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趙雲三槍沒刺死周倉呢?

劉歡吉


  

  多數朋友都認為是趙雲心地善良,於是放過了周倉。確實,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不是嗜殺之輩,不過,趙雲在對待黃巾賊的時候從來不手軟,他殺裴元紹就是一槍刺死。他對周倉又不瞭解,憑啥三槍都沒有刺死周倉呢?

  真正的原因,自然是周倉武藝不凡!雖然遠不是趙雲的對手,但人家有資格給關羽扛大刀,與關平武藝並列,也不是趙雲三招就能滅殺的!

  在當時,周倉已經跟了關羽,關羽命令周倉帶領數十人前去臥牛山招攬舊部。後來,周倉回來,身上帶傷,關羽詢問,周倉回答道:

  某未至臥牛山之前,先有一將單騎而來,與裴元紹交鋒,只一合,刺死裴元紹,盡數招降人伴,佔住山寨。倉到彼招誘人伴時,止有這幾個過來,餘者俱懼怕,不敢擅離。倉不忿,與那將交戰,被他連勝數次,身中三槍。因此來報主公。

  原來,在周倉離開之後,趙雲走過山寨,因裴元紹貪圖趙雲戰馬,出手強奪被趙雲一招刺死裴元紹。其他人全部歸降。

  等周倉回來山寨,竟然還有人不肯跟隨周倉,因為“餘者俱懼怕,不敢擅離”,可見趙雲對待這幫山賊,是十分冷血的。周倉大怒,與趙雲交戰,雖然每次趙雲都是獲勝,周倉也中了三槍,但是,既然能大戰數次,可見周倉雖然落敗,卻也還能逃走。

  後來,趙雲見了劉備關羽,也只是提裴元紹無禮,並未評價周倉。

  其實,《三國演義》在許多地方暗示了周倉的強大,他雖然還不能列入一流名將行列,但絕對是二流中的頂尖高手。

  周倉一登場,就提到“黑麵長身”“關西大漢”“板肋虯髯,形容甚偉”“兩臂有千斤之力”。周倉全身筋骨壯健,有千斤之力,更兼水性過人。他最強戰績,就是在水淹七軍時,在水下生擒大將龐德!

  龐德是能與關羽並駕齊驅的勇將。即便是佔了水下之利,周倉能將其生擒,也可以看出周倉勇悍。如此周倉,趙雲三槍刺不死才正常!

喜歡本文的朋友,麻煩點個贊,關注一下吧,非常感謝您的支持!  


葉之秋


趙雲是超一流武將,在三國演義中排名數一數二。趙雲三槍沒刺死周倉,是因為周倉武藝一流嗎?絕對不是。

周倉,生的板肋虯髯,形容甚偉。前期出身於黃巾軍,本在黃巾張寶部下為將。黃巾軍被剿滅後,周倉拉了一支隊伍嘯聚山林,做起了臥牛山的大當家。周倉雖然曾經失身於黃巾賊軍,卻常懷忠義之心,對關羽敬佩有加、崇拜不已。

周倉的武藝如何呢?書中說他“兩臂有千斤之力”,後期曾經在水中生擒龐德,可見其武藝還是比較客觀的。但是面對趙雲,他能撐得過十個回合嗎?我認為,很難,基本不可能。

我們先看一下,臥牛山的二當家,同樣是黃巾軍將領出身的裴元紹,他的武功如何呢?趙雲單槍匹馬來到臥牛山腳下,裴元紹帶了小嘍囉與趙雲對陣。結果如何?趙雲與裴元紹交鋒,只一合,刺死裴元紹,奪了臥牛山。


我們再看一下,同樣是黃巾軍將領的程遠志,他的武功如何呢?這個程遠志可不是普通黃巾賊,他可是率兵五萬的將領。結果如何?關羽舞動大刀,縱馬飛迎,程遠志見了,大吃一驚,措手不及,被關羽手起刀落,揮為兩段。

