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戰神霍去病,為什麼敢在皇家獵場射殺李敢?

歷史一書生


可以說,李家三代都很不幸。李廣一生征戰匈奴不得封侯。兒子李敢被射殺。孫子李陵被迫降敵,但全家被誅。

而霍去病為何要射殺官居郎中令的李敢?要知道李敢是食秩兩千石的高官,而且是武帝近侍。保衛皇帝安全的。可見是及其受武帝信任和重用的。起因就是李敢刺傷大將軍衛青。李敢認為是大將軍衛青導致李廣兵敗自殺,去大將軍符府質問。並且砍傷衛青,但衛青生性寬厚。沒有追究。也沒有聲張。在這件事情上,李敢的行為不理性的,完全是一個愚蠢行為。但年輕氣盛的霍去病知道以後,卻因此射殺李敢。但結果卻值得玩味。漢武帝對此卻沒有追究?喜愛霍去病是一個方面,也有和稀泥的方面。武帝對宣稱:李敢是觸鹿角而亡。理由很牽強。為的就是給霍去病脫罪。

李敢公然行刺衛青,簡直是以下犯上,在任何朝代都得處死。這個事件一旦公開,漢武帝必然要處死李敢,但衛青有感於李廣一生忠勇、再加上衛青生性寬厚低調的沒有聲張。但可以肯定的是漢武帝應該知道了這件事,他也沒有聲張。應該也是默許了衛青處理的方式。這也就是之後李敢被霍去病射殺後,漢武帝說李敢是觸鹿撞死的原因,李家卻默認了這個荒唐的判決。在這件事情上,霍李兩家扯平了。一旦李家鬧翻。倒黴可是李家。

衛青低調處理,關鍵在於衛霍兩家功名太盛,朝堂矚目。衛青怕引發漢武帝猜忌,可以說是“故意”低調處理,是做給皇帝看的,但霍去病年輕氣盛,根本不理解衛青的作為,在霍去病看來,李敢的行為不僅僅是以下犯上,更是對衛霍兩家的挑釁。對此必須要頂回去。射殺李敢說實話,霍去病在這件事做的太不地道了、在性質上和李敢刺傷衛青是一樣的,現在漢武帝還重用你霍去病,一旦失寵,這事早晚是個禍端。

而漢武帝之所以說,李敢觸鹿而死,也有驗看群臣反應的意思,當時,匈奴已經是日薄西山。而朝局之上,衛青是大將軍,霍去病是大司馬,太子是衛青外甥。武帝對此不加以防範。很有可能出現外戚專權,為了防止宰相擅權,漢武帝已經殺了八位宰相。而當時的朝局衛霍的實力已經是很龐大了。武帝故意說李敢觸鹿而死,就是看看有沒有敢反對衛霍的,昔日趙高指鹿為馬。武帝也是如此。可惜,群臣的表現讓武帝失望。可以相信,如果不是為了制衡衛青,武帝完全有可能處死霍去病。無端射殺朝廷高官。簡直是無法無天。換言之。霍去病幸虧早亡,如其不然。他的性格也早晚會葬送他的性命。


作為一個朝廷高官,理應德備天下守之以謙。功高蓋世守之以讓。智謀過人守之以愚。但霍去病顯然不具備這樣的能力和智慧。霍去病之所以沒有被處分,就是武帝想以此測驗朝局的動向和派系。但結果讓武帝很失望。從日後漢武帝對衛青的兒子以及太子劉據行為來看。,衛霍的最終的結局在此刻已經決定了。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霍去病之所以射殺李廣的兒子李敢,是因為漢武帝時期李廣與衛青的恩怨所致。我是豆包很高興和大家一起討論歷史問題。

李廣是武將世家,是秦代著名將領李信的後人,早年間他和堂弟李蔡一起從軍,並在漢景帝平滅七國之亂時就已經成名,與後來漢武帝的小舅子大將軍衛青相比,是早就已經成名,而且是憑藉著一刀一劍砍出來的功名。可是李廣這個人比較耿直,說話直接,做事情也不會拐彎,又沒有衛青這麼硬的關係,所以李廣一直難以封侯,後來甚至他的堂弟李蔡都封侯,位列三公成為丞相了,他只是一個沒有封侯的將軍。

飛將軍李廣一生比較倒黴

李廣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是李當戶(李陵的親爹),二兒子李椒,三兒子是李敢,其中李當戶和李椒死得比較早,只有李敢一直跟隨父親李廣身邊,與匈奴作戰,那麼李廣和衛青的之間的恩怨是怎麼來的呢?

