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後宮妃子的等級劃分是什麼?

劉Free


向敬之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的后妃制度應該是最成熟、最完善的。

但是,努爾哈赤建國稱汗之初,並沒有給妻妾定后妃名號,還是按滿人舊俗,分大福晉、繼福晉、側福晉、庶福晉和格格,後來改為大妃、繼妃、側妃和庶妃。他的第一任大福晉佟佳氏,在後來稱為元妃。大妃阿巴亥被多爾袞強迫順治帝給了個皇后名號,但不久褫奪。只有皇太極稱帝后,在尊其父努爾哈赤為太祖武皇帝(康熙元年改為高皇帝)時,將其母葉赫那拉氏追尊為孝慈武皇后(康熙帝尊為高皇后)。

皇太極時期,大量吸收漢官帶來的漢禮儀文化,逐步完善後妃制度。天聰六年二月,冊立中宮福晉、東宮福晉、西宮福晉。崇德元年,皇太極稱帝,建立五宮:中宮清寧宮皇后、東宮關雎宮宸妃、西宮麟趾宮貴妃、次東宮衍慶宮衍妃、次西宮永福宮莊妃。此外,還有側妃、繼妃和庶妃。

順治元年入關,系統採用漢人宮廷后妃名稱,設皇后、皇貴妃、貴妃和妃。順治十五年,清世祖決定採用禮官建議,乾清宮設夫人1名、淑儀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寧宮設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沒有定數。此外還有女官。然而這個制度並沒有真正執行。同時,福晉、格格的稱謂仍然存在。

康熙後典制完善了,用福晉、格格稱呼后妃的情況才消失。后妃設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每宮都有宮女供役使。

康熙開始的清宮,后妃主要分為八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此外,還有一個官女子,地位最低,但是可以陪皇帝過夜的宮女。咸豐帝的玫貴妃徐佳氏,曾做過一段時間的官女子。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帝后期最愛容妃,因宮廷爭鬥力保太子,受慧妃陷害做了替罪羊,被康熙帝一次性由皇貴妃降成了容常在,最後一降到底發配到宗人府為奴洗馬桶。后妃的等級森嚴,故而有了美人心計的宮鬥不斷。而很多低級別的女子給皇帝生了皇子,很快由嬪升妃晉級貴妃,慈禧就是這樣的案例。

隨著後宮制度的確定,位號、品級、儀注、服飾、生活待遇和死後喪儀等各有不同。

當然,先帝死了,留下的有名分的后妃不能出宮,不能成為新皇的女人。於是,新皇帝把她們養在後宮,尊其身份,如太皇太后、母后皇太后、聖母皇太后、皇太貴妃、皇太妃等。


以禮觀書


這個問題非常簡單,清代後宮嬪妃有八級,依次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這是皇帝的正式嬪妃,有正式的封號和地位,享受相關待遇。除了這八級嬪妃外,還有一些後宮宮女有時也被皇帝招幸,這些宮女沒有正式名號,如果懷孕產子,一般會被封為嬪妃;如果未產子,其身份一般不會改變,這些宮女被稱為官女子。

影視劇中的清代後宮女子

清代後宮制度是從康熙年間開始規範的,當時規定後宮設皇后1名,皇貴妃1名,貴妃2名,妃4名,嬪6名,貴人、常在和答應無定數。皇后居中宮,其他嬪妃分居景仁宮、承乾宮、鍾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和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儲秀宮。多年以前,曾在故宮看過一些嬪妃和宮女的居所,簡單逼仄,與原來想象中的皇宮內苑大有不同。

真實的清代後宮,前右為光緒皇后

皇帝在成年後即位的,其原配一般會成為皇后,原來的側福晉會被封為嬪妃;但皇帝未婚即位的,比如的清代的順治、康熙、同治和光緒四朝,他們都是很小便當了皇帝,這就就需要選秀女以充後宮。

清室選秀有兩個等級,一是內務府包衣佐領以下人員的女兒,這些人一般會充當宮女,每年選一次,有內務府主持;二是八旗官員的女兒,這些人可以充當后妃,或者指配皇室宗族子弟,地位較高,這部分人每三年選一次,由戶部主持。

