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億年後,太陽會以怎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俞達


理論上50億年後太陽並不會結束自己的生命,只是它作為主序星的時代結束了。

主序星指的就是那些以燃燒氫為主要的恆星。



今天我們的太陽處於主序星的青壯年階段,年齡約為50億年,是一個黃矮星。

在恆星家族裡個頭中下,不是很大那種,也就是說太陽是一顆很普通的恆星,在銀河系裡,這樣的恆星有2000億顆。

恆星統治著宇宙,它們在暴力中誕生,大多數也將在暴力中死去,而我們的太陽走的可以說很平靜安詳,它不像超新星那種壯麗的爆炸,而是慢慢地變熱又變冷,最後消失在宇宙黑暗的背景裡。

所謂的變熱,就是指在未來的50億年裡,我們的太陽會越來越熱,最終成為一顆紅巨星。

那時候的太陽體積講膨脹至現在的數千倍,半徑直達地球軌道,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陽就像一個紅火的大球一樣,地球將被烤焦。

紅巨星的形成意味著太陽內部引力和核聚變產生的輻射壓平衡已經被打破,核心逐漸變成氦核,主序星階段結束,太陽不在主要依靠燃燒氫來發光發熱,這就是太陽50億年後的樣子。

在未來,太陽在經歷紅巨星階段(10億年左右)後,外層逐漸消失擴散,留下中心一顆白亮的白矮星,形成初期的白矮星溫度仍然很高,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白矮星終究會冷卻。在千百億年後,變成低光度低亮度低輻射的黑矮星,隱沒在黑色的宇宙背景裡。


擋不住的熵增


大約50億年後,太陽將會膨脹而成為一顆紅巨星,吞沒水星的軌道,熔化金星和地球的表面。70億年後太陽將收縮冷卻成闇弱的白矮星。計算機模擬表明,太陽系其餘部分中的大部分星球將從這些災難中“倖存”下來。發生了巨大改變的行星將會轉移到新的軌道,仍然圍繞著垂死的太陽公轉。而在少數幸運的衛星上,甚至可能有會出現新的生命。

太陽和太陽系一起誕生於46億年前,從一個收縮的星際氣體和塵埃雲中形成。隨著雲的收縮和變得越來越緻密,其核心的溫度升高,直到變得足夠高而開始發生熱核反應。太陽誕生了,在長達45億年的時間裡,它通過氫原子聚變產生光和熱。目前還有足夠的氫,使這個過程還能持續數十億年,但不會是永遠。再過大約50億年後,太陽的氫將會耗盡,於是這個持續了近百億年的核反應將會終止。

到那時,太陽核心剩下的唯一元素是氦,它的反應溫度比氫高。沒有了核反應產生的向外的壓力,核心將會在它自身的引力作用下收縮。但隨著它變得更加緻密,它將會繼續變熱,直到達到氦能夠聚變的溫度。氦原子的突然點燃將會使太陽變得比以往更大更亮——是現在大小的200倍,現在亮度的5000倍。

那麼,太陽的膨脹對太陽系的行星有什麼影響?水星肯定是沒有生存機會了,將被膨脹的太陽所吞噬。金星可能註定要落入太陽灼熱的大氣層,有的天文學家認為,地球可能遭受同樣的殘酷命運。70億年後,太陽的氦將耗盡。在此期間,外太陽系可能擁有“幸福”的未來。木星和土星的一些衛星會有溫暖、舒適的環境,有可能會出現生命。如果是這樣,木衛二或土衛六上的微生物可能會快速進化。在地球上,花了45億年,生命才從細菌發展成今天我們這些處於高科技文明社會中的人類。而土衛六上的居民將只有不到一半的時間來發展他們的深空旅行技術或者逃跑技術。


天馬行文


太陽是一顆黃矮星,在正常情況下,其結束生命的方式成為一顆黑矮星。

太陽在主序期的時間約為100億年,目前太陽的主序期已經持續了46億年,在經過大約50-60億年之後,太陽將耗盡其內部的氫元素而離開主序期,進入下一個階段:紅巨星

紅巨星產生的原因是由於氫元素耗盡,太陽的核心地區無法繼續以核聚變的形式釋放能量來維持太陽內部的平衡。而核心失去平衡後的太陽由於其自身巨大引力的原因,會致使其核心開始塌縮,外層則因反作用力而急劇膨脹。