由程遠志和裴元紹的武藝來看,黃巾軍將領大多都是宵小鼠輩、烏合之眾,像管亥那種武藝的絕對是鳳毛麟角了。程、裴的武藝在趙雲、關羽手下,絕對是被秒殺。所以,周倉的武藝縱然比程、裴高,也絕對有限。

趙雲這種狙擊手,基本都是一槍挑,像高覽、鞠義這種猛將都難逃一劫。所以,我認為,絕對是趙雲手下留情,不忍對周倉痛下殺手。趙雲為什麼留情呢?我們看一下。

首先,周倉被趙雲“連勝數次,身中三槍”。連勝數次了,還沒要了周倉的命,由此可以肯定,趙雲肯定是讓他知難而退。果然,後來周倉退走,去搬關羽去了。

其次,趙雲為什麼不殺周倉、卻一槍挑死裴袁紹呢?這是因為,裴元紹是個不折不扣的落草賊寇,而且素質極低,之前就曾受到郭長之子的蠱惑去搶劫關羽的寶馬。在面對趙雲時,裴元紹肯定是出言不遜甚至卑鄙齷齪,趙雲當然毫不留情、一槍致命。

周倉則不然,周倉常懷忠義之心,對裴元紹也常常規勸,絕對稱得上草莽英雄。面對趙雲時,周倉應該也是不卑不亢、有禮有節,而且武藝尚可,所以趙雲看中他的人品,才連勝數次,紮了三槍,但絕對是皮肉之苦、絕非致命之傷。


鳳凰西遊


趙雲和周倉交手的故事出自《三國演義》第28回:斬蔡陽兄弟釋疑,會古城主臣聚義。

先是關羽帶著劉備等人去往臥牛山,不料周倉帶了幾十人下山來投奔關羽,周倉還負了傷,關羽問起傷勢,周倉說:

某未至臥牛山之前,先有一將單騎而來,與裴元紹交鋒,只一合,刺死裴元紹,3盡數招降人伴,佔住山寨。周倉到彼招誘人伴時,止有這幾個過來,餘者俱懼怕,不敢擅離。倉不忿,與那將交戰,被他連勝數次,身中三槍,因此來報主公。

這裡借周倉之口說是某人(其實就是趙雲)殺了裴元紹,奪了山寨,周倉想要找趙雲算賬,無奈打不過,被趙雲贏了好幾次,身上捱了三槍。

【周倉的遊戲形象】

然後周倉帶著關羽、劉備去臥牛山,周倉在山下叫陣,趙雲便下山來,結果被劉備一眼認出,於是,趙雲“滾鞍下馬,拜伏道傍”。

劉備和趙雲談及過往緣由,趙雲才說自己“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前偶過此處,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奪吾馬。雲因殺之,藉此安身。近聞翼德在古城,欲往投之,未知真實。今幸得遇使君。”

