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過慢的人吃什麼藥比較好?

用戶2836379103536


有心動過緩的人首先不是考慮吃什麼藥的問題,而是先搞清楚心動過緩的原因是什麼?再考慮是否要治療?怎麼治療?

1.生理性的竇性心動過緩:

全身各臟器必須通過血液循環供應自身代謝所需要的氧氣和養料,這就必須通過肺的呼吸排出二氧化碳CO2,吸收氧氣後通過肺靜脈進入左心房一左心室後依靠後者收縮通過主動脈輸入全身各臟器,通過毛細血管循環將氧氣輸送到組織的細胞中。養料也同樣通過腸道吸收進入體血液循環代謝供組織細胞代謝的需要。

人體各臟器對血供的要求是以每分鐘左心室搏出血量來衡量:每分搏血量=每搏輸出量x心率次數。

A有的人因遺傳原因:心臟容量、收縮力較一般人強,每搏輸出量比一般人多,因此他們的心率慢些。

B另一種是青少年時喜歡運動導致他們的心臟比缺乏運動的人收縮力或每搏輸出量要多些,因此他們心率慢些也能保持每分鐘的心輸出量。

C運動員心臟:青少年時期參加長跑5000-10000米運動、尤其是馬拉松運動、長期踢足球等,他們在耗氧量特別大的運動中心臟容量、收縮力明顯增加,久之成了心肌肥厚的大心臟,當然他們只需要50次/分的心率就能滿足每分搏血量。但是運動員心臟的人年齡大了發生心衰、猝死率遠比常人高。

2.病理性心動過緩:

病態竇房結綜合症可以與遺傳相關的竇房結退行性病或與缺血性心臟病竇房結供血不足引起顯著竇性心動過緩,或在此基礎上產生交界性逸搏、竇房傳導阻滯、頻發房性早搏、短陣房性心動過速或房顫。前者發病年齡輕且無冠心病,後者年齡大常因冠心病產生缺血。發作嚴重時會暈厥、心絞痛,因為心臟低搏7-10秒鐘腦細胞缺氧會產生猝死,起搏器植入可解除危險。

房室傳導阻滯有比例地下傳也會產生心動過緩。下壁心肌梗塞有可能發生心動過緩。

3.藥物因素引起:

倍他受體阻滯劑過量、尤其聯合用狄高辛,乙碘酮等抗心律失常藥物等、或本身竇房結功能就有問題的人很容易發生心動過緩。

4.其他:如甲狀腺功能減退、顱內壓增高症等。

所以找出病因後再作處理或是否要處理才是最重要的。

2019.2.13


我想說點真話


對於心率過慢的患者,目前用來提升心率的藥物有氨茶鹼和參仙升脈口服液。

氨茶鹼:氨茶鹼是一種解除支氣管痙攣的藥物,適用於哮喘患者。心率慢的人可以服用氨茶鹼,其實是利用氨茶鹼加快心率的副作用。

參仙升脈口服液:這是一種中成藥,其主要成分有紅參、淫羊藿、補骨脂(鹽炙)、枸杞子、麻黃、細辛、丹參、水蛭。用於陽虛脈遲證,症見脈遲、脈結、心悸、胸悶等。

以上兩種藥物臨床效果有限,如果嚴重心動過緩,並伴有供血不足的表現如頭昏、乏力、黑曚、暈厥等症狀,還是建議植入心臟起搏器。

關注健康,關注“心血管徐醫生”


心血管徐醫生


首先分析一下心動過緩的原因,是病理性還是生理性。其次,是治療的問題。

我們知道,我們的心臟一刻不停地跳動著,維持我們的生命,如果停跳3秒鐘以上,可能會出現眼前發黑,超過6秒鐘以上,人就可能暈厥。


對於正常人來說,身體越健康,心跳相對越慢,舉個例子比較好理解,你看運動員的心臟很慢,只有50次左右,因為很慢的心跳足以滿足血液循環的需要,快了就浪費了。相反,如果你身體不好的時候,或者長期運動較少的時候,心跳就偏快,慢了組織供血不足,就會反射性的引起心跳加快。

當心髒的傳導系統出現故障,或者主管心跳的指揮中心竇房結病變,就會出現心動過緩,這是病理性的表現,就像汽車發動機故障,用力踩油門,但就是跑不快,這時就需要治療了。

治療方法有兩種,一種是藥物治療,另一種是器械治療。

其實對慢性心動過緩的藥物基本沒有多大作用,可以選擇的藥物有:

1,阿托品,654-2,片劑口服持續時間較短,副作用較大,一般不建議長期使用。

2,茶鹼緩釋片,用的是這個藥物的副作用,它是平喘藥,對有哮喘的患者可以使用。

3,參仙升脈口服液等中成藥可以選用,不過提高心率有限。

對於有明確病理診斷的患者,如果出現黑蒙,暈厥,經常大力不適等症狀,最安全可靠的方法就是安裝心臟起搏器。但如果沒有症狀,沒有必須要安裝的絕對適應症,不建議過早安裝。


健康心領域


我們心跳的起始是從竇房結髮出信號的,如果心率過慢就要確認有沒有反覆暈厥昏迷等情況,如有立即去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再根據檢查結果考慮是否要安裝心臟起搏器去刺激竇房結髮出更多信號提高心跳次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