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臨死前要把手串還給雍正是什麼意思?

詩書君


其實這個手串是雍正在他還只是皇子的時候,當時還沒什麼權勢的年羹堯要被調離出京到外地任官,他在即將離京之前,到雍正的府上向其主人雍正辭別而雍正親手將其送給年羹堯的。

雍正是一個虔誠信佛的人。在電視劇裡,雍正不論遇到大事、小事,都要去唸會兒佛經,讓自己的心平靜下來從中獲得解決的思路。所以雍正把隨身的念珠手串送給年羹堯可見其:

一是對年羹堯展現的信任以進一步拉攏年羹堯;

二則是在用手串警示他應留有慈悲之心,切勿再濫殺無辜,製造出不必要的殺戮。

後來,雍正剛登上帝位時,對一直忠心輔佐他登基的年羹堯還是十分信任和器重的,也給了非常豐厚的嘉獎,在私底下更以手足般的情義對待年羹堯。

雍正娶了年羹堯的妹妹為敦肅皇貴妃,不僅與雍正有孃舅之親,而且還讓年羹堯擔任手握重兵的封疆大臣,威風凜凜的西北大將軍,讓其掌管整個西北軍務。因此,年羹堯名義上雖只是川陝總督,但實際上則獨掌整個西北事務的指揮權。

身為雍正左膀右臂,又頗得民心的年羹堯本應風風光光的,可後來得到的卻是被賜在獄中自刎,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因有二:其一是年羹堯自身本就功高卻又不懂得好好收斂以致引起了雍正帝的疑心;

其二便是皇帝孃舅的皇親身份和皇帝親信的身份,讓其心裡愈加膨脹,自以為是可以俯視皇家的。這兩點無疑使得雍正對他有了猜忌,對他的信任也打入了谷底。

而朝堂上的內外群臣更是擅長見風使舵,在摸清雍正帝的態度和朝堂上的形勢後,紛紛揭露其以前的罪狀。雍正則正好以服從群臣所遞交的申請為名,盡數削去年羹堯的官職,並於當年九月下令捉捕緝拿年羹堯並將其押回京城接受會審。

十二月,朝廷議政大臣向雍正提交對年羹堯的審判結果,給年羹堯開列了92款大罪,請求立刻行刑,以儆效尤。

其罪狀分別有:大逆罪的5條,欺罔罪的9條,僭越罪的16條,狂悖罪的13條,專擅罪的6條,忌刻罪的6條,殘忍罪的4條,貪婪罪的18條,侵蝕罪的15條。

即便年羹堯以92條如此之多的罪狀被判入獄,最終由於顧慮到雍正帝剛剛登基不久,根基尚未穩固,且西北大將軍南征北戰所得到的民心也不可小覷,因此最終判刑是雍正帝以賜其獄中自刎以彰顯皇恩浩蕩。

最後年羹堯在自刎前,將雍正當年所贈念珠手串扔給僕從送還回去,是在向雍正帝表明他一直都沒有忘記也沒有放下和雍正曾經的主僕之情。當年羹堯將佛珠交還的那一刻,也代表著在他的心裡,兩人的主僕緣分已經隨著一切都煙消雲散了。

他將手串扔給僕人既說明心中的忿忿不甘,卻又顯示了其心裡的不捨和悔恨,同時年羹堯也還留著一絲的期望,想要雍正在看到這手串之時能夠多少念及當年的情份,善待他的家人。


小小嬴政


年羹堯在臨死前把手串還給了雍正,這個情節應該是影視劇中的,那我們就站在影視劇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件事,雍正這個人信佛,在《雍正王朝》裡面,雍正一旦遇到個什麼事,都喜歡去唸會佛經,讓自己的心靜下來,雍正把念珠手串送給年羹堯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要拉攏年羹堯並且這是一種信任。

年羹堯心裡面也非常清楚念珠手串代表的含義,年羹堯這個人驍勇善戰,徹底向雍正效忠之後為其立下了許多大的功勞,隨著年羹堯的功勞立的越來越多,雍正給他的權利也就越來越多,後來的年羹堯越來越膨脹,越來越囂張,誰的話都聽不進去,哪怕是雍正的命令他都敢違抗,他做起事來毫無顧忌。