首先倒黴的就是水星,其次是金星。膨脹的太陽表面將會先後吞噬它們,使它們融化,蒸發成太陽的一部分,最後隨著太陽表面的消散而消散。地球則可能會倖存下來,因為太陽膨脹後的半徑最大值約為一個天文單位,而60億年以後的地日間的距離將大於一個天文單位。因為太陽在持續的核聚變中會不斷消耗自身的質量,地球會因此逐漸遠離太陽。即便地球能倖存下來,也會因為距太陽表面太近而變成一個炎熱的地獄,不會有任何生物從這次浩劫中倖存下來。

這個階段持續時間約10-20億年。換句話說,即使我們趕在太陽剛剛進入紅巨星時期出生,也是有足夠充裕的時間走完自己的一生,並繼續延續無數代。這個時期也是太陽完成核心部分與外層部分脫離的時期。

到最後,太陽的外層將在持續膨脹中逐漸消散,而其核心地區將會留下一個質量約為1/8個太陽質量,高密度的白矮星。

太陽進入白矮星階段以後,會繼續發光發熱,但強度會遠比現在小。其自身也會繼續發生核聚變反應,只是此時的核聚變不再是氫聚變而是氦聚變了。氦元素將會聚變而形成碳元素。白矮星將會在這個聚變過程中持續的降溫,直至其最終完全冷卻。

這個冷卻過程是一個極其極其漫長的過程,迄今為止,人類還沒有發現完全冷卻了的白矮星,即使是那些在宇宙大爆炸之初的第一代恆星形成的白矮星。如今也依然沒有完全冷卻。

理論上,白矮星完全冷卻以後,就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黑矮星。這是個正常的邏輯,不發光發熱了,可不就變黑了嘛。只是目前宇宙中可能還沒有黑矮星的存在。

至於太陽系裡的其他星體,則會依然存在,只是隨著太陽變成白矮星,它們的軌道將會變得更遠,表面會變得更加冰冷。最後,隨著太陽的持續降溫,整個太陽系將會逐漸變成一個越來越黑暗,越來越冰冷的世界。

這就是太陽在理論上的一生。


陌上雲白


太陽是能源或氫並不是十分科學的結論,超過一萬五千度的溫度,燃燒時保持這麼久的時間,在己知能源相差太遠了,一燃燒時是清潔能源,二沒有絲毫亂象,三宇宙中存在這種能源對人來說是什麼的意義,目前沒有比電爐更相同太陽的電能了,一切是個未知數,四太陽是否是一個天然的永動發電站,永不熄滅,五地球的雷電是怎樣產生,雷電的起因為什麼物質,需要什麼條件下進行雷電閃光下雨,六地球雷電產生是不是跟太陽有關,七,宇宙內包括地球的無線電傳播時睛天效果好,雨天信號弱,我分析兩個相對的問題,如果的產生是雨天,陰,雪,傳播的快,跟電有關,晴天傳播的快,不是因乾燥,而因光速物質有傳播無線電波的作用,極光就能證明光是一種物質,我的猜測太陽是永動發電站的機率偏大,如果猜對了除非發電原料用完,才會停止供電,要看到是一個天然永動發電站的存在,五十億年的能源不敢去想,是永動機材質也是一個問題,還有一種猜測太陽和能源不掛鉤,是一種永熱材料永遠存在是自然熱體發一萬五千度的溫度,比喻宇宙中的自然寒冷,不是條件是材質,那麼五十億年除非被推毀轉化,否則五十億年是沒有說服力的,比喻泥燒成磚塊,但是風化之後久久之又成了泥土,應該是一種高溫物質,只有這種解釋可以過關,請各位不要當真,只是幻想,也是玩笑,吹吹牛還是可以。


hebin018622


50億年後,太陽會以怎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

太陽目前正當壯年,其核心時刻發生著核聚變,為整個太陽系提供光和熱。但大約50億年以後,太陽最核心區域的氫也會耗盡,這時太陽就會極度膨脹變成紅巨星,膨脹之後的太陽極不穩定,外層氣體物質會脫離,形成星雲,太陽的核心成為白矮星。

