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手下第一猛將姜登選,為什麼最後死得很慘?

羽評郡主


在張作霖的麾下有五名將領,他們分別是姜登選、韓麟春、張宗昌、郭松齡、李景林這五人被人合稱為五虎將。這五人之中誰是最強的?這個不好說。這五人性格迥異,出身思想也各不相同,不同的性格決定了不同的命運。李景林武功超群喜歡說大話,而張宗昌性格粗礦喜歡無拘無束 。郭松齡則有些好面子容易記仇, 韓麟春有勇有謀做事不拘小節且平易近人。在這些人中,姜登選與韓麟春的關係最好,可能是因為兩人性格相近的原因吧。


姜登選出生於一個富裕農商家庭,在那個混亂的年代,年少的他就早已認識到了富國強兵的必要性,所以他走向了軍人的道路。在24歲時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學,一年後他加入了中國同盟會,開始為民族革命作鬥爭。畢業回國後他認識了一個人,這個人叫朱慶瀾,姜登選覺得的他值得追隨。在他落魄時不曾離去,在他得勢時也跟在他身邊陪伴,跟隨了他多年。這期間他們相輔相成互相幫助,關係可以說如同“父子”一般。這就是姜登選的性格,一旦認定一件事就不會輕易改變。

1922年4月,曾經在直皖戰爭中共同作戰的直奉兩派軍閥,為了爭奪北京政府的控制權刀戈相見。曹錕吳佩孚兩人大肆發動言論攻擊,說張作霖親日賣國取得了民心,成功將奉系軍閥趕出關外。在此之後張作霖下定決心決定徹底整改奉軍。在這個決定中有一個重要內容,張作霖決定任用國內外受過正規軍事教育的將領,來逐步取換那些出生目不識丁的將領,以此來提高整體軍事實力。在這樣的前提下姜登選、韓麟春等人加入張作霖的麾下。




姜登選成為了這次行動的主要負責人之一,這次整改主要目的是以提高戰鬥力為目標。大體措施為下

規定軍隊取消原來的推薦制度,提拔軍官需要考試。

需要培養部隊的人才,每天上課兩小時發行軍事雜誌和講座,以此增加部隊的文化水平。

不僅如此,還對軍隊進行過濾提出了一些要求,不得吸食鴉片、身份不明者、年老體弱者一律淘汰。這次整改大大提高了奉軍的整體軍事實力,可以說是十分成功的,姜登選在這次改革中初露才能,得到了張作霖的賞識今後在奉系軍中一路高升。

直奉大戰主將

1924年9月,準備了兩年的奉系軍閥準備再次與直係軍閥爭奪中央政權。張作霖任總司令,楊宇庭任總參謀長,姜登選和韓麟春為第一軍正副軍長,郭松齡為第三軍副軍長,這兩支軍隊是奉軍的主力部隊,出兵總兵力達20萬。

奉軍的戰略是,將主力部隊集結在山海關和九門口一線,然後另李景林帶領的部隊從兵力空虛的熱河方面發起進攻,待這支部隊進攻到與山海關九門口一線齊平的時候,三路齊頭並進。這樣做不僅出其不意,還可以預防直系軍斷後路。

而吳佩孚的應對方案是任命彭壽莘帶領直系軍的主力與奉系軍的主力直面對抗,簡單粗暴的應對措施。山海關與九門口之間有一座難以跨越的角山,這是一道天然的分割線,也就是說這一帶區域變成了兩個戰場。李景林帶領的部隊在熱河得手後,奉軍按照原本計劃在山海關發動攻擊,直軍佔領有利地形,奉軍久攻不下雙方均有重大傷亡。

因為九門口山嶺連綿不絕地形複雜,所以奉軍原本指望從山海關正面得手,在山海關這一面配置的兵力也是最多的。結果反倒是九門口這一方面首先突破,而突破九門口的是江登選手下的一個團長。這個消息非常意外,姜登選打算調動預備隊繼續擴大戰果時卻發現預備部隊早已被郭松齡擅自調去山海關。

遇到這樣的情況,姜登選身邊的人都很生氣但是又無可奈何。姜登選知道生氣是沒有用的,他和聯軍指揮部的作戰科科主任何柱國上前線視察,打算尋找其他的辦法。兩個人來到了一個叫何莊的小地方,正好看一架敵軍飛機掉落到山溝中,看到這架飛機姜登選似乎想到了什麼。忽然,他高興的說道“這是一個進攻的好機會呀!”何柱國你不禁脫口說道“對阿,我們可以發搶飛機呀!”原來在奉軍中早有命令,如果能夠獲得敵軍一架飛機就可以領到10萬元。二人找到參謀長商量了這個想法,幾人一拍即合。於是他們以搶飛機為名發動全線總攻。聽到可以有領賞江登選手下士氣大發,一舉攻克了戰略要地石門寨,這一戰影響了全局。


