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人到中年越來越不捨得花錢?

用戶133916062


麗姐做完美容往外走的時候,遇到了美容院的女老闆。“麗姐,你可有點對自己不太好了。

原來除了美容,還做做身體保養啥的。現在怎麼連保養卡也不續費了?”女老闆雖然面帶微笑,但是話裡話外表現出的是對麗姐消費減檔的不滿。

是啊,人到中年的麗姐,現在花起錢來,越來越有點捨不得了。

其實,這也是中年人的一種普遍現象。中年人掌握著家裡的財政大權,卻越來越捨不得花錢了。

這是為什麼呢?有書君認為,有以下四個方面的原因。

掙錢越來越難了。

人到中年,其實大部分人都有了一定的積蓄。如果是工薪階層,可能是幾十年下來聚沙成塔的積累。對於做生意的人來說,也是起早貪黑掙來的血汗錢。

掙錢本來就不容易,這也是經歷半生風雨的中年人的共識。

但是隨著年齡越來越大,身體開始出現各種小毛病。尤其是那些自由職業者,已經沒有了年輕時飽滿的精力與工作激情。

這種情況下,掙錢的能力越來越差,家庭收入也銳減。甚至有的家庭由於出現意外狀況,就早早處於“坐吃山空”的地步了。

既然“開源”的門路不多,那就只好“節流”了。

老孟兩口子原來在菜市場賣菜,夫妻兩個起早貪黑,經營了十多年,也掙下了一些家產。

可是,最近老孟媳婦由於積勞成疾,身體出現了各種小毛病,甚至年前還由於不明原因的高燒,住進了北京的醫院。

後來身體雖無大礙,但是買賣是做不成了。老孟媳婦原來愛買買買的習慣也收斂不少。“再也掙不了錢了,省著點花吧!”老孟媳婦說。

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了。

人生在世,哪一樣不用花錢呢?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付出的都是真金白銀。一年下來,人吃馬嚼的平常消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

何況,人到中年,本來就是多事之秋。作為家庭頂樑柱,有多少事情等著中年人去處理。

人到中年,上邊有老人要養老。雖然人們都有醫療保險,但是如果老人住院了,首先你得先把醫藥費墊付出來吧?再者,像床位費、護理費等,是沒辦法報銷的。

還有一些進口藥物,報銷的比例還是很小的。為人子女,不留點錢給父母養老,行嗎?

中國普遍的家庭,是不虧待孩子。

本著“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的原則,從上幼兒園開始,就報各種特長班。

到了小學、中學,還要上各種補習班。上了大學,沒有收入,凡事也靠父母。

大學畢業以後,要是個男孩,還要準備婚房、彩禮……哪一樣不要父母操心?不想著攢點錢,行嗎?

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雖然國家明令禁止紅白喜事大操大辦。但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尤其是一些非公職人員,更是不怕這些規定。這樣,各項人情的支出仍然沒有減少。

今天老張的岳母去世了,明天老李家搬家,後天老王的兒子要結婚……而且現在各種紅白事隨份子的錢,也是水漲船高。

有書君生活在一個小縣城,像有些人調動單位比較多的,認識的人也多。一年下來,光份子錢都能隨到兩、三萬塊錢!

真是傷不起!可是,這些“人情禮”,你不隨,行嗎?

再有,我們內心的那點攀比虛榮心,對於房子、車子這些代表一個人或者一個家庭“門面”的大件,也是不甘落人後面。同屋的小A換了個大房子,你住著60多平米的小蝸居,想換房子的心也是蠢蠢欲動;朋友的車子從大眾POLO換成了BMW5系,你再看看跟隨自己七、八年的現代,怎麼看怎麼覺得不順眼……房子、車子,換?還是不換?想換的話,就得攢錢,同時要放棄一些不太必要的花費。

原來,由於贍養老人、養育孩子、隨份子、“撐門面”等等,中年人需要花錢的地方太多了。

開始考慮自己的養老問題了。

中年人,當初都是嚴格遵守國家的計劃生育政策,都是生了一個孩子。

眼看著自己七十來歲的父母生了病,幾個孩子輪流照顧,還忙得焦頭爛額。

再想想自己,就一個孩子,將來怎麼辦?靠孩子?孩子將來會不會在自己身邊?

TA有沒有精力照顧自己?如果進養老院的話,自己有沒有能力負擔得起?因此,總得給自己留點養老錢吧。於是一個聲音總在提醒自己:省著點!省著點!