雍正殺他是必然的,這在某種程度上說也是年羹堯自己作死,在年羹堯死之前,他把雍正當初送他的手串給了李衛,讓李衛把手串還給了雍正,這個手串可是很有含義的,從這個行為也可以看出,年羹堯是非常有智慧的。

雍正送手串給年羹堯代表了信任,一般人是得不到這種禮物的,現在年羹堯即將被殺,說明雍正對他的信任早就不復存在,這個時候他將手串送還給了雍正並不是說表達自己的憤怒,而是向雍正表達自己的歉意,也算是向雍正認錯。

將手串還給雍正還有一層意思,那就是讓雍正想想自己曾經為他立下的功勞,想一想自己曾經和他的友誼,希望雍正還能念及舊情,殺他也就罷了, 別殺他的妻兒。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年羹堯臨死前把手串還給了雍正,有三重意思:第一,是對自己過去種種行為的懺悔,愧對雍正當初的期望和教誨;第二,是向雍正檢討自己的錯誤,承認自己的過錯,自己的戾氣、驕橫讓自己配不上這串佛珠;第三,也是藉此告訴雍正,這串佛珠他一直帶著身上,他還是時刻惦記著自己的這個主子,只是他們的主僕緣分也就到此為止了。

血洗江夏鎮後,年羹堯到北京見到了雍正並向雍正說明了實情,雍正氣憤之餘,別無他法,只得將年羹堯安排到柏林寺閉關思考,此時,雍正依靠年羹堯奪來的當票取出了《百官行述》,又當著太子以及眾位阿哥和上書房大臣馬齊的面燒掉了,康熙知道後,沒有做太多表態,直接升任年羹堯做了四川巡撫,並讓年羹堯到行宮來準備一問究竟,臨行前,年羹堯問雍正要了這串佛珠。

劉和平老師的《雍正王朝》中,對於年羹堯臨行前的這段劇情是這樣描述的:


胤禛緩和了語氣,溫言問道:“這幾日住在柏林寺有什麼感想呀?”

年羹堯:“是。感觸良多。”

胤禛:“說來聽聽。”

年羹堯:“奴才一下子也說不清楚,但有一點是奴才當永世銘記在心的。”

胤禛:“哪一點?”

年羹堯:“主子您是菩薩轉世,奴才應該做一個護法的金剛!”

胤禛微微點頭:“你能悟到這一點,可見佛法無邊哪!記住,佛家說的大慈悲心,就是儒家說的仁心。你現在雖然不帶兵了,可是身為巡撫,生殺之權更重,不殺生是不可能的,但濫殺無辜則必遭報應!”

年羹堯連忙跪下:“奴才這一次在江夏鎮所為雖是迫不得已,終歸也因為奴才少了一點主子所說的大慈悲心。主子,奴才想請您恩裳兩樣東西。”

胤禛:“什麼東西?你說吧。”

年羹堯:“請主子將您平時念經用的那串佛珠賜給奴才。”

胤禛儘管明白他是在逢迎自己的心意,仍不禁對他的“悟性”表示讚賞,微笑了笑除下手腕上的那串佛珠,遞給了他:“還有一樣呢?”

年羹堯雙手捧過佛珠,接著說道:“還有......請主子將李衛和翠兒交給奴才!”

胤禛:“怎麼?是李衛向你求情了?”

年羹堯:“是。但奴才不是因為他求情。奴才是想,李衛這小子雖然不太守規矩,但對主子卻是一片忠心,再說人也機靈,交給奴才去歷練歷練,日後必能為主子效力。”


血洗江夏鎮之前,年羹堯曾前往南京見到了張廷玉,張廷玉曾告誡年羹堯:“多一點仁心,少一點戾氣,不但是百姓的福分,也是你自己的福分。”而緊隨其後的就是年羹堯帶兵血洗了江夏鎮,可見年羹堯根本沒有把張廷玉的話放在心上,依然是我行我素。

而自雍正初年,年羹堯受封撫遠大將軍以來,更是殺伐不斷,僅司道一級的官員他就殺掉了二十多人,使得全國各地都是人心惶惶,甚至叫年羹堯為“魔頭”。雖然年羹堯之後順利完成了西北平叛,立下大功,雍正更是稱他為“恩人”,願和他做“古往今來君臣的典範”,即便如此,依然沒有改變年羹堯,擅殺孫嘉誠之後,忍無可忍的雍正終於將年羹堯調離了西北,而年羹堯也開始他最悲慘的人生最後半年。