吳佩孚沒有想到,九門口奉軍進展竟然如此之快,這一突破打亂了吳佩孚的作戰計劃。原本吳佩孚的應對策實施人用主力部隊在山海關九門口一線和奉軍交戰,拖住奉軍的主力部隊然後由馮玉祥前往熱河牽制奉軍的另一支部隊,再用他的精銳部隊由海路轉到奉軍的後方葫蘆島登陸,對山海關九門口的奉軍形成包圍之勢。原本這一計劃確實是可以置奉軍於死地的,怎想到九門口竟然最先被突破。在奉軍突破石門寨的幾天後,原本在觀望的馮玉祥實行了倒戈,這更快加速了吳佩孚的失敗。

奉軍勝卷在握,姜登選打算抽調山海關正面部隊去石門寨一線徹底殲滅直軍, 但是考慮到郭松嶺毫無戰果臉上無光為了他的面子,決定調動他親自率領的部隊增援。郭松齡接到命令之後,來到石門寨與張學良韓麟春幾位正副軍長商議。張學良告訴郭松齡決定讓郭松齡進攻秦皇島。韓麟春由於不滿之前郭松齡擅自調動預備部隊的事忍不住說道“這樣你才能露個臉吶,大家都可以立功。”郭松齡聽到臉色大變“我這個人不喜歡沾別人的光,我還是去從山海關正面打過去吧!”說完便揚長而去。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半天說不出話,以姜登選的氣度都忍不住對張學良說道“你看看你這些部下,不服軍令該當何罪!”這是姜登選平時說的一句舞臺腔,並不是真的要治郭松齡的罪,後來他這句話被人訛傳,傳到了郭松齡耳中這也是郭松齡後來槍殺姜登選的一個原因。

1925年郭松齡發動發奉之戰,郭松齡將姜登選扣押,兩人雖然有嫌隙,但是郭松齡並不打算殺他反覆勸說他一起反奉,姜登選不答應並對他大罵一通,隨後被郭松齡處以槍決。這一槍沒有打到要害,姜登選在棺材中掙扎而死,棺材裡滿是抓痕極為悲慘,這是姜登選死因的主流說法。

姜登選待人處事都非常好在軍中威望極高,郭松齡沒有正當理由無故殺他這也是他反奉失敗的一個原因,只可惜姜登選運氣不佳成為了政治犧牲品。


小雨鳴鳴


姜登選是張作霖的“五虎將”之一(五虎將:姜登選、郭松齡、韓麟春、李景林和張宗昌)。

講真在五個人中,姜登選追隨張作霖時間最晚,42歲時才投到了張作霖的麾下。46歲時為了張作霖的利益被郭松齡槍殺。據說最後死得很慘,誰看到都會為之落淚,除了痛惜外,更多的是對他的“忠誠”所感動。

過去瀋陽瀋河區有座“姜公祠”,民國十五年(1926年),也就是姜登選被害的次年,張作霖為了表彰他“殉義捐軀”而修建了這座佔地10畝的專祠。


▲姜登選

下面咱就聊聊姜登選這個人,為什麼他最後死得很慘?

姜登選出生於光緒六年(1880年),他是今河北南宮市人。從小有志向,尤其愛看《三國演義》,對書中關羽十分崇拜,這對他以後影響很大。

姜登選23歲時(1903年)被朝廷選派去日本留學學習軍事,日本陸軍學校學制一般3至5年。

五年後,他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炮兵科畢業回國,這一年他28歲。

回國後在奉天巡防統領朱慶瀾的手下任職。講到這裡有必要介紹一下朱慶瀾,因為姜在後來14年間始終矢志不移追隨其左右。

朱慶瀾是清朝時期東三省總督趙爾巽的部下,歷任東三省的統領,他還是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命名者。


▲朱慶瀾

姜登選從28歲跟著朱慶瀾混,朱慶瀾去哪裡任官,必定帶上姜一起赴任。14年間,無論朱慶瀾的仕途得意還是失意,姜登選都不離不棄,始終以朱慶瀾馬首是瞻,我覺得是他從小受“忠義”思想薰陶的結果。

轉眼14年過去了,清朝早已滅亡,時間來到了民國十一年(1922年)。姜登選被北洋政府任命為奉軍總參議,歸屬張作霖。這一年他42歲。

也就在剛加入老張陣營的當年4月,姜登選迎來了第一次“直奉”大戰,即北洋政府段祺瑞(直系)和張作霖(奉系)爭天下而死磕。

姜登選這時表現出了卓越的軍事天才,他親自上陣,率工兵建造防線,和士卒同甘共苦……


▲影視形象

由於成績顯著,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後,被老張任命為訓練總監,主要工作是建設一隻精銳現代化的奉軍。

兩年後(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爆發,奉軍的精神面貌煥然一新,這功勞歸功於姜登選。姜登選被任命為鎮威軍第一軍軍長,韓麟春為第二軍軍長,當時同是張作霖的“五虎將”之一的郭松齡是第三軍的軍長。