紫禁城東六宮之一的延禧宮,是後宮嬪妃居所

清史專家朱家溍在《故宮退實錄》中說,八旗官員女子入選後,封為貴人或者妃、嬪,這都是皇帝、太后一句話的事,慈禧當年就是先封貴人,以後慢慢升遷的;內務府包衣佐領人員的女兒入宮當宮女後,如果被皇帝看中,也可封為答應、常在等,再升為嬪、妃,大太監李蓮英的妹妹就是如此。


民國年間那些事


看過《甄嬛傳》的朋友可能會關注劇中後宮嬪妃的一些稱謂,諸如婉嬪、鸝妃之類的,還有貴人、常在、答應等等。有些朋友可能會問,清朝的後宮等級究竟是怎麼樣的?


清朝皇帝后宮嬪妃一般分為以下這麼8個等級,從高到低分別是: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這8個等級的後宮女子,算是有名分的皇帝嬪妃了。

在這個8個等級之下,還有一些沒有名分的,被稱之為官女子,也就是可以陪皇帝睡覺的宮女,大家看過《延禧攻略》,裡面的女主魏瓔珞一開始便是官女子。

後宮嬪妃每一個等級的嬪妃也是有數量限制的,皇后1人,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

後宮也是一個等級森嚴的地方,不同等級決定了嬪妃們的待遇。從皇后一直到嬪,屬於一宮之主位,可以居住在東西十二宮的主殿之中,而貴人/常在/答應則沒有這個待遇,只能跟隨著一宮主位住在偏殿。

皇后自不必說,母儀天下,是後宮之主,管理後宮中大小事物。清朝皇帝找嬪妃過夜,一般不能留宿,但是對於皇后則沒有這個限制,由此可見皇后的特殊性。皇后作為皇帝的正妻,與皇帝成婚的場所則是位於中央的坤寧宮,因此又被謂之中宮。皇后可有12名侍女,每年俸祿1000兩白銀。




皇貴妃其實就相當於副皇后,地位僅次於皇后,幫助皇后協理後宮,如果沒立皇后,皇貴妃就是事實上的皇后。皇貴妃可以8名侍女,每年俸祿800兩白銀。

接下來的貴妃、妃、嬪這三個等級,同樣屬於高等級的嬪妃,居住於東西十二宮的主殿,可以管理自己所在宮的低級嬪妃。貴妃每年俸祿600兩,可以有6名侍女;妃300兩,6名侍女;嬪200兩,6名侍女。

貴人每年俸祿100兩白銀,4名侍女 ,常在每年俸祿50兩,2名侍女,答應每年俸祿30兩,2名侍女。

由此可見,為什麼清朝的後宮嬪妃要拼命的往上爬,費盡心思博取皇帝的皇帝歡心,畢竟沒升一級,帶來的都是實打實的真金白銀。

而上面所說的這個清朝後宮嬪妃等級,形成於康熙年間。在康熙之前,清朝後宮嬪妃等級比較混亂,比如說順治年間,皇帝后宮中既有女真特色的福晉這樣的稱呼,也有夫人、淑儀、婉侍、柔婉這種漢制稱呼。


小鎮月明


1616年(明萬曆四十四年),建州女真傑出首領努爾哈赤創立後金。

公元1636年(清崇德元年),後金首領皇太極在盛京(今瀋陽)稱帝,改國號為“大清”。

1644年,攝政王多爾袞率領八旗子弟踏破山海關,同年順治皇帝遷都北京。

從努爾哈赤到順治,滿清用三代人的心血,終入主中原,定鼎北京。

入關後,順治皇帝沒有為自己新建宮殿樓宇,而是直接搬進了紫禁城。

這樣原朱家居住過的紫禁城便成了滿清順治皇帝的新家。

清初順治、康熙皇帝為穩定社會局面,積極提倡和學習漢族優秀文化,並在此基礎上效仿漢人對外朝和內庭制訂了許多規章制度。凡此種種,皆為維護鞏固清廷統治。

事實上,努爾哈赤時,後金是沒有後妃制度的,這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原因:

1、後金草創,攻城掠地,征戰殺伐不斷,根本沒有時間和精力去顧及這些。

2、後金是有少數民族創立,無論是文化還是其他各方面,同中原王朝相比都有一定差距,內廷方面亦是如此。

關外努爾哈赤時,由於沒有後妃制度,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統稱“福晉”。

皇太極稱帝后,開始仿漢人制度在內庭設立五宮,並策封一後四妃(清初傑出的女政治家孝莊文皇后就是這四妃之一)這也是清朝後妃制度的雛形。

順治入關後,后妃名稱、級別開始多起來。除了原有的皇后、妃等稱謂外,又增加了諸如“夫人”、“淑儀”、“婉侍”等其它后妃等級稱謂。與此同時“福晉”稱謂繼續存在。

康熙皇帝登基後,則全面仿漢人皇室宮廷規制,創立新的后妃制度。據此制度,后妃被分為八品,即: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她們按等級依次是:

皇后 1人

——正一品:皇貴妃、貴妃、淑妃、賢妃、德妃

——從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4人

——從二品:昭儀、昭援、昭容、淑儀、淑援、淑容、修儀、修援、修容

——正三品:貴嬪

——從三品:婕妤

——正四品:容華

——從四品:婉儀、芳儀、芬儀、德儀、順儀

——正五品:嬪

——從五品:小儀、小援、良援、良娣

——正六品:貴人

——從六品:才人、美人

——正七品:常在、娘子

——從七品:選侍

——正八品:采女

——從八品:更衣

其中皇后坐鎮中宮,統攝管理後宮一切事物。

皇后下設皇貴妃1人、貴妃2人、妃4人、嬪6人,她們分居紫禁城東西六宮。嬪以下設貴人、常在、答應、人數不定。她們跟隨皇貴妃、貴妃分居東西六宮。

(紫禁城東西六宮)

雖然清代對皇帝后妃的數量制定了相應的“文件”規定。但在古代封建社會,由於皇帝是一人之上,萬人之下,貴為九五至尊。故其本人仍然可以隨心所欲,選擇自己喜歡的女人充實後宮。

此外清皇室后妃制度還規定,皇帝未成年且尚未大婚時,有內務府挑選8名年齡比皇帝大的女人供皇帝“進御”,實際上就是為少年皇帝提供性服務。按規定,這8名宮女都有相應的官銜。

清朝的后妃制度除了皇帝的女人之外,還涉及到一部分人。她們就是皇帝的母親、祖母等人,按規定:

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

皇帝的母親——皇太后

太皇太后、皇太后居紫禁城慈寧宮,太妃、太嬪隨住。

后妃制度還規定了,按后妃名位、級別,享受不同的宮廷待遇。

這包括月銀、服飾、伙食標準,服侍人員數目、住房標準(面積、裝修程度)。而這些待遇都與她們的級別相對應。這其中尤以皇后本人的待遇為最高,其次隨名位、級別高低依次遞減。



(清代皇后朝服像)

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在宗法制及相關禮制的約束下。皇帝的女人不僅僅是皇帝的妻子,她們背後往往還代表某些重要的政治勢力。

所以說能成為皇帝的女人,不僅僅考慮皇帝本人的意願,往往還要考慮顧及她們背後的政治勢力。

而貴為後宮之首的皇后人選,則更是慎之又慎。能成為皇后的女人,往往不是最有魅力的一個,而是皇家經過通盤考慮後認為最合適的那個。

後宮波瀾不驚的表象下,始終潛伏隱藏著妒忌、仇恨、與殺戮。這也是我們看宮廷劇經常見到的畫面。

古代女子一嫁入皇宮,便從此身不由己。雖然貴為皇帝的女人,但往往大部分人的命運都很悲慘。

縱觀幾千的中國封建王朝史,不知道有多少女人慘死宮中。她們當中既有他殺,也有因為不堪忍受內宮惡鬥而選擇自殺。

她們的命運只掌握在後宮唯一的男人手裡,他就是皇帝。全憑皇帝的個人喜好,若得寵,便會一人得道,雞犬升天;若失寵往往是樹倒猢猻散,任人嫌棄鄙視。甚至被打入冷宮,直到孤老終死。