很早就成名的李廣,一直在西漢的北方邊境擔任守將,與匈奴作戰。但是總體上此時漢軍以防守為主,李廣的戰績也基本上在防守中以及與匈奴的小規模戰鬥中產生的,在一次李廣親自率軍的小規模反擊匈奴過程中,李廣被匈奴擊敗,僅以身免。此後李廣甚至被罷官。西漢大規模後,李廣又被重新徵召,在大將軍衛青的指揮下,參與對匈奴作戰。

大將軍衛青是靠外戚上位的

李廣對於封侯的渴望是熾烈的,而耿直的李廣封侯的必經之路只有軍功,但是在一次衛青組織大規模進攻匈奴的會戰中,李廣與因通西域被封侯的張騫一路進攻匈奴,對草原地形熟悉的張騫,卻莫名其妙的遲到了,結果李廣只得單獨匈奴作戰,結果可想而知,李廣雖然力戰,但是人單勢孤,這一路漢軍沒有取得什麼戰果,而且損失慘重,戰後張騫也因此被判處死刑(後來交錢免死),李廣也就混個功過相抵。

又一次與封侯失之交臂的李廣是痛苦的,直到漢武帝元狩四年即公元前119年,漢軍再次組織對匈奴的大規模進攻,已經60多歲的李廣還要求參戰,拗不過李廣的漢武帝只得允許,但是偷偷的給衛青下令不得讓李廣作為前軍,因為李廣的歲數有點大。進攻開始前,漢軍抓獲了匈奴俘虜知道單于的具體地點,於是衛青開始點將,部署作戰行動,在當時來說衛青可以讓李廣作為前軍,畢竟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但是衛青還是遵守漢武帝的旨意讓李廣領右路軍,對單于迂迴包抄。其實衛青如此部署是有私心的,因為當時曾經救過衛青性命的公孫敖也在軍中,此前因為公孫敖在一次作戰中失敗,失掉了侯爵,此次衛青就想讓公孫敖為前軍,獲得功勞重新封侯,因此就沒有讓李廣為前軍,李廣因此憤憤不平,對衛青很不滿意。

漢軍出擊匈奴

整個進攻開始以後,李廣率領的右路軍十分倒黴的遇到風沙迷路了,結果沒有如期抵達戰場,等李廣趕到的時候,單于已經逃走。衛青就派出長史來責問李廣為何遲到,李廣回覆說“都是我李廣一個人的責任,跟我手下無關。我會自己和跟皇帝說”。結果漢軍在返回途中,李廣就自殺了。

而這一切都被常年追隨在父親身邊的李敢看在心裡,於是他也深恨衛青。有一次李敢遇到衛青,甚至揍了衛青一頓,要知道衛青當時可是位高權重的大司馬、大將軍。不過可能衛青也心裡有愧,被李敢揍了一頓的事情,衛青很大度的沒有追究。不過這可以惹惱了富二代霍去病,衛青是霍去病的親舅舅,漢武帝是霍去病的親姨夫,而且霍去病在此前的漢匈大戰中,深入漠北大敗匈奴,封狼居胥,被漢武帝封為冠軍侯(萬戶侯),大司馬驃騎將軍,正是少年得志,人生如日中天的時候,漢武帝特別寵愛霍去病,甚至霍去病死後,遭遇到“巫蠱之禍”衛家親族全部失勢的情況下,當年被霍去病帶入長安的同父異母的弟弟霍光,仍舊得到漢武帝的絕對信任,併成為漢武帝死時安排的最重要的顧命大臣,所以李敢揍了衛青,惹惱了這位冠軍侯霍去病後,後果非常嚴重。

後來漢武帝在皇家獵場狩獵時,李敢(此時也已經受封關中侯)被霍去病一箭射死,而如此嚴重惡意打擊報復的事件,漢武帝則選擇了大事化小、息事寧人的態度,他以李敢在狩獵的過程中被鹿頂死為結論,草草的就處理了該事件。

驕傲的霍去病恃寵而驕射殺李敢

李敢被射殺的事情發生在李廣自殺後一年的公元前118年,而一年後的公元前117年一代少年將軍霍去病也病死在長安,年僅24歲。


大東北的小豆包


這個問題有陷井!問的是為什麼敢在皇家獵場射殺李敢,而不是為什麼要殺李敢。所以認真審題還是必須的。

霍去病之所以敢射殺李敢,一方面是因為年輕氣盛,更多的是他仗著漢武帝的寵愛,他認為射殺區區一個李敢,漢武帝不會把他怎麼樣。

李廣有三個兒子,李敢是老三。大家都知道漢朝的“飛將軍”李廣,有首詩是這麼寫他的:

