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放下多年來的怨恨心和悔恨心?

馮煜林


怨恨心和悔恨心是困縛我們解脫的最大心毒,也是讓我們下墮的地獄因。所以要想破除這個心毒,放下我執無明心毒的話, 首先就必須要找到一個師父的引領,然後通過儀軌戒律來進行實修實證來慢慢去除。要靠自己的凡夫心去放下悔恨怨恨很難,搞不好還深陷其中難以自拔,被業力再次困擾的話, 不僅不能放下反而影響了自己的生活工作健康。得不償失了!

很多人不以為然, 為什麼我要找個師父才能放下呢?我自己慢慢領悟不就可以了嗎?這就是很多人最大的我執, 就是不願意《依止明師》。關於這個問題, 我們要知道困縛我們解脫最大的障礙“我執”:執著自己的思維,執著自己的做法,執著自己的一切觀念(包括錢財名利,家庭眷屬等等貪戀的對境)。所以, 要放下怨恨和悔恨心只有在善知識的引領下,在上師諸佛面前修懺悔,悵悔之後發誓永不再犯,之後就把這些嗔恨和悔意忘記乾淨,不要回頭凡夫再思維了。以後的修法就要通過儀軌戒律,通過佛理知識的增上和精進修行後, 慢慢知道這些我執無明心毒都是無量劫帶來的業力所致。而放下也不是簡單的放下我們眼前能看到的實相, 是放下我們內心的根識。也可以說是阿賴耶識。

什麼是阿賴耶識呢?就是我們的相續,由一時突然升起的念頭存在我們的記憶中, 形成的業力的種子,然後在果報成熟時 ,就會發芽開花結果, 也是我們說的果報成熟的時候。在人腦的記憶中,有今生前世還有三世 , 還有上世上上世等無量劫的業力或許匯聚在此生顯現果報,這都要看自己現在所在的環境人和事等共業的環境, 是否具備提前催化成熟果報成熟的因素了!

知道這個緣起的話, 我們知道了放下怨恨首先要知道: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業障皆懺悔!罪從心起將心懺,心若滅時罪亦忘,心忘罪滅兩俱空,是則名為真懺悔。

即使我們這樣修懺悔, 但是很難一次懺悔清靜乾淨,所以這些都要和後續的實修實證,包括每天的功課、磕大頭打坐持咒等齊頭並舉才是真正的修行。這樣通過每日的修行還有上師三寶的加持力才能慢慢放下我們的怨恨心。

同時還要做以下觀想:觀想無量劫以來,這些自己怨恨的人無量劫以來都是做過自己的母親, 要知母念母愛母來升起對眾生的慈悲。看到他們在六道中被業力牽引,在輪迴的苦海里顛沛流離;受盡無盡的痛苦和折磨。內心升起慈悲,併發無上菩提心, 希望他們有朝一日能脫離輪迴苦海, 並唸佛迴向給他們。同樣佛教認為所有煩惱中最嚴重的是嗔恨心怨恨心。所以主要用理解和感恩的心態控制嗔恨心。

很多時候,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也遇到類似的人和事情,例如碰到一些垃圾人等,在自身力量還不夠的時候, 先做好自我保護,也就是主要通過修安忍波羅蜜等修法來控制自己的心性。

再就是觀想, 這些怨恨心好比是一個燒得通紅的鐵塊, 如果不放下的話, 就會燒傷自己,並造成苦難,這樣多次觀想之後, 再結合之前的慈悲心,加上上師諸佛的加持力, 慢慢就會漸漸忘記這麼怨恨和悔恨之心。

最後說個故事:佛陀住世時,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運用神通,兩手拿了兩個花瓶,前來獻佛。佛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婆羅門把他左手拿的那個花瓶放下。佛陀又說:“放下!”婆羅門又把他右手拿的那花瓶放下。然而,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這時黑指婆羅門說:“我已經兩手空空,沒有什麼可以再放下了,請問現在你要我放下什麼?”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你的花瓶,我要你放下的是你的六根、六塵和六識。當你把這些統統放下,再沒有什麼了,你將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黑指婆羅門才瞭解佛陀放下的道理。


