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祕百億富豪繆漢根:開啟775億“能源大冒險”

揭秘百亿富豪缪汉根:开启775亿“能源大冒险”

盛虹旗下國望高科車間內景,自動化已普及。東方市場去年被國望高科借殼,更名為現在的東方盛虹。攝影/新京報記者 趙毅波

煉化產能競賽中,又一玩家登場。

地處蘇南腹地的一家昔日村辦企業,正在展開投資超過700億的“能源大冒險”。

今年3月,東方盛虹公告,斥資約775億元投資建設“盛虹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預計將於2021年建成投產。項目生產期內年均營業收入722億元,年均利潤總額101億元。

東方盛虹前身為東方市場,2018年被國望高科借殼上市,自此被納入盛虹集團旗下,實際控制人變更為繆漢根。在2018年胡潤百富榜上,繆漢根的財富為190億元。

據記者瞭解,繆漢根出身並不顯赫,生於蘇州吳江的他在高考落榜後進了村辦企業,其後操盤村企改製為盛虹,兼併包括東方集團在內的眾多國企,崛起為紡織業巨頭。近年來,繆漢根將注意力轉向能源,新近宣佈的775億煉化項目即是其最新的擴張動作。

對於東方盛虹而言,如何推進規模高達775億元的超大項目,資金問題備受關注。盛虹方面回覆新京報記者稱,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建設煉化項目是行業慣例,東方盛虹將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平臺,根據項目建設進度,通過股權融資及債權融資等多種形式籌措項目建設資金。

揭秘百亿富豪缪汉根:开启775亿“能源大冒险”

加入煉化產能競賽

3月26日,盛虹煉化(連雲港)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原股東盛虹(蘇州)集團有限公司、盛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退出,江蘇盛虹石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新增為目前的唯一股東。

盛虹煉化是“盛虹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的實施主體,而盛虹石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繫上市公司東方盛虹旗下子公司。此次變更意味著,這一煉化項目併入上市公司體系,東方盛虹的超700億“能源大冒險”開始啟動。

今年3月9日,東方盛虹公告,公司全資子公司江蘇盛虹石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現金方式收購盛虹蘇州、盛虹石化合計持有的盛虹煉化100%股權,交易價格為101081.32萬元。

公告介紹,“盛虹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於2018年12月14日動工,預計將於2021年建成投產。項目建成後,盛虹煉化主營業務為原油煉化一體化及化工產品的生產和銷售。該項目設計原油加工能力1600萬噸/年,芳烴聯合裝置規模280萬噸/年(以對二甲苯產量計),乙烯裂解裝置規模110萬噸/年。

東方盛虹披露,本項目預計總投資約775億元,項目達產後可實現不含稅年銷售收入約722億元、淨利潤約76億元。

對於項目進展,今年3月,東方盛虹回覆新京報記者郵件稱,項目總體設計正在進行,部分裝置工藝包設計已完成,部分長週期設備完成採購合同簽訂,4臺加氫反應器設備進入製造階段。項目計劃經過三年建設,於2021年底投料試車。

東方盛虹775億煉化項目開啟之時,國內煉化行業的產能競賽已如火如荼。

3月25日,恆力股份公告,旗下“2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於2018年12月15日啟動了常減壓等裝置的投料開車工作。截至目前,全流程打通,順利產出汽油、柴油、航空煤油、PX等產品。

3月26日,榮盛石化披露定增方案,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80億元,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浙江石油化工有限公司40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

3月26日,一位煉化分析師告訴新京報記者,近幾年是煉化產能的井噴之年,產能過剩的問題已在累積。先入局者為王,儘早達產才能搶佔市場。

東方盛虹亦表示,近幾年民營煉化項目集中開工,恆力煉化2000萬噸/年、浙江石化一期2000萬噸/年、恆逸文萊一期800萬噸/年,未來煉化項目存在盈利預測可能因供大於求無法實現的風險。

在這輪產能競賽中,榮盛石化和恆力股份背景顯赫,二者背後的榮盛集團和恆力集團分別是浙江大型民營企業和世界五百強企業。

面對這一輪煉化產能競賽,盛虹方面今年3月回覆新京報記者郵件稱,項目擁有國內單套規模最大的1600萬噸/年常減壓裝置,規模、成本優勢明顯,且成品油產量佔原油比例遠低於其他大型煉化企業,芳烴和烯烴下游化工產品佔原油加工量比例約70%,是項目的主營收入,盈利能力更強。