“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入石稜中”。

說明李廣的箭法是多麼的高超! 可是李廣這個人,名是不太好。所謂“馮唐易老,李廣難封”,他一輩子的夢想就是靠軍功封侯,可一輩子都沒實現這個夢想。眼看都六十出頭了,再不努力就來不及了。

李廣:


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派衛青帶兵和匈奴打仗,李廣一想,這是自己封侯的最後機會了,所以幾次向漢武帝上表,請求參與作戰。

武帝說你都這麼大年紀了,在家養養老,逗逗孫子不好嗎?李廣執意要去,武帝沒辦法,就同意了。去之前武帝特意偷偷的囑咐衛青,說李廣年紀大了,不能讓他與單于正面接戰,以免失利。

衛青:

衛青於是把老頭安排在右邊側翼,不讓他當先鋒。也有人說衛青是想讓公孫敖立功,所以不讓李廣在前面。李廣雖然不高興,但沒辦法,只能從命。

結果本該在右邊包抄的李廣,在沙漠裡面迷了路,沒趕上這一仗,因此被匈奴單于跑掉了。衛青就派人去求解釋,老頭認為我都這麼大把年紀了,不能接受小吏們的侮辱,就撥刀自殺了。

霍去病:

應該說老頭子自殺這檔子事,跟主將能有多少關係呢?做為主帥,沒有治你貽誤軍機的罪,只是質問一下原因,你自己自殺了怪誰?但李敢把他老爸的死這個賬,記在了衛青身上,居然在一次聚會上,毆打衛青,差點沒把衛青打死。

這事要擱別人身上肯定不會放過,但衛青一向做人低調,居然忍了下來,沒把李敢怎麼著。 這件事畢竟是特大八卦新聞,很快傳到霍去病耳朵裡去了。

霍去病是誰?他是衛青的外甥啊,正是二十多歲血氣方剛的時候,而且他又受到姨夫漢武帝的寵愛,是可忍孰不可忍,一定要找機會報這個仇,為舅舅出這口氣。

所以,當漢武帝帶著他們在甘泉宮狩獵時,霍去病乘機一箭射死了李敢。 這是醞釀已久的謀殺,還是一個突發事件,現在已經搞不清楚了。但人已經死了,怎麼辦? 還是姨夫夠意思,漢武帝出面調停,說這事純屬意外,是霍去病射歪了,不小心射中了李敢的。

既然皇帝出面這樣說了,李家人也沒辦法啊,只能是不了了之唄。 李敢的兒子叫李禹,雖然後來得到太子劉劇的喜愛,躲過了李陵投降的牽連,但後來在巫蠱之禍中被殺。老李家從此退出了歷史舞臺。


剛日讀史


霍去病之所以敢在皇家獵場殺李敢,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深受漢武帝的喜愛。他明白殺了李敢漢武帝也不會把他怎麼樣。

要知道李敢那可是立過戰功的人,他還因為打匈奴有功,被漢武帝封為了侯。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殺人都是要償命的,更何況是殺一個對於國家立有功的侯了。

但是,霍去病殺了李敢之後,漢武帝卻沒有處罰霍去病。可見,漢武帝對霍去病的寵愛簡直到了無法用言語來形容的地步。

那麼霍去病為什麼要殺李敢,李敢又是誰呢?

大家都知道漢朝有一個名將叫李廣,李敢就是李廣的兒子。

李廣的一生是不幸的,畢竟他歷經三朝,為大漢立下過很多大的功勞,但是,他一直都沒有被封侯。

這是李廣一生之中最大的恥辱,他想在最後一次出征的時候立功,他明白只有立功,自己才有可能被封侯。

因為當時的李廣已經有六十多歲了,他若是再不立功的話,也就意味著他這一輩子,可能也就這樣了,封侯對他來說永遠是一個可遇不可求的夢。

但是,很遺憾的是,他在最後一次跟隨大將軍衛青出征的時候,他又迷了路,誤了和衛青混合的期限。

等到他和大將軍衛青混合的時候,匈奴單于早就被大將軍衛青給打跑了。

衛青想了解一下,為什麼李廣誤了和自己混合的期限,以至於讓匈奴單于逃跑了,所以他就派了一個無名小卒來問李廣。

李廣再怎麼說也是個戰功赫赫的老將,他覺得一個刀筆小吏,是沒有資格向自己問責的,所以他拒不回答。

不過這樣總不是辦法,李廣還是主動的到了衛青的大帳中,告訴了大將軍衛青,他自己為什麼會誤了期限?

