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光為什麼不立政治才能和身體素質更好的恭親王為皇帝,而是選擇了咸豐?

擱淺港灣


道光帝為什麼選擇咸豐帝而不是選擇恭親王奕訢,真正的原因,除了道光帝復生,否則誰也說不清楚。下面將對比咸豐帝和恭親王,以瞭解和猜測道光帝選擇咸豐帝的原因。

基本資料

1、咸豐帝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滿洲鑲黃旗,曾祖父是乾隆朝駐藏將軍成德,父親是乾清門二等侍衛、世襲二等男爵。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是道光帝的第三個嫡妻,所立的第二個皇后。

1840年2月13日,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突然身亡,死因大約有兩個:一是被迫自殺,自殺原因有兩個:1、為父親乞官而被太后責罵,羞愧自殺;2、謀害恭親王奕訢失敗而自殺;二是被恭慈皇太后鈕祜祿氏下毒所殺。

2、咸豐帝養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恭親王奕訢的生母,先祖為蒙古科爾沁左右翼,後抬旗為滿洲正黃旗。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是清朝歷史上獨一無二的既非前朝皇帝嫡福晉、更非本朝皇帝生母而被追封的皇后。

3、咸豐帝是1831年7月17日出生,恭親王奕訢是1833年1月11日出生,相差2歲。咸豐帝是在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在1840年2月死後,才被道光帝交給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撫養,時年10歲。

4、以節儉著稱的道光帝,即便面對同時進行鴉片戰爭,依然為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舉行盛大葬禮,可見其感情之深。

5、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死後,道光帝只讓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做皇貴妃管理後宮,堅決不立皇后,如同乾隆帝時期的嘉慶帝生母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一樣。

6、《清朝野史大觀》記錄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趁幼年的恭親王奕訢來找咸豐帝玩耍時,留恭親王奕訢在自己宮裡吃飯而在魚上下毒,但因幼年的咸豐帝提醒,恭親王奕訢得以活命,最後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被太后逼迫自殺。

7、養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在咸豐帝即位後,雖然咸豐帝以太后的規格對待,但並沒有被冊封為太后。養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在積勞成疾病死前要求咸豐帝封自己為太后,但咸豐帝不願意。1855年養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去世,恭親王奕訢要求咸豐帝封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為太后,之後更是以軍機大臣身份冊封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為太后,迫使咸豐帝不得不承認事實。此後,咸豐帝大力打擊恭親王奕訢。

咸豐帝和恭親王的關係

1、在被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撫養後,和恭親王奕訢關係非常好;

2、咸豐帝即位後,因為不肯冊封養母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為太后,更因恭親王奕訢矯詔冊封養母為太后,而和恭親王奕訢關係惡化,更拒絕加上道光帝的諡號:成;

3、咸豐帝熱河病死後,慈安太后、慈禧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才讓恭親王奕訢母親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得以在諡號中加上“成”字。

王湘綺在《祺祥故事》記錄了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在病死前誤將咸豐帝當作恭親王而說出心裡話造成咸豐帝和恭親王關係惡化:

“會太妃疾,王日省,帝亦省視。一日,太妃寢未覺,上問安至,宮監將告,上搖手令勿驚。妃見床前影,以為恭王,即問曰:“汝何尚在此?我所有盡與汝矣!他性情不易知,勿生嫌疑也。”帝知其誤,即呼“額娘”。太妃覺焉,回面一視,仍向內臥不言。自此始有猜,而王不知也。”

4、咸豐帝的師傅杜受田比恭親王奕訢的師傅卓秉恬、賈楨更有策略。卓秉恬為官清正,作風敢言。賈楨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受命在咸豐帝撤退後率軍守衛皇城,可見其勇敢。杜受田雖然沒有顯示其性格的資料,但相比卓、賈二人應該更有謀略。

道光帝的看法

1、在咸豐帝生母孝全成皇后鈕祜祿氏死後,不立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為皇后。當然這就不能否定道光帝不立恭親王的可能性。

2、道光帝在修建自己嬪妃陵園時欽定將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安排在內,擺明不給孝靜成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做太后的意思,即否定恭親王繼位的可能性。

3、道光帝寵愛恭親王是事實:

“肄武事,共制槍法二十八勢、刀法十八勢,宣宗賜以名,槍曰“棣華協力”,刀曰“寶鍔宣威”,並以白虹刀賜奕”

愛好武功的恭親王和當年在皇宮中格殺2個林清黨人保護嘉慶帝的道光帝,可謂是有著相同的愛好。

道光帝在遺詔中要求封奕訢為恭親王:

“硃諭“封皇六子奕為親王”。”

4、根據《清史稿 杜受田傳》,道光帝之所以立咸豐帝原因是在於:

“皇四子仁孝”

一個是有才的恭親王,一個是仁孝的咸豐帝,道光帝做出了他的選擇!

