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期,東吳的戰力比蜀漢如何?

Y_______平源


戰鬥力與實力是兩碼事。

如果你指的是戰鬥力的話,蜀漢軍的戰鬥力強過東吳軍。

如果你指的是綜合實力的話,東吳強過蜀漢。

首先看東吳與蜀漢的人口與地盤對比。



蜀漢的人口與地盤一直不太穩定,波動較大,但一直沒有超過東吳。赤壁之戰前,劉備僅有江夏郡一半,還是靠劉琦才有立足之地。赤壁之戰後,劉備拿下荊南四郡,後又向孫權借來南郡,共佔有荊州五郡。

無論赤壁之戰前後,劉備的人口和地盤與東吳相比相差甚遠,這也是孫權肯把南郡借給劉備的原因之一。當時的東吳佔有江東六郡,人口是劉備荊州五郡的數倍,地盤也比劉備大。

劉備取益州後,荊州經雙方湘水劃界,劉備在荊州僅剩三郡,在漢中之戰後,劉備的地盤達到最大,總共是一州加三郡,益州+漢中+荊州三郡,總人口約140萬,總兵力約14萬人。



而同期的東吳,擁有揚州六郡+荊州三郡+交州,總人口約200萬,總兵力約20人,雙倍於蜀漢。

再之後,劉備的蜀漢開始走下坡路,荊州三郡丟失,關羽被殺,夷陵之戰後,數萬蜀漢精銳毀於一旦,國力衰弱,幾年無力對外戰爭,更不用說和東吳比了,論實力,東吳差不多是蜀漢的兩倍。

再說蜀漢與東吳戰鬥力的問題。

曹魏善於騎兵作戰,蜀漢善於山地作戰,東吳善於水上作戰,各有所長,各有所短。



蜀漢的前身是劉備在北方的一路拼殺,劉備在動亂的北方,兵不過數千,將領只有關羽和張飛,一路拼殺,不斷地投靠他人,在無數諸侯陸續被消滅,劉備始終存在,並以獨立的姿勢存在。

而之所以存在,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劉備的戰鬥力相當強悍。

北海相孔融因為被黃巾軍圍困,派太史慈向劉備求救,劉備馬上親自救援孔融,大破黃巾軍,要不是劉備戰鬥力強悍,孔融為什麼求救劉備,要知道孔融手下的太史慈也是一員勇將。



北方大大小小的軍閥,如袁紹、公孫瓚、劉岱、袁術、呂布等都被消滅了,劉備還活著,要不是戰鬥力強,頭腦靈活恐怕早被消滅了。

南郡之戰時,關羽和張飛都協助周瑜攻城,歷時一年,拿下江陵城。劉備打益州,歷時三年,野戰全勝,基本上是圍城戰,客場作戰的劉備軍也實易不屬,要不是戰鬥力強,也拿不下益州了。

漢中之戰時,劉備傾益州全力與曹操爭奪漢中,硬碰硬,斬殺夏侯淵,曹操親自來戰也無能為力,劉備奪取漢中,平生第一次憑戰鬥力擊敗不可一世的曹操。



襄樊之戰時,關羽軍可謂戰鬥力強悍,首先擊敗呂常和曹仁,圍了襄陽和樊城,之後擒于禁,斬龐德,威震華夏,這戰鬥力簡直秒殺東吳,最後的失敗也是東吳偷襲。

夷陵之戰時,前期劉備軍進展順利,擊敗東吳守軍,一直推進到夷陵,最後的失敗也是因為劉備的失誤棄船上岸,導致被東吳水軍包圍,並切斷長江兩岸的聯繫,才失敗。

然後諸葛亮五次北伐,以贏弱的國力,打得強大的曹魏只能採取守勢,戰鬥力不可謂不強大。並且北伐還取得了不少成果,奪了武都、陰平二郡,殺了王雙、張郃等名將,曾大敗司馬懿。