盛虹方面強調,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由省委常委、常務副省長、省委秘書長樊金龍掛鉤推進項目建設。省委省政府將此項目定義為江蘇南北協調發展、實現江蘇石化產業轉型升級的標杆;是江蘇省委省政府明確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標杆項目。在項目審批、燃煤及排放指標、土地價格、碼頭岸線等方面均給予大力支持。

揭秘百亿富豪缪汉根:开启775亿“能源大冒险”

盛澤鎮上盛虹早期廠址,如今已蓋起別墅。

“高考落榜生”回村辦企業

自蘇州城區驅車往南,1小時後,在靠近浙江的地界上,滿載紡織產品的大卡車從一個小鎮進進出出,這裡便是中國四大絲綢之都之一——盛澤,幾千家紡織企業聚集在此,盛虹集團便誕生於盛澤鎮的盛虹村。

“上世紀80年代初,高考落榜的繆漢根回到村辦企業,一步一步升至廠長,其後創辦了盛虹,收購了很多國企,成為盛澤最大的印染、化纖企業”,這個簡短的盛虹發展史在盛澤本地早已家喻戶曉,但提及繆漢根發家的細節,即便是本地人亦所知不多。

據東方盛虹公告披露的簡歷,繆漢根1965年出生,大專學歷。1984年7月至1992年5月,歷任吳江市盛虹絲織廠技術員、副廠長、廠長;1992年5月至1996年6月,任盛虹印染廠廠長;1997年6月至今,任盛虹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繆漢根何以20多歲即當上廠長?一位盛虹內部人士稱,繆漢根家境普通,並不是非富即貴的出身。

盛虹方面則將之歸因於繆漢根的“學歷”。“在當時的環境下,村辦企業中高中生還很少,繆漢根很快就脫穎而出,一步步做到廠長。”盛虹方面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資料稱。

一位盛虹本地紡織商陳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繆漢根最初在村辦企業做的是會計,後來又做了倉庫保管員,每月工資30多塊錢。

今年3月,新京報記者來到盛虹集團的前身、位於盛澤鎮盛虹村的盛虹砂洗廠,當年的村辦企業早已消失,盛虹在此開發了“君悅半島”別墅項目。

1997年,當了5年廠長的繆漢根事業迎來轉機,當年,盛虹砂洗廠改製為吳江市盛虹印染有限責任公司,成為了民營企業。

紡織商陳先生告訴新京報記者,繆漢根之所以能將盛虹改制,是因為他的能力和功勞。據其瞭解,繆漢根接手前,村辦企業只有幾百萬資產,到1997年已有數千萬元。

併購不斷

改制之後的盛虹,很快展開擴張。據盛虹官網顯示,1998年,盛虹兼併原東方絲綢印染集團公司,盛虹收購東方集團,將其資源進行重組,劃分成三個分廠(四分廠、五分廠、六分廠)。

提及這次併購,一位盛虹集團老職工印象深刻。他告訴新京報記者,東方絲綢印染集團是盛澤最大的國有印染廠,但當時因為亞洲金融危機影響要實施改制。其實盛虹自己當時的日子也不好過,但老闆(繆漢根)下了決心,他拿了自己的家底,甚至把房子都做了抵押,終於才把這家國企收下。

據盛虹方面提供的資料稱,1999年下半年,全球紡織市場景氣回升,盛虹併購的企業全部開始盈利,此次收購(即收購東方絲綢印染)被業界譽為盛澤版的“蛇吞象”,一舉確立了盛虹印染在市場上的龍頭地位。

東方盛虹員工對新京報記者表示,老闆(繆漢根)眼光準,有魄力,踩對點了。“當時很多小企業經營不下去,要麼老闆賭博,要麼汙染,要麼管理不好,銀行利息都還不起。但其實這些企業都是有發展潛力的,光是下面的土地都不知多少錢呢。”

