釋迦牟尼苦修六年不成佛,只因未戰勝十魔軍,“十魔軍”是什麼?

釋迦牟尼苦修六年不成佛,只因未戰勝十魔軍,“十魔軍”是什麼?

(北暮講佛教故事第44期)

釋迦牟尼最初也進行過苦修生活,然而苦修六年的結果是一無所獲。根據佛經記載,釋迦牟尼久久不成佛的原因,很可能是沒有戰勝“十魔軍”,那麼“十魔軍”究竟是什麼呢?它為何會阻礙釋迦牟尼的修行之路呢?就讓北暮給大家說說吧!

釋迦牟尼出家的原因和他幼年的經歷有關。對釋迦牟尼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他出身貴族,是一個王子。所以,儘管當時的古印度戰火紛飛,民不聊生,但是作為王子的釋迦牟尼,仍然能夠填飽肚子,甚至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有一次他的父親淨飯王帶他參加農耕祭典,這次經歷徹底的改變了他的一生。

釋迦牟尼苦修六年不成佛,只因未戰勝十魔軍,“十魔軍”是什麼?

父親參加典禮,她獨自一人坐在菩提樹下,竟然進入了初禪的境界。隨後他看到土裡的蟲子被農夫崛起,又被鳥兒啄食,他感覺到了眾生相殘。這種景象讓他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在他幼小的心靈之中埋下了一顆種子,並且在以後逐漸的生根發芽。

真正讓釋迦牟尼堅定出家決心的是“四門遊觀”事件。他從東門出遊,見一老者,方知世間老苦;從南門出遊,見一人惡疾纏身,方知人間病苦;從西門出遊,見一死者,知生死無常;從北門出遊,見一沙彌無牽無掛,這才下定決心出家。

釋迦牟尼苦修六年不成佛,只因未戰勝十魔軍,“十魔軍”是什麼?

最初釋迦牟尼出家修行時,也像其他出家者一樣,進行苦修生活。他來到摩竭陀國迦耶山的附近,在優留毗羅西那尼村的苦行林中修行。而在這裡其實早就有了苦修的人了,他們後來成了釋迦牟尼的五位弟子,他們就是憍陳如等五人。

釋迦牟尼所修的苦行,不是普通的苦行,修行到後來,目陷鼻高,顴骨顯露,身形消瘦,面目全非。說他只剩下骨頭和皮也不算過分。有一段時期,釋迦牟尼每日只吃一點大象和猿猴供養的果品或一點豆類,或喝一些豆汁,甚至後來還到了日食一麻一麥的程度。吃得少,而能生存,真是一件不可思議的事。

釋迦牟尼苦修六年不成佛,只因未戰勝十魔軍,“十魔軍”是什麼?

釋迦牟尼又修學停止呼吸的苦行,冥口塞鼻,其結果只使他耳內發出轟轟的巨聲,眼前只覺有無數的星花繚亂,額上像有銳利的寶劍在刺戳,頭上像被皮鞭在抽打。

除此以外,釋迦牟尼還修了種種無理的苦行,想以苦行來征服肉體,咬緊牙關,日復一日,天天如是。雖然釋迦牟尼有的是青年的熱情、勇猛的精神。但是如此高強度的苦行,除得了一點小小的效果以外,並未能達到他所希望的根本的覺悟。

釋迦牟尼苦修六年不成佛,只因未戰勝十魔軍,“十魔軍”是什麼?

經過六年的苦修,釋迦牟尼並沒有達到真正的涅槃。於是在一次苦修暈厥之後,他受了一碗牧女的乳糜之供,在尼連禪河沫浴更衣。去尋找另外的解脫之法。

釋迦牟尼前往不遠處的迦耶城,希望能夠找到其他的方法。在這裡,他回憶起自己小時候初禪時的場景,於是他便在菩提樹下打坐參禪。也正是因為這次打坐,讓“十魔軍”有了可乘之機。

釋迦牟尼苦修六年不成佛,只因未戰勝十魔軍,“十魔軍”是什麼?

這裡的“十魔軍”是指:苦修者修行時都會遇到的心魔(色慾;不樂梵行;飢渴;貪愛;懶惰昏沉;恐懼;疑惑;毀損執著;獲取奉承、榮譽與非正名聲;貢高我慢。)。因為釋迦牟尼放棄苦修,這才讓“十魔軍”現形。很多修行的人都會遇到“十魔軍”,他們之所以無法成佛,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沒有跨過這道坎。

釋迦牟尼苦修六年不成佛,只因未戰勝十魔軍,“十魔軍”是什麼?

釋迦牟尼在此前已經有了很深厚的修行基礎。儘管這樣,他仍然很艱難的才戰勝“十魔軍”。佛經中記載,釋迦牟尼以“慧”戰勝“十魔軍”。

對於這件事,你是怎麼看的呢?歡迎評論區留言!

我是北暮,喜歡我的文章,就點贊關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