說完這些之後,李廣回到自己的大帳中,就自殺了。

對於李廣的兒子李敢來說,李廣的死,大將軍衛青肯定是有責任的。所以,他就想找機會報復一下衛青。

結果在一次漢武帝帶著他們打獵的時候,李敢趁著衛青不注意,就給了衛青一箭,還好這一箭射的不重,衛青只是受了傷。

要知道衛青那可是霍去病的舅舅,李敢作為霍去病的手下,他竟然敢傷霍去病的舅舅。

霍去病怎麼可能輕易饒恕他呢?

霍去病知道衛青是被李敢傷害之後,他也是選擇了在一次給漢武帝打獵的時候,向李敢射去了致命的一箭。

正是這一箭射中了李敢的要害,讓李敢直接殞命了。

漢武帝知道霍去病殺了李敢之後,也覺得霍去病這件事做的太不妥當了。

但是,事已至此,已經無法挽回了。

為了保住霍去病,漢武帝只能向李敢的當家人說謊,說李敢是不小心出了意外事故,導致死亡的。

你說皇帝都這樣說了,作為家屬的李敢的家人,明知道李敢是被人殺死的,但是,他們又有什麼辦法呢?

最後這件事只能這樣不了了之了。

這就是霍去病為何敢射殺李敢的緣由。


史學達人


衛青和霍去病雖然舅甥關係,但二人性格截然相反,衛青穩重內斂,霍去病雷厲張揚,怪不得匈奴大軍遇到這兩個風格迥異的漢軍統帥夾擊,很不適應,被揍來揍去,也不奇怪。也正因為如此,衛青和霍去病在處理“李敢打傷衛青”一事中,表現完全不同。特別是衛青,身為大將軍,被一個後輩打傷,卻不張揚,猶如沒事人一樣,除了衛青知道李廣的委屈(其實衛青更委屈),性格寬厚外,還有其他的重要因素,不得不對此事隱匿。



要知道李敢當時的身份是“朗中令”,是九卿之一,專門負責皇帝出行,宿衛警備等職責,是皇帝的近臣,當年趙高就是靠著這個職務掌握了生殺大權。而李敢能當上郎中令,一個是作為大校,跟隨霍去病出徵立了不少功勞,一個是繼承了李廣的職務。所以,李敢哪怕只是因為“父親之死”的怨氣,打傷了衛青,這事也變得複雜起來了。因為,衛青只要一追究,就得觸動皇帝,一旦惹怒漢武帝,對自己不利不要緊,主要是怕影響了太子劉據呀。更何況,此時衛青正被漢武帝“分勢”,分就分吧,反正霍去病也是和衛家穿同一條褲子的。衛青霍去病的舅甥關係又親厚,而李敢又是霍去病的舊屬,影響了他,也不好。



所以,李廣之死和李敢刺傷衛青,其實都讓漢朝高層都很尷尬。李廣之死,主要責任其實在漢武帝,沒事信什麼“奇數”,導致李廣的死亡。所以,漢武帝內心也會愧疚,讓立功的李敢從校尉直升郎中令。結果,受到“恩寵”的李敢估計產生了“錯覺”,認為皇帝對李家是好的,責任就是在衛青,所以才打傷衛青,否則李敢早幹嘛去了,非得當上郎中令才報復?無論如何,如果李敢在早年沒有跟隨霍去病立功,當上郎中令前,報復打傷了衛青,可能就不會被霍去病射死了。為什麼這麼說?



漢武帝廢太尉,讓大將軍和驃騎將軍共同擔任,是分權。而李敢曾經是霍去病舊屬,又是郎中令,天子高級近臣,卻敢打傷大將軍衛青,不等於離間漢武帝,霍去病和衛青的關係?一旦衛青和漢武帝有了芥蒂,影響的又是太子劉據,霍去病可是為太子劉據多次上奏過漢武帝的。所以,霍去病敢射殺李敢,不但是維護衛青和自己,也維護漢武帝和太子劉據,只是手段狠了些。正是如此,大飛熊認為,漢武帝不止是因為寵信霍去病沒有追究,也因霍去病這份“初心”,而不追究。


大飛熊騎士


有關霍去病這個人,其實說句實話,我個人對他是沒什麼好感的。因為他的個人品質,說好聽點叫孤傲,說難聽點就叫公子氣太重。

對於霍去病的私德,《漢書》和《史記》寫得都不多,而且基本相同,我在這裡摘錄出來:

