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亡時,為什麼那麼多人殉國?清朝亡時,為什麼沒有一個人殉國?

一心肝膽


在1644年,李自成進北京的時候,大順軍在短短三個月時間裡就佔領了包括京師在內的整個黃河流域,除了在寧武和保定兩地稍遇抵抗以外,到處是一派望風歸附的景象。

就連“代帝親征”的大學士李建泰也是主張投降的,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後,明朝廷在京的兩三千名官員自盡的只有二十人,其他“衣冠介冑,叛降如雲。”5月2日,清軍出現在北京的時候,那些明朝大臣們又是,把多爾袞迎入劫後僅存的武英殿,拜倒在愛新覺羅皇室腳下。多爾袞還經常命降清的漢族官員薦舉人才,形成門生舊友相率入朝的局面。

清軍2萬多人剛剛抵達長江附近,江北明朝官軍幾乎毫無鬥志,一矢未發即倉皇投降。高傑部官軍在其子興平侯世子高元照、提督李本深、總兵李成棟等帶領下先後降清,廣昌伯劉良佐也率部投降。據多鐸向清廷奏報,來降的南明總兵多達二十三員、副將四十七員,馬步兵共計二十三萬八千三百名。這還沒計算人馬更多的左夢庚大軍投降。而在揚州抵抗的史可法只有區區數千人馬。

多鐸率清軍主力進至南京城外,趙之龍、朱國弼同魏國公徐久爵、隆平侯張拱日、大學士王鐸、蔡奕琛、禮部尚書錢謙益、左都御史李沾等三十餘名高官顯貴大開城門,出迎於郊。

從1644年三月大順軍攻克北京到次年清軍佔領南京,明朝的文官武將絕大多數好像蓬草一樣隨風而轉。大抵而言,風雲氣少,兒女情多。張怡記載,“清兵入城,百官爭投職名求用,前定北來諸臣之罪喙長三尺者,至是膝軟於綿,面厚於鐵,不自覺矣”。

潞王朱常淓等甚至給多爾袞寫信說:要“結草啣環”,“舉家焚頂”祝頌清朝統治者“聖壽無疆”。即便是這樣搖尾乞憐,也沒有逃脫被宰割的命運。次年1646五月,朱由崧、朱常淓以及其他降清的明朝藩王都在北京被殺,當然,清朝滅亡的時候,也沒有啥人跑去搞什麼殉國。只有江西巡撫馮汝騤,鳳翔知府德祜,潮州總兵趙國賢,閩浙總督松壽,福州將軍樸壽,西安將軍文瑞,湖北安陸知府桂蔭,江蘇鎮江駐防八旗副都統載穆等不多的人自殺,絕大部分都活得好好的。


深度軍事


個人覺得明亡和清亡情況不一樣。明亡是出乎了當時很多人的意料之外。別說李自成起義軍和滿清的崛起,這兩個任何一個因素都不能導致明朝滅亡。之前明朝圍剿李自成等起義軍也基本都是以勝利為主,一直都以少打多,基本都取得勝利,因此許多人都不會覺得明朝會滅亡,至少不會在眼前滅亡。但農民起義和滿清這兩個因素一起搞明朝,明朝就開始吃不消了,農民起義鎮壓的剛差不多要全消滅的時候滿清就來一手,讓明朝措手不及,只能再派兵去增援邊關,這樣起義軍又能得到喘息的機會,滿血復活。所以這兩個因素就像遊戲中的隊友一樣,互相輔助,還都能牽制住明軍。明朝就這樣一點點消耗掉的,因此作為最後一支鎮壓起義軍的孫傳庭部被消耗掉之後,半年不到京師就沒了,特別是那時候消息傳輸不像現在這麼便捷,這讓許多人一時間就接受不了,特別是讀書人,從小就灌輸的忠君報國,文死諫,武死戰。因此很容易就會走向死衚衕,出現殉國現象以報國君。



