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句話?

非魚142124634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這一句出自漢譯版《金剛經》應化非真分第三十二,是佛說《金剛經》的最後一句。

本人自幼研習易道,對佛家理論知之甚少,對佛家經典瞭解也不多,瞭解的大概只有《心經》,《地藏經》,《欏嚴經》和《金剛經》。雖說其它佛經也曾翻閱數次,但沒有一部能瞭解,並不知所講為何,到現在連經書的名字也忘了。這其中有印象的只有此四部,但誦讀最多的還是《金剛經》。

讀了佛經,最大的感觸只能用兩個字形容,那就是"慈悲"。有一些經專講一切皆因緣合和所生;有一些經教人破除無明;有一些經專講行善得福報;還有一些經專講作惡受懲戒;先把苦難的根源講透,再教人去除妄想放下執著斷除惡念,不聽先用行善得福報的好處來激勵,還不行就再用作惡下地獄受酷刑來警示。如此苦口婆心最終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勸眾生棄惡向善脫離苦海。

說到勸人向善,最用心良苦莫過《金剛經》。用了很多比喻來說教,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菩提心誦讀,宣講,受持此經乃至四句偈等所得福報和好處。但是,在講經結束的時侯突然又來一句"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難道佛講經說法四十九年都是夢幻泡影?因此,古代就有學者批判《金剛經》。其中就有人講,佛陀講經說法一會正著講,一會反著講,就像把兩個桶裡的水倒過來倒過去,最後又全盤否定,說的話全不算數!於是,就有很多人開始糾結了。

佛經要如何才能讀懂?有的人讀成了哲學,有的人讀成了心理學,還有人讀成了化解災難和達成一己私慾的護身符,究竟有多少人讀出了智慧!不要執著名相,一切相皆非相,一切法皆非法,佛陀反覆告誡,答案就在四句偈中。

有多少人讀佛經是因為書中許諾的無量好處和極樂世界,有多少人讀佛經是因為良心不安和逃避世俗!又有多少人能真正讀懂佛的良苦用心和大慈大悲!







武當易道


《金剛經》是一部著名的佛經,其流傳之廣,可能僅差於《心經》,十年前我開始學習佛法時就是從這兩部佛經開始,那時,我每天早晨起來會讀誦一遍《金剛經》,實際上那時對《金剛經》的理解是很膚淺的,乃至不理解。

學佛十年了,對《金剛經》才略有理解,今天只是簡單聊聊該經結束時,佛說的一句話: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一切有為法都是因緣所生法,都因緣和合,虛妄之法而生,因緣別離,虛妄之法則滅,我們把這因緣所生的幻法稱做各種相,給其各種假名,實際上任何一個被我們定義的名相都是沒有其不變的自性,比如人人皆反對的“恐怖分子”也是因緣所生法,也沒有其不變的自性,我們把他們稱為恐怖分子,他們自己可能把自己稱為英雄,他們的父母兄弟姐妹們可能不會稱他們是恐怖分子。同時,這些恐怖分子也是一成不變的,他們也有善良的一面,他們未來也可能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所以世界上沒有任何一法不是因緣所生法,不是恆定不變的。

這就是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我們平時會把很多很多事情執在心裡放不下,結果產生很多煩惱及痛苦,實際上,讓我們產生痛苦的事情也是因緣所生法,也是如夢幻泡影,也是如露亦如電,也是沒有煩惱與痛苦自性的,常做此觀,便可放下煩惱,從苦難中拔出來。



耀如樂園


從時間的維度上,這句話就很容易理解。

當時間的維度以億萬年為計量單位,滄海桑田和人類文明都不過如露如電,如夢幻泡影。

當然這種出世,出離,本質上還是為了更好的關照這個世界,入世。

就像我們GPS導航衛星,如實的關照,給我們導航。

當然作為某種哲理,還有更多維度的感悟。畢竟車輛的道路比較直觀,萬事萬物之間的道路就不那麼明顯,思想的道路更是瞬息萬變。

比如,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

有一年春天,王陽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間遊玩。朋友指著岩石間一朵花對王陽明說:你經常說,心外無理,心外無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這朵花,在山間自開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嗎?難道你的心讓它開,它才開的;你的心讓它落,它才落的?

