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從“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詩中悟出什麼樣的人生態度?

走泥丸平兒哥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三國演義》的開篇詞《臨江仙》,但這首詞並不是羅貫中所寫,而是“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所作,是他《廿一史彈詞》第三段說秦漢的開場詞。全詞如下: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要理解這句詞中的人生態度,先得了解詞人楊慎。


01楊慎

楊慎出生在書香門第,也是官宦之家,從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加上他自幼聰慧過人,又勤而好學,少時便有才名。二十四歲那年,他狀元及第,授翰林院修撰,正式登上明朝政治舞臺。

但楊慎的政治生涯並未一帆風順,而是非常坎坷艱辛的。

楊慎骨子裡有讀書人的執拗與正直。

明武宗朱厚照不理朝政,四處遊玩,別人視而不見,他卻不避斧鉞,敢於犯顏直諫。公元1517年,楊慎上奏指責朱厚照“輕舉妄動,非事而遊”,勸他停止這種荒唐行為。皇帝不理他,依舊我行我素,他氣不過,稱病告假,辭官歸裡。

1521年,武宗薨逝,明世宗朱厚熜以地方藩王入主皇位,授楊慎翰林院修撰,經筵講官。當時,以內閣首輔楊廷和(楊慎之父)為首的武宗舊臣們以“繼嗣”為由要求世宗改換父母。而當時觀政進士張璁上疏責廷臣之非,提出了“繼統”的理論。兩派之間發生鬥爭,一直到1524年世宗欽定大禮而結束,這次明朝有名的大事件史稱“大禮議”。



“大禮議”後,楊廷和被迫辭官,楊慎便再三上書辭職,言不願與張璁、桂萼等“無恥小人”共事。世宗怒極,正式下詔改稱生父為恭穆皇帝。楊慎認為這於禮不合,便“偕廷臣伏左順門力諫”,世宗震怒,下令“命執首八人下詔獄”。消息傳出,群情激憤,楊慎便集合了二百多個官員跪在金水橋、左順門一帶抗議,最後被廷杖兩次,發配充軍。

觸皇帝逆鱗,楊慎的政治生涯走到了盡頭。他被放逐後,總共遇上六次大赦,卻終不得還,年滿六十後按律可贖身歸家,但無人敢受理。最終,他死在了戍所。

正面跟皇帝剛,除了魏徵,古來怕也沒有幾人,楊慎是其一。他忠誠正直,卻執拗固執,在被放逐後寧願寄情山水,也不向世宗低頭認錯。


02《臨江仙》

再來看這首詞,一首典型的詠史詞,借歷史興衰抒發人生感慨。

歷史就是滾滾江水,任憑你再多豐功偉績,終究會逝去,過眼雲煙而已。古往今來,世事變遷,不變的只有那青山,就連夕陽都紅了又紅。

經歷過官場的爾虞我詐,在鬼門關徘徊過幾次,楊慎已從“是非成敗”的糾葛中解脫出來,寄情山水,與秋月春風為伴,自在自得。

若逢知己,他一定拿出自己珍藏的酒來寬帶,把歷代王朝的興亡作為談資笑料來助興,不再糾結於人生抱負。歷史變遷又如何?他自冷眼旁觀。

人生經歷豐富的楊慎,在多年的充軍生活中,一直保持著自我,比任何人都清醒,對於功業,他拿得起,放得下。終其一生,淡泊灑脫,倒也自在。

而詞中“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寫出了歷史變遷的客觀事實。青山依舊,看慣世態炎涼,幾度夕陽,如同朝代更替,不可避免。

這句話很有哲理性,說明歷史總是往前,逝者如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人就該順其自然,在奔騰的歷史長河中留下些許的永恆,而非強求一時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

時間沒有盡頭,人生轉瞬即逝,珍惜當下的美好才是正解。


三葉草青青—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詩出自明代才子楊慎的《臨江仙》,這首詞的全文為: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這首詞大概意思是:滾滾長江,洶湧東逝,不可拒,不可留。浪花飛濺,千古英雄在箇中湮沒不聞。對也罷,錯也罷;成也好,敗也好,功名,事業,一轉眼的工夫就隨著江水流逝,煙消雲滅,不見蹤影。只有青山仍舊矗立眼前,看著一次又一次的夕陽西下。

在這凝固的歷史畫面上,白髮的漁夫、悠然的樵漢,江灣之畔意趣看慣了秋月春風,也習慣了莫名的孤獨與蒼涼。幸虧有朋自遠方來的喜悅,酒逢知己,使這份孤獨與蒼涼有了一份慰藉。古往今來,世事變遷,即使是那些名垂千古的豐功偉績也算得了什麼。只不過是人們茶餘飯後的談資,且談且笑,痛快淋漓。多少無奈,盡在言外。

