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為何要指責伊朗導致美軍在伊拉克608名官兵的死亡?

淡然小司


美國國務院伊朗問題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在4月2日的美國國務院例行發佈會上表示:


“根據解密的情報數據,我今天可以宣佈,伊朗應對608名美軍在伊拉克的死亡負責,這是2003 - 2011年美國所有戰鬥損失的17%”。


表面上看布賴恩∙胡克是美國例常性對伊朗政府進行指責,但其實是特朗普政府對於目前美國國內與國外形勢深思熟慮的舉動。



從國內角度來看,特朗普政府強調伊朗造成駐伊美軍傷亡,其實是為了否定伊核協議。由於伊核協議是奧巴馬政府簽署的,再結合為2020年大選造勢來看,根本目的是為了打壓民主黨。


拿伊朗造成駐伊美軍士兵陣亡說事兒其實並不是特朗普政府的先例,早在2015年時任奧巴馬政府簽署伊核協議的時候,當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在參加7月份參議院聽證會時,就曾表示過伊朗為伊拉克反政府武裝提供的武器曾經導致500多名美軍士兵死亡。


後來鄧福德的表態被激烈反對簽署伊核協議的共和黨成員多次用來抨擊當時的奧巴馬政府。所以在目前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預熱期間,特朗普政府再次老調重彈,無非是為了印證自己退出伊核協議的合理性,並且順便打壓下民主黨。



從國際角度來看,除了指責伊朗造成駐伊美軍傷亡之外,布賴恩∙胡克還強調了兩點:

1.“從2018年5月以來,伊朗石油日產量減少150萬桶,總共23家進口國將購買伊朗石油的進口量減少到零,超過100家大型公司撤離了伊朗市場,這使伊朗當局損失100億美元的收入。"2.“伊朗正試圖將伊拉克置於其控制之下,目前伊拉克與伊朗關係密切,因為這兩個國家的大多數人都是什葉派。”


其中第一點,胡克用數據表示特朗普政府對伊制裁的成績,這無非是為美國對伊制裁的合理性提供數據支撐,既炫耀了成果,又否定了伊核協議的合理性。



如果第一點說明的是對伊制裁的有效性,第二點則說明的是對伊制裁的必要性。


就在3月13日,伊朗在美國的封鎖與制裁下不但沒有屈服,反而派出總統魯哈尼訪問伊拉克,還達成了兩個什葉派國家的歷史性合作,這顯然對於美國的對伊政策是一種衝擊,而且還嚴重打擊了中東遜尼派國家對美國的信心支持。


再加上前不久特朗普承認戈蘭高地歸屬以色列造成同阿拉伯盟友之間的矛盾,所以為了轉移矛盾彌補裂痕,將伊朗威脅再次提上桌面,以通過外部矛盾緩解內部矛盾。


由此可見,布萊恩胡克此次表示的重點其實並不是伊朗對608名美軍負責的問題,而是為了對內藉機壓制民主黨,以及在對伊制裁180天豁免期即將到來之際,對外為了宣傳美國對伊制裁、退出伊核協議的成果和必要性。



不過話說回來,既然當初美國未經聯合國決議就對伊動武,自身出兵本身不合理,被打掉牙就應該往肚子裡吞,而不是怪別人,更何況還沒有確鑿的證據作為支持。


馬克觀察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美國指責伊朗,實際上就是為進一步遏制伊朗,樹立和“鞏固”伊朗中東公敵的形象。


2日,美國國務院伊朗問題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表示,“根據解密的情報數據,我今天可以宣佈,伊朗應對608名美軍在伊拉克的死亡負責,這是2003 - 2011年美國所有戰鬥損失的17%”。

兩場中東戰爭(伊拉克、阿富汗戰爭),促使美國陷入泥潭,在中東式微。進而俄羅斯、中東本土新型國家伊朗、土耳其開始崛起。美國為了整合中東的本土盟友,恢復中東原有的秩序,逐漸樹立了伊朗這一共敵。

退出伊朗核協議是美國展開對伊朗敵對戰略的基礎。隨後其促進以色列和沙特為首的遜尼派阿拉伯國家和解,倡議阿拉伯遜尼派國家建立以沙特為首的中東版北約聯盟,實際上就是為了建立以色列–美國阿拉伯遜尼派國家(沙特)聯盟。

今年2月沙特成立“紅海集團”、3月在美國的倡議下在波蘭華沙召開關於伊朗問題的中東峰會,就是為了進一步形成反伊朗聯盟。

◎沙–以–美反伊朗聯盟。

華沙中東峰會便是標誌的以色列–美國–沙特(中東阿拉伯遜尼派國家)反伊朗聯盟的形成。

當然,近期因為美國承認戈蘭高地屬於以色列,進而引起了中東遜尼派阿拉伯國家的全部反彈,美國需要進一步樹立伊朗是中東公敵的形象,以轉移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之間的矛盾。

當然,美國的指責也非空穴來風,早在2015年美國要簽訂伊朗核協議之時,這種聲音就出現過。當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就曾表示過,是伊朗為伊拉克反政府武裝(什葉民兵)提供的武器曾經導致500多名美軍士兵死亡。不過當時美國提出該數據的軍方將領當然也是擔心美國簽署核協議將促使俄羅斯飛龍在天,在伊拉克境內再實施影響力。現在看來,這種顧慮也不無道理,但當時美國玩火玩大了,不依靠伊朗很難儘快消滅伊斯蘭國武裝,於是便籤訂了伊朗核協議。