王陽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花當然是自開自落的,可是能不能擾動我心,卻是由我來決定的。哪怕天崩地裂、洪水滔天、電閃雷鳴、暴雨大作,只要我心中安然,便永遠是在桃花源、豔陽天。

這就是佛所說的“萬法唯心造”。心靈的一切問題,追到根子上,其實都只是心自己的問題。世間種種無論怎樣險惡,只要我心不動,便奈何不得我分毫。

真的是如此嗎?

說起來容易,你可以如如不動,你附著的載體,比如肉體卻不能如如不動,分分鐘你都要呼吸,分分鐘就有可能被人滅了。

你的心終究是需要你這個肉體來體現的,感受的,和這個世界互動的…

一方面這個世界確實也是存在的,不管你是否存在。至於你的感受,確實是你自己的感受,哪些感受就像鏡子裡的世界都是這個世界的投射,只是你的關注,感受的聚焦點不同,是你和這個世界互動後的感受。

沒有了這個世界,或者沒有了你,自然就不存在這樣的互動,所以真實的感受來自這個世界,也來自於你,當然歸根到底都是這個世界的夢幻泡影,因為你也是這個世界的一部分。

這樣咬文嚼字,或者思辨都毫無意義,有意義的是通過這樣的思考,讓我們更好的洞察,關照,處理心靈和肉體,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人,人與萬事萬物之間的關係。

雖然人生是萬古長空,但是既然是來到了這個世界,人生難得今已得,佛法難聞今已聞,那麼就要過好這一生,過好當下的每一刻,哪怕是一朝風月。我們已經坐到牌桌上,拿到了代表自己的那一副牌,關鍵在於你如何打?如何看待玩牌中的得失,體驗,感受…也許你只是想陪自己的搭檔,你只是想通過打牌看看自己,看看其他人,面對不同牌局的反應…

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就像世界末日,你一個人來到某個陌生的星球,心如死灰,直到看到了某個熟悉的身影,從而讓一切有了意義…

哈哈,人生就是為了尋找那個給我們意義的人,或者物,思想,價值…但是生命,肉體不這麼想…

個人觀點,不代表是正確的,只為交流,意淫。


太陽天然笨真


《金剛經》是佛教的經典,其中的這首“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是經中最精華之句。有云,只要常頌此句,便能開悟智慧,憬悟生命,抵達圓滿。但怎樣去理解,就看人的靈魂境界及生命氛圍與所對應的個體,以什麼樣的心態去對待天地萬物,宇宙自然,萬有生命。而不同境界的人,對這首偈語的認知,也會不盡相同。為此,各持己見自是難免。



我以為,一切的法都是生命的大法,都是啟悟生命,走向智慧圓滿的不二法門,是讓人靈性開悟,得以成就果位的修煉途徑。但人的生命,其實都是生存在人的層面。而人的層面,是真實的虛假,只有靈魂的層面,是虛假的真實。但人對人層面真實的虛假耿耿於懷,不敢忘記。而對靈魂層面虛假的真實,卻多以為是虛妄與胡說八道。常人看不到生命真實的虛假,以為自身所處的環境就是真實的生活狀態。而對靈魂層面虛假的真實,卻充耳不聞。為此,人看不到生命的幻相,便認為自身所處的世界是真實不虛的。但豈不知,在佛的眼中,一切都是幻相,包括我們的色身或我們周圍的一切物象,不過幻相而已。為此,能拋棄幻相的人,才能走入自由的生命王國。



因之,人的生命狀態,就是夢幻泡影,看著光鮮亮麗,但觸之即滅。所以,人的生命,只是一個過程。對人來說,把自我的生命看成是一個過程,就像人眼中的朝露閃電,其實和人的生命一樣,都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而已。如果證悟人的生命是一個很自然的過程,並如是對待的話,人的一切的一切,也就是人在自我生存的過程中,去把自己生命的閃光與善念,去盡力闡發就行了,而不是你帶著慾望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生命過程。而努力是帶著慾望的,善念是不存慾望的,所以,盡力而為,靜觀自我,以一顆歡喜的心,欣賞自己的生命過程,才是生命的大道。