消費越來越理性了。

中年人由於心智的成熟,凡事有了自己的思考與認知。不再盲目跟風消費、衝動消費,而是希望把錢花在最需要的地方。買東西,開始考慮性價比。

朋友陳菲想買輛車。本來家裡有兩套房子,還有100多萬的存款,但是她還是選擇買了一輛20萬左右的車子。

她說,車子就是個代步的工具。如果一輛車開20年報廢的話,加上保險、加油、修理等各項費用,一天就合50多塊錢。

如果買再貴的,就不划算了。餘下來的錢,花在更需要的地方,不是更好嗎?

還有一些平常的消費,比如雙十一等,中年女人不再為了所謂的打折屯更多的東西,也不再只是為了圖便宜衝動地買一些不太實用的東西。

其實,一個人花錢的方式,也是一個人成熟與否的標誌。

人到中年,對人生有了一定的認知。知道掙錢越來越不容易,反而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

尤其是考慮自己將來的養老問題,都覺得花錢還是要謀劃一下。還有,中年人不再盲目、衝動消費,而是儘量把錢都花在刀刃上。

可不,中年人花錢真的不再大手大腳,而是越來越捨不得花了。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作為一個40+的非油膩中年大叔,對於這個問題的感觸挺大的,分享一下我的看法。

經歷的多了,對很多東西看的淡了

人生就是一場旅程,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到中年,經歷的各種事情多了,對於物質方面的追求會慢慢看淡,更關注精神方面的訴求了,看書多了,吃喝少了,旅行多了,社交少了。

我以前年輕的時候,雖然收入不多,但是抽菸要抽好煙,和朋友出去吃飯搶著買單,什麼東西都要買貴的,其實是一種爭強好勝好面子的心理作用,現在不這樣了,煙早就戒了,聚餐也是AA制,買東西合用就好。


物質消費更為理性,不那麼好面子了

雖然消費能力還可以,但是我現在去買衣服、鞋子,根本不去名牌專櫃專賣店,基本上都是優衣庫這種規格的商場,200-400元左右的水平,1、2000元以上的壓根都不考慮了,還有不少是網上購買的,現在穿運動類的衣服比較多,迪卡儂就成了經常去的地方。反正現在基本上就本著舒適、實用為原則,不會為了面子去挑選貴价的品牌,不會為了品牌的溢價來支付更多沒必要的金錢。

吃的方面也差不多,一般一家人出去聚餐,不會再挑選高檔的餐廳了,以口味適宜、價格適中的家常菜館為主。自己的工作餐也不會像以前那樣動不動就吃商務套餐,基本上一份十幾元的快餐就搞定了,有時候一個幾元錢的沙縣小吃也對付了。


中年危機,意味著收入和職業的危機

40+年齡的人,往往處於職業天花板期間,職位、工作能力想要進一步向上突破已經存在很大的難度,但是薪水待遇又不低,相比年輕人來說,優勢是經驗豐富,但是學習能力、衝勁、體力耐力、薪資方面的劣勢也很明顯,這種情況下,一旦企業的效益不佳,或者企業的經營者希望降低成本,中年員工往往會首當其衝的面臨失業的風險。

一旦失業,往往不容易再找到合適的工作、相同的收入,導致收入水平的下降,這種情況下,量入為出、節儉開支變成了很多中年人的選擇。


負擔更重,經濟壓力大

40+的中年人,往往要揹負著養育正在上學的孩子,贍養古稀老人的重任,上有老下有小,還要擔負房貸、車貸的壓力,需要支出花錢的地方很多,對於很多人來說,總會感慨辛苦掙的那點錢都不夠花。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自己的身體狀態慢慢出現一些問題,醫療的支出,自己養老的儲備需求,都會是一個無形的壓力,壓在心頭上。


心態發生變化,更謹慎了

有上面這些現實的原因的影響,人的心態會逐漸發生變化,在消費的時候,會更多的思考,需要花這筆錢嗎?我真的需要這個東西嗎?需要出頭搶著買單嗎?想得多了,心態自然變得謹慎起來,消費的行為也就減少了。


逐漸以家庭為中心,社交活動減少了

2、30歲的時候,家裡老人還沒有退休,還沒有孩子或者孩子還小,人的心態相對更年輕,社交活動多,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慢慢的上學了,二胎也出來了,老人退休以後住到一起幫忙照顧孩子了,這種時候,個人精力的重心往往不得不轉移到家庭上面來,除了日常的工作,大部分空閒的時間不是陪伴孩子、老人,就是忙於各種家務,跟朋友們聚的少了,活動參加的也少了。


我是元寶爸爸,親子旅行、自駕旅行愛好者,多平臺獨立撰稿人,分享專業的自駕旅行、親子旅行等旅行知識和經驗!歡迎關注我,留言討論和交流溝通。本文系原創,抄襲必究!