到此,真相呼之欲出,趙雲本不想佔據臥牛山,而是裴元紹不知天高地厚,想搶趙雲的坐騎,所以反被趙雲殺了。趙雲佔據山寨,也只不過是想暫時安身,並以此打聽到張飛的下落。

【趙雲影視形象】

至於周倉找趙雲挑戰,趙雲手下留情,也是羅貫中交待很清楚的,

第一,周倉只是想奪回山寨,趙雲只是想安身,而周倉拿回山寨也是情理之中,趙雲占人山寨,倒是有些理虧,所以趙雲沒有對他下死手。

第二,按照周倉自己說的,自己輸給趙雲多次,前後趙雲只紮了他三槍。可見,趙雲對周倉手下留情,只是想讓周倉知難而退。

趙雲可沒有說過什麼看周倉是個好人(對於趙雲來說,裴元紹和周倉都是山賊),

周倉也沒說什麼見到趙雲時還有禮有節去討要(要搶回山寨需要哪門子禮節?),

綜合上述:到底只是趙雲佔了人家山寨,自覺理虧,所以對周倉不肯下死手,只想讓他知難而退罷了。


等到關羽、劉備在臥龍山下和趙雲重逢,一番交談下來,來龍去脈弄清楚了,周倉和趙雲自然冰釋前嫌。

到此為止,最倒黴的人也只有裴元紹了吧,當然,這又能怪誰呢?只能怪自己人品不好,死了活該。

周倉後來也不要在臥龍山當山賊了,放一把火燒了山寨,從此打定主意,一輩子跟隨關羽了。

【關羽和周倉的影視形象】


當然,周倉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的虛構人物,他的忠勇形象隨著關羽在民間地位的提升也得到拔高,所以在各地關帝廟中,關羽神像左右必然是周倉、關平二人侍奉。


【某處關帝廟,左邊黑臉人物便是周倉。】

甚至在明清時期,山西人修地方誌《山西通志》時,也拿演義故事充數,給周倉作傳:

周將軍倉,平陸人。身長八尺,長壯有姿貌。初為張寶將,後遇關羽於臥牛山,遂相從;於樊城之役,生擒龐德,後守麥城,死之。

筆者覺得,一個演義虛擬人物也能夠得到後人如此重視對待,流芳百世,風光無限,周倉真得感謝羅貫中啊!



潯陽鹹魚


民間傳說周倉黑臉,關羽紅臉。兩人相遇,頓生愛慕,都想讓對方為已扛刀,便以比武定輸贏,輸者為僕,但不準暗箭傷人。兩人比武,關羽假裝一驚,說有人放冷箭。周倉疑已方人放箭,扭頭叱之。關羽乘其不備,一刀背將周打於馬下。周不疑關使詐,自認武力不行而成了關的僕人。關怕周省悟,又讓周用拳砸土中行走的螞蟻。周連砸兩拳而蟻不死。關用兩指將蟻碾碎。夜宿寺,關讓周將一張抄經紙扔上房頂,周不能。關卻將一疊紙扔上了房。周大驚,欲殺關而擺脫困制,不料橫刀時影子暴露了自己的心思。關扭頭問周:你想殺我?周大駭:老爺怎麼知道?關笑曰:吾有後眼也!從此,周服帖了關羽,乖乖地扛了一輩子刀。


堯山農夫24


大家真的是小看周倉的武功了,周倉其實深藏不露,不但武功精神還忠肝義膽,一日關羽張飛相約喝酒,張飛獨自趕到,關羽一見就迫不及待的要開喝,按兩人規矩直接將手中兵器往身後一丟,周倉一人一手一把接住,提了就走,轉身還給關張二將斟酒陪飲,關張大醉後周倉通宵站立護衛,武藝人品酒品天日可鑑,之後走麥城周倉並未身死,潛逃隱身於江湖,一心惦念為關羽報仇,而對張飛卻無好感,心中一直不服: 若不是我周某人敬佩關將軍,你張飛算個屁,大家一般的黑,周某未必輸了你去....此後周倉潛心修行,後人便是人稱: 鐵臂阿童木的周侗,教出了盧俊義,史文恭,林沖,岳飛四大名徒,威震武林,嶽元帥更是精忠報國,千古留名,大家所不知的是周侗暗中幫助大刀關勝,足見忠心,乃至周家關家後代人才輩出,元曲大家關漢卿,大清名將關天培,民國金嗓子周璇,名醫鬥士周樹人,地理專家周光弟,乃至商業大亨周生生,周大福,可見周倉一族人才輩出,百花齊放,光耀萬代.....所以周倉武功絕不在趙雲之下,深藏功與名而已.....😁


太阿53


趙雲槍刺周倉出自《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之中,當時關羽於古城見到了失散的張飛,於是命孫乾前去袁紹處支回劉備前來古城相見。