5、道光帝遺詔中的未來架構:

仁孝的咸豐帝即位、有才的恭親王治理國家的人君、權臣模式

這就是道光帝為什麼要在遺照中同時宣佈讓咸豐帝即位和封恭親王為親王的原因:

兄弟共同治理天下。

大位有德、治理有才,這是道光帝為什麼立咸豐帝、封恭親王的原因。但可惜的是咸豐帝因為拒絕封二人的母親為太后導致道光帝的框架破產。

綜述

道光帝意圖用兄弟同心治理天下的德才兼備模式給大清更合理的治理方式,這才有在遺詔中同時公開安排咸豐帝和恭親王二人:

仁孝的咸豐帝即位,有才的恭親王治國。

在道光帝看來,仁孝的咸豐帝無能治國,需要有才的恭親王;有才的恭親王德不足,需要有德的咸豐帝支援。

只是小氣的咸豐帝不肯將一個太后名號給自己的生母,即便是準備病死的時刻!不是杜受田讓咸豐帝裝出仁孝的樣子,道光帝基本上是讓恭親王即位了。

假裝有德的咸豐帝,讓真正有才的恭親王失去了即位的機會。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
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道光皇帝立奕嚀為皇太子,也就是日後的咸豐皇帝,在野史中有一個傳說,其主要原因是由於奕嚀的師傅杜受田“耍了手段”,下面咱們說說這個所謂的手段:

話說某次道光皇帝帶著皇子奕嚀和奕訢去打獵行圍,在其中道光就想考考這兩個皇子的本事,於是就傳令二人到黃賬前領命,等二子到了後,道光說:今天的獵物都膘肥體壯,特令你二人以一個時辰為限,看誰獵取的野獲多,去吧。一個時辰後,帶著你們的戰利品來父皇這裡報道。朕有賞。

於是乎,本來就喜好打獵的奕訢可是撒了歡,左一個野兔,右一個野雞,不一會就野獲慢慢,轉眼在看奕嚀那邊,他竟然一無所獲,這可是急壞了奕嚀的師傅杜受田,他眉頭一皺,計上心來,他趕忙把愛徒奕嚀拉倒一邊,附耳道,你乾脆就一箭別發了,然後你按照我的辦法..........。


就這樣,一個時辰到了,兩個皇子又來到父皇的帳前覆命,奕訢說:父皇,這裡我獵取的獵物,一共20個兔子,10個野雞,還有三頭鹿。咸豐看後喜形於色,轉頭問奕嚀,你的獵物呢?奕嚀說:父皇,我沒有獵物,因為我實在不忍心把這些剛剛繁育的幼崽殺死,我怕它們的父母傷心吶。道光被這一席話感動了,認定奕嚀是個仁義之君,於是便在他傳位的詔書上寫上了奕嚀的名字。但真相果真如此嗎?咱們看一張圖。

從此圖中可以看出,奕嚀是根正苗紅,他是皇后所生的,而且還是嫡長子,對古代禮法極為尊崇的道光,心中太子的人選自然是有嫡立嫡,有長立長,而奕嚀直接是又嫡又長,您說,道光豈有不立之理?而奕訢對比奕嚀就差很多了,既不是嫡子也是長子,所以沒有被立就很容易理解了。

(此為咸豐畫像)


老豬的碎碎念


這個問題老梁來回答。

題主的問題吸引老梁的就“咸豐”倆字,瞅見這倆字,老梁就覺得自己個的心窩子不得勁憋得慌,有種不吐不快的感覺,所以喘了口氣自己個就一頭鑽了進來。

有人就要問了,老梁你這個老鼻子老眼的傢伙這是為嘛呀,至於嗎?

您還別說,真至於,老梁就說一句,說完了,大傢伙中有那性子急的,眼珠子都能瞪成倆燈泡來:“沒這咸豐,就沒有慈禧這玩弄兩任帝王的老女人什麼事了。”

老梁戳你腦門就問:“你憋不憋!憋吧!那就對嘍!”

當然今天題主的問題是問道光的,咱就嘮嘮這道光為嘛呀這是,眼珠子起白內障是怎麼的了,就選這麼一貨當皇帝,把個大清朝給徹底的玩廢了。

想要解決題主的問題,咱得先從道光是個什麼人來瞅瞅,那麼咸豐繼位的問題也就有眉目了。

道光是個什麼人

從留下的畫像來看,就是一干巴老頭,和之前的幾位比真沒那麼富態,他呀是滿清第八位皇帝,在他那清瘦的腦殼殼上,掛起的標籤沒有幾個好聽的“摳門”“鴉片戰爭的總負責人”等等。

這麼說吧,道光是個資質平庸的人,能力有限,面對嘉慶留下的爛攤子,那狀態就是一個懵逼樹上懵逼果,懵逼樹下你和我的狀態。

乾隆年間,那個拍著自己腦殼叫囂自己是十全老人的傢伙,將個大清朝的國庫折騰的,把蹲在裡面的老鼠都幹成了老鼠幹了都。

嘉慶靠著和珅和大人的家底還支持了一些年,到了道光的時候,一打開國庫道光整個人情緒不好快哭了都。

這不摸著眼淚穿著補丁的衣服,自認為要節省,可守著皇帝后勤的太監告訴他一塊補丁要一兩銀子,他道光這也認了。大臣們一邊和太監們說著謝謝,一邊跟著也在自己的新衣服上也打上了三兩個銅板一塊的補丁,跟著道光他老人家一起同甘共苦,一起摸著淚上朝,這朝堂上一水的丐裝啊,真時尚,大傢伙可以腦補一下。