年羹堯問雍正要了這串佛珠,是希望用佛心壓住自己的戾氣,這也是雍正所希望看到的。但是自己的殺伐之心非但沒有被壓制,反而隨著職務、官階的升高而愈演愈烈,完全違背了當時他自己初心以及雍正的苦衷。

與此同時,年羹堯當年說希望做一個護法的金剛,但是功成名就後自己卻成為了一個“混世的魔王”,眼裡也沒有了雍正這個轉世的菩薩,居功自高、飛揚跋扈、貪得無厭,同時也真的把自己當成了雍正的恩人,什麼只知將領不知軍令,什麼吃飯叫用膳,什麼睡覺要翻牌子,年羹堯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遠,一步一步的挑釁皇權,把自己當初護法金剛的承諾放在了腦後,同樣也讓雍正倍感失望,而一再的不知悔改,也讓雍正在滿朝大臣不絕於耳的彈奏聲中,最終選擇了結束年羹堯的生命。

而年羹堯從李衛手裡拿到雍正賜死的詔書的時候,內心不免感到這就是命運給自己開了一個玩笑,當年,他問雍正要了兩樣東西,這串佛珠,還有就是李衛和翠兒,如今,翠兒為他準備了“斷頭飯”,李衛前來送他最後一程,而他也將這串佛珠交還給雍正,想到當年的場景,這是多麼具有諷刺意味的事情。

年羹堯拿著這串佛珠,必然想到了當時雍正將這串佛珠交給自己時候的場景,以及自己說過的話,內心必然是悔恨和自責的,自己的沒有收斂自己的殺伐之心,更是忘記了自己的承諾,沒有成為護法的金剛,反而成為了國家的負擔,還讓雍正揹負瞭如此大的壓力,就連自己的妹妹也不認了自己,想想自己做所的一起,到頭來都是一場空。

而年羹堯也只能通過這串佛珠告訴雍正,這串佛珠他一直帶著,對於這份主僕之情,他一直記著,只是悔不該當初沒有聽雍正的教誨,也忘記了自己的諾言,才身敗名裂,所以將這串佛珠還給雍正,以求雍正還能記得自己的功勞,善待自己的妹妹、家人和曾經的部下。

《雍正王朝》劇中,年羹堯在西北前前後後打了快兩年,耗空了國庫,才勉強打贏了羅卜藏丹津的叛亂,而正史中,年羹堯率領大軍開赴青海戰場,旬月就將叛亂一舉蕩平,除了羅卜藏丹津本人逃匿外,其家眷一干人等軍備年羹堯俘獲。在雍正繼位之初,特別是召回了原撫遠大將軍王十四阿哥胤禵之後,所有人都等著看雍正和年羹堯的笑話,一旦年羹堯失利,雍正將面臨空前的壓力以及政敵的反撲,但是年羹堯勝利了,並且是迅速的大獲全勝,直接幫助雍正穩固了帝位,而雍正也將年羹堯奉為“恩人”,好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遠勝過劇中所演繹的那樣。但是年羹堯在功勞面前忘乎所以,經常性的出現僭越之舉,同時結交朋黨、貪汙受賄、殺戮過渡,最終被雍正定下九十二條大罪,被賜自盡。而年妃也沒有像劇中一樣,因為年羹堯而被雍正冷落,正史中,正是因為雍正太過於喜愛年妃,直到年妃去世才最終殺掉了年羹堯。

對於市井中流傳的雍正殺年羹堯,雍正殺功臣的說法,《雍正王朝》也算是用這種方式為雍正做了平反,畢竟是年羹堯目無君主、居功自傲在前,而雍正處死他也是實屬無奈。


雍親王府


要想弄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搞清楚這串手珠對年羹堯來說意味著什麼。年羹堯在做完江夏鎮那件慘案之後, 避到了柏林寺中,等待胤禛清理善後。而胤禛也逐漸對這個心有異志的年羹堯漸漸警惕,欲派可靠的人去監視年羹堯。這個時候鄔先生設計,把李衛與翠兒的私情抓住,卻並不處理。只是把二人綁在王府中,靜候年羹堯的到來。