反觀東吳,赤壁之戰主要是東吳所長,用水軍擊敗曹操。南郡之戰是周瑜領導的攻城戰,打江陵城打了一年才拿下。

東吳軍打山越賊和交州倒是很順利。

數次合肥之戰,孫權基本無功而返,十萬大軍被張遼800人按在地下摩擦,還成了一生的陰影。

蜀漢軍積極進取,戰鬥力強,東吳軍守士有責,進取不足,戰鬥力弱於蜀漢軍。


一國之君歷史研究


三國初期魏國收編北方冀州袁紹等人口,共十個州,人口約在在350到400萬,後期400到500萬,兵力約總人口十分之一即是50萬左右,蜀國前期人口大約150萬到200百萬,荊州丟了後劉備兵敗慢慢人口是在減少,前期兩個州後期一個州,人口大約120萬到150萬,兵力為15到18萬左右,吳國前期人口150萬到180萬,後期有200到230萬,前期兩州後期是三州。因此說蜀國擁有荊州時期也沒能超過吳國,何況後期夷陵戰後。另外有一個最重要的因素蜀國只擁有益州,劉備佔了劉焉劉璋地盤,事實上益州土著勢力一直沒服劉備內部矛盾很大,所以諸葛亮北伐主要就是調解內部矛盾,然後騷擾魏國延遲滅國而已,吳國則是老孫堅和孫策打出來,張昭黃蓋魯肅等謀士將領一直是嫡系,而且佔有長江天險地勢,蜀國一直是弱勢。如果三國按十分來算, 魏國佔5.5分,吳國佔2.8分 ,蜀國才1.7分。


風雅秀仕


自然比蜀漢更強,不要被小說三國演義欺騙了。

事實上,東吳名將輩出。這些名將都可以稱得上是文武雙全,或者叫儒將,而且都有拿得出手的戰績。早期的孫策打出了江東的半壁河山,甚至是江東班底。他的盟友周郎更是運籌帷幄決勝千里,著名的好戲火燒赤壁,更是奠定了天下三分的局面。說諸葛亮未出茅廬一直天下三分,相比周瑜卻是著名的實幹家,一番大火讓曹操八十三萬人馬逃回北方,可以說周瑜是當時最著名的將星。

周郎英勇善戰,呂蒙也能出奇制勝,蜀漢大將關羽就死在呂蒙手裡,所謂白衣渡江,兵不血刃拿下荊州,就是這位呂蒙將軍。當初呂蒙是一個大老粗,是孫權逼著呂蒙讀書,後來成了有勇有謀的大將。

至於魯肅,其人智勇雙全,有時不亞於諸葛孔明,和蜀漢結盟,此人功不可沒。

陸遜是三國後期的大將,一把火燒掉了劉備的精銳。火燒連營成了三國時期以少勝多的戰例。

至於丁奉徐盛陸抗等人都是著名的大將。三國時期東吳的兵力比蜀漢強,相比曹魏稍顯不足,不過東吳總能應付自如,讓人叫絕。


李治亞文史博客


東吳肯定強過蜀漢,這個沒有疑問,雖然219年劉備封漢中王時實力達到頂點,但也只有趕超東吳的趨勢,後來呂蒙過江奪荊州,關羽、張飛接連被殺,夷陵之戰蜀漢慘敗,再無力對抗東吳。

圖為三國遺址昭化古城。

三國中,蜀漢的實力是最弱的,東漢共有13個州,蜀漢只佔據了一個益州,而東吳有三個州,蜀漢的人口不足100萬,東吳的人口200多萬,蜀漢人丁興旺的快,佔據益州後兵力瞬間得到補充,五虎上將盛極一時,最兵力最多也就10萬,還是舉全國之力;但蜀漢凋零的也快,隨著伐荊州失敗後,關羽、張飛連同兵馬基本覆滅,再無力東討。

圖為劉備惠陵,位於成都武侯祠。

蜀漢和東吳也有相同的情況,掌權者都是外來者,但東吳從孫策收攏江東勢力,到孫權登位,已歷經三代幾十年的統治,政權比較穩定,而劉備進蜀沒幾年,一直無法解決跟士族的矛盾,對南蠻的控制始終不得力,南中、越雋、永昌等地經常叛亂,消耗了蜀漢的國力,而蜀漢軍對外的戰爭,都是以失敗告終,戰鬥越來越羸弱。

圖為南京石頭城遺址,是當年東吳的第一軍事要塞。

最後再說一下,《三國演義》的毒很深,羅貫中嚴重矮化了曹魏和東吳,把蜀漢刻畫的很高大上,但實際上東吳團隊是非常厲害的,草船借箭就是孫權乾的,風流倜儻的周瑜儒將,陸遜文武全才堪稱社稷之臣,反之真正的蜀漢,無大將也無文官,決不像小說寫的那般。