那吃的上咱也節省一點,三兩一顆雞蛋也太貴了,咱少吃點,還號召後宮的妃子們一起節省,後宮一幫子貴人們一臉的菜色,放個那啥回頭都要瞅瞅有沒有油花噴出來,這日子過得何值是心酸啊,說多了這都是淚呀。

那些個服務這些個貴人的太監們到是一個比一個肥,紅日頭下待個三倆分鐘保準能曬出二兩油來。

扯到這裡大傢伙就要問了,老梁你為嘛要扯這個呢?很簡單,從這些個小事我們可以看到這道光也是個膚淺的傢伙,幹嘛事就和哪打水漂一樣,看著是漂亮,水下的東西不求甚解。

不僅苦了自己,捎帶著跟著他的人一起到了黴,自己個倒是節省了,但卻養了一幫子欺上瞞下的貪官,得,你說本來資質就平庸想做好皇帝的道光這眼睛還被蒙上了,耳朵眼裡還都聽不到真話,活著也真是夠累的。

選出個咸豐來,也不足為奇了。

為嘛選出個咸豐

早年間,這道光就一兒子,還是道光十六七八九歲的樣子,有天晚上荷爾蒙分泌過多,一時間睡不著,爬起來找了一宮女解決了一下問題,好嗎咣噹一聲,這頭一個兒子就這麼冒冒失失的掉了出來。

真心的說這兒子道光怎麼也瞧不上眼,起名叫奕緯,但無奈五十郎當歲的時候,眼跟前就這麼一個,也沒辦法請了家庭教師好好的教育教育,就準備繼位大統。

可這小子性格頑劣,你讓他上樹掏鳥,不學都會,但你要他蹲桌子上寫倆大字,這可是要了姥姥命的事。

這不,有這麼一天老師教授奕緯讀書,這小子火氣大了:“將來我當了皇帝,第一件事就把你剁了!”

未來的皇帝都這麼說了,老師把膽也下破了,把著老師的帽子丟回了道光,你看著辦,教育了半天還教育成了仇人了,不幹了,回家養老去呀!

這個時候的道光面對清廷都快亂成炸藥桶的國家,滿頭的大包,好嗎眼跟前就指望這奕緯以後,能有點出息把國家操持好了,得,你學問沒學到幾個,這還要把老師給剁了,這還得了。

“咣!”一腳就踹了上去,“吧唧!”奕緯就直接翻了白眼躺地上死了。

這奕緯可真夠憋屈的,歷史上唯一一個被皇帝打死的皇子,這可是獨一份的事。

得!兒子沒了,道光求爺爺告奶奶的,得到了老天爺的垂青,“咣嘰,咣嘰”這通生,一連八個,倆還沒成年掛了,其餘六個都成人了。

這其中的老四奕詝就是後來的咸豐,瘸了條腿不說,臉上還有麻子,不好看。

這老六就是後來和咸豐爭位失敗的恭親王奕訢,人稱鬼子六。

這鬼子六,身體特好和康熙都有的一拼,腦子好使不然也不會有鬼子六這麼個外號,而且他還願意接觸老外的科技,還積極的參與到洋務運動中去,就這麼個人,要是當年道光的選了他,那麼清廷也許還能蹦躂幾下。

那為嘛沒有選他呢!

哎!說起來這鬼子六的痦子長腳後跟上了,點低了點,先是他的母親身份不高,就是一貴妃,而咸豐的痦子那是點腦門上,點高啊,老媽那是孝全成皇后,全清廷都找不出比她高的女人了。

你要知道道光是以嫡長子的身份繼位大統的,所以對這一點看的還是比較重的。

這第二鬼子六的老師政治鬥爭腦瓜不如咸豐的老師的好使,咸豐的老師瞅著咸豐那樣都比不上人家鬼子六,就出了一歪主意,讓咸豐在道光面前展現孝道,做嘛事都要體現出這倆字。

你還別說,這道光腦子比較保守,還就吃這一套,這咸豐就進了眼珠子裡了,但從他的心裡覺得鬼子六他也是個人物,繼位大統保不齊還能讓大清把最後一口氣給喘勻了,但最終咸豐的孝道還是佔了上風。

這不就出現了一個奇怪的詔書,同一個詔書裡讓咸豐繼位大統,末了提了一句讓鬼子六做了恭親王,遺詔提了倆人,這很少的,這也看出了道光內心的複雜。

所以後人說咸豐錯繼了皇位,就是這麼來的,話說道光還是有點眼光的,居然能瞅出來鬼子六是個人物,但最終卻沒有扶上一把,這不無遺憾。

在補充一句,清廷喜歡逃跑就是從咸豐開始的,哎!

好了今天就說道這裡,喜歡的加個關注,點個贊呦!