而此時關羽為了囤積力量助劉備東山再起,於是命先前於路上收服的黃巾賊周倉回到老巢臥牛山裴元紹處去會聚人馬。

關羽在迎接到劉備後,眾人就一起去臥牛山找周倉了,但在路上卻碰到已經受到重傷的周倉,關羽一行人從周倉處得知臥牛山已經被一個雄壯的大漢給佔了,這個大漢就是題主說的趙雲了,趙雲先是一槍給刺死了裴元紹,然後將其他人全部招降了,佔了山頭。周倉氣不過,於是與趙雲單挑,結果在打鬥中吃了虧,身中三槍逃跑了。



趙雲居然能夠一槍放倒了裴元紹,為何三槍都殺不死周倉呢?

這裡面就有趙雲的心計在裡面了。趙雲到了牛頭山一槍刺死裴元紹就是為了給山賊們一個下馬威,讓他們知道自己的實力,然後心甘情願的屈服,果然趙雲這招狠手達到了他想要的效果,山賊們大多數都不敢反抗,選擇了投降,服從趙雲做老大。

而周倉找趙雲單挑時,眾人都已經拜服、投降了,趙雲已經達到了要的效果了,也就不需要再殺周倉了,而是給他點教訓就行了,於是在打鬥中沒有像打裴元紹那樣打周倉的要害之處,只刺了他三槍不是太緊要的地方。




而且裴元紹是屬於自己作死的那種人,是他犯錯在先。原文中劉備後來得知佔領臥牛山的是趙雲後,問趙雲因何故在這,趙雲答道:“離了公孫瓚後四處漂泊,行至此地,不料想適遇裴元紹下臥牛山來想搶我馬,我因此將其殺了,同時也借臥牛山安身。”

所以趙雲殺死裴元紹。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裴元紹想搶自己的馬,裴元紹惹怒了自己,所以趙雲也不必手下留情,直接將其殺了。而周倉不同,周倉並沒有招惹自己,而且搶的山頭還是人家周倉的,趙雲心裡也有些過意不去的,於是也不願意傷害周倉。



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那就是為了劇情的銜接,周倉不能死。周倉在三國演義中是一個相當重要的人物,他是關羽的得力助手,大半生都跟隨關羽左右,關羽的青龍刀就是他提的,他死了有些劇情就無法顯現出來,至少襯托關羽的那部分劇情是無法顯現出來。

其實周倉這個人物只是演義中虛構的人物,實際上並不存在,但他卻成為了關帝廟中的一個貼身侍衛,一個被後世尊稱為“周大將軍”的人,這還得多虧演義作者羅貫中的刻畫了。


夏目歷史君


趙雲沒有殺掉周倉,而是刺了他三槍,並不是因為周倉武力太高,趙雲殺不了他,而是因為周倉是一個忠義的性情中人,趙雲對他惺惺相惜,不忍心殺掉他。二來趙雲奪了他的臥牛山,也不好意思去下狠手。

周倉原為黃巾軍張寶手下的一員大將,傳說他兩臂有千斤之力,武力高強,黃巾軍被滅之後,他和裴元紹二人佔據臥牛山當上了土匪。不過周倉和裴元紹不同,裴元紹就是一個土匪小人,周倉卻是特別崇拜關羽,想要追隨關羽征戰,二人相差幾萬裡。



趙雲面對裴元紹的時候,不過是獨身一人,裴元紹卻是帶了一大批土匪想要打劫趙雲,可是裴元紹哪裡知道趙雲的身手,還以為趙雲不過是一個小白。結果呢,趙雲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使出了百分之百的實力,裴元紹怎麼可能是他的對手。最後裴袁紹被殺,他的手下被趙雲收編,趙雲趁機佔據了臥牛山。





周倉和裴元紹不同,他和趙雲對峙的時候並沒有口出狂言,而是禮貌相待;而且他只不過是想要回自己的手下,並沒有傷害趙雲的意思。趙雲通過和裴元紹對陣就猜出了周倉的武力,再加上他認為周倉忠義,所以就沒有下狠手,而是手下留情,刺了周倉三槍。