《紅樓夢》中元妃的遭遇,便是很好的反映。元妃得寵時,賈家烈火烹油,鮮花著錦。元妃突然崩逝後,賈家隨即門廳冷落,大廈傾倒。

最是無情帝王家。

為女人不易,為皇帝的女人更是不易!


小司馬說



清朝後宮是相對於唐朝簡單的:

太皇太后



太后



皇后



一品:皇貴妃



二品:貴妃



三品:妃子



四品:嬪



五品:貴人



六品:常在




七品:答應

八品:官女子

官女子其實也不算妃嬪,他只能在龍床邊待著,卻不能侍寢。只能在一邊看著!

皇太后一般是皇上的母親。

太皇太后一般是皇上的祖母,就是奶奶👵。

皇后是皇上的正妻 一名

皇貴妃 一名

貴妃 兩名

妃 四名

嬪 六名

貴人,常在,答應,官女子無數!


花鳥餘


清朝的后妃制度在康熙朝才逐漸確定下來: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后,母為皇太后,同住慈寧宮,太妃、太嬪隨住;皇后居中宮,負責管理後宮;皇后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分居東西六宮,輔助皇后管理後宮;而嬪以下還有三級:貴人、常在和答應,都沒有一定的數額,隨皇貴妃等妃嬪居住在十二宮。

眾所周知,清朝皇帝選擇妃嬪的重要途經就是選秀女。成功進入後宮的秀女,一般都是貴人一級。此後,如果獲得皇帝的寵愛,尤其是為皇帝生下一兒半女,則其等級會逐漸上升。

如慈禧太后,在咸豐二年通過選秀入宮,被封為懿貴人一說為蘭貴人,後得到咸豐皇帝寵幸,升為懿嬪。咸豐六年慈禧為咸豐帝誕下皇子載淳,晉封為懿妃,次年又晉封為懿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等到咸豐病逝,載淳即位,慈禧與皇后鈕祜祿氏一同尊為皇太后。


老照片


康熙年後,清宮后妃制度即大體定型。按《國朝宮史》的記載,清宮后妃分為八個等級,由下而上依次為答應、常在、貴人、嬪、妃、貴妃、皇貴妃、皇后。

除設為八個等級外,清宮各等級嬪妃均有一定限額,即皇后一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至於貴人、常在、答應這三個等級,則不設定數。

不設定數的原因很簡單,貴人、常在和答應是非主位的庶妃,沒有正式封號,也沒有專門的奉內管領,地位很低,甚至連撫養自己孩子的權力都沒有。

不僅如此,清宮後宮各妃子的生前、身後待遇都大不相同。其中,除皇太后外,皇后在宮中名分待遇最高。

按規定,皇后平時配宮女十名,每年白銀一千兩,皇貴妃以下則依次遞減,到最低一級的答應時,配宮女兩名,每年給白銀三十兩。

就連生孩子,待遇也不一樣,皇后生子滿月時賞銀一千兩,衣料一百匹,但到了答應這裡,只得賞銀三十兩,衣料十匹。當然,這只是通常規定,如皇帝高興了,格外賞賜的另算。

值得一提的是,清宮中后妃地位的高低與紫禁城的格局也是對應的,其中乾清宮和坤寧宮專屬於皇帝和皇后,其他嬪妃居住的東西十二宮則如星辰一般簇擁在乾清、坤寧兩宮之旁。

從格局上看,皇后居中宮,主內治;皇貴妃一位、貴妃兩位、妃四位、嬪六位,分居東西十二宮,佐內治;貴人、常在、答應俱無定位,隨居十二宮,勤修內職。

由於清宮后妃均從旗人官員女子中選取(漢人女子不得入宮),其選取範圍非常有限。因而,清朝皇帝的后妃包括宮女較前朝大為縮減,已無“三千佳麗”的景象。

清朝十三位帝王中,康熙、乾隆的后妃是比較多的,其他多不滿十或十數名而已。以乾隆為例,其一生中有名位的后妃共計四十一人,其中皇后三人,皇貴妃五人,貴妃五人,妃六人,嬪六人,貴人十二人,常在四人。

