人關在家裡進行好了。出外觀察任何東西靠大腦記,不要帶任何東西幫助。這些非常重要的!你比出來的名家缺點結論,就是你成功的時候到了。藝術自學者沒有名、沒有地位,言語非常輕,注意好了。藝術成功包含了:''鑽牛角尖''!藝術並不神秘,關鍵是認識問題,先把頭腦裡固有障礙去掉,不帶任何匡匡看作品,任何問題迎刃而解了!這就是我的笨、硬辦法!對自學非常有效的。代替了沒有老師指點。平時,我講的:你自己是自己最好的老師,就是這個意思。試試吧!我的朋友們:''沒有人能夠欺負你了''。哈哈😄。(讀我的拙文,注意經常查閱,隨時續述增補新內容)。古往今來狗矢牛糞到處都是,全部是肥料寶貝。


石千石519


只有不摹仿,一心專注,胸有成竹才能一氣呵成。王鐸書法革新氣質,但用書法寫詩還是千篇一律,終未突破。



智慧書法


我認為有這麼幾個方面,一,王鐸對藝術的不懈的追求,藝高人膽大!二,敢於創新。追求個人風格而與眾不同。王鐸的書法有一定的高度有生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