梁老師說歷史


道光的確在奕訢和咸豐為帝之間猶豫過,最後選擇咸豐有如下原因:

(1)咸豐根正苗紅,奕訢比他差一點。

咸豐先天優勢:

①存活的年齡最大的兒子。(長子)

②皇后所生。奕訢的母親則是皇貴妃,不是皇后,直到咸豐繼位,才尊封為皇后。

雖然清朝並沒有立長的習俗,但是要看到道光時期,已經是清朝中後期,漢化思想已經很重了,奕訢作為年齡最長的皇子,最要緊的是皇后所生,這兩大出身,簡直是完美的儲君條件。

(2)奕訢的有利條件。

奕訢的有利條件有三個:

①咸豐的生母雖為皇后,但是去世的很早,咸豐是奕訢的生母靜皇貴妃養大成人的。

②皇貴妃號稱“副後”,特別是在皇后已經去世的情況下,實際上在後宮中等同於皇后。

③奕訢才學才幹均高於咸豐,清朝也並沒有強制立長的規定,而且奕訢很得道光的喜愛。

(3)咸豐為什麼能勝出呢?

得益於咸豐老師杜受田的出謀劃策。

杜受田這個人不得了,在整個清朝,諡號文正的僅有八人,他是其中之一。另外的幾個都有誰?湯斌、劉統勳、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都是非常厲害的人物。

杜受田知道咸豐無論才學和騎馬射箭都比不過奕訢,在道光帝那裡的寵愛程度也比不上奕訢,他就給咸豐出主意,讓他從道德人品上著手。

這一招其實很毒辣。道光這個人呢,是以節儉出了名的,可以說這個人在內心深處是對道德一類的東西很有追求的。

咸豐聽取了老師的建議,某次道光帶人打獵,只有咸豐一箭不發,道光問他為何,咸豐說,現在正是春天鳥獸繁育的季節,我不忍心啊!道光聽完之後,非常高興。

道光病重的時候,皇子們看望他,咸豐跪在地上,痛哭流涕,傷心萬分,這件事最終讓道光決定,咸豐繼承帝位。

(4)奕訢是有怨念的。

道光雖然讓道光繼承帝位,但是還是覺得對奕訢有虧欠,臨終遺詔特別命奕訢為親王。

咸豐繼位之後,兄弟兩個有心結,特別是奕訢生母病重時,奕訢請咸豐加封她為皇太后,咸豐不太願意,含糊其辭,奕訢竟然矯詔冊封,之後被咸豐解除了職務。

咸豐臨死前,任命八位顧命大臣,依然沒有奕訢的份,於是,奕訢聯合慈禧發動了辛酉政變,八位大臣或被處死,或被撤職,奕訢取得了朝政大權。


師明禮閒聊中國歷史


道光本來要立"鬼子六"的,奈何咸豐的師傅出謀劃策,讓道光改了主意,有次狩獵,"鬼子六"滿載而歸,咸豐兩手空空,道光問他為何毫無收穫,咸豐按照師傅教他的說,目前正是春暖花開之時,不忍殺害生靈,道光覺得這孩子有善心,後來道光病重之時,把他們喊到床前,問他們一些國事,"鬼子六"應答如流,道光很是滿意,輪到咸豐了,咸豐又按照師傅教他的,只是小哭,流淚,卻不哭出聲,然後哽咽地說,我現在無暇他顧,只想讓你好起來,道光一聽,覺得這孩子當皇上可以孝治國,再加上之前就對咸豐有好感,所以就稀裡糊塗地立咸豐為皇上了。。。


所思所想皆是遠方


無論是正史資料還是影視劇或者野史傳聞中,我們瞭解到的恭親王奕欣都是兼具才華抱負與胸懷氣度,是清朝皇族子弟中極其難得的青年才俊。

而他的哥哥咸豐,雖然當上了皇帝,但無論其身體素質還是政治才能,都要弱於奕欣。有看官就問了,既然個人條件優於哥哥,當初道光為什麼選擇了各項條件都不佔先機的咸豐繼位呢?

其實,萬事皆有因果,咸豐的勝出,是有其必然原因的。

一、奕詝的運氣更好。

講真,運氣這種東西雖然沒有科學正解,有時候還真的是鬼使神差一般,決定一個人的命運。

據說當初,道光皇帝也是發現奕欣確實要比奕詝有才華,有謀略,有能力的。於是決定立奕欣為太子。

由於清朝自雍正帝立儲之後,就有把立儲遺詔偷偷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的規矩。

一天晚上,道光帝覺得自己時日不多了,便清退左右,自己拿起紙筆準備寫立儲的“遺詔”。

有個守門的小太監很聰明。他偷偷地看道光帝運筆的姿勢,暗自揣摩道光帝寫的是什麼字。

當他看見道光帝寫最後一個字時拉了很長的一捺時,頓時想到了“奕欣”!

於是他興高采烈的,趕忙去密報了奕訢的生母靜妃。靜妃聽後當然是歡天喜地,當即對小太監大加賞賜,然後到處炫耀,一時間皇宮裡傳的沸沸揚揚。

這話傳到道光帝的耳朵裡,道光帝很不高興。皇家立儲這麼重大嚴肅的事,竟然被傳成新聞了,皇家威嚴何在!於是馬上改立皇儲,把奕欣改成了奕詝。

說實話,有書君覺的這個說法並不靠譜。首先,清朝皇室在寫一些譬如遺詔等重要文件的時候,是必須滿漢文都寫的。一個小太監憑什麼確定皇帝寫的“一捺”是滿文還是漢文呢?