去病為人少言不洩,有氣敢往。上嘗欲教之吳、孫兵法,對曰:“顧方略何如耳,不至學古兵法。”上為治第,令視之,對曰:“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由此上益重愛之。然少而侍中,貴不省士。其從軍,上為遣太官齎數十乘,既還,重車餘棄粱肉,而士有飢者。其在塞外,卒乏糧,或不能自振,而去病尚穿域躢鞠也。——《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這段記錄,主要說的就是這麼幾件事:

1、霍去病話很少,而且比較敢想敢幹;

2、漢武帝想教他兵法,他不學;

3、皇帝要賜給他大宅子,他不要;

4、霍去病出徵的時候不體恤士卒,自己錦衣玉食,士兵快餓死了。

喜歡霍去病的,認為這是他很酷、敢於破舊、淡泊名利的表現(最後一點我實在沒法洗)。但是如果換個角度呢?

話少還敢幹,不就是人狠話不多?

不學兵法,不就是不學無術?

不要大宅子是嗎?我給你再翻一段史料:

青日衰而去病日益貴。青故人門下多去,事去病,輒得官爵。——《漢書-衛青霍去病傳》

至於不體恤士兵,我就啥也不多說了,這一點誰也沒法子洗白。

綜合這四點,說實話,我很懷疑霍去病的戰功。畢竟,一個連手底下士兵都不體恤的將領,能有幾個當兵的心甘情願為他賣命?就算打贏了,也不過就是一個紈絝子弟打群架打贏了罷了!

至於李廣的兒子李敢之死,史料是這麼記錄的(由於《史記》和《漢書》基本相同,因此也選擇《漢書》):

敢以校尉從票騎將軍擊胡左賢王,力戰,奪左賢王旗鼓,斬首多,賜爵關內侯,食邑二百戶,代廣為郎中令。
頃之,怨大將軍青之恨其父,乃擊傷大將軍,大將軍匿諱之。居無何,敢從上雍,至甘泉宮獵,票騎將軍去病怨敢傷青,射殺敢。

史書寫的是霍去病因為李敢傷了他舅舅霍去病而出手射殺了李敢,這個有可能,但不一定全對。

對霍去病這麼個紈絝子弟來說,舅舅被人打傷是肯定要報復的,這說得通的。而李敢呢?在他手底下混的時候能奪掉左賢王的旗鼓,這說明李敢是幹掉了左賢王的指揮部的。對於這樣一個下屬來說,霍去病能容得下他嗎?

未必。畢竟霍去病雖然年輕,但也不是沒有培植自己的勢力,那些不跟衛青混來投他的馬上就有官爵的就是明證。

實際上,就連捧他的劉徹對霍去病後來也沒什麼好態度。霍去病死後不久,其獨子也夭折,劉徹沒有讓別人襲封冠軍侯,而是直接撤藩了事。

所以,霍去病這所謂“一代戰神”的頭銜,有多少水分,這個人又值不值得人喜歡,都不好說。



青言論史


衛青,西漢名將,漢武帝時官至大司馬大將軍,封長平侯,曾七戰七捷,收復河朔、河套地區,擊破單于,為北部疆域的開拓做出重大貢獻。

衛青的三姐衛子夫是漢武帝第二任皇后,二姐衛少兒是霍去病之母,所以衛青是霍去病的親舅,漢武帝是霍去病的親姨夫。

李廣是秦代著名將領李信的後人,漢文帝時,李廣才氣並使,在北地極有守邊之功。漢景帝"七國之亂"再與三十六將軍平叛,再次成名。但李廣比較耿直,說話直接,做事情也不會拐彎,與他同期參軍且戰功平平的堂弟李蔡都封侯,位列三公成為丞相,他還是一個沒有封侯的將軍。

李廣對於封侯的渴望是熾烈的,而封侯的必經之路唯有軍功。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決定給匈奴致命一擊。60多歲的李廣聞之消息後,主動請纓,要求擔任先鋒官率先突入匈奴境內。漢武帝本不想讓老邁的李廣參與,但經不起李廣再三請求,但又暗授機密於衛青,不讓李廣擔任先鋒一職。

秉承皇帝意思的衛青遂命公孫敖為前將軍,率軍突入,派李廣到東路出擊,迂迴包抄匈奴。李廣認為迂迴繞遠,失掉了正面對敵的機會,於是堅持讓衛青更改調令,衛青不許。李廣憤恨而去。

由於沒有合適的嚮導和其他各種原因,李廣所部迷失在沙漠之中,結果沒有如期抵達戰場,等李廣趕到的時候,單于已經逃走。漢代軍法嚴苛,衛青派了一個無名小卒來問詢為什麼李廣誤了和自己混合的期限,以至於讓匈奴單于逃跑了。