早在2015年時任奧巴馬政府簽署伊核協議的時候,當時的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鄧福德在參加7月份參議院聽證會時,就曾表示過伊朗為伊拉克反政府武裝提供的武器曾經導致500多名美軍士兵死亡。

當然,美國方面也不是空穴來風,伊朗在伊拉克一直都在實施影響力,伊拉克境內的伊朗系什葉派民兵,多如牛毛,在敘利亞境內,也在同伊朗革命衛隊共進退。

◎美國和伊朗關係破裂。

今年年初,敘利亞巴沙爾總統就一次性宣佈批准1萬伊拉克什葉派民兵在大馬士革定居,而據一名被捕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軍閥表示,伊朗已經向親伊朗的伊拉克什葉派民兵組織運輸了彈道導彈。並培訓伊拉克民兵如何打擊美軍。

但是,實際上,無論是當前肆掠的伊斯蘭國武裝,或是一直都在伊拉克實施恐怖襲擊的其他零星恐怖組織和反政府武裝,實際上都是遜尼派武裝。作為什葉派的領袖,伊朗和這些遜尼派武裝實際上是水火不容的。

3月31日美國批准向沙特輸出民用核技術,此舉也遭到了諸多國家反對和爭議,美國也藉此機會樹立向沙特輸出核技術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中評中語


4月3日,美國國務院伊朗特別代表布萊恩胡克公開指出“美國2003~2011年犧牲的608名戰士,相當於美國在伊拉克犧牲軍人總數的17%,都從解密的情報來看,都是伊朗造成的!”從美國伊朗特別代表布萊恩胡克的說法中,我們似乎嗅出美國可能要對伊朗發起新一輪的制裁或者打擊了。


第一,美軍發動伊拉克戰爭,目的之一就是推到薩達姆政權,與伊朗宗教派別不同的薩達姆,屬於遜尼派,同時又與伊朗持續八年的兩伊戰爭,伊朗不可能在這個時候,幫助伊拉克幫助薩達姆政權發起美軍。

第二,從解密的情報中,看到美國死亡的608名將士與伊朗有關。讓人感覺就像2003年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洗衣粉試管,就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第三,美國在敘利亞要撤軍,俄羅斯的強勢介入使得敘利亞阿薩德政權生命力旺盛。不管怎麼說,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行動,也頗受微詞。是不是希望通過對伊朗發動新的制裁,在找十幾年前的藉口。沒有民主問題,也沒有貪腐問題,也沒有人權問題,但是屠殺美軍608人,肯定會惹得美國人生氣,也會得到美國的強烈反制。所以為死去的將士報仇,也許是美國找到的新藉口。


錦繡中華一捧土


美國伊朗問題特別代表布賴恩.胡克指責伊朗與美國在伊拉克死亡的605名軍人有關。這是美國長久以來打壓別國的一種輿論做法,因為美國和伊朗有幾十年的過結了,這個把十年幾年前伊拉克發生的事情扯到伊朗身上,是不是想對伊朗制裁找藉口,或者又想對伊朗訛詐點什麼?這跟拿洗衣粉當化武有什麼區別。




覺得這個事跟最近伊朗和伊拉克全面戰略合作關係有關。應該就在3月份,伊朗總統魯哈尼來到旁邊的鄰居伊拉克境內走訪,伊朗和伊拉克打破以往仇敵的關係,兩個國家在多個領域展開了全面深化合作,籤屬了不少的協議。

你想伊朗當前是在美國的嚴厲制裁和封鎖下,你伊朗總統魯哈尼竟敢大搖大擺,去外部拉關係,搞投資,找合作,這是毫不把我美國放在眼裡,看來制裁強度還不夠,必須得給伊朗找點理由加大制裁,讓魯哈尼的伊拉克之行化為泡沫。



美國一直對反對它的國家耿耿於懷,懷恨在心,像對委內瑞拉局勢的輿論造勢,美國就有委內瑞拉問題特別代表艾布拉姆斯經常出來輿論造勢,這方面的伊朗問題特別代表就是布賴恩.胡克了,他們專門為美國打壓準備前期進行輿論造勢。



牛頭馬面兩鬼


自從伊朗1979年發生伊斯蘭革命推翻親美政權以後,兩國對立從未停止過,由於伊朗復地多山,多沙漠,不利於派地面部隊深入作戰,所以美國一直想方設法圍堵、制裁伊朗,強悍而精明的波斯人卻並沒有因此而屈服,反而能夠多路突圍,成為中東地區的強國。

2003年,伊拉克的遜尼派政權被美國推翻以後,暴力襲擊不斷,漸漸的伊拉克人民發現,他們期待的民主只是一場騙局而已,隨著後來伊拉克什葉派政權的上臺,漸漸的跟同為什葉派的伊朗越走越近,同時對美國在伊拉克的所作所為越發不滿,還經常放話要美國撤走駐伊美軍,這讓美國面子上很是難堪。

所以在中東,不管是伊拉克還是也門,只要美國或者其盟友被襲擊,美國都會把賬記在伊朗頭上


影子人生路


美國現在說什麼,做什麼已經不那麼重要了,什麼白頭盔/洗衣粉之類的東西都已被揭穿,其實世界都心知肚明因為美國軍事經濟太過強大分分鐘找些藉口事大家習慣了就好!


若水靜默如初


美國這些話聽起來讓人彆扭,伊拉克戰爭已過16年了,美國把戰死的美士兵608人找伊算賬?豈有此理,!科索沃,中東,利比亞等等因戰爭死傷無數,雙手粘滿平民鮮血的美國該當何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