元寶爸爸愛旅行


我就是這樣,以前花錢大手大腳的,可是人到中年,四十來歲了,越來越捨不得花錢了。因為總有一種危機感,就是錢不夠用了。


孩子今年已經讀初三了,比較愛學習的那種,也很刻苦。給他請了一個家教,每個小時100元,雖然說很貴,但是對兒子的學習幫助很大。但是這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但是我覺得只要孩子愛學,怎麼也要支持他,所以自己就捨不得花錢了。

小的時候不懂事,看到父母的節儉總是不以為然,如今自己也養了兒子,深知可憐天下父母心。所以,自己也沒有貪圖享受了,省下錢來給父母買件衣服,給父母買點順口的,心裡更舒服。



慢慢的,對於花錢這種事,我也開始越來越捨不得,總覺得錢要花的對地方,還有很多地方等著用錢。


我是焱垚


還不到中年,我幾天越來越覺得花錢花的力不從心。

剛畢業的時候,自己賺錢,一個月拿個四五千,交了五險一金就剩下四千多,再加上房租,但是也能每個月瀟瀟灑灑,偶爾小資去逛下商場,朋友聚會吃個精美的菜餚,畢竟一人吃飽全家不餓,也不用擔心什麼以後,對於化妝品,衣服之類的需求也不是特別多。也沒想著買房買車,就感覺這樣的生活就很好,自由有方便。

可是隨著生活經歷的增多,突然發現租房真的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少,而且最重要的是,沒有房子就會一直漂泊,房東什麼時候想趕你就趕走你,什麼時候想漲價,也是一句話的事情,那麼,買房這件事就變成了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還有隨著年紀的增長,職位的增長,雖然工資有所提高,但是需求也越來越多,比如精緻的妝容,撐得起檯面的衣服,甚至還需要一臺能提高你身價的車子,這些東西放在一起,你的工資看著增高了,但其實你能自由花的錢卻越來越少,甚至捉襟見肘。

還有隨著年齡的增長,父母每個月的生活費,還有去醫院檢查,醫藥費的錢,還有自己機能越來越下降的機能,你會發現花錢的地方越來越多,可是你能依靠的的人卻越來越少。

再加上人到中年,肯定要結婚,生子,育兒,都是一大筆花銷,而且下一代的教育花費也是越來越高,物價越來越貴,所以只能從自己有限的工資裡面,以及節省,讓自己的妻兒,父母可能生活的更好一點,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能有一點抵抗能力。

奉勸各位還年輕的小夥伴,攢錢要趁早,理財更要趁早,要不然遲早稱為一個扣扣搜搜,連辭職都不敢的中年人。


嫻靜似嬌花照水


我現在就人到中年了,確實越來越捨不得花錢,看來我也符合題主所說的這種心理。有時想想,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不妨總結幾點原因。

第一,上有老,下有小,不得不勤儉持家過日子。遠且不說,就在最近幾年,先是父母有病幾住院,後又有岳母也住了院。每次在醫院裡辦住院手續,以及出院結算時,看著帳單子,心裡想著怎樣多掙錢,才能讓老人晚年的保障。而孩子也一天天長大,上了高中將來還要讀大學,以及戀愛結婚成家等。這些事情都不由自主捂緊錢袋子,不敢隨意胡亂消費。

第二,歲月不饒人,眼瞅著就要步入老年人行列,養老也是大問題。人到中年,已經沒有多少創業的激情,原有的工作也就那麼疲沓地幹著。掐指算算,再有十多年,就小入老年人行列,如果現在不攢錢,將來養老都是問題。算來算去,還是節約鬧革命吧,至少給夫妻倆將來有一個晚年的保障。

第三,越來越不願意出去應酬,實則是為了少些花銷。年輕時愛熱鬧,經常三五好友相約,一起喝喝酒,出去玩玩兒。而人近中年後,反而不願意出去應酬,大抵是熱鬧夠了,想清靜一些。但這背後的潛意識是儘可能少為應酬而開支,就是這樣的經濟帳,一算也就更捨不得大手大腳花了。

第四,物價越來越高,理財利率越來越低,節省開支最穩妥。如果和十年前,二十年前相比,現在的物價真是不低呢,而理財這塊隨著國家對金融的管控越來越嚴格,靠理財多增加家庭收入也不是很容易的事了。因此,想到不遠的將來,還是能省則省吧。真應了那句話-省出來的就算是掙的了吧。

綜合以上幾點,相信有很多中年人和我有相信的心理吧。我們都是普通人,只能過屬於普通人的日子,何況節約是美德呢。


寒石冷月



上有老,下有小,自己身體還一天天不行了,人到中年,不是越來越捨不得花錢,而是需要用錢的地方越來越多了,自身的壓力越來越大了!