前述盛虹老職工則認為,老闆的成功在於民營企業體制靈活,上世紀90年代時,國有大廠實力都很雄厚,但國企決策慢,市場需求變化太快了,國企沒辦法和民企競爭。

一位蘇州企業界人士表示,和北方不同,蘇南的所有制觀念沒有那麼強。盛虹能收購這麼多小國企,一方面其實力是前提,另一方面也得益於90年代的特殊社會環境。

在紡織商陳先生看來,盛虹能夠兼併大量同行,是得到政府和銀行的支持。政府為了保就業,銀行是為了保貸款,繆漢根當時已經做了十幾年的印染,方方面面的印象都很好。

事實上,早在改制之前,身為村辦企業廠長的繆漢根就開始施展其併購才能。

1994年,“盛虹印染”兼併原星和印染公司(永和印染廠),並在周邊徵地30餘畝,籌建了印花廠。1997年,盛虹兼併原壇丘印染廠,成立印染三分廠。

進入21世紀,繆漢根的併購車輪仍停不下來。

盛虹官網顯示,2002年,盛虹集團成立精品分廠,另相繼收購鎮東分廠,嘉興天倫納米染整有限公司。2007年,盛虹收購吳江差別化廠,成立江蘇中鱸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盛虹集團繼續擴大在印染行業中的優勢,收購嘉興新天地印染有限公司、吳江平望漂染廠有限公司,租賃飛翔印花廠。2014年12月,盛虹集團將新民印染廠納入旗下,形成十八家染分廠的規模。據介紹,目前“盛虹印染”年加工能力20億米,產能居世界前列。

粗略統計,加上化纖、能源等板塊,盛虹在成立後10年的時間實施併購不下10餘起,遠超常規的實體企業。

四處擴張

在印染業務越做越大的時候,繆漢根將眼光投向了紡織的上游——化纖。

據盛虹方面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資料介紹,2003年,繆漢根大手筆投資20億元的60萬噸熔體直紡項目,震驚紡織業界。2007年,盛虹化纖40萬噸熔體直紡超細纖維項目投產,年紡絲能力60萬噸,產量超過歐美、日韓等國家和地區總產量。

2004年,隨著房地產黃金時代到來,盛虹也殺入房地產。2006年,盛虹旗下的鵬翔房產住宅樓盤項目財富中心一期建設全面啟動。2010年,盛澤財富中心購物公園開工,成為盛澤新城商業中心。2013年,鵬翔房產第三個住宅樓盤——南悅豪庭一期項目開建。

此外,盛虹還在酒店業多有佈局,資產包括鱸鄉山莊、盛澤鎮首家四星級酒店盛虹國際酒店以及吳江區首家五星級酒店盛虹萬麗。

至此,盛虹集團已經發展成為以印染、化纖為龍頭產業,酒店、房地產等協調發展的現代化企業集團。不過,盛虹最大的跨界方向仍然是在能源業。

2005年,盛虹熱電廠正式發電運營,形成了盛虹熱電板塊。2006年,盛虹又收購了蘇州蘇震熱電有限公司。

2010年,盛虹集團與連雲港市徐圩新區管委會簽約年產石化項目,正式進軍石化板塊。據盛虹石化官網介紹,截至目前,已投資超300億元,建成了斯爾邦石化240萬噸/年醇基多聯產、虹港石化150萬噸/年PTA項目等。

多頭並舉之下,盛虹規模快速膨脹。

2009年,由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評選出的2009中國企業500強在杭州發佈,盛虹集團首次登上該榜單第493位。2011年,盛虹排名上升至426位,到2014年躥升至230位,2018年已高居第156位,營業收入達1050億元。

新京報記者發現,隨著事業越做越大,繆漢根已將房地產企業從盛虹集團中剝離,由親屬接手。

工商資料顯示,2017年4月,吳江市鵬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東已發生變化,盛虹控股集團有限公司退出,目前,吳江市鵬翔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的股東為吳江嘉譽和硃紅娟;吳江嘉譽的股東是硃紅娟、朱駿鋒。據東方盛虹公告披露,硃紅娟是東方盛虹實際控制人(繆漢根、硃紅梅夫婦)的姐妹。

今年2月,借殼不久的東方盛虹發佈公告稱,擬以人民幣5561萬元(含增值稅)為對價,將所持春之聲商業廣場72套商鋪及1家電影院產權全部轉讓給吳江嘉譽。

接手盛虹房地產業務之後,硃紅娟的吳江嘉譽已實力不凡。據東方盛虹披露,截至2017年底,吳江嘉譽資產總額為235064.61萬元,2017年度營業收入為375140.64萬元。

押注能源

面對新京報記者,盛虹集團一位高管並不願多談及過去對房地產、酒店業等的佈局。“房地產和酒店一直都不是盛虹的重心,我們還是堅守實業,以前是化纖,現在是石化。化纖是印染的上游,石化又是化纖的上游。”他說。