其次,奕欣的母親靜妃,一個能在宮中平靜生活二十餘年的女人,怎麼可能跟市井婦人一般四處張揚這樣的事呢?

因此,這種說法顯然站不住腳。

二、奕詝有個足智多謀的好老師。

四阿哥奕詝的勝出得益於他有個足智多謀又擅長讀心術的好老師——杜受田。這是另一個流傳甚廣的說法。

話說,道光皇帝為了皇儲一事也是一直很糾結,難以取捨,因此他一直暗中觀察、篩選。

春天,道光皇帝率領眾阿哥到木蘭獵場圍獵,有意看他倆的武功如何。

武功是奕訢的強項,從小體弱的奕詝根本不是對手。但奕詝有老師杜受田,這就不是問題了。

在狩獵場上,奕訢射殺了很多獵物,滿載而歸;奕詝卻空手回來了。道光很意外,詢問緣由。

奕詝按老師叮囑,從容答曰:“皇阿瑪,兒臣看到現在正值煙花三月,所有的動物都開始生息繁衍。如來佛曾以慈悲為懷,割下自己的肉給鷹吃。若這時,兒臣用冰冷的弓箭將他們一網打盡,太過殘忍了~”

道光本就仁義心善。奕詝的回答暗合了他的心理。老皇帝認為奕詝有帝王的仁慈和胸襟。於是對奕詝好感倍增。

又有一次,病中的道光感覺自己時日不多了,便把兩個兒子叫到身邊來,詢問他們倘若自己不在了,他們將如何治理國家?

杜受田早又押對了題目,並替奕詝準備好了最聰明的回答。

面對道光帝的詢問,奕欣口若懸河,侃侃而談。輪到奕詝時,他卻哭的泣不成聲。他抽噎著說:“皇阿瑪為什麼要問這個?皇阿瑪得蒼天庇佑,永遠也不會死的。哪裡輪得上我們當皇帝呢?”

這讓垂暮之年又是在病中的道光大為感動。他是皇帝,他更是一個老人,一個父親。他渴望兒女的依戀和關懷。

此刻,奕訢滔滔不絕的回答讓他覺得自己即將被取代和拋棄的淒涼。而奕詝的回答雖然沒體現出治國才能,卻體現了骨肉親情。道光帝於是更喜歡奕詝了。

據說,這兩件事,直接導致了道光帝對於皇位繼承人的最終選擇。

傳聞究竟有幾分可信我們不得而知。有書君倒是覺得這種戲劇性的橋段跟《三國演義》中司馬懿為曹丕謀奪皇位出謀劃策很有些相似之處。因此,也不能排除這是為奕欣抱不平的人杜撰出來的故事。

三、奕詝有個不同凡響的好母親。

其實,奕詝在皇位爭奪戰中最終勝利,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是他的母親。

雖然名義上排行第四,但由於他的三個哥哥都已去世,所以奕詝其實是皇長子,而且還是嫡長子。

他的母親孝全成皇后,是個相當傳奇的女人。她年僅17歲並且還沒有任何子嗣時,就從貴妃升為了皇貴妃,最後成了皇后。

沒有孩子作為晉升的籌碼,還能盛寵不衰,破格晉升,這簡直就是清宮裡的一個神話!憑著這樣的母親,咸豐一出生就已擁有極大的優勢。

不僅如此,咸豐的生母后來年紀輕輕就去世了。道光皇帝自然很傷心。為了表示對皇后的思念,道光此後甚至再也沒冊封皇后。

在修建陵墓時,道光也選擇了與皇后合葬。而包括靜貴妃在內的其他妃嬪則全部都另外安置墓地。可見他對孝全成皇后的感情的確深厚並且一直未曾淡漠。

母親去世那年,奕詝才九歲。道光帝心痛愛人的離世,於是就把全部的愛都傾注到了小奕詝身上,一直對奕詝疼愛有加。

奕詝長大後,雖然才華、武功均不如奕欣,但是愛屋及烏,一想到奕詝的母親,道光皇帝在感情上就不自覺的傾向於奕詝了。

有書君認為,這應該是更合乎情理,也更趨於真實的一種說法。

因為這同時也可以解釋,道光皇帝為什麼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留的遺詔中,不僅宣佈皇儲為奕詝,而且還特別留話,封奕欣為“恭親王”了。

這是清宮史上,“正大光明”匾後,唯一一份加封親王的遺詔。一個“恭”字,不僅是對奕欣能力的肯定,更是一種提醒。

提醒他,不可覬覦兄長的皇位,要安守本分,對兄長懷有“恭敬”之心。道光皇帝帝對身後之事的安排,也真是用心良苦了!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關於道光帝為什麼立資質更差的咸豐為帝,而不選擇才能更勝一籌的奕訢,歷來流傳著兩個精彩故事。