圖文繪歷史


首先,我們要分析強弱問題,必需得有一個時間點的確立,那麼強弱之分才有個定論其次,要說強弱,我們一般是從兩方面來考慮的,一是兵力,二是領土,領土是資源,兵力是武力再次,我們都要知道,無恆強,無恆弱從以上三點作為基礎我們來分析三國中的曹魏、蜀漢、東吳的強弱我們才會有一個比較準確的答案。

時間的定位我想分兩個時間點來分析。

我們先將時間定在蜀漢獨立,劉備稱帝的時間點,因為那是三國兩國獨立稱帝,也基本上定下了天下三分的時期,這個時間點非常具有代表性,為什麼,因為東漢在這一刻起,宣佈了正式滅亡:

魏國:強,強大指數100分,

蜀國:強,強大指數85分,

吳國:弱,強大指數45分,整體格局,兩強一弱。

這個時間點,蜀國佔了益州漢中荊州,可能大家都不感覺強,但是,你們要知道,益州和漢中是什麼地方,這個地方可以說是天府之國,可以說是兵多糧廣之地,更重要的是,當年劉邦打天下就是從這裡打出去的,這個地方其實真的可以算是易守難攻之處,劉備拿下了益州之地,再加上荊州四郡(其中荊州一半是在東吳手裡並非荊州全部)可以說是佔據了各種優勢,而魏國就更不用說了,幾乎所有的資源好的北方州郡都在他手裡,強大是肯定的了,至於說東吳,有人說東吳實力很強什麼什麼的,其實錯了,東吳非常弱,可以說赤壁之戰遇到曹操一來,幾乎整個東吳半數人都想投降,能夠打贏赤壁真的是走了大狗屎運了,然後赤壁打完,本來荊州是整個赤壁之戰的戰利品,卻無力收回,被劉備借荊州玩得團團轉,不是他不想收回荊州,是他沒能力收回荊州,要是真能武力搶回荊州四郡,說不句好聽的,你劉備算個什麼東西,你皇叔關我屁事,我收回荊州我還要發展我還要發育呢,借你幹嗎,而劉備當時赤壁之戰的時候,你要知道差點被曹操給滅了,強大指數最多隻有10都不到,還是依靠劉琦的江夏發育才得以生存下來,連東吳都要和劉備聯合起來對抗曹操,你可以想像,他是有多弱?

所以,劉備在拿下了荊州一半之後,其實強大指數達到了20,而拿下了益州增加35,拿下了漢中增加了20,資源及兵力指數再加10,強大指數達到85,是真的達到了中等強大的程度。

第二個時間定位,我們要定位在劉備死後,孫權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吳王,建立吳國,真正的三個國家鼎立的時候:

魏國:強,強大指數100分,

蜀國:弱,強大指數50分,

吳國:弱,強大指數65分,整體格局,兩弱一強。

蜀漢在劉備死後,幾乎是比東吳還弱,因為首先關羽失了荊州四郡,幾乎是整個荊州軍團被團滅,劉備夷陵之戰幾乎是打掉了整個家底,因為當時劉備確實是感覺自己有能力一舉把荊州拿回來,甚至是打到東吳老家的,所以整個出動的大軍幾乎是在四川整編出來的川軍團,所以這一時間真的是大傷元氣,而東吳拿回了荊州四郡,把劉備那20分給拿了過來,但是從此之後東吳幾乎都再也很少有大動作了。

但是!也正因為如此,咱們要知道,正是因為兩弱一強,才能夠墊定住穩定的三國局面,如果不是的話,兩強一弱,最終肯定是會被成了南北朝,咱們想像一下如果劉備夷陵之戰贏了的話會怎麼樣,魏國會看著嗎?肯定不會,肯定立刻出手,東吳肯定會被蜀漢和曹魏聯合給瓜分了啊,所以最終三國的鼎立,就是肯定是一強兩弱的局面:

蜀吳聯手,和平

魏打吳,蜀出手救吳

魏打蜀,吳出手救蜀

蜀打魏,吳不出手,或者是偷襲

吳打魏,蜀不出手,或者是偷襲

所以三國的後期的局勢基本如此,這就是三國這兩段時間的強弱之分


神人院長黃老邪


在襄樊之戰前,蜀漢的實力是整體強於東吳的,當時劉備坐擁荊益兩州,實力僅次於曹魏。劉備稱帝后賜予了關羽假節(也就是對荊州有獨斷之權)後,關羽發動襄樊之戰——水淹七軍後,東吳怕蜀漢實力更強大,於是偷襲荊州導致關羽首尾不能相顧最後敗走麥城,關羽戰死後劉備失去荊州,直接導致劉備實力弱於東吳的還是劉備與東吳夷陵之戰。

夷陵之戰後蜀漢實力大損,而且損失了多員大將,至此蜀國實力在三國中最弱偏居益州,在沒有足夠的人口、土地和人才的情況下諸葛亮北伐無異於勞民傷財,最後諸葛亮病逝於五丈原,在劉禪後期軍備廢弛,在鄧艾的奇襲下毫無抵抗之力,最後劉禪投降,蜀漢滅亡。

雖然諸葛亮數次北伐都無果,但其盡忠報國的決心著實令人敬佩,明知不可為而為之也是對天命的抗爭吧!



釣海翁


當然是蜀漢強了。三國鼎立局面行成後,劉備經漢中大捷,正是蜀漢勢力頂峰,曹魏集團尚避其鋒芒,何況東吳阿蠻


建造師98


三國中,大家在印象中,東吳是最沒有存在感的,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三家分天下,曹操佔的是天使,挾天子以令諸侯,劉備佔的是人和,靠皇叔的身份,走遍天下。東吳是地利,依據長江天險。論武將的名氣,劉備有五虎上將,曹魏也有五子良將,而在東吳這邊,最出名的其實各個階段的都督,從周瑜到呂蒙,再到陸遜,都是比較年輕就早早過世,其實東吳也有江表十二虎臣,也不是吃素的。但是這時我們就會發現,他們幾乎沒有開疆擴土的功勞!為何會這樣?因為吳國與魏蜀兩國的情況有很大不同。曹操平定北方,自然多得五子良將的助力,而劉備進益州也離不開五虎將的扶持。與這兩家相比,孫氏一族佔據江東,最主要的依靠則是孫策。小霸王孫策以玉璽為質,向袁術借兵,卻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裡就佔據了整個江南。在這一過程中,除了程普、黃蓋、韓當等孫策老爸孫堅的舊部之外,其他“虎臣”們或是沒有投靠孫策,或是還過於年輕職位不高。而即便如程普等三位老將,他們在整個平定江東的戰鬥中也遠不如孫策出彩。可以說,是一個過於優秀的孫策,掩蓋了江東眾將的光芒。江東平定後,孫氏集團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就是平定內亂和守禦國土了。而唯一的一次擴張,最大的功臣卻是呂蒙和陸遜。於是,也就很難在“江表十二虎臣”身上找到開疆擴土的戰績了。

五虎上將:關羽,張飛,趙雲,馬刺,黃忠

五子良將: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江表十二虎臣:程普、黃蓋、韓當、蔣欽、周泰、陳武、董襲、甘寧、淩統、徐盛、潘璋、丁奉

另外就是,兩川雖小也有十萬戶,但是東吳地廣人稀,戶數還不如兩川,前期還是一直在開發嶺南,而西蜀雖然只有益州一個州,但是這裡作為曾經高祖發源之地,其實戰火在之前一直也沒有延續到這裡,劉備在佔有西蜀之前,劉焉劉璋父子在這裡發展的還不錯,天府之國也不是浪得虛名。尤其是前期還佔有荊州的時候,領土面積超過東吳,甚至可以叫板曹魏,但是夷陵之戰,一把火燒掉了西蜀所有的復興希望。





daijay


我認為:蜀國比吳國強一些!文有諸葛亮和龐統,武有關羽、張飛、趙雲、馬超和黃忠。後主是個英明的君主,文有蔣婉,武有姜維。


滄海一聲笑970918CID


毫無疑問,吳國肯定是比蜀漢強的,蜀漢是三國時最弱的一個國家,總人口只有90萬左右,鼎盛時期軍隊也不超過10萬。伐吳時蜀國動員了全國的兵力再加上蠻族援兵也才七萬左右。至於戰鬥力,吳國水軍強大,陸軍不比蜀國差,綜合國力超越蜀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