昊愚堂夜畫


‘‘’一切有為法,如夢約泡影,如露亦電,應作如是觀。‘

’出自《金剛經》的最後一品。她是《金剛經》全經中心思想的最後總結。

其主體意思是:‘’大幹世界一切萬物,萬法(佛家講的八萬四千法門)都是變化的(也就說空性),其如我們在作夢,如我們水中照鏡之影像,如早上的露水,如雷鳴閃電,一樣變化那麼快,所以,我們對萬物,萬法應作如是觀。"。

哪麼什麼是‘如是觀?’,

‘’如是觀‘’,用《金剛經》原文來解釋就‘是‘’不住相而生其心。’也就是要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用通俗的語言來表達就是:事間萬物,萬法都是變化無常的,如晚上作夢,水中照鏡,如早上的露水,如雷鳴閃電,我們不要執著過去,也不要妄想將來,一切活在當下,作如是觀。





偉家


《金剛經》是般若類經典中,最流通的一部,“一切有為法”偈,是全經的總結。要理解此偈,需要了解《般若經》在佛經中的重要地位。

《般若經》是佛經中最重要的經典,若用一部佛經來說明或代表佛教,則首推《般若經》原因如下:

1.《般若經》在大乘經中結集最早,是大乘各經典的根本,《法華》《華嚴》《涅槃》《彌陀》《維摩》等經,無不以《般若經》為根本。佛說《般若經》就是佛法印,如果違於《般若經》,就可判為非佛教非佛說。

2.佛教的中心思想“緣起性空”就是般若經弘揚的主題,所有般若類經典都是圍繞這一主題開展論述的。

3.《般若經》的代表《大品般若經》(鳩摩羅什譯)是龍樹菩薩所依據的典據,龍樹《中論》觀點全出自《大品般若》

4.禪宗是傳佛心印的,其典據就是《般若經》,六祖雲“我此法門,從一般若生八萬四千智慧”《六祖壇經》

《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偈,俗稱六喻偈,因為一切法都是緣起性空,所以都是虛幻的,所以如“夢幻泡影”,何為有為法?一切五蘊十二處十八界諸法都是“有為法”,既然“有為法”是虛幻,何法不虛幻?答曰:沒有不虛幻的實法。《大品般若經》中指出“如即是空”,真如就是空,不存在所謂不空的“真如”,下邊附上幾段《大品般若經》的經文,對深入正確理解過於簡略的《金剛經》會有極大幫助,希望大家細心揣摩……











康142341986


這四句偈出自大乘般若類經典《金剛經》,這是最著名的佛經之一。般若的意思是智慧,這不是普通的智慧,而是能空一切的佛教大智慧,而《金剛經》的主旨就是諸法皆空。這四句偈說的也是諸法皆空的道理。

首先要搞清楚一個概念,什麼是有為法?

有為法就是世間一切由因緣造作的現象,包括有形的、無形的、物質的、精神的各種現象。

也就是說,有為法就是因緣所生之法,世間一切現象的產生、存在、發展和消亡,都有一定的條件和原因。條件具備,就可以存在,條件不具備,就不會存在。

比如,人就是一種有為法,每一個人的存在,都是由於他父母的結合、養育,由於空氣中含有一定量的氧氣,這些都是生成人的因緣。


有為法是由因緣生成的,所以都是沒有自性的——也就是說,無法獨立存在,無法永恆存在,必須依賴一定的因緣條件。有為法有生有滅,因緣聚則生 ,因緣散則滅。佛教因此認為有為法都是不真實的,是空的。