周倉本來被關羽給收服,所以就去找關羽求救。結果劉備和關羽趕來臥牛山的時候剛好和趙雲碰了面,趙雲一眼認出了劉備,發現雙方是自家人,於是一笑泯恩仇,大家都一起跟隨劉備打江山去了。


不過趙雲其實是被史書低估的人物,他的實力儼然不止史書中講的那般,真正的“常勝將軍”是一位有勇有謀、忠勇兼備、見識高遠、品行無瑕的完美英雄。

打字不易,感謝您的觀看。如果感覺本人寫的還不錯的話,輕輕點一下關注。如果有什麼意見,大家可以多多評論,我們一起來討論問題。謝謝!


歷史清單


其實很多人都說周倉當時沒死是趙雲手下留了情。

就事論事,趙雲又不是傻子,他明明剛剛殺了人家兄弟,人家這時候找上門來報仇了,趙雲還是個武將,就從長坂坡趙雲連殺曹軍50員將領,他明明能看出曹軍有意不射殺他,那些跟他比斗的武將也不下死手。



他卻殺起人來手下一點都沒有留情的念頭。

這時候說他會對一個有似不共戴天之仇的人手下留情,趙雲可不會神機妙算打一開始就知道他是關羽的人。

如果說因為殺了裴元紹而覺得對不起周倉故意放水,這就更不可能了,一名將領講究的就是殺伐果斷。

他有這常勝將軍的稱號,那就說明打一開始從軍他就不會有婦人之仁。

更何況相傳周倉力大無窮,更有著飛毛腿的稱號。

哪怕周倉真的打不過趙雲,那“飛毛腿”這個稱號可不是誰都能叫的。

不管在什麼時期叫這個稱號的人並不是僅僅說他跑的快,更有深一層的意思,說明這個人有著很多的保命手段。

這也就說明其實趙雲不是不想殺死周倉,而是沒有殺死周倉的手段而已!


笑談風史觀天下


周倉此人不見於正史,是小說《三國演義》中所虛構的人物,儘管如此,然周倉這個人物形象卻是深入人心,只因他為“忠義”而生!

在《三國演義》第二十八回中有過一段關於周倉與趙雲對戰的描述,原文是這樣寫的:

“倉不忿,與那將交戰,被他連勝數次,身中三槍,因此來報主公。”

文中與周倉交戰的“那將”正是大名鼎鼎的常山趙子龍。原文寫到了周倉被趙雲連勝數次,身中三槍後敗走。話說當時趙雲為何沒將周倉刺死而讓他逃脫了呢?是因為周倉勇武,趙雲一時擊殺不了他?想周倉後來亦有生擒龐德的經歷啊!其實不然,以當時趙雲的本事,要殺周倉絕對是輕而易舉的事,之所以放過周倉,更多的是因為自己理虧而手下留情!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看看。

殺人兄弟,占人山寨,失禮在先

文中有三個字:“倉不忿”,說明周倉與趙雲交戰時是帶著不滿情緒的,周倉為什麼不滿呢?因為趙雲不但殺了他的兄弟裴元紹還佔了他的山寨。

周倉本是黃巾軍將領,黃巾軍被滅後,周倉便獨自拉起了一支隊伍在臥牛山當起了山賊。原文中寫道:

“先有一將單騎而來,與裴元紹交鋒,只一合,刺死裴元紹,散盡數招降人伴,佔住山寨。”

要說這個裴元紹到也是死有餘辜,時趙雲曾對劉備說到:

“前偶過此處,適遇裴元紹下山來欲奪吾馬。雲因殺之,藉此安身。”

當時趙雲四海飄零,無容身之地,路過臥牛山時不料被裴元紹給盯上了,裴元紹搶馬不成反被趙雲殺害,但趙雲也因此乘勢拿下了周倉辛苦經營的山寨,從情理上來講確實有些說不過去。