50億年後,太陽變成紅巨星時,體積會極度的擴張。

太陽系中離它較近的行星都會被紅巨星所吞噬,地球的末日也同時到來,如果那時還有地球上還有人類居住的話,估計也早在千萬年前就探測到太陽的異動,逃離太陽系。

當太陽演化成為紅巨星以後,內部溫度會繼續升高到一億度,開始了氦核聚變,當氦也消耗殆盡時,太空會再度膨脹,外層的氣體拋射到宇宙中形成星雲。太陽僅留下高溫的核心,這就是白矮星,太陽會變成白矮星,慢慢暗淡下去,終結其生命。


歡迎評論,關注量子實驗室。


量子實驗室


太空中有很多種恆星,一些像太陽般明亮,有些很暗淡。最大的恆星比最小的要大上千萬倍,有些恆星古老的超出想象,超過100億歲,而有些恆星才剛剛誕生。

那麼我們的太陽呢?從幾光年開外看去,也很難找到其他相近的恆星。我們的太陽已經進入中年,離開出生地也很遠了,從同一個星際雲誕生的姐妹星們分散在銀河系各處,許多都有它們各自的行星,或許有些已經孕育了智慧生物和生命的進化。

夜空中的大多數恆星會環繞一個或多個恆星小夥伴運行,在這種雙星或者多星的系統內,靠我們的肉眼通常看不到那些較暗的恆星。在有3個太陽的世界裡,很少有夜晚,白天也在紅色和藍色中交替。

但是恆星的塌縮是註定的。抬頭看向夜空,所看到的成千上萬的星星,每一個都活在兩次塌縮之間,黑暗的星際氣體雲團的第一次塌縮形成了恆星,明亮恆星的最後一次塌縮是它的生命盡頭。

沒有外力干擾的情況下,引力使恆星收縮。太陽是個熾熱氣體組成的大球體,核心的超高溫氣體促使太陽向外擴張。與此同時,太陽的引力又使它向內收縮。我們的太陽處於兩種力平衡的狀態:引力和核爆炸,這種平衡會繼續保持40億年。

當太陽消耗氫氣,它的核心慢慢地收縮,而它的表面卻在逐步的擴張。在幾百萬年的時間裡,過程很緩慢,不易察覺。但對於10億年來說,太陽會比現在亮出百分之十。

百分之十聽上去不多,但這些額外的熱量會對地球造成很大的影響。當太陽最終耗盡它的核燃料,40或者50億年後,氣體會冷卻,壓力會下降,太陽的內部無法繼續支撐外層的重量,最初的塌縮再次繼續。

萬物都沒有永恆,恆星也會死。氦,在100億年來由氫聚變的灰燼,在核心中匯聚,沒有核爆炸支持它的重量,內核塌縮,溫度高的開始將氦聚合成碳和氧。太陽內核的溫度比以前高很多,它的大氣急劇膨脹,在接下來的10億年裡,它膨脹到超過現在體積的100倍,變成一顆紅巨星,它將會覆蓋併吞噬水星,金星,很可能還有地球。而在那發生之前的幾千萬年,如果地球上還有生命存在,它們應該已經在其他星球找到了新家。

一旦太陽燃盡所有的氦,它就開始變得非常不穩定,將它的外圍甩向太空。超級炙熱的裸露核心發出高能量的紫外線,潮水般淹沒四周。原子們發著光,瘋狂地劇烈活動,太陽會像奶酥一樣的收縮塌陷,縮小到地球體積的幾百倍。到那時,太陽極度緊密,過度擁擠的電子開始互相排擠,一切收縮都停止了,只有太陽中心的光核還依然堅持在那裡,變成了白矮星,但它還會繼續發出微弱的光,再持續一千億年。


shazhiliang


太陽

它會玩漂移,可能會移到另一個星系上,隨著時間的變化空間場的構造,太陽不會滅亡 因為它只是一團能量 它的構造非常奇妙很悽美。

它就是一團化合物,無時無刻不在發生化合反應,無論氫元素作核聚變或核裂變都守恆很正常,高溫又存在宇宙空間中靜止場又成恆定狀態 不可思議的存在.

高溫的價值

所以天氣很熱

20180 7.7


少漠


你能活過100年再說


star木子夏


別把50說的那麼簡單好不好,也別忽略億好不好


說實話激科密亂咬


會不會上吊自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