一般說來,清宮妃子的地位多由其母家地位決定。如康熙元后赫舍里氏,其祖父索尼為“輔政四大臣”之首。

再如乾隆之孝賢皇后富察氏,其祖父米思翰在康熙年間歷任內務府總管、戶部尚書等職;米思翰次子馬齊歷任議政大臣、兵部尚書等職;三子馬武歷任內務府總管、領侍衛內大臣等職,孝賢之父親李榮保是第四子,歷任參領、察哈爾總管等。

近代著名之慈禧太后,其入宮後所封的“懿貴人”,當時只位於第六等,在後宮中毫不起眼。但客觀的說,來自下五旗之鑲藍旗的慈禧沒有高貴的血統,也沒有顯赫的家境,其父親不過是一個極普通的中下層官員,並不為人所知。

從這個角度上說,慈禧太后入宮的“貴人”身份正好符合了她的出身。只是,慈禧在後來的生孩子比賽中搶先生得咸豐第一個兒子(而且是唯一一個兒子,即同治皇帝),這才在咸豐駕崩後成為兩宮太后,並在某種程度上左右了近代中國的進程。


坑爹史冊


清朝的後宮分為九個等級 : 清朝在康熙以後,才典制大備,後宮號位定製嚴明。皇帝的正妻稱皇后,居中宮,主內治。以下為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嬪六人,分居東西十二官,協助皇后主內治。嬪以下還有貴人、常在、答應三級,均無定額,隨居東西各宮,勤修內職。不過,縱觀清朝歷史,除皇貴妃、貴妃之外,也還有其他妃號,如莊妃、瑾妃、珍妃等。制度規定儘管十分嚴格,但各皇帝妃嬪數目的多少出入較大。康熙、乾隆的妃嬪都大大超過規定,而同治、光緒等又遠沒有那麼多的妃嬪。清朝宮女人數比明朝減少,按定製在三百人以下,實際上也不止此數。

清代宮廷的后妃制度是在清入關以後坐鎮北京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玄燁確定的: 尊皇帝的祖母為太皇太后;母親為皇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后住慈寧宮,太妃、太嬪隨住; 皇后坐鎮中宮,主持後宮事務; 皇后下設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分住東西六宮; 嬪以下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隨皇貴妃分住東西六宮。 清後宮制度規定,皇帝大婚之前,選八位比皇帝大的宮女,供皇帝進御,即獻身皇帝。八位宮女都有名分,授以宮中四個女官的職銜:司賬、司寢、司儀、司門。

皇后 (正室) X 1 (可分宮女10人)

皇貴妃 (大姨太) X 1 (可分宮女 8人)

貴妃 (二姨太) X 2 (可分宮女 8人)

妃 (三姨太) X 4 (可分宮女 6人)

嬪 (四姨太) X 6 (可分宮女 6人)

貴人 (五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4人)

常在 (六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3人)

答應 (七姨太) X 不限 (可分宮女 2人)

宮女 (丫環) X 應少過二千人

給皇上看上的宮女可以由答應、常在一步步升上去,秀女一被選中就可做貴人或以上, 慈禧太后就是選秀女而被封為懿貴人、懿嬪,生皇子後升為懿紀、懿貴妃,最後因兒子登基而成為太后。

居住方面,嬪以上分居東西十二宮,各有專房,貴人以下則住在一塊


亭殿閣


清朝後宮總分為八個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答應只能有一名宮女侍候。 正超品:皇后 一位 正一品:皇貴妃 兩位 從一品:貴妃、德妃、賢妃、麗妃 庶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從二品:貴嬪 庶二品:嬪 正三品:昭儀、昭媛、昭容 從三品:修儀、修容、修媛 庶三品:充儀······