比如就拿我來說吧,兒子正在讀高中,除了上學的日常的費用,兒子的吃喝拉撒的費用,最主要是兒子補課的費用。高中是人生的關鍵時期,父母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考上理想的大學,都願意為孩子的教育投資,即使將來大失所望,但是在高中時期依然執著的投資。



等兒子高中畢業了讀大學,依然需要一大筆學費生活費,大學畢業工作後,孩子掙的錢還不夠自己花,父母又得省吃儉用的攢錢幫著孩子買房子,娶媳婦……

我的父親公公婆婆都是農村人,沒有退休金,都已經70多歲了,隨時都有可能生一場重病,既需要人照顧,更需要一筆養老住院的錢!

前些天我的一位同學生了一場病,病治癒了,除了醫保報銷的,自己也花了十多萬。

中年人,不敢去算,一算到處都是隨時需要花錢的地方,所以怎麼敢去大手大腳的掙多少花多少啊!

如果有充足的錢,誰不想花錢大大方方的,可歸根結底,我們都是普通的人,掙的本來就不多,不省吃儉用的攢著錢又能如何?


如願小女人日記


我今年五十歲了,在以往手中沒錢的時候,還是覺得省點花就可以了。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各種各樣的原因,讓我覺得,少花點,多存點,努力賺錢,這樣才能夠讓自己不要變成孩子的負擔,讓我年過八十的父母親有需要的時候我能拿出錢來.每過一天一年,都感覺到時間短促,可以有體力有時間賺錢的機會越來越少.


茉莉8531


越賺不到錢的人,越不捨得花錢,

越賺得到錢的人,他越捨得花錢。

1.賺不到錢的人,他要小心地計算,處處要節省,必須得斤斤計較,否則,下一步就沒辦法走下去。

錢,花一分,少一分,錢不知道從哪裡來,沒有了源頭。

2.賺得到錢的人,他會花錢去買開心,比如說,買自己喜歡的服裝啊,鞋子啊,車子啊,住的地方呢,旅遊啊,比如說,1個月給父母親1萬塊錢,兩萬塊錢呢,都是讓自己開心的。

那麼,花了這些錢,一方面你有更大的動力,另一方面,你會思考、會反思,如何找到更加有效率,更加賺錢的快速的渠道或者項目,或者更好地創業的方法。

一直讓自己的大腦處於激活的狀態。

比如說?,花錢去投資自己,提升自己的大腦,提升自己的智慧,因為我們人生上其他的東西都提升不了了,比如說身體,你不可能長到姚明那麼高或者超過他,唯一能提升的就是一個大腦,所以瘋狂的投資自己的大腦,提升裡面的軟件,升級裡面的軟件。

所以,我會參加各種學習,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提升自己的能力。

所以,你發現花錢是一種習慣,他往往錢不多的人,越窮的人,他年紀越大,他就越不捨得花,他不知道這個錢的價值。

你這個錢不花出去就是一張紙,紙還可以擦屁股,但是你不會抽兩張人民幣來擦屁股。

你比如說,你今年65歲了,退休了,你都還不捨得花點錢去旅遊一兩次。

你都還不捨得花錢,到外面五星酒店住他幾個晚上。

你都不捨得,買幾件年輕時尚的衣服穿在身上,讓自己心情更好,成了身體更好。

所以,花錢啊,年齡不是問題,跟你的心態有關係,跟你的思維有關係!

當你就有創業思維的時候,你發現,錢越發越多,你發現,錢你越花,精神身體狀況越好。



陳笑奇說創業


1.消費更理性了

剛畢業上班,20多歲的年紀,往往不會思考未來會怎麼樣,只要自己掙的夠自己花就行了,所以,就會如題主所言,年輕時經常在外聚餐,經常打車,各種票據一大堆。這個年齡段,收入不高,但是對未來還是懷著無限的憧憬與嚮往,相信自己以後能掙更多,所以,大多是月光族,但是他們自己並不在乎。但是,到了題主所說30歲以後,消費就變得理性了,甚至買東西還會考慮買哪個更划算,算一算其重量,考慮一下性價比,或者是考慮食品是否健康等問題,因為之前的衝動消費、大手大腳的消費他們都經歷過了,所以,他們更加理性。這就有點類似於青春期,中學時代,有的人為了一點小事、為了所謂女朋友就掄起酒瓶開打,但是畢業後走入社會,偶爾回憶起當初的衝動,都覺得很不應該……實際上消費的問題也是如此,消費心態的變化,反應的是這個人變得更加成熟了,所以消費也更加理性。