無論在什麼時代,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軍人也如此,姜登選和韓麟春是好朋友,因為二人秉性相投,都是有情有義的人,而對郭松齡卻不感冒,郭松齡這人城府太深,“人以群分、物以類聚”這話永遠沒錯。

在九門口一戰中,郭松齡懷疑姜登選所部的陳琛旅長不聽調遣,認為是姜登選背後指使的,欲將陳琛正法,郭有“敲山震虎”之意。

姜登選心中坦蕩,平時又愛惜將領,戰爭關鍵時刻殺將不利。於是為陳旅長辯解,郭松齡堅決不聽。


▲郭松齡

後來郭松齡的學生張學良、也是第三軍軍長親自前往跪下求郭松齡,郭松齡這才作罷,免了陳旅長死罪,把他撤職關了起來。此後,姜登選和郭松齡有了隔閡。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郭松齡欲謀反奉,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說是反對張作霖發動內戰,一說是欲奪取東北王張作霖的權利,一說是和楊雨霆不合,不管什麼原因,郭松齡鐵定心要反張作霖。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在欒南發動兵變,當時姜登選乘車去奉天經過灤州車站,於是下車去勸郭松齡投降。

姜登選對郭說:“大帥對你不薄,你又是少帥的老師,於情於理你也不能忘恩負義”。

郭松齡笑笑說“人不為已,天誅地滅,只要咱倆合兵一處,將打一家,將來東三省就是咱們的天下,吃香的喝辣的還不隨便嗎?何必受制於人呢!”


▲影視形象

姜登選最恨這種反目無情的小人,還沒等郭松齡說完破口大罵“你這狼子野心的傢伙,白披了一張人皮,大帥視你為親生兒子對待,你就是三國的魏延,腦後有反骨!”

郭松齡惱羞成怒,拔出槍對著姜登選扣動了扳機,姜登選頓時躺在了血泊中,郭松齡吩咐手下,用一口薄棺材草草掩埋了他。

後來郭松齡兵變失敗被張作霖槍殺。

事後,姜登選的好友韓麟春打算遷墳厚葬。當一行人刨開墳後,眼前的情景驚呆了眾人,只見棺材的四壁佈滿了抓痕。

原來郭松齡的那一槍沒擊中要害,姜登選緩過氣後試圖爬出墳墓,換言之,姜登選是被活活悶死在了墳墓。眾人無不落淚。

結語:講真姜登選確實死得很慘,歷史對他的評價是:“豪爽輕財,和藹可親、重情重義”;對郭松齡的評價是“機敏狡詐、城府頗深、見利忘義”。


秉燭讀春秋


姜登選之死,既有奉軍內部派系鬥爭的因素,也有私人恩怨夾雜其中。總而言之,姜登選當時必死無疑,只是沒料想到其死狀之悽慘,令人不忍直視。

派系鬥爭

奉軍內部一直存在派系林立的問題,張作霖的“把兄弟”包括吳俊升、湯玉麟、張作相等人被稱做“老派”,他們是張作霖稱霸東北的骨幹力量,可以說沒有“老派”的擁護,也就沒有“東北王”張作霖。

稱霸東北後的張作霖延攬了大批人才進入奉軍,統稱“新派”。他們都是從軍事院校畢業的年輕軍官,張作霖想通過這些新人的力量對奉軍進行整編,以提升軍隊作戰能力。“新派”內部又細分為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的“士官派”和畢業於中國陸軍大學的“陸大派”。這兩派因所接受的教育理念不同,對於軍隊建設都有各自的不同看法。雙方明爭暗鬥,都想證明自己的主張是正確的。姜登選屬於士官派,而郭松林則是陸大派。

私人恩怨

姜登選,字超六,直隸南宮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他與李景林、 韓麟春、張宗昌和郭松齡並稱為張作霖手下的“五虎將”。其中姜登選和韓麟春同為“士官派”成員,他倆的關係也較為親近。

姜登選從日本學成歸國後,先是在奉軍巡防統領朱慶瀾手下任職,頗受重用,跟隨朱慶瀾先後赴四川、黑龍江等地任職。1914年,朱慶瀾下野後,姜登選歸附奉軍,在張作霖手下任職。他為人光明磊落,對張作霖忠心耿耿且才能卓著,深受賞識。1924年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姜登選任鎮威軍第1軍軍長,郭松齡任第3軍副軍長(軍長張學良)。兩軍做為奉軍主力,在爭奪山海關的戰役中,第1軍率先突破長城防線,攻入九門口和石門寨,立下首功。

張學良在軍事會議上提出從第3軍抽出五個團由郭松齡親自指揮,增援石門寨側面戰場。姜登選雖然不願第3軍“搶功”,但迫於是張學良的提議,只好表示同意這一決議。會議結束時,姜登選對郭松齡說:“這計劃不錯,你也好立功露露臉嘛!”郭松齡性格倔強,自尊心極強,聽完這句風涼話,立即說道:“我郭某人從來不沾別人的光,我還是率第3軍從正面打過去。”說完扭頭就走,還把帶來的五個團也帶走了,弄得大家面面相覷。