年羹堯看見這兩個在自己跟前長大的孩子受此無妄之災,於是便踱步至胤禛處,表示自己此次去四川任巡撫,一定會好好幹。並求了胤禛兩件事情,一是希望能饒過李衛與翠兒,二是希望胤禛能把自己的手珠賜給自己,做個念想。

這個時候胤禛與年羹堯的關係處於什麼階段呢,雖然二人已經不像之前那般同心同德,但是二人還遠未達到離心離德的地步。所以這個時候的年羹堯對胤禛還是充滿那種感激之情的,但是自己內心的野心又讓年羹堯想攀附八爺。所以這串手珠就代表了年羹堯與胤禛之間的主僕情誼,年羹堯將這串手珠貼身收著,這表示在年羹堯的潛意識裡,他還是把自己當做是胤禛的人。

後來胤禛為進一步拉攏年羹堯,娶了年羹堯的妹妹年氏,與年羹堯締結了姻親。這一段時間的年羹堯與胤禛似乎又回到了昔日的時光,胤禛也對年羹堯讚不絕口。且這種寵愛在胤禛登基之後達到了頂峰,在將十四阿哥召回之後,雍正欽點年羹堯為撫遠大將軍,令他平叛西北叛亂。

而雍正為了完成平叛這件大事,可以說給予了年羹堯最大的權力,凡是年羹堯所請,雍正必準。且只要與平叛有關的事宜,由年羹堯一體節制,無須請示。這個時候的雍正和年羹堯進入了親密關係的蜜月期,那串手珠則更像是二人的信物。

但是在年羹堯順利平亂之後,雍正與年的關係則一日不如一日。後來在大量的彈劾下,雍正下令解除年羹堯的兵權,降其為杭州將軍,回到最初的起點。這個時候的年羹堯無疑是茫然不知所措的,他選擇了最傻的一種方式。那就是以自己的倔強來證明自己的尊嚴,繼續抗爭著。

他繼續翻著牌子,吃著小炒肉,穿著黃馬褂。他也知道這樣鬥下去的下場只能是死,可他還是不信,為此他願意搏一搏。他把妻兒送走,斷了自己的後路,等待著最後的結局。

最後李衛來了,帶來了皇帝的聖旨和小翠的菜,年羹堯才明白,雍正和自己真的緣分已盡,他把那串象徵著二人主僕情誼的手珠扔到了桌子上,讓李衛還給他,而自己選擇黯然赴死。

看了聖旨的他,嚎啕大哭,像個做錯事的孩子。

以上。


逆流時代


清朝的皇帝,特別是康熙以後的皇帝,基本上朝珠是不離身的。清代皇室對於佛珠的偏愛區別於其他朝代的帝王。清朝皇帝佩戴的佛珠來源於藏傳佛教,早在努爾哈赤時期,已經有皇帝賜予臣子佛珠的先例,各級官員也會將稀有的佛珠當做禮物上貢。所以佛珠的往來代表著清朝君臣之間的一種情感交流,雖然雍正贈送給年羹堯佛珠之時,他尚未登上帝位,但是他對年羹堯的信任和期許已經表露無遺。


雍正贈送年羹堯這串手串之時,年羹堯還沒有什麼權勢。他即將調離外地為官,臨走之前,他專程找到胤禛辭行。胤禛當時問年羹堯,你最近對佛經有什麼感悟?年羹堯立刻拍了個馬屁,說四爺才是他的菩薩,他永遠做一個護法金剛。

胤禛問年羹堯這話,實際上是想要警示年羹堯,勿要再製造不必要的殺孽。畢竟之前在江夏鎮他一身殺氣太重,胤禛多少有些擔心他外放任職之後,身上再背血債。胤禛勸解年羹堯研習佛經,也是希望他能多一點慈悲之心,收斂自己的行為。而年羹堯的這句話表面上看是在捧胤禛,實際上也反映出他根本沒有將研習佛經的事放在心上。

後來在年羹堯的索求之下,胤禛將隨身攜帶的一串念珠送給了年羹堯。這串手串是警示、是信任、是期待,而年羹堯也果然不負胤禛所望,他一路過關斬將,協助胤禛登上皇位。胤禛登基之後,更是將年羹堯當作左膀右臂。

