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樣看待中小學教師評職晉級的?為什麼有一些人反對職稱評比制度?

燭之光jy


中小學教師評職晉級存在諸多問題,比如評定過程不公平、不公正、不透明問題,評定職稱所需要的證書、論文與教學水平無關,且存在權錢交易等腐敗問題,教師工資與職稱掛鉤,造成同工不同酬,行業內部同樣工作量的人因職稱不同而工資差異巨大等問題,這一系列問題的存在不僅嚴重製約了教育的發展,更嚴重打擊了教師的工作積極性,也因此遭到越來越多的教師的反對。其具體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教師工資與職稱掛鉤造成教師工資千差萬別,同工不同酬。並且更大的問題在於中級職稱、高級職稱實行“限額制”,年級教師晉升中級職稱、高級職稱越來越難,這也意味著教師在從教工作期間的絕大多數時間都拿低職稱工資,甚至有可以一輩子無法評上高級職稱。因為目前高級職稱不得超過全體教師的6%。這讓94%的教師晉升無門,嚴重打擊了工作積極性。

我地各學校目前能評上高級職稱的鳳毛麟角,已經連續十年沒有高級職稱的名額了,而之前評上高級職稱的老師也多是領D和領D家屬或上級領D的親戚。普通一線教師,無論教學成績如何,教學水平如何都無法評上高級職稱,這讓廣大一線教師感到極大的不公平。

二、職稱評定嚴重與教學水平、教學成績脫節,拉開職稱評分高低的多是來自教育行政部門發放的證書,而這個證書的爭取,絕大多數教師沒有資格參與,小到優質課,大到骨幹教師,優秀教師等,根本不是統一考核評定,絕大多數教師根本沒聽說過,而證書已經落入“他人”之手,而這個“他人”怎麼可以得到大多數教師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證書的呢?箇中真相大家可想而知,這樣不明不白的評定大家能服氣嗎,這種職稱評定大家能不反對嗎?

如下圖所示:科技成果項得分,有的教師得來的證書來自省、市,而怎麼得來的,下面的老師全然不知,難道教學水平的考查不應該得到大家的認可嗎?綜合獎勵得來的證書更是這樣,一些教育G部年年有“優秀教師”稱號,而這些人根本不用任課,優秀教師從何而來,可不可笑?而一線教師四、五年也得不到一個最小的證書。就更別說省級、市級的了。

還有一些類似“野雞”的證書,憑網上拉票得來的,也可以加大量的分,跟教學成績和水平半毛錢關係也沒有。明目張膽到如此令人髮指的程度,怎能讓人不反對?

三、職稱評定要求的論文,老師自己寫的,無論水平如何都不能發表,只有交足了版面費才能發表,也就是說只要交足版面費就可以發表,而在不需要交版面費的雜誌或教育書報上發表的論文卻不被承認和加分。“買”來的論文充當評職稱加分,誰能服氣,誰不反對,難道這樣的論文能說明教師的教學水平?

四、即使你過五關斬六將,終於在單位職稱評定加分中拔得頭籌,把所有資料交到上級審核中心進一步審核,而審核費多少,明裡有數,暗裡有數嗎?數目之大到了我不敢說的地步。

總之,評職稱早已偏離了初心,與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成績,甚至師德、師風越來越沒有關係。而滋生出來的一系列靠吃職稱上位的利益鏈越來越明目張膽,這能不讓人反對嗎?職稱不死,教育不興,絲毫不誇張。


指尖教育帝國


我覺得我最有資格回答,我大學四年本科畢業,工作21年了,在十年前就擁有了評職稱的東西,論文,課,優秀若干,課題,專利等啥不缺,工作量和其他老師一樣,參與了兩年,看透了其中的問題,放棄了,不參與了。原因很簡單,有錢有關係就能上,舉例說明,第一年,有個兩年多沒上班的評上了,當年要求是三年的工作量和考勤,人家全滿滿的,三年的考評,我親自看到有人在改動考評的分數,因為我就站在他身後看他操作電腦改數字。第二年,一個人什麼都沒有,榮譽課啥的,是一切無,打分出來人家不光什麼都有,並且還是第二名,原來全是造假啊?因為他做生意有錢!從那開始我死心了,也看開了,不評了,也不管閒事了,做好本職工作就行了,多餘的一點都不幹