沉默片刻後,姜登選氣憤的說:“這破壞了全盤計劃,如此膽大妄為,該當何罪?”郭松齡一句話便推翻了會議決議,確屬膽大妄為,幸虧張學良效法“蕭何夜下追韓信”的故事,把郭松齡和人馬拉回了戰場,可郭姜兩人之間卻從此結下了樑子。

惱羞成怒

直奉戰爭奉軍勝利後,張作霖入京主政,姜登選被委任為蘇皖剿匪司令、安徽軍務督辦,郭松齡卻啥都沒撈著,難免心生怨氣。原本張作霖準備讓郭松齡出任安徽督軍,姜登選出任江蘇督軍,沒想到,士官派首腦楊宇霆橫插一杆,搶走了江蘇督軍一職,硬生生把郭松齡擠了出來。不過,姜登選安徽督軍的位置還沒坐熱就被直係軍閥孫傳芳擊敗,撤退北上,任奉軍第四方面軍軍團長。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在灤州發動兵變,反戈倒奉,提出三項主張:一、反對內戰,主張和平;二、要求禍國媚日的張作霖下野,懲辦罪魁禍首楊宇霆;三、擁護張學良為首領,改革東三省。

姜登選乘車前往灤州,準備勸解郭松齡。不料,進城後即遭到扣押,郭松齡力勸他共同反奉,姜登選不僅不從,反而破口大罵,歷數郭叛上謀友之罪。惱羞成怒的郭松齡,令衛兵於11月26日將反綁雙手的姜登選就地槍決,用薄木棺材裝殮,放置在荒郊野外。12月25日,郭松齡兵敗被殺。韓麟春親自前往灤州為姜登遷墳厚葬。打開棺木時,發現捆綁遺骸雙手的綁繩已松,棺內木板遍佈爪痕。原來,姜登選被槍決時,並未擊中要害,他是被活活悶死在了棺材之中,死狀之慘,見者無不垂淚。


歷史茶坊


張作霖帳下,姜登選與李景林、 韓麟春、張宗昌、郭松齡並稱五虎將!

1925年8月,姜登選在江蘇安徽等地剿匪。但是很不幸的是他成功的吸引了當時的直係軍閥孫傳芳,在孫傳芳的攻擊下,他不得不從安徽撤退。後來姜登選與山東的張宗昌聯合想要一雪前恥,結果仍以二人慘敗而告終。

在這一次失敗沒多久,姜登選就被任命為奉軍第四方面軍的軍團長。 也就是在他被任命的那一年,與他同為五虎將的郭松齡在灤南發動兵變。姜登選聽到了這個消息,對郭松齡是極為不滿,他乘車經過灤州車站時,準備下車與郭松齡好好說道說道。,結果他竟然被扣了下來。



郭松齡對姜登選也是有著很高的期望,他也是希望姜登選能夠和他一起反奉,有他加入,勢必會事半功倍。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姜登選不僅不領情,反而破口大罵,說他背叛朋友,不夠忠誠,汙辱先烈之類的。郭松齡好歹也是一方豪傑,被他這麼一罵,頓時氣血上湧,直接就下令要槍斃了他。


所以姜登選在11月26日被槍斃,時年46歲。

後來,郭松齡失敗了以後,韓麟春對他的這位老友還有念想,就準備將姜登選的墳墓遷到原籍。打開棺材之後才發現,姜登選是被活活憋死的,棺材四周都是他的爪痕。


想必,姜登選在真正面臨死亡的那一刻,也是痛苦萬分吧。你怎麼想呢?


圍知歷史


講真在五個人中,姜登選追隨張作霖時間最晚,42歲時才投到了張作霖的麾下。46歲時為了張作霖的利益被郭松齡槍殺。據說最後死得很慘,誰看到都會為之落淚,除了痛惜外,更多的是對他的“忠誠”所感動。 奉軍內部一直存在派系林立的問題,張作霖的“把兄弟”包括吳俊升、湯玉麟、張作相等人被稱做“老派”,他們是張作霖稱霸東北的骨幹力量,可以說沒有“老派”的擁護,也就沒有“東北王”張作霖。

稱霸東北後的張作霖延攬了大批人才進入奉軍,統稱“新派”。他們都是從軍事院校畢業的年輕軍官,張作霖想通過這些新人的力量對奉軍進行整編,以提升軍隊作戰能力。 郭松齡對姜登選也是有著很高的期望,他也是希望姜登選能夠和他一起反奉,有他加入,勢必會事半功倍。但是他沒想到的是姜登選不僅不領情,反而破口大罵,說他背叛朋友,不夠忠誠,汙辱先烈之類的。郭松齡好歹也是一方豪傑,被他這麼一罵,頓時氣血上湧,直接就下令要槍斃了他。

作為姜登選的好朋友韓麟春,在郭松齡死後,準備把姜登選的遺體挖出來重新安葬,結果卻發現捆綁姜登選的繩索已經散開,棺材板的上蓋到處都是指甲痕,姜登選有幾個指甲都脫落了。也就是說,那一槍並沒有把姜登選打死,他是被活埋的,並被活活悶死在棺材裡了。 看到這一幕,韓麟春等人淚如雨下,痛罵郭松齡豬狗不如,心胸狹窄。隨後韓麟春嘆道:郭松齡如果不殺害姜登選,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可是他無故殺人,總是要償命的!