從“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這句詩可以悟出兩種人生態度:

第一種:時不我待,當奮發努力。

千古英雄都隨滾滾長江水東流不復回,可見人生苦短,人這一輩子時光何其短暫,短短几十年稍縱即逝,所以,我們應該珍惜青春年少的大好時光,奮發努力,好好學習、努力工作,立下高遠之志,通過每天紮紮實實的努力,終有一日,能實現自己的人生理想。正如陶淵明所說:“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人的一生按30000天來計算,也不過是83年的壽命,從出生到大學畢業22年,65歲到83歲18年退休養老,這兩個階段40年要除去,人生只剩下43年。期間又有多少時間要花在吃喝拉撒睡上面,一天工作8小時,也就是說43年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在工作,也就是說,一個壽命83歲的人,正兒八經工作的時間就是14年多一點點。如此算來,我們有什麼理由不珍惜時光,不奮發努力呢?

第二種:豁達大氣,當看淡名利。

在歷史長河中,再偉大的人物也只是滄海之一粟,實在是渺小至極。中國歷史幾千年來,出了多少英雄人物?每一位英雄人物當年是何等威風?何等榮耀?但即便是改天換地的英雄人物,在滾滾歷史長河中,終究還是湮沒不見。所以,我們一方面既要努力奮鬥,又不要太苛求自己,對待名利不能看得太重,不能為名利所累,應當豁達大氣。

且看三國,東漢權臣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其子曹丕篡漢創立魏國;曹魏權臣司馬懿操控政權,其孫司馬炎篡魏創立西晉。整個封建時期歷史就是如此循環往復,張三家的王朝被李四篡了,李四家的王朝又被王五篡了……王朝更迭只是這些權貴們爭奪榮華富貴的戲碼,芸芸蒼生淪為刀俎之肉,每個王朝的更替都是以屍首堆積如山、新鬼煩怨舊鬼哭為代價的。

追名逐利,真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喬鞅



這句詩詞出自楊慎的《臨江仙》。全篇為: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後人將此篇放在了《三國演義》的篇首,作為開篇詞引領全篇,傳襲愈久,經典非常。

全篇辭章以人世間的代謝興替為追溯根本,表露了作者參透白雲蒼狗、滄海桑田的大禪意、大智慧。

應該說,這是一篇看透了人世滄桑、喧囂紅塵的不朽詞作。和李白的“西風殘照,漢家陵闕”、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有異曲同工之妙。

同樣是吹慣了眼前風,看透了舊時月,楊慎卻和蘇子有著迥異的天性對待。蘇子面對過往的人生,大江東去,只能是早生華髮,一樽還酹江月。而楊慎同樣是舉杯邀古,卻自帶了喜眉笑眼——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愈發顯得豁達朗暢。

誰都逃不過命運的暗結,遲早都會變成前塵古蹟灰飛煙滅,莫不如盡享當下,舉起金樽邀明月,笑看古今風雲變幻。

這不僅是楊慎的態度,也應該成為我們的人生座標。
圖片來自網絡


龍吟148119260


無論是偉人還是平民、強人還是平庸之輩,雖然人生的歸屬都一樣,最終是“一場空”,雖然你走了,青山還是那座青山、夕陽還照舊那麼紅,但是對天下的走勢、格局,凡夫和精英不可相提而論。歷史是由後人書寫的,智者高瞻遠矚,並不會因為人生只有短短的幾十年而中斷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只有一些不得志或失意文人,才把人生看得很消極、很悲觀。李光耀就曾經說過:我就是新加坡,新加坡就是我;如果說沒有毛澤東就沒有新中國,同樣,沒有鄧小平也沒有今日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特色中國。由此,以往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說法真值得商榷了。《臨江仙·英雄、人民誰主沉浮?》【物競天擇公理認,天之驕子逞強。匡扶社稷救危亡,聲名傳四海,敬者跨國疆。捨我其誰彰霸氣,鰲頭獨佔一方。家國天下似他扛,令人評史惑,誰創好迷茫!】(新韻)





FSTj繡


題意很直白:青山、流水不會因任何偉人(且別說你我)的離去而絲亳改變,留給我們的,只是極其有限的“幾度昔陽紅“,而那些白髮的打魚人、樵夫,(別看學問不高),卻洞查人間冷暖,慣看秋月春風,勞作之餘,老友相聚,儘管一壺薄酒,最難得平安聚首,將古今中外(哪怕是驚天動地的事)盡付談笑之中——平民百姓,謀得是衣食無憂,求得是風調雨順,其它——礙我啥事?!