這位盛虹集團高管表示,“這幾年,老闆一直在兩地跑,以連雲港居多”。在繆漢根關注的連雲港,盛虹已開工建設投資額達775億元的煉化項目。

據盛虹官網宣佈,2018年12月14日,盛虹集團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正式開工,項目將引進吸收國際國內最先進技術,打破國外產品壟斷,提升我國石化產業的國際話語權,立志成為代表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世界級煉化項目。

據悉,該項目總投資約775億元,年加工原油能力1600萬噸,預計將於2021年建成投產,屆時可實現年產值約1200億元、利稅超200億元。

不過,按照東方盛虹今年3月公告中的說法,項目預計總投資約775億元,項目達產後可實現不含稅年銷售收入約722億元、淨利潤約76億元。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這一超大項目的投資規模已有所壓縮。

早在2017年3月,環保部官網就曾披露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該項目總投資830.7億元,其中建設投資714億元,項目資本金232億元。

此後,環保部官網再次披露該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該項目總投資7764911萬元,其中建設投資696.7億元,項目資本金199億元。

相比於此前計劃,盛虹煉化項目實施後的經濟效益已明顯降低。

2017年3月環境影響報告書顯示,項目實施後年均可實現營業收入1154.7億元,利潤總額109.6億元,淨利潤82億元。摺合單位噸油淨利潤為513.67元,稅後投資回收期為8.6年。

而最新報告書顯示,項目實施後,年均可實現營業收入7220952萬元,利潤總額1007643萬元,淨利潤755732萬元。摺合單位噸油淨利潤為472.33元,稅後投資回收期為8.46年。

不過,對於東方盛虹而言,如何推進這一規模高達775億元的超大項目,資金問題備受關注。

從公開信息上看,實施該煉化項目的東方盛虹業績並不理想。

東方盛虹新發布的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84.4億元,同比增加13.1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47億元,同比減少40.75%。

財務數據顯示,盛虹煉化2017年和2018年的營業收入均為零,虧損分別為2002.54萬元和2168.83萬元。東方盛虹預計,預計未來兩年平均每年虧損約3500萬元。

盛虹方面對新京報記者表示,盛虹煉化一體化項目總投資約770億元,其中項目資本金220億元,銀團貸款550億元。上市公司和盛虹集團自身擁有較強的資金實力,項目得到了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盛虹集團已與工商銀行簽署銀團牽頭行合作暨全面戰略合作協議,項目資金能夠按期投入。

新京報記者自盛虹集團獲悉,中國工商銀行蘇州分行聯合連雲港分行,將為盛虹1600萬噸/年煉化一體化項目牽頭組建550億元銀團貸款。

盛虹方面回覆新京報記者時稱,由於煉化一體化項目涉及金額較大,利用資本市場融資建設煉化項目是行業慣例,東方盛虹將充分利用上市公司資本運作平臺,根據項目建設進度,通過股權融資及債權融資等多種形式籌措項目建設資金。

對於熱衷併購的盛虹而言,資本手段並不陌生。

早在2007年,盛虹董事長繆漢根在講話中提出,在3至5年內實現上市經營。3-5年上市目標未達成,盛虹選擇了借殼。

2017年8月,蘇州上市國企東方市場發佈重大資產重組草案,東方市場擬以4.63元/股,向盛虹科技、國開基金非公開發行27.57億股,購買國望高科100%股權,作價達127.62億元,構成借殼上市。經過一次否決後,該次借殼在2018年通過並實施。

今年1月,蘇州市發改委公佈消息,蘇州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與建信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合作對盛虹石化集團有限公司開展10億元市場化債轉股,蘇州資管和建信投資共同持有斯爾邦石化9.09%的股權。

今年3月,東方盛虹回覆新京報記者稱,10億資金已經在2018年12月29日到位,到位資金用於償還金融機構的貸款。建信主要看好盛虹石化的項目前景,未來可以通過上市等方式,實現股權投資的收益回報。

市場有傳言稱,盛虹計劃引入工商銀行某子公司為戰略投資者。對此,盛虹方面回覆新京報記者稱,目前該業務正在洽談之中,具體方案還在探討。

新京報首席記者 趙毅波 編輯 李薇佳 王進雨 校對 張彥君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