上師壇城


內心有怨恨,色身必有體現。

比如,一個女子若長期怨恨一個男子,她的子宮和乳腺就非常容易出問題。輕一點易得子宮肌瘤,乳腺炎之類婦科毛病,重一點會導致宮頸癌或者乳腺癌。

比如,有人心裡長期對何事不滿,胃很容易出問題。

再比如,若有人對父母或者某位長輩長期心懷憤恨,或者對長輩不夠恭敬,就很容易罹患偏頭痛等等毛病。

再有,若人心思太重,嗔心太重,她的心臟也很容易出毛病。所以,不管為何事,您都得放下,就算是為了您自己的健康也得這麼做。

有人來你這裡拿走一樣什麼,有人來傷害你,或許是因為過去生中您也這樣傷害過她。

只不過,我們都是有隔世之迷的眾生、哪裡還會記得過去生中的事情呢。

人生最苦莫過於,放不下。這種日夜懸心,心上插刀的痛苦,相信很多人都有所體會。

但是,解鈴終須繫鈴人。

您因為痛苦而淚流滿面,輾轉無眠的時候,對方是否也能感知?是否愧疚?恐怕不能吧。

他只不過給了一根火柴而已,而您自己卻想用這根火柴燃燒了整個森林。

有些時候,我們總是容易埋怨,憤恨,那個給予了我們痛苦的人,卻很少真正冷靜下來去看到,是因為自己有一個貪求的漏洞,才將刀柄付予了對方捅自己一刀的機會。



一個內心有結的人,他的生命就有地雷。不放下,終有一天會發作。

佛法上說,內心有嗔恨的結,死後容易墮入畜生道,變為蛇身。

(尚書)裡面也教我們:小怨不赦,必釀大禍。

再來說一下,如何放下悔恨心。

您有悔恨之心是好事。一個起了慚愧心的人,就是一個開始苦海回頭的人。


慚:是知恥。

愧:是止惡。

慚愧之心是利鉤,它們會慢慢拖出您內心的汙穢,漸漸迴歸那個本性清靜的你。

不知道您懺悔是何事,對何人,如果是父母,趕緊去跟他們認錯,求得他們的原諒。

若是朋友,亦如是。知錯能改善莫大焉。

若是已然沒有了懺悔的對象和機會,可以念“恭敬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普門品上說:常念恭敬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可得離嗔。洗去嗔穢,自然也會慢慢平復您內心的悔恨。

另外若有能力也可以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善事,在給予的過程中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與位置。

最後,祝福您早日獲得心靈的健康與自由,得獲美滿的生活。


書魂m


記得曾看過兩個小故事。

第一個故事,是一位女士得了抑鬱症,整天以淚洗面,看過許多心理醫生也無法治好。有一天,朋友帶她去見一位高僧,她絮絮叨叨說了很多心裡的苦。高僧說我有辦法治好你,不過你得先把心裡的苦找出來。女士低頭想了半天,說我怎麼找也找不到啊!高僧說好啊,已經治好了!

熟悉佛教的朋友一定發現了,這個故事跟二祖慧可大師拜見達摩祖師的故事差不多。

另一個故事還是一位女士,因為發現了丈夫外遇,即使離婚十多年了還是耿耿於懷成了心病,以致無法尋求新的婚姻家庭幸福。心理問題多年沒有解決,最後找到了一位隱居在山野的大師。大師聽過之後,讓人拿了個木桶,到外面盛了很多牛糞回來。大師問女士,你可以去抱著這個糞桶嗎?女士連忙搖頭說,那怎麼可以!大師說,其實你抱著糞桶十多年了還沒有放下!女士若有所悟,從此解開了心結。

無論你的心結,是由於傷害過別人(而產生悔恨心)還是由於別人傷害過你(而產生怨恨心),事情已經過去多年,心結不去,傷害的還是你自己。心結存在的道理,在於人的意識具有虛妄性,以假為真,其實當年的事情早已不見了。想走出來很容易,當你想起過去時,你可以看著自己的心,只要看著,不要追隨心的變化,就像看一場電影,告訴自己我現在是旁觀者,我只是在看電影,不要為之喜為之悲,多看幾遍沒關係,作為旁觀者不動心才是關鍵!

我說了很多,關鍵在你做!