這,才是至理名言!






青島於立泉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芳華易度,流年似水,物換星移,歲月更迭。如同江水東去,一去不復返,曾經揚名立萬的英雄,也耐不住時間流逝,成為偶爾的飯後談資。人類和永恆的自然相比,太過渺小,百歲光陰一夢蝶,只有淡看榮辱得失,指點江山,方不過一笑莞爾。



落花醉幾回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明代書吏揚慎的《臨江仙》詞中的句子。

相傳,楊慎被貶雲南。途經漢口,與解差口渴難耐,欲與江邊尋水。卻見一白髮漁翁端坐江面礁石,視世如無物地垂釣。感概良端,循步於側。在與老者的交談中讓人生受到了啟發,也釋懷了心中鬱悶。漸漸覺得和老者成為了摯友;老者也與他一見如故。遂解下酒囊共飲。

面對滾滾而逝的江水;回想自己的是是非非,滿懷悲壯。觸景生情寫下垂世詞章。

我們也從這兩句中領略到:江山千百年後依然如斯,而我們的人生又能有幾個起落生死呢?所以還是淡然地看待世事。


秋嶠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出自明朝大才子楊慎的《臨江仙》,全詞內容如下: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被羅貫中借用為《三國演義》開篇詞,廣為傳誦,格調慷慨激越而意境蒼涼壯闊,其中表達作者飽經世事滄桑後的人生感悟,寓意深刻,富含人生哲理;世事悠悠如水,人生坎坷,古往今來,不知啟迪多少艋艦迷津者,幡然悔悟,歸返正道。那句蕩氣迴腸的"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讓曾經閱盡千帆萬山飽經憂患的人生羈旅歸客讀來怎能不感慨萬端?是啊,逝者如斯,時光是萬物之逆旅,人生乃天地的過客,的確與宇宙萬物比,在漫長的歷史長河裡,個人是滄海一粟,也許會感到渺小和不足道,但歷經滄海,作者刻意表達的並不是浮生若夢的消沉和無奈,卻是世事洞明而又人情練達,是那種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處變不驚的堅毅沉穩,是面對塵世功名利祿的誘惑時,那種人生處世的豁達和淡泊;這並不是超然物外與世無爭的出世態度,而是告訴世人,要積極達觀看待變幻著的世界,歲月人事如白駒過隙,悠忽即變即逝,要把握自己的航向,人生不過數十寒暑,不要太執迷於名利場,人生重要和寶貴的東西不是名利,還有更多值得追求的價值和事情,比如創造、正義、道德、美好的人性、親情、愛情、友情等,不一而足,要保持人生定力,須知一山皆在萬山中,一山更比一山高的利慾攀比要不得,還要注意在人生的青山水道上,要激流勇退,及時轉場。對於個人一生,說長也短,就像朝陽東昇西落,與其留戀夕陽的美好,不如詩酒趁年華!把握青春,不負韶華。


杏花雨巷107726012


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楊慎!

楊慎在大明,那是超級學霸,明三大才子楊慎徐文長解縉之首,你如果明白唐伯虎如此牛B人物,在前三人面前,都是二流,解永樂大典的主編,徐更是傳奇,你大約就能想象楊是多麼無敵了!門閣首輔揚廷和之子,因大禮義事件被嘉靖打了一頓屁股,立貶雲廣,走時傷未好,只爬在馬車裡,老頭辭職不幹了,一路驚險,終到了地頭!

大禮義亊件,說到底就是嘉靖認爹封爹,而以楊廷和為首大臣認為,不合禮義,不準認的故事。現在的人肯定不理解,他認他的,該我們什麼事?不細討論這亊了!

楊填到了雲南,和當地官員關糸很鐵,沒人找他的事。他以父親身上,體會了人生的流失和無奈,於是讀書寫書,在三朝元老的父親墳前,終於悟透人生,留下千古一辭,臨江仙: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是的,什麼帝王將相,什麼人間紛爭,什麼朝代更迭,——都終成黃士一堆!看夕陽如血,青山依舊,人生代代,滾滾長江,終是如此也!

楊慎,悟透人生,又留下絕唱,歷史第一人也!


萬里雪飄74


楊慎的這首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昔陽紅。白髮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被用作《三國演義》的主題歌不得不稱讚導演的藝術才能。縱觀古今,朝朝代代,風雲變換,多少帝王將相,英厷豪傑像滾滾長江中的浪花付之東流。消沒在歷史的煙塵中。青山不老,綠水長流。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限的人生,轉眼已是昔陽落日。日復一日,年復一年,春風秋月,年年如此。作者看透了人生真諦,笑對夕陽,濁酒歡歌,不懷首往事活好每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