正義與黑暗3


中小學職稱制度最大的問題,在於不合理的形態分佈,教師群體的職稱最合理的形態應該是橄欖型,而非現在的金字塔型,這是一種極不合理的形態。

世界上公認的最好的社會形態是橄欖型,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富豪再多不代表社會富裕,中產佔比越大社會越合理也就越富裕。教師職稱也應該是中級越多,分佈越合理。

一名教師,如果幹了十年二十年三十年還是初級教師,這說明這個職稱制度錯上了天,沒有一名老師幹了一輩子教師,中等都達不到!

為何造成這種狀況?就是所謂的崗位指標設置造成的,以崗位設置為藉口,嚴格控制包括中級職稱的指標數,這絕對是一個錯誤。高級職稱需要控制,但中級職稱不應該控制,這樣才能形成橄欖型的合理分佈佈局。

也就是說,任何一名老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在其教齡達到約10年左右時,就應該水到渠成地取得中級職稱,不應該有一名教師以初級教師身份退休。初級教師只能是新入職者向中級教師的過渡,擔任的時間應該不超過5年。

評不上高級教師可以,但評不上中級職稱,是如論任何也說不過去的,這完全是制度安排上的問題。這種嚴控中級職稱指標的做法一天不取消,職稱制度就發揮不了正面作用,只會起到反作用。

中小學教師職稱的另外一個問題是評審的不公平不公正的問題,而這個問題,正是上一個問題導致的。試想,如果指標放開了,評審就不會那麼擁擠不堪,該晉升的必然會晉升,誰還會挖空心思鑽空子做假材料呢?完全沒有必要嘛。

綜上,筆者認為,打造橄欖型職稱分佈形態,是改變現行職稱制度受到普遍吐槽的牛鼻子,徹底放開中級職稱指標,適當控制高級教師指標,縮短初級職稱任期,就能解決好職稱問題。


當代師說


這麼看:

一是怎麼看待教師評職稱。1.中小學晉升職稱是一個完善的體系。新教師,初級教師,中級教師,高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名譽稱號:特級教師,教育專家,教育家)……每一級又有三檔……階梯上升;2.收入隨之增高,副高級職稱之後,與前面的工資待遇有較大差距;3.副高級以上職稱名額很少,約佔教師總人數的10%左右;4.競爭激烈,尤其是近幾年,由於名額所限,晉升高級教師職稱競爭已成白熱化,很多地方積壓嚴重;5.到了改善的時候了……

二是為何有一些老師反對。1.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屢敗屢戰,甚至超過了分數很多,就是沒有名額,心生厭倦;2.已經晉升的高級,收入突然提高很多,比自己高那麼多,心裡難以承受;3.高級職稱本身有些賦分用處不大;4.既然擠不上,就都按照教齡來吧;5.個別高級教師上課少或者不上課,成績也一般……

三是怎麼辦更好。完善晉升職稱。減少職稱在工資中的佔比,增加教齡在工資中佔比,增加高級名額,增加績效工資,已經實現的農村教師三十年教齡直接晉升高級教師職稱……至於老師們普遍要求的取消職稱,還有點操之過急……

四是改善職稱晉升,務必聽取一線老師的意見建議,看看到底老師們什麼想法……這樣,才更加接地氣,有效果。

總之,老師們在沒有改變晉升職稱的前提下,還要愛崗敬業,紮實工作,上好每一節課,做一個學生喜歡,教學質量高的好老師。

追求有趣,趣答教育疑難困惑,隨時交流,祝你成功。


追求有趣


早就說了,職稱評比制度是一個毒瘤。

昨天我才跟一個上一年想評職稱,但是交了錢遞交所有資料之後落選的一個老師講過,其實職稱真的沒有必要搞得這麼風火。知道他們為什麼每年的職稱條件都要改嗎?因為職稱不是為我們普通老師設的,是為上層的人設定的,本來你設定了一個門檻,然後每一年哪一個人達到了條件,就讓她升高級,這樣挺好的。但是他們每年的條件都會變,如果問他們為什麼會變,他們肯定會說要控制升級的人數。但是明眼人都會知道他們是為自己上層的人服務,至於你下面的老師,有哪一個可以剛剛好踩到這些蘿蔔坑,那就看命運嘍。