看過《雍正王朝》的朋友都知道,裡面有個大智近妖如神一般的存在—鄔思道,他深諳人性,尤其擅長揣摩康熙的心思,在他的幫助下四爺才得以登基。其實,歷史上並無鄔思道這個人,但是他的原型卻真實存在,那就是咸豐的老師杜受田。

咸豐帝,愛新覺羅·奕詝是道光皇帝的第四子,奕訢是第六子,所以咸豐帝奕詝位長,古人以來立長不立幼的傳統,可是這咸豐帝奕詝天資平庸,而恭親王奕訢卻聰慧敏捷。道光帝在選擇繼位人上開始猶豫不決。於是,就有了“藏拙示仁”和“藏拙示孝”的故事。

據《清史稿·杜受田傳》記載,有一次,道光皇帝讓兩人到南苑狩獵,藉機觀察。可是,奕詝身體孱弱,騎射本領遠遠不及奕訢,真正比起來自己必輸無疑。這時候,奕詝的老師杜受田出了一條詭計,他告訴奕詝既不要上馬,也不要射箭。道光帝很好奇,便問起原因。奕詝跪下說道“父皇教導我們要仁愛,現在正值春天,萬物復甦,母獸也正在懷孕,我如果射殺了她,她的孩子也會一起餓死,豈不是太殘忍了?”道光皇帝被奕詝的仁慈所感動,這便是“藏拙示仁”。

還有一次,道光皇帝想考察二人的政治才能,便召見二人想聽他們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奕訢素來口才極佳,談起治國方略更是滔滔不絕,道光皇帝很高興。可是輪到奕詝的時候,他看到道光一臉的病容,便立即跪下痛哭流涕,道光一時不解,奕詝就說:我一看到父皇這樣憔悴,我心裡難受,我只希望父皇健康長壽。道光帝再次被他的孝順所感動,毫無疑問,這也是他的老師杜受田出的詭計。這就是“藏拙示孝”。

其實,道光帝傳位給咸豐並非因為這兩件事,而是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道光帝本身也是一個平庸無能的皇帝,在位期間循規蹈矩,無所作為,喜歡傳統穩定。而恭親王奕訢意氣風發、敢想敢幹,具有改革的魄力,他擔心如果江山交給奕訢會搞出什麼亂子。再反觀奕詝,十分聽話,穩重內向,更符合傳統世俗裡“賢人”的標準。所以,這才是道光傳位給咸豐的真正原因。


深度文史


這個問題在小編看來主要有這幾方面的原因

一、道光對咸豐帝有著一份父親的愧疚

咸豐帝的媽媽是皇后,但是在咸豐皇帝8歲的時候就去世了,道光皇帝就讓奕訢的生母靜貴妃代行母職,撫養年幼的咸豐帝,從此咸豐帝就和弟弟奕一同度過了10年的光陰。這10年咸豐和奕訢這兩個小兄弟同吃、同住、同學習、同遊樂,應該說如果沒有後來的即位之爭,這兩兄弟的感情應該是道光所有兒子當中感情最好的一對。雖然兄弟感情不錯,靜貴妃對待咸豐也很好,但是對於咸豐來說始終是寄人籬下,行為處事要處處小心,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都要讓著弟弟,受了委屈恐怕也不敢聲張,咸豐的這些表現道光相比都看在眼裡,心中難免有一絲愧疚,再加上咸豐與奕訢相比少了一些鋒芒畢露,多了一份內斂,穩重符合儲君的標準。而且道光皇帝對咸豐帝的母親十分寵愛,14歲就從全嬪僅3個月後升全妃,2年後以17歲就成了僅次於孝慎成皇后的全貴妃,25歲晉封為主六宮事的皇貴妃,26歲晉封皇后,這個升遷速度在有清一代的后妃,都是罕見。道光帝愛屋及烏,也是咸豐即位的一個重要原因。

二、咸豐是僅存的嫡長子

道光帝一生一共9個兒子按說是不少,但是能夠被道光考慮為繼承人的卻只有咸豐和奕訢兩人。道光帝的長子被道光自己一腳踢死了,二兒子、三兒子小時候就死了,五兒子被過繼出去了,老七、老八、老九不是未成年就是年齡太小根本無法考察,這個時候道光可已經是一個60歲的老人了。所以能夠被道光選擇的繼承人只有老四咸豐、老六奕訢,而老四咸豐的優勢明顯,他的媽媽雖然死了,但卻是皇后,他自己是已經是實際上的嫡長子了。在中國古代以嫡長子承繼家業的年代這個優勢很明顯。