以人的短暫壽命去衡量,可能有些有為法是長久存在的。但是,和真正的永恆相比,所有的有為法都是短暫的。


“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有為法是不真實的,就像做夢和幻化。

有為法是轉瞬即逝的,就像水泡、露珠和閃電。

有為法是沒有自性的,必須依靠因緣而存在,就像影子。



夢露居士讀文史


千人千條心,各有各的解,就像經裡說的“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這四句偈語大概意思不難理解,如果給非佛教徒解釋,可以姑且按斷滅和世俗空說,即一切都是要終究壞滅的,就像晨露和閃電,剎那不住,叫我們不要執著,照此思維,對我們生活、修心、做人、做事都有很大的啟發,實現用行雲流水般的心態經營好更加灑脫和幸福的生活。這種不太深奧的表述和通俗易懂的義理恰恰是《金剛經》受歡迎的原因。道可道,非常道,文字雖有侷限性,但文字也有可挖掘性,如果按照佛學理論講,這個關鍵在“有為法”一詞,可以說一切存在都是有為法,定義大概是(造作,緣起,生滅)有本體,有作用,條件生,條件滅,變化等意思。好多人要找個無為法,其實無為法是佛為了比較有為法的“名言假立”,是一種觀待說,沒有這個東西,一旦有就不是無為法。仔細分析,經論裡的虛空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等都是方便說,是為了服務修證的,有人把虛空(空間)理解成虛空無為,非也,如果空間是無為法,那就歸到色法裡面了,因為色法是變礙為性,空間因為它有方所,有可容納性。佛學講的性空是和緣起連在一起的,通俗說就是任何一個微塵或同性個體都無法自己做主,需要條件合成結果,就像你再有錢,到沙漠裡買不到水一樣,因為水存在的條件沒有。有為法是本體有,作用有,作用通過本體(自性)顯現,本體通過作用印證存在,就像水的溼性,火的熱性,只能通過溼熱的作用感受,沒有一個溼和熱的形相,這也是“實相無相”的意思,但不是實相沒有。所以未知領域的一些真相很難探究,但又無法否認的原因就是作用感受到了,找不到所謂“看得見”的存在一樣。個人淺見,歡迎探討,不要攻擊


用戶4129438353492


我個人認為只要找到本教第一義,便可成佛,不必學什麼分身法身等一切用不著。因為這第一義諦有佛以來,根本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沒有,真的應該沒有,最多理解到空、無生滅、如來圓覺寂靜的智慧大海。其實佛是覺悟的人,而不是僅僅是佛。如何參證我說的話是真實假?請讀佛的出世:佛因一大因緣故出現於世,以佛的形式顯示在人間,度化眾生。又以什麼證明我說的話是真的呢?《華嚴經》歡喜地一,說菩薩一瞬間可分百千身分別前往百千佛國,不動地八,菩薩可以一剎那間過一千萬億劫生死,度無量無邊眾生皆成佛。可見八地菩薩智慧之火焰如此了得,燃燒一切煩惱、無明於無影。到此應該可以作佛,攝國土度眾生,只等眾生成佛,而不受後有。


鳳凰生孔雀


金剛經最後一句經文:”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有為法就是指世間的一切,包括我們的吃喝啦撒、家庭眷屬、錢財名利以及人際關係等眼睛能看到的物質世界的實相。

以及生活中我們居住的房子、交通用的車子還有穿著的衣服等等世俗的一切都是屬於有為法。除了因緣聚合的受、想、行、識、五蘊垢體之外, 還有世間的其他存在的人和事物。。。

有有為法就有無為法, 針對有為法相對而說。無為法指的是空性也可以說是精神層面的的世界。也可以說是宇宙的真相,如心經所說: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淨的境界。無受想行識,無眼耳鼻舌身意,無色聲香味觸法,無眼界乃至無意識界,無無明亦無無明盡,乃至無老死。沒有生老病死,沒有痛苦磨難更沒有意識思維了。 也就是達到了寂靜無為的涅槃境界了。

這樣我們就明白了, 是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兩個境界。那麼這句話是怎麼理解呢?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世間的一切,包括人和事情,自己的家庭眷屬、錢財名利、父母孩子愛人、還有事業和地位,一切自己努力賺來的所擁有的這些東西。。。就像是夢幻泡影一樣的,很容易幻滅的;像露珠也像閃電,都是轉瞬即逝的,應該如此來觀照。


<strong>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