早期的時候條件還是比較寬鬆的。只要做足了公開課的材料,這些年份的一些固定材料或者是論文達標,基本上就可以通過了。後來又陸續加進了一些課題,或者是區市以上的公開課的一些要求。最氣人的是早期他們是需要我們買600塊錢的計算機輔導光碟,交600塊錢的計算機考試費,到評選的時候又交600塊錢的評審費。有些老師還是憑几年都評不上,但是又沒有明確的原因。職稱評審,不單費時費力,而且對於他們來說,這可是一個金礦啊。有很多老師明明條件已經符合了,但是在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就需要參評三四年才能夠通過,達到高級的職稱。職稱評定根本就是危害教師界,為害教育。我們還沒有算那些大量造假的過程,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折成多少的學生為他們上公開課作秀。

我有一個50歲的女同事,一直升不了高級,但她一直都跟同齡的已經升了十年高級的同事比,自己老公是供電局的,錢大把,但就是不安份做個富婆,天天在我們面前嘮叨說同齡的女老師減一千元把工資給她都願意了。我真擔心她最後會憂鬱而死。

再說我那個申請了高級不通過的同事吧,她說現在教滿30年,工資就會升很多,跟高級沒什麼區別了,上次那個快退休的女同事問我工資多少,我才發覺她現金工資已經達到8100了,也沒有聽她說一些高級的話題,何況,過兩年退休了,同齡那個女同事高級職稱就全沒用了,雖然還是會高出一點,但已經完全沒有優勢了。

這職稱的禍真的可以遺害千年的。教育界就是這樣,一塊錢也要計較,讓所有有心教學的老師不得安寧,過了的人自然默不作聲,因為他們不用再努力了,一個已經升級,所有事情交給沒升級的,就可以收著高工資不再參與辛苦工作,難為了那些每年拼搏去沒有成果的老師。


教你孩子學英語


職稱本意是好的,但是現實就不一樣了。如同教齡的兩個人:晉升高級就像孔乙己中舉,一勞永逸,名譽和薪水雙豐收。久不能晉升的,薪水少,一無是處,懷疑人生。這說法雖然有點誇張,但我知道的很多教師基本認同。有的人說,現在的老師過得太好了,一天上兩三節課,每月拿好幾千。現實確有這事,極少少數五十左右的高級教師就這樣。還有一個星期上幾節課的或不上課的呢。但絕大多數的年輕教師,每月實發工資不過三千,比任何崗位的同學,同齡人的收入都少。或許有人說,其它的收入,如補課費呀,獎金呀……為何不說出來。有這個疑問的,我只能呵呵了


勞伍哥


我想應當把題目中為什麼有一些人反對職稱評比制度已換成,為什麼絕大多數一線老師反對職稱評比制度,在這裡要強調一下老師。

這是因為職稱評比和晉級的結果往往與一線老師沒有太大的關係,當然中級職稱的晉升可能有關係,高級職稱對於一線老師來講,就像那海底的月亮。

大家都懂得海底的月亮看起來非常漂亮,看起來觸手可及,捧在手心中還可以看到一個月亮,但是那個月亮不是你的,他在天上你怎麼想也不可能到你的心中,也不可能到你的懷抱中。

職稱的評比和晉升,在很多單位來操作的過程中,其實都是若隱若現的傾向了某些情況的特殊人,這種情況下,對於普通的老師來講幾乎就是不可能的,估計過幾年或者幾十年之後,一些重要的領導幹部職稱解決之後,有空餘的名額才可以輪到一線老師。

可是到了那個年代之後,估計很多老師都退休了,甚至中級都沒有解決。

想一想如果一個老師工作了一輩子,退休的時候中級沒有解決,這簡直就是一個莫大的笑話。

如果有人生可以再次來的話,我想每一個退休之後卻依然沒有晉升中級老師,將會對教師這個職業恨之入骨。

所以職稱問題是我們現在教育的一個很大的問題。


宜城老師


為什麼反對?因為職稱評定製度傷透了廣大教師的心❤!