兵無常勢516




在第一次直奉戰爭結束後,張作霖的奉軍一敗塗地。這也讓張作霖明白了,自己最信任的老派軍官根本不堪重用,過去的那套打法,在正規戰場上排不上用場了。相反新派軍官則大放異彩,不要說張學良和郭松齡手下裝備最精良的三八旅,剛剛加入奉軍的姜登選也初露鋒芒,他指揮工兵構建的防禦工事把直系擋在了山海關之外,會穩固東北的穩定做出了重大貢獻。

立志於向關內發展的張作霖就開始重用新派軍官,奉軍中的五虎上將,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被重用的。這也讓之前的老派和新派之間的衝突開始淡化,新派內部的鬥爭就開始了。反正奉軍中的高級官職和資源就那麼多,內部鬥爭永遠都是存在的,必然會圍繞著這些稀缺資源展開。


奉軍中的新派軍官主要分兩派,一派是士官系,這一派的軍官,都是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回來的,喝過洋墨水,在眼界上自然比較開闊。另一派就是陸大系,統指國內軍校畢業的這些軍官。

士官系的核心人物是楊宇霆,重要成員包括五虎上將中的姜登選和韓麟春。陸大系的核心人物是郭松齡,成員還包括五虎上將中的李景林,背後的靠山是張學良。兩派之間的鬥爭,張作霖是知道的,但他也有意讓兩派之間相互牽制,相互競爭,以方便為自己所控制。

姜登選和郭松齡的矛盾就是從這時候開始的,並且兩派之間的衝突很難調和。他們都想控制奉軍,依靠本派系的人馬在張作霖的旗下發展壯大,並鞏固自己的勢力。



姜登選和郭松齡本來都是革命黨,早年江東跟著朱慶瀾參加革命,郭松齡則曾經在孫中山身邊工作過。但派系鬥爭從來都是你死我活,郭松齡是陸大系的頭目,自然會和是關係展開鬥爭,而姜登選則是被動捲入了派系鬥爭。

在第二次直奉戰爭中,兩派都派出重兵從兩條不同的線路向直系發起進攻。郭松齡從山海關正面突破,連攻數日都不見效果。姜登選和韓麟春則主張從石門寨發起進攻,經由秦皇島截斷直系的後路和補給線。


這一戰略思想的前提就是在山海關必須頂住持續的進攻,這樣才能抽出兵去偷襲秦皇島。張學良命令奉軍的炮兵向直系發起猛烈進攻,然後從正面抽調了8個步兵團交給郭松齡,派往石門寨。

韓麟春在一旁有意無意的說了句話:這樣使你也好露臉,大家都可以立功。心胸狹窄、孤傲自大的郭松齡因為這是在羞辱他:我從來不沾人家的光,我還是從山海關正面打過去。然後就帶著這些兵走了,這就破壞了奉軍的整個作戰計劃。



韓麟春對張學良說:你看,郭松齡讓你慣的。姜登選馬上勸住了韓麟春,勸他不要讓張學良為難,但也在一旁說了一句話:破壞了我們的全盤計劃,如此降臨正是該當何罪。這句話被張學良告訴了郭松齡,從此張學良力勸郭松齡重新按照原計劃發起進攻,最終奉系大勝。

郭松齡認為自己可以憑藉戰功分一杯羹,至少也可以封一個督軍做一做,讓自己管理一個省,好發揮自己的政治才能。哪知道張作霖把江蘇督軍和安徽督軍送給了楊宇霆和姜登選,這就引起了郭松齡的強烈不滿。


後來郭松齡聯合馮玉祥、李景林共同起兵反奉,正好姜登選從關內返回關外。他的專車也途經了灤州車站,郭松齡派人邀請姜登選下車共商大事。姜登選也察覺了郭松齡準備造反的意圖,準備當面勸他。結果他還剛下車沒多久,就被郭松齡下令派人開槍打死。

姜登選雖然是士官系的成員,但他不願捲入內部鬥爭。在奉軍內部,他也是和各派之間都能說得上話的人,也很願意在各派之間去調解矛盾。因此郭松齡也非常想拉攏他,本來不喜歡打牌的郭松齡專門設牌局邀請姜登選,但姜東全卻表達了自己不願意捲入派系鬥爭的泥坑,郭松齡只好作罷。


真正讓郭松齡下定決心向姜登選下毒手的原因並不僅僅是派系鬥爭,而是在第二次直奉大戰時姜登選說的那句該當何罪。本來是一句戲文,卻被郭松齡理解成應該按軍法處死,想置自己於死地。

作為姜登選的好朋友韓麟春,在郭松齡死後,準備把姜登選的遺體挖出來重新安葬,結果卻發現捆綁姜登選的繩索已經散開,棺材板的上蓋到處都是指甲痕,姜登選有幾個指甲都脫落了。也就是說,那一槍並沒有把姜登選打死,他是被活埋的,並被活活悶死在棺材裡了。

看到這一幕,韓麟春等人淚如雨下,痛罵郭松齡豬狗不如,心胸狹窄。隨後韓麟春嘆道:郭松齡如果不殺害姜登選,事情還有轉圜的餘地。可是他無故殺人,總是要償命的!