生活其實就是人的主觀體會,其他都是道具而已。

若你走出來了。我送你一句話,叫做愛出者愛返,善往者善來!這是古今一切智者得到安樂的秘訣。


柒道友


我們都是常人,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不要死死的去磚牛角尖,這樣你會在痛苦裡永遠跳不出來。換個角度來看事情(你的人生這盤棋就活起來了),遇到那些障礙的人或事都是你的逆增上緣。助你成功的。或者說助你更成熟穩重。

釋迦牟尼佛在修行的過程之中,提婆達多處處反對佛,拿大象來鬥佛,拿大石頭來打佛等等,這就是逆增上緣,但是佛不退心,堅持感化他。所以釋迦牟尼佛可以很快成佛。釋迦牟尼佛很感恩提婆達多,在《法華經》裡為他授記,預計他將來會成佛道。所以我們就是要有這種精神、逆緣,都看作增上緣,以此鍛鍊自己,成就自己。

恨著一個人一件事過一生,自己有什麼快樂可言?何時放下,何時輕鬆。不是放過別人,是放過自己。

我們是唯一能決定自己要受苦多久的人。既然如此,既然決定權在自己,為什麼我們總要讓自己苦上個十天半個月,甚至好多年還不肯“放下”呢?

有一位弟子感到活得很痛苦,就去問師父。

師父:你抬頭看到了什麼

天空: 天空夠大吧

但我可以用一隻手掌遮住整個天空

弟子無法相信

只見師父用一隻手掌蓋住了弟子的雙眼

問:你現在看見天空了嗎

生活中的痛苦也像這隻手掌

看上去小,但如果放不下

就會遮住你人生的整個晴空

放下痛苦就是晴空;

《金剛經》雲: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金剛經》上告訴我們,「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什麼叫有為的?有為就是有生有滅,有生有滅像夢一樣,夢醒了,痕跡都找不到;夢沒有醒,在夢中還是找不到,自以為找到了,其實全是假的。

  這個比喻得太好、太妙了!所以我們遇到一切困境怎麼想法?夢幻泡影,你妄想分別一切統放下,智慧就現前,就處理得很好。

故事道理看起來大家都懂,但是真正去現實生活中做的時候就不行了。為什麼呢?這就是我們自身福德不夠,定力不足,智慧不開的原因。

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先懺悔現在以前的過錯,懺悔雖然形式多種,但總的來說,對於懺悔者而言,一定要有慚愧心。懺悔的力量很大。然後去修戒,修定,修慧。一步一步來走。



福納吉祥


竟然放不下,就不要勉強自己,勉強自己也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身體賦予我們一個大腦,就是讓我們學會保護自己,別人傷害過你,就要記住,不要給他(她)在一次傷害你的機會!來者不善的人,她(他)的大腦也是標註了你這個人,也是不認同你,不接受你,也是在抗拒你。如同我們不喜歡一個人一樣,他做什麼事,都不會對他有多好的印象,思維懂得區分,才是正真保護自己!........至於那種站著說話不腰疼的人,嘴上吧唧吧唧,不就捅了你一刀嗎!沒事沒事,放下吧,都過去了!就問你死不死!......別人都往死裡整她了,害人的你不勸,去勸個被害的,你不是讓她死得更快!讓被害人放下防備,害人的更猖狂,在扎一刀過來!


時光當然




怨恨丶悔恨,無不是一個"恨″字,三毒煩惱"貪丶嗔丶痴″之嗔恨怨尤之心。其實,八萬四千煩惱,通歸一個"貪″字。佛說,"生死疲勞,從貪慾起"。"少欲知足,身心自在″。怨悔嗔恨,起心就在不滿足己意而已。病根業已找到,餘下就是對症下藥。理上極易明白,難在修正身心的實踐運作。佛法是世出世間的解脫修行之道,眾生了生脫死,徹底出離煩惱的唯一依止處。按此實踐,才能有希望達到本題所說的目的,除此之外,無有是處。