清朝後宮總分為八個等級:皇后、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答應只能有一名宮女侍候。

正超品:皇后 一位

正一品:皇貴妃 兩位

從一品:貴妃、德妃、賢妃、麗妃

庶一品:夫人

正二品:妃

從二品:貴嬪

庶二品:嬪

正三品:昭儀、昭媛、昭容

從三品:修儀、修容、修媛

庶三品:充儀、充容、充媛

正四品:淑儀、淑容、淑媛

從四品:貴儀、貴容、貴媛

庶四品:月儀、月媛、月容、月華

正五品:婉儀 婉媛 婉容 婉華

從五品:德儀 德媛 德容 德華

庶五品:麗儀、順儀、佩儀、芳儀

正六品:貴姬

從六品:姬

庶六品:容華

正七品:婕妤

從七品:貴人

庶七品:常在

正八品:美人、佳人、良人

從八品:順人、才人、淑人

庶八品:小儀、小媛、小娣

正九品:承徽、承榮

從九品:寶林

庶九品:采女

正十品:選侍

從十品:答應

庶十品:秀女

以上就是清朝妃嬪等級是怎樣劃分的信息。下面為你介紹清朝嬪妃各個等級的頭飾的相關性信息。

清朝嬪妃等級及各個等級的頭飾

牡丹花色的器物只得皇后使用,海棠花色的器物只得從五品以上妃子使用,其餘花色的器物任一品階都可使用。

皇后:明黃色 正紅色,可戴鳳鈿/鳳冠(九尾鳳),可戴垂至肩膀流蘇,且可兩邊同時佩帶

皇貴妃:正紫色,可戴側鳳簪釵(七尾鳳),可戴垂至肩膀流蘇,但只可佩帶一邊

各宮主位:寶藍色,可戴側鳳珠釵(五尾鳳),可佩帶垂至耳垂流蘇

從三品以上可穿紅色(紅色必須為偏色,如橙紅、海棠紅),可佩戴金步搖,可佩帶垂至耳垂流蘇

從四品以上可穿紫色(紫色必須為偏色,如淺紫,紫羅蘭),可佩戴銀步搖,可佩帶短流蘇

從五品以上可穿藍色(藍色必須為偏色,如寶石藍,靛藍),可佩戴寶石翡翠為材質製成的首飾

從七品以上可穿除了黃色,紅色,紫色,藍色之外的所有顏色,顏色可為正色。可佩戴珊瑚象牙為材質製成的首飾

從九品以上可穿除了黃色,紅色,紫色,藍色之外的所有顏色,顏色必須為偏色。可佩戴金銀為材質製成的首飾

所有小主級統一穿粉紅色/淺綠色/乳白色宮服。只可帶頭花。


小今娛


清朝後宮嬪妃總體分為八個級別

最低 答應 無限人數


常在 無限人數


貴人 無限人數


嬪 六位


妃 四位



貴妃 兩位


皇貴妃 一位


皇后 一位


主要封號:安答應,曦答應,麗答應,宛答應。

婉常在,鶯常在,淳常在,湘常在,鑲常在。

和貴人,淳貴人,菀貴人,瑛貴人,安貴人,香貴人,惠貴人,寧貴人。

淳嬪,端嬪,敬嬪,惠嬪,襄嬪,麗嬪,姢嬪,凌嬪,寧嬪。

德妃,端妃,賢妃,嫻妃,靜妃,敬妃,陵妃,惠妃,麗妃,淑妃,姝妃,寧妃。

蘭貴妃,靜貴妃,容貴妃,蓉貴妃,黎貴妃。

皇貴妃,皇后。

主要氏別:

烏拉那拉氏,烏雅氏,鈕鈷祿氏,佟佳氏,瓜爾佳氏,富察氏,瑾珂氏,安氏,餘氏,沈氏,甄氏,上官氏,慕容氏,劉氏,林氏,夏氏,孫氏,瓕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