戰功赫赫的老將李廣覺得一個無名小卒來問詢是對自己的羞辱,只回復說“都是我李廣一個人的責任,跟我手下無關。我會自己和跟皇帝說”。結果漢軍在返回途中,李廣就自殺了。

李廣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是李當戶(李陵的親爹),二兒子李椒,三兒子是李敢,其中李當戶和李椒早亡,唯有李敢一直跟隨父親李廣身邊,與匈奴作戰。

同時出征匈奴,隸屬霍去病部的李敢在得知父親死訊之後。認定是衛青有心偏私針對李廣,於是心懷怨憤,伺機報復,狠狠得毆打了衛青一頓,但位高權重的大司馬、大將軍可能心裡有愧,衛青很大度的沒有追究。

不過這可以惹惱了官二代霍去病,霍去病在漢匈大戰中,深入漠北大敗匈奴,封狼居胥,被漢武帝封為萬戶侯,大司馬驃騎將軍。衛青受辱,少年得意,壯氣凌雲的霍去病自然激憤莫名,外甥為了維護舅舅而出手殺人,這在當時那個可殺不可辱的時代裡,是最正常不過的應激反應。

公元前118年漢武帝在皇家獵場狩獵時,在群起逐鹿的混亂之中,霍去病乘亂一箭射死了李敢。漢武帝查清後非常失望而不安,為了保住霍去病,漢武帝只能向李敢的家人說謊,說李敢在狩獵的過程中被鹿撞死了,皇家賞賜李家厚葬,就匆匆忙忙地處理了這樁殺人事件。

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無病而病死,英年24歲。


美麗青春您真痘


可曾有人想過,能夠位至冠軍將軍,封萬戶侯的人真會這麼衝動,而且毫無顧忌嗎?霍去病自幼由衛青養大,生長豪門巨戶,這種伴君如伴虎的憂患意識應該與生俱來就具備的。再不濟,舅舅衛青的謙沖自抑、恭儉仁愛也足以讓他耳濡目染了。

一:事件的起因在於李廣之死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命衛青、霍去病為將,再次深入漠北,討伐匈奴。老將李廣聞之消息後,主動請纓,要求擔任先鋒官率先突入匈奴境內。可老謀深算的漢武帝卻以李廣“數奇”為由,雖然答應了李廣參戰的請求,卻又暗授機密於衛青,不讓李廣擔任先鋒一職。

秉承皇帝意思的衛青遂命公孫敖為前將軍,率軍突入,聞訊大怒的李廣於是不告而別,由於沒有合適的嚮導和其他各種原因,李廣所部迷失在沙漠之中,直到衛青戰事已了才在歸途之中相遇。漢代軍法嚴苛,深知李廣桀驁的衛青於是命人給李廣所部送去錢糧並表示希望李廣前往軍部說明迷路緣由。

老而彌辣的李廣當即勃然大怒,以不願受辱於刀筆之吏的理由,刎頸自殺,一代名將就此隕落。

二:因暴怒失去理智的李敢打了衛青

大將軍、驃騎將軍大出擊匈奴,廣數自請行,天子以為老,弗許;良久乃許之,以為前將軍…………大將軍青亦陰受上誡,以為李廣老,數奇,毋令當單于,恐不得所欲。而是時公孫敖新失侯,為中將軍從大將軍,大將軍亦欲使敖與俱當單于,故徙前將軍廣。

就《史記》記載來看,李廣自殺一事,其根本責任並不在衛青,畢竟,在出徵前,讓衛青不要委李廣以重任是漢武帝的意思。而衛青只是忠實的履行了皇帝的命令而已。李廣之死,關鍵還在於他出徵前不服軍令,擅自行動,出征後又迷失道路,寧死也不願對質廷尉,講明緣由。整個事件梳理下來,衛青的罪責最多就是以好友公孫敖為前將軍,其他一切措置皆是武帝授意。

同時出征匈奴,隸屬霍去病部的李敢在得知父親死訊之後。認定是衛青有心偏私針對李廣,於是心懷怨憤,伺機報復,狠狠得毆打了衛青一頓。

原就為李廣之死而心懷愧疚的衛青深知此茲事體大,諱匿不說。但紙終究包不住火,漢武帝很快就知道了整個事件。他心裡很清楚,衛青這是在代君受過,再說,大將軍衛青,身份顯赫,地位崇隆,與漢武帝名為君臣,實為姻親,又是大漢朝威懾匈奴,拓土開疆的一把利刃,李敢肆行無忌的行為,無異於狠狠地甩了漢武帝一巴掌?