歷史上,雍正曾經在年羹堯的奏摺之上寫道:朕不為出色的皇帝,不能酬賞爾之待朕;爾不為超群之大臣,不能答應朕這知遇。惟將互相勵勉在唸,做千古榜樣入物也。在雍正王朝之中,年羹堯之於雍正,就是這樣一個難得的功臣。他想要和年羹堯做這樣一對“千古君臣”的典範,可惜最終還是逃不過君臣離心。

李衛帶著小翠做的飯菜來到年羹堯住的破爛小屋裡,看到年羹堯如此落魄,他也是十分難過。當李衛將雍正的手諭雙手捧給年羹堯時,他都沒有看一下,就將這串佛珠扔在了桌子上,叫李衛將這串佛珠還給雍正。

年羹堯留著這串佛珠,就說明一直都沒有放下和雍正曾經的主僕之情。當他將佛珠交還的那一刻也代表著他在心裡,兩人的主僕緣分已經散了。他扔佛珠的這一動作,既說明心中的不甘,嚎啕大哭又顯示了心裡的不捨和悔恨。年羹堯也期望雍正在看到這串佛珠之時能夠多少念及當年的情誼,善待他的家人。


木劍溫不勝


雍正讓李衛帶上毒酒要賜死年羹堯,年羹堯接過毒酒時心裡思緒萬千,最終將昔日雍正賜予他的手串物歸原主了。此中寓意只有雍正和死去的年羹堯懂了。

年羹堯手串的由來

康熙在位60年,子嗣眾多,太子連續被廢除兩個了,因此子嗣競爭地位非常激烈。雍正平日裡讀經拜佛,修養身心,好讓他兄弟們對他掉以輕心;同時雍正又善於在他父親面前表現,深得康熙的喜愛。雍正心裡很清楚,自己這樣很難奪得帝位,因此他開始拉攏父親的小舅子隆科多站在自己這邊,這時他在內宮有人幫忙,就差一位外臣幫助了。

這時有一位漢族人,年少有為,屢立奇功,深得康熙帝的賞識,朝中各方勢力都紛紛拉攏這位奇才年羹堯。雍正也更想得到他的幫忙,於是迎娶他的妹妹為側福晉,為了進一步拉攏年羹堯,就將自己最喜愛的佛珠手串贈與年羹堯,表示你就是我的左膀右臂,只要你存在就能為我消憂解難。年羹堯知道以後甚是感激,發誓要為雍正效犬馬之勞,生死相隨。最後雍正在隆科多、年羹堯等人的幫助下成功於四十五歲時登上了帝位,拉開了雍正王朝的序幕。

兔死狗烹、年羹堯還手串

雍正登基后帝位穩定,開始清算那些年為自己登上帝位的功臣,隆科多被罷官囚禁至死;接下來年羹堯也一點一點被削去兵權,直到李衛到了年羹堯的住處,獻上毒酒,一代大將軍就這樣死去了。

年羹堯還手串的原因:

一、手串(念珠)在佛教中可以讓使用者消除煩惱障和報障,因此年羹堯就是那位可以提雍正消除煩惱的人,當雍正帝位穩定,無外地內患了,年羹堯已經無需為雍正消除煩惱,久而久之年羹堯也會成為雍正新的煩惱之事。年羹堯明白了這些才將手串物歸原主了。

二、這也含有年羹堯心灰意冷之意,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啊!無需多言,將手串還回去,你我君臣從此一刀兩斷了!

結語:自古帝王多薄倖,最是無情帝王家,也不過如此啊!如果年羹堯能功成名退,或許能逃過一劫,只可惜他太相信雍正,這個昔日的夥伴了!最終落了個被賜死的地步。

我是大話歷史君,想看更多有趣歷史故事的讀者朋友,可以關注我喲!


安夏丨歷史君


我們來看看年羹堯是怎麼要到這串佛珠,又為什麼要這佛珠?年羹堯是血洗江夏鎮後,然後在柏林寺呆了幾天後,準備回四川的時候,年羹堯向雍正要兩樣東西,第一樣就是李衛與翠兒這對夫妻,第二樣東西就是這串佛珠。

為什麼要李衛與翠兒呢?表面上看,是年羹堯中了雍正與鄔思道的計,將李衛與翠兒帶在身邊做雍正的眼線,感覺好像,這一手是不留痕跡,但其實年羹堯是何等聰明的人,他豈能不知道呢?