周倉在當地沒有惡名

原文中雖然說周倉是佔山為王當了山賊,但並沒有說到周倉為禍一方。關於周倉的介紹,原文中是通過裴元紹所敘述的:“關西人,姓周名倉,兩臂有千斤之力,黑麵虯髯。”其中特別說到周倉仰慕關羽為人,恨不能與關羽相見。可見周倉在當地雖為山賊,但也是一位忠勇之人。若是為禍一方的山賊,想必趙雲來此也當有所耳聞,而以趙雲的性情,便不會將他輕易放過。

所以當時周倉與趙雲交戰時,趙雲對他屢屢留情,一是占人山頭過意不去,二是周倉為人忠勇,並無惡名,趙雲不忍殺之。

不得不說周倉這個虛擬人物形象在《三國演義》中是塑造得極為成功的,他因“忠義”而生,為“忠義”而死,被後人尊為“周大將軍”。故現今各大關帝廟中,都立有周倉神像!

“品歷史人文,悟真理人生。”專注歷史文化的探索,我是靈魂的感觸!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哦!


靈魂的感觸


趙雲三槍沒有刺死周倉,並不是趙雲槍法不精,亦不是周倉武藝高強,而是趙雲手下留情。趙雲為何一槍刺死裴元紹,卻三次只刺傷周倉呢?周倉忠義過人,為人正直,又略知禮儀,武藝也高強,趙雲在與他交手過程中發覺此人還是棟樑之才,於是手下留情,三次交手只是刺傷他,讓他知難而退。周倉三次交手後發覺不是趙雲對手,於是就去搬救兵,找到關羽來降服趙雲,結果雙方一見是自家人,也就和解了。周倉後來追隨關羽征戰四方,單刀赴會,也威震群雄;關羽死後,周倉自刎而死,長的忠義讓他名留青史,關帝廟中,關羽神像的兩側也經常供奉周倉!

在《三國演義》中寫道趙雲與周倉打鬥過程如下:周倉舞動雙錘像暴風驟雨越打越緊,一開始居然打得趙子龍只有招架之功。不過,精細的趙雲一邊打一邊琢磨周倉的錘法,發現他看似亂打亂敲,卻自有一套路數,這套路數只有一個機會可以還手。趙雲看準這個機會,一槍剌去,傷了周倉的小腿。周倉抓把泥土桉往傷口上,跳起又打。趙子龍照樣又一槍,周倉不服,又打,又一槍,連刺了三槍,周倉還是不服。從此戰中可以看出趙雲還是對周倉手下留情了,也算是英雄之間惺惺相惜了!否則以趙雲的勇武,他一旦發現周倉的破綻,要殺周倉就易如反掌了;要知道當年趙雲一人獨戰長坂坡,他一人擊殺曹軍56員大將,精兵數百,可謂威震華夏。

周倉原本是黃巾軍部將,武藝高強,是地公將軍張寶的得力干將,張寶死後周倉跟裴元紹率部嘯聚山林打家劫舍,落草為寇了。關羽千里走千騎後,周倉遇到關羽,崇拜不已,堅持要追隨關羽,但是劉備的兩位夫人認為帶著周倉不便,於是關羽讓他暫時留在山中,改日再來召喚他。趙雲當時流落江湖,為了找一個安身之處,於是強挑周倉他們的臥牛山!裴元紹出口不遜,又心術不正,所以他被趙雲一槍斃殺;而周倉因為心術正,所以趙雲手下留情了。後來周倉追隨關羽征戰四方,屢立戰功,成為關羽手下重要的部將。關羽單刀赴會時,周倉扛刀追隨,魯肅指責關羽不講信義,不還荊州。周倉扛刀而入,說到:夫土地者,惟德所在耳,何常之有!關羽水淹七軍時,周倉曾生擒魏軍的立義將軍龐德!最後說一句,周倉只是民間虛構的形象,歷史並無此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