三:漢武帝主使,霍去病出面

事情到了這個地步,秉性強悍的漢武帝自然不願善罷甘休。那麼最符合實情的推測是,在無法親自動手的情況下,漢武帝想到了霍去病。

首先,霍去病由衛青一手帶大,對衛青有著深切的孺慕之情,更將其視為人生的偶像。衛青受辱,少年得意,壯氣凌雲的霍去病自然激憤莫名,外甥為了維護舅舅而出手殺人,這在當時那個可殺不可辱的時代裡,是最正常不過的應激反應。於是,皇家獵場,霍去病射殺李敢的一幕就此出現,而漢武帝則找了個“被鹿頂死”的藉口,輕輕遮掩過去。

我之所以做此推斷,是因為事件本身有太多不合理之處。霍去病自由生長在宮廷之中,年僅十七就能率軍深入不毛,追亡逐北,拓土開疆,要說純粹是依靠漢武帝的寵幸,是決然不可能的事情。再說,漢武帝為人如何,霍去病自幼耳聞目睹又豈能不知,這可是翻臉比翻書還快的主啊。他怎敢拿衛、霍兩大家族去賭?畢竟,在眾目睽睽的嫌疑之地射殺李敢是會背上弒君之罪的!

四:往事渺渺,但憑後人揣度

所謂天縱之才,必有卓絕之處,能夠馳騁朔漠而不迷失方向,犁庭掃穴封狼居胥從而建立蓋世功業的人,又豈是不能顧全大局的凡庸之輩。所以,為個人始終覺得,霍去病敢在御駕之前射殺李敢,很有可能是受到了漢武帝授意的。


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不妥,敬請聯繫作者


狐筆春秋


自戰國以後,李姓戰將威名遠揚,尤其是趙國李牧,秦國李信,後代或起或廢,縱橫疆場,躍馬橫槍,百步穿楊,十步殺人,實在是李姓光榮。隴西本來剽悍,風物剛暴,歷來是胡漢混居地。而走過漢文帝,漢景帝,漢武帝三朝的李廣將軍,無疑是這祖孫三代皇帝對待邊塞功臣的傳奇標杆。


李廣是秦始皇時代著名將領李信的後人。這一族人在秦末趙國有一支叫李良,常山人。他恐怕就是這一族人之一。因為出身高貴,受過秦始皇封賞。在武臣手下幹得不稱心,殺了武臣一家大小,差點滅了武臣趙國。由此說明這李良是趙國李姓後人。但李廣和堂弟李蔡一起從軍於隴西,與趙國李姓的關係就微妙了。


漢文帝時,李廣才氣並使,在北地極有守邊之功。朝廷調研大員巡視邊郡回到長安後,哭求漢文帝把李廣調回京師,就為惜才以資後用。於是李廣回京任衛尉,與程不識將軍並列。漢景帝"七國之亂"再與三十六將軍平叛。再次成名。這次他犯了個大錯。他不該接受梁孝王的封賞。因為他是中央朝廷的將軍,不能與藩王諸侯交往,更不能受賞賜。當時漢景帝與梁孝王兄弟關係非常微妙。果然回朝後有功不得封……從此被記入檔案。李廣這個人比較耿直,說話直接,做事情一根筋,不會拐彎抺角。更不會找幾個謀士養著參贊,寫文案記錄無功成有功,小功變大功,吃空餉喊窮要錢糧。這些在當權者看來就是迂腐,不會處事。雖然每次有功,但沒有刀筆吏記錄上奏議功表功,又有什麼用?因此李廣一直難以封侯。


他的堂弟李蔡資質平平,熬到三公,封了諸侯又轉成為丞相了,李廣還是一個邊將。最後一次,被漢武帝授意大將軍衛青,說李廣將軍年老運蹇命不好,不要讓他擔任主攻方向。於是衛青改變成命拿掉李廣先前任命。李廣不從命,憤怒而出,不巧又一個失敗。漢軍收兵休整後,衛青派人找李廣訊問這是為什麼?此時李廣氣極也灰心至極,不願接受刀筆吏訊問,就悲憤自殺而死。