新知傳習閣


東北王張作霖手下有一員猛將,是五虎將之一,也是最勇猛的一個,他是誰呢?他就是

姜登選,但他確是死的最慘的一個,這到底是為什麼呢?

姜登選出生於1880年,字超六,河北省南宮縣陳村人;1908年,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為人實在,做官清廉,治軍嚴謹,且能與戰士們同甘苦。

他先後在張作霖軍中任職總參議、鎮威軍第一軍軍長、民國政府善後會議會員、兼蘇皖魯地區剿匪總司令、安徽地區第一軍政長官、山東德州地區的第四方面軍軍團長,從這些官職來看顯然他屬實是張作霖的左膀右臂。

可就是這樣一個優秀將領竟然死在自己同僚郭松齡的手中,1925年郭松齡發動兵變反奉,姜登選得知消息後不忍心看到奉軍自相殘殺,姜登選顧不上自己手下的勸阻,執意去找郭松齡面談,二人交談了許久未果,郭松齡倒是急了,另手下將他扣起來,最後竟然下令槍決,可一槍下去沒有打中姜登選的要害,最後他在棺材中活活被憋死。一代名將就這樣憋屈的死掉了,為這位大義凜然的東北軍將軍致敬。


歷史三六五


姜登選,(1880~1925)原直隸省南宮縣陳村人。奉系軍閥張作霖手下五虎將之一,高級將領。姜登選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在日期間,姜登選受黃興,宋教仁等人的影響,不久便加入了孫中山在日本組織的“中國同盟會”。

回國後,1922年正式進入奉軍張作霖的部隊,被委任為東三省陸軍整頓處副監。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出任鎮威軍第一軍軍長。1925年先後任蘇皖魯剿匪總司令,安徽軍務督辦,奉軍第四方面軍軍團長等職。同年11月26日,姜登選被同為張作霖帳下五虎將之一的同僚郭松齡殘忍殺害。


姜登選的死確實令人寒心,作為張作霖的五虎將 之一,姜登選和那幾位性格差異很大,他是個重情重義的人,對大帥張作霖忠心耿耿,從來不在利益上與人紛爭,而且兩袖清風不貪不搶,性格剛毅,待人誠實。對自己的下屬更是疼愛有加。特別是對一起出生入死共患難的哥們感情特深。


也就是因為姜登選太注重哥們情義的這種性格,為他日後的死埋下了濃重的伏筆。

姜登選為什麼死在自己哥們郭松齡手裡,這事是有原因的。他們倆的積怨還得從1924年二次直奉戰爭爆發期間說起,當時 姜登選任鎮威軍第一軍軍長,與同僚郭松齡一起參見了戰鬥。在與敵軍對抗期間,姜登選與同為五虎將之一的郭松齡產生分歧。九門口一戰,郭松齡懷疑姜登選手下一旅長陳琛不聽調遣 ,延誤了戰機。於是郭松齡要求將其就地正法,一向護犢子的姜登選不幹了,趕忙上來解釋說情。郭松林根本不聽他這一套。沒辦法,姜登選找來了少帥張學良。介於張學良和郭松齡的師徒關係密切,郭鬼子才勉強答應了。免去了陳琛的死罪,但活罪難逃。事後因為此事,二人的關係開始結冰。


1925年11月22日,郭松齡聯合馮玉祥李景林三人預謀策反,郭松林在灤南發動政變,開始倒戈反奉。消息傳到奉天,姜登選不顧之前的矛盾立即乘火車從奉天趕到灤南。極力勸阻郭松齡取消反奉行動,可郭鬼的一意孤行根本不聽姜登選的勸阻,並且還脅迫姜登選和他一起聯合反奉。一向對大帥張作霖忠心耿耿的姜登選,怎麼能和郭鬼的同流合汙?於是姜登選就死活不答應。郭松齡大罵姜登選不識時務,並將其強行扣押。並愈加給姜登選一個叛上謀友的罪名,在11月26日那天,將姜登選槍斃。槍斃完了之後,郭松齡派人弄了一口薄木破棺材,將姜登選的屍體扔了進去拋在了野外。