2.各種無形壓力更大

人到中年,除了消費更理性外,確實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更大了。像題主這樣每月收入幾萬的,肯定還是佔少數,但是不管收入如何,都必須面對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孩子的教育是非常大的一筆支出,孩子的日常費用,甚至比大人都高出幾倍。所以,當父母的必須學會節省,學會理性消費。同時,家裡的老人以及其他一些交往,都可能需要用錢,這就讓中年人更加慎重,必須要預留一定的資金以防各種意外。即使是收入較高,但是各項消費也高,所以,不論收入在哪個級別,都有他們自己的壓力。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很多人認為那些高收入者不存在經濟壓力,其實不然,他們的朋友中有一群收入更高的朋友,他們的參照對象不同,比如普通老百姓考慮的是孩子讀個好的小學中學,而人家考慮的是孩子留學,乃至於孩子移民的問題。所以,不同階層都存在各種有形無形的壓力。

3.消費大多是大額支出

當然,中年人捨不得花錢,並不等於他們不消費,實際上,他們的消費大多是大額支出。比如家裡買車,收入較高的中年人起碼考慮20多萬以上的汽車,甚至有的高達上百萬,所以,他們不是不消費,是不亂消費,他們只是消費他們認為應該的消費項目,而不是年輕時認為的那些吃飯、K歌等等項目。再比如,很多中年人家庭可能每年會安排1-2次出境遊,這是他們認為必須消費的項目,這是拓展視野的機會。所以,中年人越來越捨不得花錢,更多的是在一些小的消費項目上舍不得,而在一些大手筆的消費上,他們非常有消費實力,消費起來也是不眨眼的。


坤鵬論


看到這個提問,突然想起前兩年的一篇爆紅網文《人到中年不如狗》。

這裡的人,尤其指男人。

中年男人,大約40來歲,說老不老,但精力與體力已開始比不上那些小年青,或者有些啤酒肚、或者頭髮已經開始謝頂。形象大不如以前,但現在的他是孩子的天、老人的船、愛人的山。

春節將至,中年男人早就在商城看中了一件皮大衣——一萬五。拿到今年年終獎就去買!男人心想。終於等到發年終獎的日子了,老闆說:今年行情差,市場不好。年終獎由去年的5萬變成了3萬。不少年青人開始嘟嘟嚷嚷。而中年男人卻依舊面帶微笑看著老闆,似乎對老闆的決定很滿意。只是心裡在想:皮大衣不能去商城買了,要不,去淘寶看看?

回到家中,妻子開始念念叨叨:別人家的孩子在學什麼什麼補習班,什麼什麼培訓班,這次期末考試考了多少多少。咱家的孩子本來就笨,還不先飛,到時候上高中可就跟不上了……一問:上一年的補習班就要1萬,這還只是一般的。“報報報!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中年男人心想。

吃過晚飯,給父母打了個電話,在電話中聽到父親不斷的咳嗽聲。心中一陣酸楚。好久沒去看父母了,要不,趁著過年放假,帶父母去體個檢。現在普通的體檢一個人大約2500,兩個人5000塊。也算盡下孝心。中年男人暗暗心想。

中年男人躺在床上,玩著手機。妻子坐在床邊的梳妝檯上在臉上不斷塗抹,嘴裡開始說道誰誰用的是幾千塊的香水……誰誰買化妝品一買就是上萬……自己還在用幾百塊的東西……中年男人看看妻子,歲月不可磨滅的在她臉上留下了痕跡。中年男人心中一軟。”叮咚!支付寶到賬5000元。"妻子驚喜的看看手機。“去買點好的化妝品用用吧”中年男人說的很豪爽。

妻子開心的撲上來給了一個吻。嘴裡又說”過年我爸媽那邊可別馬虎了,去年我妹夫可是給我爸送了兩瓶茅臺酒,給了我媽一個金鐲子。“中年男人不可察覺的嘆了一口氣。

夜深了,妻子已經熟睡。中年男子默默打開某多多,仔細看了半天,為自己選了一款250元的羽絨服。

也算過年了吧。男人心想。


我想,這就是人到中年越來越不捨得花錢的原因!

正如姜文在《狗日的中年》中說:“中年是個賣笑的年齡,既要討得老人的歡心,也要做好兒女的榜樣,還要時刻關注老婆的臉色,不停迎合上司的心思。中年為了生計、臉面、房子、車子、票子不停周旋,後來就發現激情對中年人是一種浪費,夢想對於中年是一個牌坊,守得住忠烈,還要做得好婊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