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預計——今年科創板上市企業或超90家

4月2日,德勤在中國發布2019年第一季度中國內地與香港新股巿場的分析報告以及兩地巿場的全年預測。針對目前市場關注度較高的科創板,德勤表示,預計今年有超過90只新股或最終能在科創板成功上巿。

根據上交所披露,截至目前已經有31家公司獲得受理,其中,部分公司已經進入“第二關”。

德勤報告稱,按第一季度的新股融資額計,儘管中國香港的新股數量與規模均減少,香港交易所仍然在全球排名第二位。受到監管審核從嚴的影響,內地新股發行量維持穩定,深交所和上交所依然超越其他主要證券交易所,在全球排名第三和第四位。

數據顯示,截至一季度末,中國香港錄得37只新股上巿融資204億港元。與2018年第一季度比較,新股數量由當時的64只減少42%,融資金額則由244億港元減少16%。德勤中國全國上市業務組聯席主管合夥人歐振興表示: “統計數據或顯示中國香港新股巿發行數量和融資額今年一季度雖然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仍然能夠維持吸引企業上巿的優勢,使得新股數量與資金流動性足以使其穩坐全球第二位。”

分析:第二季度中期起將會有新股在科創板發行

今年中國企業在紐約上巿也呈現相同的現象,即以中資證券公司為主導。2019年第一季度,總共有6只新股在納斯達克上巿融資2.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10只新股融資33.8億美元,分別下滑40%與92%。根據報告,今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主要有老虎證券、富通證券、普益財富、蘇軒堂藥業以及美美證券等,其中,最大融資規模只有1.2億美元。而去年同期則有愛奇藝、嗶哩嗶哩等上市,愛奇藝就有融資22.5億美元。

今年一季度,中國內地滬深兩市總共完成了31只新股發行融資256億元,較去年同期的37只新股上巿融資407億元人民幣,分別下降16%和37%。其中,深交所發行19只新股,上交所發行12只新股。德勤中國A股資本巿場華南區主管合夥人李渭華告訴記者: “多隻來自不同城巿和農村商業銀行與證券公司的新股成為A股巿場的特色,幷吸納了不少資金。我們預計更多相同類型的新股將會發行。”

對今年全年情況,德勤分析指出,預計2019年中國香港市場將大約有200只新股發行,融資最少1800億港元。而在中國內地市場上,預計2019年主板、中小板與創業板大約會完成110~150只新股融資1400億~1700億元。保持新股發行量穩定與防止發行人帶“病”上巿仍將會成為以上三個巿場審核上巿申請的重點。另外,約90~110只新股或最終能於科創板成功上巿。歐振興預計,自第二季度中期起,將會有新股在科創板發行。

值得注意的是,A股IPO堰塞湖問題已大幅改善,截至今年3月31日,等候上市的正常審核狀態企業數量為267家,較2018年同期等候上市的363家減少96家,另有9家企業因申請文件不齊備等導致中止審核。

新聞鏈接

證監部門提醒:

投資科創板勿參與“墊資開戶”

科創板正在加速推進,監管層也加快對投資者教育的步伐。記者從廣東證監局瞭解到,目前廣東轄區已有20家擬申報科創板的企業辦理了輔導備案手續。該局在推動轄區企業申請科創板上市的同時,也持續加大對科創板投資者的教育力度,解讀相關政策,提示投資科創板股票前要客觀評估風險,謹慎作出投資決策。

廣東證監局表示,科創板根據板塊定位和科創板企業的特點,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市場“進口”更為通暢。如在相關制度方面,上交所科創板股票上市規則從發行後股本總額、股權分佈、市值、財務指標等方面,明確了多套科創板上市條件。在市場和財務條件方面,引入“市值”指標,與收入、現金流、淨利潤和研發投入等財務指標進行組合,設置了5套差異化的上市指標。不同於上交所主板,科創板企業可能存在首次公開發行前最近3個會計年度未能連續盈利、公開發行並上市時尚未盈利、有累計未彌補虧損等情形。

科創板企業業務模式較新,業績波動可能性較大,投資風險更高。對此,廣東證監局提醒,投資者在參與科創板交易前要了解相關風險特性,根據科創板投資者適當性要求以及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客觀評估自身風險承受能力,謹慎作出投資決策。對於暫時無法直接交易的中小投資者,切勿通過“黑中介”參與“墊資開戶”,可藉助投資科創板的公募基金理性參與科創板。(張忠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