李廣有三個兒子,大兒子是李當戶,李陵是他的兒子,二兒子李椒,三兒子是李敢,其中李當戶和李椒死得比較早。李敢一直跟隨父親李廣身邊,與匈奴作戰。李敢對他爹和衛青的上下級關係看得很清楚。他認為老爹的死與衛青的之間的恩怨是衛青偏袒公孫熬,而故意讓李廣去完成不可完成的任務。而事情的結局,衛青不該以小吏去訊問老將,致使老將認為受辱而自盡。於是他也就把父親的死歸到衛青頭上,深恨衛青。不久李敢遇到衛青,一時生氣而把衛青打了一頓,但是這個位高權重的大司馬、大將軍沒有吱聲,畢竟這事衛青也心裡有愧,所以他瞞了被李敢打了一頓的事情。

不幸還是被霍去病這楞頭青知道了。霍去病封狼居胥山,功勞太大。赫人聽聞,就不多說了。衛青是霍去病的親舅舅,漢武帝是霍去病的親姨父,霍去病就有些忍不下這口氣,他就生出了要替老舅討回這頓打的主意。 後來漢武帝在皇家獵場長楊狩獵場追鹿時,李敢也在武帝扈從中。因為李敢因功封關內侯,又因女兒為皇太子嬪妃,所以也算是有功有親的爪牙之臣。他這時很受武帝看重。但是在群起逐鹿的混亂之中,霍去病乘亂一箭射死了李敢。漢武帝查清後非常失望而不安,側目而慍怒。但他強壓心頭火,他不想把事情放大。回京後對外人說李敢在狩獵的過程中被鹿撞死了。皇家賞賜李家厚葬,就匆匆忙忙地處理了這樁殺人事件。


一年後霍去病無病而病死。英年24歲,早夭。


劉一千五


一切皆因李廣而起。

李廣出生於騎射世家,年少時便弓馬嫻熟,從軍後,與匈奴作戰時異常勇猛,每每衝鋒在前,立功無數,逐步被提拔為任騎郎將。他算是年少成名。



但成名太早,真的不是好事。步子邁的太大,靈魂會追不上。年少成名者,往往自視甚高,自我要求非常嚴格,一旦遭遇失敗,往往變本加厲,會想方設法的證明自己,目標如果還是無法企及,就容易孤注一擲,走向極端。

李廣性格巨大缺陷就是過於偏執。

李廣射箭技能非常了得,常常箭無虛發,下屬無不佩服。但下屬的稱頌,反倒讓他騎虎難下,每次都想提升命中率。為了神射手的虛名,常常敵人臨近時,他才肯射箭,命中率確實提高了,但也多次讓他深陷危險之中。



李廣好虛名,還曾為面子殺人。李廣被貶為庶人後,有一天,和朋友外出打獵,晚上在野外喝了點酒,回來的稍晚。回來到了霸陵亭,亭尉不讓李廣通過,隨從說了句“這是前任李將軍。”沒想到,亭尉絲毫不給面子,懟了一句“現任將軍都不給過,別說前任的了!”李廣因此懷恨在心,後來他被重新啟用時,就藉故殺掉了亭尉。

李廣自視甚高,他覺得,憑他的資歷,他的成就,封個侯應該沒問題,何況自己的下級很多都封侯了。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活了大半輩子的他,還是看不開。他偏要追求這些虛名,就算放棄生命也在所不惜!

公元前119年,漢武帝發動漠北之戰,決定給匈奴致命一擊。漢武帝起先並不想讓老邁的李廣參與,但經不起李廣再三請求,答應了。



臨行前,漢武帝叮囑擔任總指揮的衛青,不要讓李廣正面對敵,因為李廣命不好,經常失敗。後來,衛青探到敵人駐地,就將李廣派到東路出擊,迂迴包抄匈奴。

李廣認為迂迴繞遠,就失掉了正面對敵的機會,於是堅持讓衛青更改調令,衛青不許。李廣憤恨而去。後來,李廣果真迷了路。

而衛青最後也沒有捉住匈奴首腦單于,帶兵南歸時,恰好遇到了姍姍來遲的李廣大軍。於是派人送去水果、酒等前往慰問,順便詢問迷路情況。李廣沒有搭理。衛青又迅速派長史前往質問李廣下屬。



李廣鬱悶已極。他感覺受到了侮辱,自尊心受到嚴重打擊。遂拔劍自刎。

其實李廣之死,更多的在他自己。當然,衛青也起了間接作用,因此十分自責。

後來,李廣兒子李敢知道以後,怒不可遏,遂找衛青理論,並揮拳打了衛青。衛青忍住了,不想讓事情鬧大。

不曾想,這件事讓霍去病知道了,年輕氣盛的他憤憤不平,決定替舅舅報仇。於是,借外出打獵之機,蓄意射死了李敢。



此時的漢武帝倚重霍去病,就將這件事瞞下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