絕大部分教師選擇了這個職業,就意味著一輩子的職業上升通道狹窄。加上他們的工資本來就低。所以晉升職稱便成了他們唯一的希望了!

偏偏這個希望卻那麼渺茫!渺茫到教師絕望!

第一,絕大部分教師在低位職稱徘徊,由於職稱是與工資掛鉤的,所以他們幾乎一直都無法漲工資。

第二,職稱評定的限額制度,導致大家擠獨木橋,嚴重影響同事之間的和諧!

有一個笑話說的是某校職評會議,開成了互相揭短會、肉搏會、攻擊會!教師的形象在那一刻轟然倒塌!可謂斯文掃地!職評會讓人明白什麼叫“肉搏拼刺刀”!

第三,職稱評定耗費了教師大量的精力!使教師無法定下心來教學。

職稱的高要求幾乎到了奇葩的地步。條件之複雜、之高!讓大部分教師疲於奔命、勞心勞力,卻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第四,在職稱評定製度下,教師不是努力鑽研教育、教法。而是到處鑽營,搞人際關係,為自己謀取私利!

第五,由於職稱評定製度的高難度,當資源被行政領導佔據的時候,必然引發一線教師的不滿。造成幹群關係的緊張!

大家說,這樣的一個飽受詬病的制度,還有存在的必要嗎?


姑蘇講堂


中小學教師評職晉級對於某些學校和某些老師來說,就是一場“鬧劇”。評職晉級的公平性和公正性,在這些“劇碼”裡越來越沒有份量。

比如:評職述職,參評的人人都聲淚俱下,教育之路中的悲、愁、苦、痛、累全都一一上演,比誰受的苦痛最多、比誰最值得同情。如果誰能得上個“大病”,那基本就是“綠色通行了”。

比如:評職年限,這個是最讓人無法理解的,截止日期是某年某月月末,你就是差一天,下個月的月初,你都沒資格參評,只能等到明年。

比如:評職分數,綜合各項評比分數,這個分數是很有“講究”的,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就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

比如:學校的評定方案,如果具有“傾向性”,那麼,你是屬於被“傾向”的,還是非“傾向”的。

為什麼反對職稱評比制度,就是因為對於這個"職位”很多老師“不”相稱“。友友們認為呢?歡迎留下你的評論。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點贊、關注、留言(圖片來源網絡,侵刪)


月亮姐姐Nancy


我不反對教師職稱制度,反對的是目前的教師職稱評定製度。

現在的教師職稱制度不是沒有任何積極作用,當初設計的目的也是對為了提高廣大教師研究教學的積極性,為了讓在教學上做出成績的教師獲取更多的報酬。只不過是後來變味兒了,做出成績的老師不一定能最先獲得晉級的資格,反而是那些不在教學第一線工作的領導和那些跟領導關係比較好的人優先獲得了晉級資格,讓那些潛心研究教學的老師們寒心。

還有就是評價機構的腐敗也讓廣大老師看不到希望,甚至形成了在一個區域內,各種職稱的指標和評審過程都是明碼標價,你首先要弄到一個晉級指標(花一筆錢),然後還要拖關係打通中評委、高評委關係(再花一筆錢),甚至出現了一種怪現象,大傢俬下里討論晉級的事兒,都在討論:嗯,你再晉級有點兒不划算,再有五年就退休了,每個月漲的工資跟花的錢差不多,還晉它幹嘛;他晉級比較划算,才三十多歲,最多四五年就把花的錢給掙回來了,剩下的都是賺的。

所以,解決問題的關鍵是評價方法的選擇和評價過程的公開透明。例如,可以把領導職務跟普通教師的職稱評定分開來做,領導就跟領導比貢獻,教師跟教師比成績;職稱評定也不應該由行政機構來主導,應該由真正工作在教學第一線的教師來評判;職稱評定也不該是終身制,不能說評上了高級職稱,一輩子就是高級職稱了,這樣也容易出現一旦評上了高級職稱,立馬不再努力工作,形成了拿高工資的都是不幹活的怪現象。

希望教師職稱評定製度能夠儘快改革,今後不再成為話題,讓廣大老師都能夠認真研究教學,而不是每天為了拿個破職稱而煩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