可惜姜登選好心沒有好報,遠赴灤南勸阻不成還丟了命。


後來,郭松齡反奉失敗,被大帥張作霖就地正法,落得個暴屍街頭三天示眾的慘烈下場。郭松齡死後,據說姜登選的好哥們奉軍五虎將之一的韓麟春,找到姜登選的棺槨準備為他厚葬時,發現姜登選的棺材裡面有抓痕,而且捆綁姜登選的繩索已經鬆散。事實證明姜登選當時並沒有死,槍斃姜登選的子彈並沒有擊中要害,從棺中抓痕情況來分析,姜登選應該是後來憋死在棺材裡面的。

由此可見,姜登選這不是活活被屈死的嗎,郭松齡真是殘忍至極,竟然對自己昔日的好兄弟下手。可惜了姜登選這個將才,居然死的這麼慘。後來民間還傳言說姜登選當時是被郭松齡活埋致死,不管怎麼說,英雄已去,郭松齡殺害姜登選的事,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任馳贏天下


姜登選為什麼會死得很慘,是因為正直坦誠之人有時候很難看到人心的險惡。因為這類人很容易掉進後果不堪設想的深坑中,而且還是在絲毫沒有防範的情況下。 姜登選是奉軍五虎將之一,新派將領中人品、聲譽很高的一個人,也是奉軍“士官派”的核心成員。此人是富家子弟出身,但卻沒有富家子弟慣有的紈絝氣,年少時就有從軍報國的志向。 郭松齡據說是唐朝名將郭子儀的後裔,早年家境很貧寒,個人經歷也比較曲折。一開始苦讀書想走仕途,發現此路很難走通後,這才打起了當兵的念頭。比起姜登選,他的從軍之路起點很低,是從衙門衛隊哨長幹起的。


從陸大畢業後,郭松齡南下廣州追隨孫中山,護法運動失敗後,他無處可去,帶著個沒把的破茶缸最後回到了奉天。 把姜登選、郭松齡兩人的經歷擺在一起看,兩人其實是有一份難得的袍澤情誼的,一起在朱慶瀾的帳下效力,一起到四川,一起離開。可如果不深挖的話,幾乎無人能注意到這一點,這說明他們之間的袍澤情誼只是名義上,在同一支隊伍上,兩人幾乎沒有交集,更談不上交道。 1920年代初的奉軍是有逐鹿中原的資本的,因此姜郭二人在奉軍中都找到一方舞臺。但兩人起家的方式又明顯的不同,姜登選靠的是奉軍中“士官派”的整體勢力一步步得到的重用,走的是正途,志同道合的力量;而郭松齡走的卻是一條看似很有人格魅力,實乃暗藏不軌之心的投機之路。 就像他在奉軍中的綽號“郭鬼子”,其人很鬼,這一點大家早已看出了七七八八。

郭松齡沒用他“另闢蹊徑”的方式起來前,奉軍中只有老派和新派之爭,全沒有士官派和陸大派之爭。但自郭松齡起來後,因老派的地盤勢力本就根深蒂固,所以奉軍內部圍繞新地盤、新利益的爭鬥主要就落到了士官派和陸大派之間。 士官派看不上郭松齡這個人,郭松齡則覺得士官派盡是無用小人。 然而,在這場針尖對麥芒的爭鬥中,姜登選因為性情平和,又極善於協調派系關係,他本人的派系角色並不那麼鮮明,甚至很多時候他是以調停聯絡人的面目出現的。 這不是他的算計,而是他的人格魅力。 正因為有這樣的魅力,性格極其孤傲的郭松齡一度也想和姜登選搞好關係,想拉他入夥。為此,二次直奉大戰前,郭鬼子沒少到姜登選家推牌九,聯絡感情。 但成效似乎並未如郭鬼子所願,講朋友,姜登選不排斥,但講終歸是狼狽之道的勾結,姜登選根本不接招。

在姜登選看來,這是大丈夫問心無愧,雙方根本不可能為此心生芥蒂;但在郭松齡那裡似乎就不是這麼回事了,我這麼又出血又不顧面子地拉你,結果你不給面子,明擺著你是把我當敵人嘛。 既然你是我敵人,那還有什麼好談的,咱們走著瞧。 二次直奉大戰,奉軍大勝後趁勢南下,並很快將蘇皖兩省收入囊中。憑藉戰功,郭松齡原以為他能撈一個軍務督辦,但最終他沒能如願,江蘇軍務督辦選了楊宇霆,安徽軍務督辦選了姜登選。 自己認定的蛋糕被搶,此事對郭松齡刺激很大,他首先恨半道殺出來的楊宇霆,對姜登選當然也好不到哪裡去。 應該說到這個時候,郭松齡的反心已經起來了。而當盤踞南方的孫傳芳一舉將楊宇霆、姜登選驅趕出江蘇、安徽後,郭松齡的反叛之心就算是徹底下定了,最終亮出了反奉大旗。 恰在這時,姜登選奉命返奉途經郭松齡控制的灤州。不幸地是,面對殺心已起的郭松齡,姜登選仍沒有意識到致命的兇險。
當郭松齡的人上車謊稱——郭軍長現患感冒很重,不能親來迎接姜督辦,但希望與督辦會晤的時候,姜登選十分配合地就下了車。 一下車,姜登選即發現自己中了圈套,但為時已晚,他先被關進灤州車站的一個樓梯間,隨後就在進城的半路上捱了黑槍。 同坐在一張桌子上,一團和氣下,人與人之間可能是有界河的,姜登選沒有意識到。 從來不會拿小人之心度小人,只會拿君子之心,這是他遭遇慘死的根本。 姜登選死得冤,但他這樣的人似乎也很難躲過這樣的命運。 姜登選之死,可為後人戒。