他現在已是四川巡撫,是一方封疆大吏,他知道自己位高權重,雍正對自己不放心,所以看似中套,其實是主動配合,將李衛與翠兒帶在身邊,這個就像周瑜與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兩個演了一出好戲,不知情的只有李衛與翠兒。

那我們再來看看年羹堯在這次江夏鎮,主要有兩個問題,第一,將江夏鎮的幾百萬兩都收為已有,且沒有跟雍正彙報,第二,將江夏鎮男女老少幾百口全部殺害。

這個也就是年羹堯為什麼要這個佛珠的原因,當年羹堯提出這個要求的時候,雍正就問他這幾天在柏林寺有什麼感想,年羹堯說有兩個感想,第一,他說雍正是轉世的菩薩,那麼他要做這個護法的金剛,也就是說,他要對雍正一直忠誠,這個也是他要將李衛和翠兒帶過去的原因。

第二,這次江夏鎮,雖然有些事情是迫不得已,但是還是缺少了雍正所說的大慈悲心、仁心。年羹堯要佛珠,就是表明兩點,他會忠誠於雍正,他會多一些包容心,慈悲心。

那年羹堯為什麼臨死前要將這個佛珠還給雍正呢?對應著,他為什麼要這串佛珠,他也在表明他為什麼要還這個佛珠。年羹堯是死在他的驕傲自大上面,但是他對雍正還是很忠心的。

而雍正是可以留他一條命的,但是雍正還是下定決心要將年羹堯殺掉,年羹堯歸還佛珠是,是想說雍正也並不慈悲,而且還是過河拆橋,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年羹堯此舉有恩斷義絕之義。


歷史簡單說


(一)

不存在功高蓋主,不存在藏良弓,雍正皇帝是被迫無奈賜死年羹堯。這個手串,我認為代表著年羹堯的心理歷程,還給“他”,表示年羹堯大徹大悟,悔恨當初。

(二)

在年羹堯前,導演安排了這麼幾段劇情:

第一,雍正皇帝詢問張廷玉,年羹堯就真的該死嗎?張廷玉的說法是,皇上現在在整頓吏治,該有一個了斷了,聽到這裡,雍正把一旁的茶水打倒。

第二,雍正派李衛去傳旨,注意,是李衛,不是其他人。此時的年羹堯掏出手串,看了看,滿臉複雜。之後,跟一個放牛娃下棋,絲毫沒有波瀾,最後放牛娃贏了,年羹堯也把身上為數不多的一枚銅板,給了他,我認為年羹堯故意防水。


第三,李衛到來,年羹堯十分鎮定,倒是把一旁的牧童嚇著了,他絲毫不驚訝,宛如心裡有數,似乎早已經等待著這一天。在進破棚後,年羹堯伸手向李衛要聖旨,同時讓李衛把手串還給“他”,之後根本沒有看聖旨,直接痛哭,慢慢拿著聖旨離開了。似乎等到了!


(三)

年羹堯得勢時,雍正賜他手串,到最後歸還手串,這之間,手串見證了年羹堯的起落,也代表了他的心理歷程。

對於他的死,我認為,雍正皇帝知道年羹堯忠心耿耿,根本不會背叛他,但被迫無奈賜死他,否則朝廷動盪。這裡可以看出,雍正妥協了!但是還是安排李衛去處理!



手握大權,年羹堯得意忘形,被一貶再貶,年羹堯頓悟,他似乎知道自己會死,所以在等待著這一天,還提前安排後事。

年羹堯跟牧童下棋,我認為很有意思,這是神來之筆,正如“人生如棋,棋如人生”,暗含著朝廷博弈,也暗示著年羹堯之死的原因。



明月滿則虧,年羹堯大徹大悟,無奈為時已晚。

而歸還手串,對象是“他”,有可能是指雍正皇帝,有可能是指年羹堯原先的自己。意思是重新再來,可恨為時已晚,如今悔恨,所以他痛哭……


史小二記


意思很簡單:恩斷義絕。

雍正信佛,這串金剛菩提手串是他一直隨手相伴的,為何到了年羹堯的手中呢?那是在他奪嫡之時,他令心腹年羹堯去江夏鎮捉拿八爺黨的財神劉八女,結果年羹堯大開殺戒,血洗江夏鎮。這給雍正惹了禍。在受到雍正斥責後,年羹堯請求雍正把這串手串賞給他,以平息他身上的殺氣。雍正便給了他。