而清朝就不一樣,自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最後武昌起義清帝退位,中間爆發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八國聯軍入侵北京火燒圓明園,義和團,太平天國等等,清朝自己已經被洋人和漢人按在地上摩擦了一遍又一遍,所以對於清朝的滅亡大家都有思想準備,就是看哪一天的情況。因此,當時的讀書人和官員都有思想準備了,而且是長時間的思想準備。舉個例子兩口子吵架,氣頭上可能會出現一方拿起藥瓶喝下尋死。到第二天還會有喝藥尋死的嗎,基本就沒有了,因為自己晚上想想不值得。當時的人也類似這樣子,第一次想到清朝要滅亡了,自己一定要以死報國,到第二次想的時候可能就會想要死的話會不會很痛,到第三次想的時候可能就會想為什麼一定要死呢等等,想多了自然就不會去死了。因此真的等到清朝滅亡了,這個結果已經各自在他們的心裡想了一遍又一遍,在他們看來人間還是值得的,為清朝不值得!


山中茅店


所有關於群體性事件的根本原因其實都可以歸結到自身定位和人性本私上。明朝的時候資本主義程度已經開始大幅度提升,甚至官員的定位都已經成了為皇帝一家打工的職業官員。這一點在明朝沒有滅亡以前大批的舊臣自動向李自成自薦一樣。他們認為皇帝家的皇帝管,天下還是文人治一樣。可李自成和滿清的方式直接顛覆了一群官老爺的三觀。他們忽略了前朝舊臣所接受的教育和平民以及滿族不同。最終清朝所有的官員都是皇帝的奴才,而清朝經歷了無數次文字獄更是直接扼殺了普羅大眾的精力。在明朝遺民感受到三觀被顛覆,在精神和肉體雙方打擊的情況下,為自己所曾經不屑的前朝殉葬也就無可厚非了,書不能讀不能出,頭髮不能留,現在的中亞某些國家也夠達到當時的崩潰了。

而清朝的為國殉葬也是有的,最有名的六君子可謂求仁得仁,求變法救國也是知識分子自己選擇了這條路。不過當滿清選擇立憲後將八股文取仕這一點改變以後知識分子就已經拋棄了滿清政權。畢竟十年寒窗被一朝打死,人性不會不改變的。所以滿清自己沒有拉到大批的底層知識分子。。。。


曾是騎士的遊俠


因為滿族人沒有血性了,從滿清的割地賠款就可以看出。在滿清滅亡的時候由於之前有太平天國把南方滿人殺光了,孫中山又提出驅除韃虜,各地少部分地區發生了屠滿。滿人一看不行了,為了保留血脈不被滅族趕緊退位哎不然就被滅族了。各地滿遺害怕的要死,就怕哪天走街上被捅了,回家一合計趕緊改漢姓漢名對外宣稱自己是漢族。所以基本沒發生明末大批漢人殉國反抗剃髮易服可歌可泣的民族史。

這也導致滿遺沒有被屠殺,現今大批滿遺清吹摸黑漢族 分化漢族。






野豬皮割皮人


誰說清亡沒有殉國的?恩名,端方,良弼,陸中奇,文瑞,不都是殉國了麼?


吳林寶1


誰說沒有?王國維不就殉國了。

按理說王國維接受了很多西方的開明思想,是不應該這樣做的。可惜他還是用自己的生命和學識去做了清朝的陪葬。


詩兔


因為清朝韃子喜歡天天洗腦,再加上民國的到來,人家一看,喲,短頭髮西裝中山裝皮靴哪方面都比韃子的服裝看起來要好看的很多,穿上去有派頭,所以就沒必要為金錢辮子寬大褂格格鞋而鬧個你死我活的,洗心革面,又是帥哥美女,何樂不為,而明朝的服飾髮型遠遠的勝過韃子,投降了,穿這種不倫不類的,關鍵是很醜,丟不起人,所以就殉國。。


壯士撩史


清朝把漢人當奴才,明朝可是各族平等啊。


哈嘍目標


明朝亡國那是亡在農民起義軍,亡而必死,清朝那叫退位也可叫禪讓,隨亡不必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