大道至簡,佛法即是簡單明瞭,心為萬法本源,學佛即是修心。眾生八萬四千煩惱皆是病苦,佛有八萬四千法門予以對治。其實簡單至極,就是"看破″丶"放下″。三藏十二部經典,禪丶教丶律丶密丶淨,八宗十派大小乘,無不是修一個"清淨心″。勤修"戒丶定丶慧"三無漏學,息滅"貪丶嗔丶痴"三毒煩惱。眾生依此道路,各隨機緣,一門深入,長時燻修,即可破迷開悟,離苦得樂!亦可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功成圓滿,了生脫死,出三界離六道,得福慧具足的大自在。

一個貪心,成無量罪苦煩惱。一個"看破放下″,即無量功德智慧,得大解脫。萬法本無實性,隨緣生滅,心造幻影。執著即以為真實,看破放下,一無所有。金剛經上佛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心經上,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照見五蘊"皆空″。一切萬法,生不帶來,死不帶去。本來無,畢竟空,不可得。捨得放下即是大自在,死死抓住,誤認真有,即是生死煩惱,永劫沉淪。得失計較,怨尤嗔恨,轉眼空花,自尋煩惱,執著即是愚痴。所以觀自在菩薩了知"諸法空相",得"心無掛礙"的般若空性大智慧,"無有恐怖,遠離顛倒夢想,究竟涅槃(不生不滅的自性圓滿境界)"。

知此道理,入此法門,從凡夫地到佛菩薩,無不如是。所以"般若波羅蜜多咒,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無上咒,是無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實不虛″。

具出離心,修悟空性智慧,發菩提心(成佛覺悟之心),如是如是。


真空妙有無量壽


一方面隨著時間的流逝,人生閱歷不斷的豐富,慢慢的會淡忘過去。第二,培養寬厚待人的思想,看待一個人,最主要的應看他最大的優點是什麼,最大的貢獻,最大的奉獻,最大的好的方面。人無完人,樹無久枝,人非聖賢,熟能無過。我們每個人都會犯錯誤的,寬容別人是美德。第三,放下恩怨,看開過錯。人生短暫,相識即是緣,惜緣相互珍重,擁有時不知道珍惜,失去了才知道價值。第四,多換位思考,多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多從自身找原因,查找自身的不足。第五,原諒別人就是原諒自己。恨別人是在害自己,中醫講怒傷肝,人的情緒久鬱,氣血凝結,會影響氣血流通,易形成結節囊腫等諸多疾病。第六,從心理健康論,人保持情緒樂觀,與人和睦相處,培養積極向上,開朗豁達,充滿陽光的心理狀態,對身心健康十分重要,經常保持愉悅心情,能提高生活質量,延年益壽。因此,權衡利弊,容人為懷,寬厚待人,於人於己均大有益處。


用戶東金山


你都有這份放下恩怨的意識了,並不想堅持怨恨下去了,那你已經就找到病根了,還等什麼?勇敢地往前邁一步,給自己找個機會,去償試合解吧。誰捆綁著你呢?是自己的心還不肯放下嗎?和平和諧和解,自己的人生才會充滿陽光。

我們這有個學佛的,跟她婆婆多少年不說話,但我們學佛是要檢討自己的缺點錯誤,去自己的臭脾氣壞秉性,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她也是認識到了自己生活中的事非恩怨,下決心把這個漏堵上,就慢慢去關愛關心她婆婆去了。只要能夠放下自己的架子和自尊,主動找和,過節過量給她買點東西去看看她,不就啥事都過去了?你都做到這了,誰也不是不通情達理的人,都願意更近一步的。事情轉機就來了,從此她們婆媳關係還很好呢。因為她想好,所以就好了,就是這麼簡單。



用戶和言悅色


我自己也正在努力讓自己放下對對他們的怨恨,佛說這一切都是因果,善因善果惡因惡果自因自果,我們來到這世界上就是來還債的,他們沒有錯,我自己過去中了惡因,這一世就必須無條件的去承受惡果,自作自受,我不知道自己過去世幹了什麼事,但是我相信大聖人佛陀的話,這種事情只有自己覺悟,別人幫不了


快樂的信天翁


能做到金剛經所說的無我,才能真正放下,當然做到很難,但起碼得學著別太把自己當回事,別計較個人得失,怨恨?悔恨?我吃虧了,我難受啊,我怎麼著了,誰惹我了誰欺負我,我想要這個想要那個,要不著我著急啊,歸根結底就是把自己看的太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