三、老師的神助攻

清史稿曾經記載,道光皇帝要帶領眾皇子打獵,考察皇子的武功,咸豐皇帝知道自己的武功不如弟弟奕訢,就去找自己的老師杜受田想辦法,杜受田告訴咸豐帝不要和奕訢比試箭術,這咸豐肯定吃虧,打獵的時候咸豐要不射一箭,如果皇帝問起就說現在是春天正是萬物繁殖的季節,自己實在不忍心射殺生靈,為生靈留一條活路。咸豐帝暗暗記下在打獵那天果真如老師所說弟弟奕訢打的獵物最多,而自己一箭都沒放,父親道光皇帝果然問自己沒放一箭的原因,咸豐皇帝就把老師說的話重複了一遍,道光皇帝大悅,認為咸豐有如此仁慈之心,將來一定可以做一個好皇帝,於是就立了咸豐為皇太子。除此以外又有記載稱,道光自知身體越來越差,想最後考察他們兄弟二人一番,於是分別詢問他們對國家大事的看法和治國方略,奕訢在父親面前侃侃而談,道光帝非賞識奕訢的才華,到了咸豐回答父親提問的時候,咸豐再一次按照老師杜受田所說趴在地下痛哭流涕,一個勁兒勸道光皇帝保重身體,自己不願做皇帝,只想做一個好哥哥、好兒子,為父親盡孝,對兄弟盡到做哥哥的責任。道光皇帝聽後十分感動,於是在心裡下定決心要立咸豐為皇太子。咸豐帝老師杜受田在咸豐一朝確實也平步青雲,頗受重用。

不管因為什麼原因道光帝讓咸豐即位的決定,不僅造成了咸豐和奕訢兄弟二人的不和,間接造成了咸豐皇帝一生苦命,更斷送了清朝的江山社稷、


小川說史


查《清實錄·宣宗實錄》,確實看到道光帝晚年封存了四道諭旨,這個存在疑點,說明恭親王在朝臣中可能存在一定聲望,或者奪嫡之爭也曾暗中進行過。道光帝是怎麼考慮的,則在最後一道遺詔中說得非常清楚。具體分析如下:

一,道光建儲密諭和臨死當天硃諭

清朝自雍正帝開始實行“秘密建儲”制度。皇帝在世時即在諸皇子中默選繼承人,而後寫下硃筆諭旨封於一個“鐍匣”之中,藏於正大光明匾後,臨終或退位時再開啟。整個過程非常機密,目的就是杜絕奪嫡之爭。這個制度執行下來,總會有一些差別,道光朝尤其特殊,竟有4道諭旨,且道光在臨終的當天卯時(5點-7點),還專門下了額外另一道硃諭強調自己的選擇沒有錯誤。最後的遺詔,則明確說了選擇皇四子的原因。另外,最被後人關注的是:皇六子奕訢也出現在了建儲御書之中。

《宣宗實錄》:○丁未,卯刻,上疾大漸。召宗人府宗令載銓、御前大臣載垣、端華、僧格林沁、軍機大臣穆彰阿、賽尚阿、何汝霖、陳孚恩、季芝昌、總管內務府大臣文慶,公啟鐍匣,宣示御書皇四子奕詝立為皇太子。  ○硃諭。皇四子奕詝著立為皇太子,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其同心贊輔,總以國計民生為重,無恤其他。特諭。  ○午刻。上崩於圓明園慎德堂苫次。 ○遺詔曰。……○先是御書硃諭四條緘藏,至是頒發。……○又奉硃諭,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

上面這些記錄前後連續,是道光帝最後的實錄。值得注意的是,他在開啟此前秘密書寫的建儲御書後,又下了一道“特諭”,強調皇四子奕詝是業經選定的繼承人,“爾王大臣等何待朕言?”說明王大臣們在開啟鐍匣之後似乎頗有疑惑。這就印證了皇六子奕訢在朝臣中頗為聲望,在一些人心目中似乎才是真正的繼承人。

二、史書記載的立儲原因

《清史稿·杜受田傳》說到,自皇四子奕詝六歲入學以來,杜受田悉心輔導。終於在道光晚年的一次狩獵活動中,奕詝在杜受田的授意下,刻意顯露“仁孝”性格,獲得了道光帝的特別讚賞。清史稿作者認為“立儲遂密定”,直接決定了道光帝的選擇。清史稿作者團是清末一群遺老,多能聞知宮廷掌故,似乎有一定憑據。

《清史稿·杜受田傳》:文宗自六歲入學,受田朝夕納誨,必以正道,曆十餘年。至宣宗晚年,以文宗長且賢,欲付大業,猶未決。會校獵南苑,諸皇子皆從,恭親王奕獲禽最多,文宗未發一矢,問之,對曰:“時方春,鳥獸孳育,不忍傷生以幹天和。”宣宗大悅,曰:“此真帝者之言!”立儲遂密定,受田輔導之力也。

三十年,文宗即位,加太子太傅,兼署吏部尚書,調刑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受田雖未入樞廷,國家大政及進退大臣,上必諮而後行……文宗震悼,贈太師、大學士,入祀賢良祠,賜金五千兩治喪,遣近臣慰視其父堮,擢其子檢討翰為庶子,孫三人並賜舉人。……諡文正……謂其公忠正直,足當“正”字而無愧。柩至京,上親奠,撫棺哭甚哀,晉其父堮禮部尚書銜。明年,上臨雍講學,複詔褒受田曩日講貫之功,即家賜祭一壇。及柩歸,命恭親王奠送,遣官到籍致祭,飾終之典,一時無與比。

皇四子即位後,也特別優待杜受田,甚至到了“國家大政及進退大臣,上必諮而後行”的地步,杜受田病死後,又受到了極為特殊的優待,竟然得諡“文正”,又“賜金五千兩治喪”,提拔其子孫,甚至撫棺哀哭,又命令恭親王奕訢送靈。這說明,咸豐能夠成為繼承人,確實有這個因素,杜受田擊中了道光帝的要害。