此後,這串手串一直帶在年羹堯身上。

年羹堯是在什麼情況下把手串還給了雍正呢?是在他臨死之前。

那時,他已和雍正鬧翻,被雍正貶去守城門。於是,年羹堯便戴著這串手串,身穿黃馬褂而守城門。這相當於向雍正示威。

雍正終歸沒有放過年羹堯。他派李衛帶著旨意去見年羹堯,賜死。

年羹堯接過旨意後,立即摘下這串手串,讓李衛還給雍正,然後仰天痛哭。

雍正和年羹堯,是互相成全的關係。年羹堯本是雍正府上的包衣奴才,是雍正一路庇佑提拔,年羹堯才能步步高昇;但在雍正奪嫡時期以及當上皇帝之後,年羹堯也發揮了巨大作用,幫助雍正奪得並穩固了帝位。

兩人曾經有著親密的關係,但隨著年羹堯功高震主以及越來越跋扈,君臣之間未能善始善終。

年羹堯歸還手串,其實也是在向雍正表達心中的怨憤。


趣談秘史


分析一下在雍正初年的時候,年羹堯起到了兩個很大的作用;

一,作用就是在雍正帝登基的時候,替代了當時的大將軍王十四阿哥允禵的位置。

四阿哥胤禛對十四阿哥胤禵當然不放心了,十四阿哥胤禵手握軍權,還是讓大舅哥年羹堯去當撫遠大將軍比較好。

二,就是雍正元年的1723年,青海羅卜藏丹津的叛亂。年羹堯受雍正帝的指派,當然要去平叛,一戰功成,所以雍正對他極其欣賞。


雍正帝是一個非常懂得帝王術的人,對於這樣一個極其重要的大將軍王職位,又手握重兵在外的臣子,雖然是曾經的家奴,他還是情盡籠絡。

但他的手段也很尋常,首先是加官晉爵,這在漢人當中非常罕見。另外就是給予年羹堯各種各樣的信任,比如說陝西乃至整個西北所有的軍政大權全部下放給年羹堯。

還有就是雍正帝各種給錢賞賜,雍正還用快馬加鞭的方式把廣東進貢的荔枝賜給年羹堯,這享受不一般,年大將軍似乎瘋迷了,依然擺著大將軍的譜。


年羹堯穿戴御賜的黃馬褂,接受著過往官員行人的參拜,真正是把自己當了王爺了!有人向他行禮,年羹堯充耳不聞。

當他在靜靜的聽著遠處牧童唱的一首歌謠的時候,似乎羨慕牛兒牛兒坡上的時光,田園綠野好風景,一方黃土一方天,山又高來水又長。

聽著這首動聽的歌謠就像是年羹堯自己的輓歌,年羹堯聽得入神,細心揣摩著歌詞的意義,年羹堯心裡不禁想到:是啊,這漂亮的風景,怕是隻要牛兒能自在的享受了,而自個即將化作一捧黃土,可是我年大將軍在青海之功呢?


年羹堯在牧童的眼裡,這個骯髒的男子可是個莫測高深的人。 作為江蘇巡撫的李衛來了,李衛此行的意圖就是向年羹堯傳達雍正帝的聖旨:賜其自殺,此刻李衛是否想到了什麼?

這李衛和年羹堯是舊相識,同為雍正皇帝藩邸的奴才,年羹堯看著這位從前的兄弟,能不哭嗎,痛哭流涕。

他應該已料到這一天,可是當這一天真的來了,他才明白,他還不如那個放牛娃。 他是真正放下了嗎,一切怨恨的心情一股腦的湧上心頭,自個赴湯蹈火,這一切的一切不都是為了你雍正能坐穩皇帝位嗎?

現在催命鬼來了,年羹堯死不瞑目。 怨恨的淚水盡情落下,他摘下了戴在自己手上的“佛珠手串”,他要還給雍正,這手串是當年雍正所賜,我此刻交還給他,表達了年羹堯和雍正帝恩斷義絕。 就這樣,年羹堯在嚎啕大哭之後自盡了!
(以上圖片來自影視資料)

請關注《邸曉居MBA侃歷史》歡迎網友們一起互動、評論、留言必回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