李三萬的三萬裡


對於標題中張作霖手下第一猛將的人選,我相信很多人肯定以為會是郭松齡,認為郭松齡在奉系中具有很大的作用,而楊宇霆、姜登選這些人都是靠在老張後面吹風才上位的,實際上真實的歷史是,楊宇霆和姜登選是奉軍中真正的實力派,而郭松齡才是靠著和小張的關係上位的,所以這個姜登選是奉系的第一猛將,郭松齡並不是。

姜登選早年官費赴日本留學,畢業於日本陸士,回國後追隨朱慶瀾將軍任職,除了姜登選外,郭松齡也在朱慶瀾手下,但是姜登選可比郭松齡的身份強多了,後來朱慶瀾部隊士兵譁變,也就都從四川回來了。

1912年的時候姜登選擔任保定軍校教官,1913年郭松齡考入保定軍校前身,從這裡也能看出來,郭松齡資歷不如姜登選,後來朱慶瀾到黑龍江任職後,姜登選擔任黑龍江督軍公署參謀長,並且授予少將銜。

此後也一直追隨朱慶瀾,1922年姜登選回到奉軍擔任總參議,被張作霖看好,在第一次直奉大戰中,奉系敗北,姜登選親自率領工兵建造防線,掩護奉軍撤出山海關,隨後被張作霖重用。

姜登選是一個為人好爽、和藹可親,並且能和士兵同甘共苦,在奉軍中威望特別高,這比到了奉軍初期一直在坐冷板凳的郭松齡不同,郭松齡的厲害之處在於搭上了小張這趟高速列車,郭松齡擔任小張的助手,迅速上位,到第二次直奉大戰的時候擔任第三軍副軍長,這個時候姜登選為第一軍軍長,可見郭松齡升遷之快。

雖然有過一塊共事的經歷,雙方卻看對方不順眼,從奉軍內部的派系來說,姜登選和楊宇霆的關係近,算是奉系新派中的士官派,而郭松齡是沒出過國的陸大派,再加上兩個人性格上的差異,所以根本就不對付。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中,張學良的第三軍承擔山海關正面進攻的任務,久攻不下,而姜登選所部在山海關的側面打開缺口,傳來捷報,在接下來的奉系軍事會議上,張學良調整戰略讓郭松齡率領五個團去支援姜登選的第一軍,然後從側面一舉拿下山海關。

姜登選只能同意,在戰略都佈置妥當後,姜登選挖苦郭松齡“這計謀好啊,你也好露露臉,也可以立功嘛。”郭松齡臉色突然就變了,說“我郭某從來不沾別人的光,我還是從山海關正面打過去!”姜登選因此到張作霖那裡告了郭松齡一狀。

姜登選和郭松齡的矛盾逐漸尖銳化,然而隨著第二次直奉大戰大獲全勝,分地盤都來不及,哪有時間去掰扯這些小事,實際上正是這些小事最後釀成大患,小樹不砍不直溜啊!郭松齡最後反奉,楊宇霆總結的最到位“那就是給慣的!”

在第二次直奉大戰後,奉系的地盤一下子擴充了幾倍,本來是要把安徽督軍分給郭松齡的,後來因為楊宇霆插了一腳,就把安徽督軍的位置讓給了姜登選,這一下子就讓郭松齡炸毛了。

1925年郭松齡抓住機會,在灤州發動兵變進行倒奉,姜登選正好經過灤州車站,想去對郭松齡“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結果郭松齡害怕姜登選擾亂軍心,因此直接給扣押了,並且讓姜登選跟他一起合作反奉,姜登選不肯,郭松齡就下令讓人把姜登選槍斃了。

由此可見,郭松齡就是一個心胸狹隘的人,其反奉的目的根本就是為了自己的一己私利,對於姜登選這樣在奉系中威望甚高的人,他都容不下,很多歷史學者研究這段歷史都認為,郭松齡反奉不得軍心,就是出在郭松齡殺姜登選這件事情上。

俗話說的好,殺人不過頭點地,殺完也應該後葬啊,郭松齡不管那一套,隨便找了一口棺材就給埋了。

後來韓麟春為姜登選遷墳的時候,打開棺時發現姜登選遺骸雙手綁繩已經鬆開,棺內全是爪痕,原來姜登選被槍擊後,並沒有死,而是活活被悶在棺中,就衝這一點,郭松齡被槍斃後,暴屍三日一點都不為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