至於道光帝本人的考慮,《宣宗實錄》的最後一道遺詔卻交代的非常清楚。道光帝平生老成謹慎,且自恃善於“觀人之法”,認為一個人必須要“無私”才能克濟大事,人品輕重並不在乎聰明與否。這也是他與群臣意見相左的地方,在選擇繼承人問題上,道光一點不含糊,完全是乾綱獨斷的,他只看重德行公心。所以才會有臨死當天額外的硃諭,告誡群臣要盡心輔佐。

《宣宗實錄》:遺詔曰。朕蒙皇考仁宗睿皇帝覆載隆恩,付畀神器,臨御天下。……追維在位歷三十年,壽登六十有九。亦復何憾。顧念統緒至重,亟宜慎簡元良,纘承大業。本日卯刻,特召宗人府宗令、御前大臣、軍機大臣、內務府大臣、親降硃筆諭旨:立皇四子奕詝為皇太子,並諭王大臣等同心贊輔,無恤其他。乃降旨甫經半日,神氣漸散,豈非天乎?皇太子秉性仁孝,植德貞醇,必能欽承付託,其即皇帝位以嗣大統。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惟刻矢憂勤惕勵,於以知人安民,永保我丕丕基。至於觀人之法,鑑空衡平,妍媸輕重自見,惟無私乃克有濟。兼願中外文武臣僚,精白乃心,各勤厥職,用輔嗣皇帝郅隆之治,則朕懷益慰矣。喪服仍依舊制二十七日而除,佈告天下,鹹使聞知。  

道光生前,其實做的不偏不倚,幾乎是一碗水端平,時常命令皇四子、皇六子代行一些禮儀活動,並未顯露出任何傾向,如祈雨、享太廟、祀天、詣黑龍潭神祠、祭關帝廟等,都有兩位皇子的記錄。

三、深層原因和最後結果

道光選擇奕詝的深層原因,是因為當時內外交困,他必須選擇一位持重謹慎、忍辱負重的人,才不至於陷入羅網、自亂陣腳。這是道光本人在最後十年與西方列強打交道得出的經驗,在最後的遺詔中,他自己敘述了這番經驗,認為奕詝必能效法他的套路,從而轉危為安。

《宣宗實錄》:遺詔曰。……嗣位之初,即頒手諭,首戒聲色貨利,一切遊觀玩好,稍涉侈靡之事,禁絕勿為。此薄海臣民所共見。溯自西陲小蠢,出師撻伐,旋致敉平,何敢自矜武略?迨後東南瀕海之區,因貿易而啟紛爭,朕惟古之君子,愛人為大,何忍無辜赤子,慘罹鋒鏑?是用捐小忿、成大信,綏疆柔遠,於今十載,卒使毒焰自消,民夷各安生理。此朕孳孳愛民之隱衷,至今日而庶堪共諒者也。……

道光帝的主要經驗是“隱忍愛民”,在與列強的衝突中,“捐小忿、成大信”。嚴格說,道光帝這套經驗是正確的,深刻洞悉了帝國臣民的性格特點,也看到了“國家信用”在當時的重要性。還在世時,他就訓斥過陶澍等大臣的激進意見和做法。很可惜,他最為自傲的“觀人之法”被證明完全弄錯了,咸豐帝是整個晚清最激進的皇帝,沒有之一。

對咸豐的性格,他似乎也不是沒有察覺,於是在立儲御書上加上了一條,“皇六子奕訢封為親王”,目的可能是希望更聰明圓滑一些的奕訢能夠彌補兄長的短板。後來的事實演化證明這個考慮頗為正確,奕訢更擅於與列強打交道。最後,他有沒有考慮過皇六子奕訢呢?從以上的史料看,他是猶豫過的,但性格慣性太大了,他對性格飛揚的人物總是不放心,於是造成了後來的動盪,與自己立儲的初衷竟然完全相反了。(完)


歷史咖啡


道光帝選擇咸豐,而不選擇恭王,實際上有各方面的原因。

首先是因為咸豐是當時在世最年長的皇子,而且還是皇后所生,妥妥的嫡長子。雖然在雍正皇帝時嫡長子繼承製在事實上被廢除了,但是在儒家化的滿清朝廷中,其思想還是根深蒂固的。咸豐雖然沒有他的弟弟有才華,但各方面可以說都不差,沒有理由把他廢掉。

可能在清朝皇帝看來,守成比開創更加重要。舉個例子,康熙為什麼選雍正,而不選擇八爺和十三爺?在皇家,鋒芒碧樓並不是什麼好事。

其次是因為咸豐有一個好師傅——杜受田,這個人可了不得,諡號文正,要知道在清朝歷史上只有八個人諡號文正,曾國藩就是其中之一,連李鴻章都沒得到這個待遇。可見此人的厲害,此人告訴咸豐兩個秘訣,一個是“仁”,還有一個就是“孝”,在秋獵的時候展示仁,在皇帝生病的時候展示孝,很快就打動了節儉的道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