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是否具備對地打擊能力?性能如何?

yaochenyan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三個部分來回答,第一部分先說結論:也是也不是;第二部分再說為什麼:為何會回答這樣一個看起來自相矛盾的觀點;第三部分回答展望:下一步怎麼辦。

為什麼說殲-20既是最強的對地攻擊飛機,又不是最強的對地攻擊飛機呢?說它是最強的對地攻擊飛機主要考慮到三個因素,一是具備隱身能力,二是具備極強的超音速機動性,三是有機身彈艙。這三個因素結合起來你想想會造成什麼樣的結果?

殲-20可以在機身彈艙裡攜帶防區外精確攻擊彈藥,然後以外掛乾淨構型在高空以超音速巡航接近強敵的前線機場乃至縱深戰役節點,在非常遠的距離上打開彈艙把彈藥甩出去立刻掉頭返航(防區外聯合攻擊彈藥可以用衛星制導不需要載機插手),使對手的防空系統完全來不及作出反應。這等於是造成了什麼戰場態勢——強敵完全不知道攻擊從哪個方向上來,只能看到精確制導武器幾十甚至上百地掉到自己頭上,手頭的反擊兵力在迅速削弱。這種仗換作是你,你怎麼打?

那為什麼又說殲-20不是最強的對地攻擊飛機呢?主要還是受限於殲20那個要命的小彈艙,珠海航展上展示出來的殲-20只能攜帶4枚PL-15,換作用來攜帶精確制導彈藥,滿打滿算最樂觀的情況下也就能攜帶2-4枚500公斤彈藥。攻擊力嚴重不足,尤其是在攜帶大重量載荷方面相對於既不隱身、外掛構型下也難以超音速巡航的殲16嚴重落後。試想一輛M1A2坦克上只裝了門T-34用的76炮,一艘壓碼頭上主炮是陸軍用的152,就是這種感覺。

那怎麼辦呢?筆者可以很負責任地說有辦法,畢竟美軍自己都提出過FB-22的計劃,我們的辦法611的設計人員已經在做了,相信大家很快就可以看到。現在稍安勿躁地等著就是。


軍武次位面


隱身飛機怎麼作戰?對誰都是一個問題,只打空戰,沒有問題,採用對地攻擊,即有暴露的危險,安全性是個大問題,如果用隱身飛機對地攻擊,而達不到隱身攻擊的目的,那麼發達隱身飛機的意義又在哪裡?國際上最強大的美軍作戰,使用小直徑炸彈,欺負一下沒有能力的小國可以,但要對大國作戰,如何有效增強和提高對地打擊能力,也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配合好了,可以全身而退,而要對大國展開作戰,怎麼使用五代機,能力還需要認真仔細地檢討,因此今天我們的討論,只能說對中等以上強國作戰,如何提高對地打擊能力。現在不少人覺得可惜,只能展開空戰,而無對地打擊之能,只能說五代機設計如此,未來怎麼展開,魂舞大漠發表一點自己見解。

▲美軍如何展開?合成孔徑的雷達,具備探測地面目標能力,並對傑達姆炸彈制導,遠在敵防空兵器射程之內發射,以突入縱深,完成對地打擊任務。然而這隻能對固定目標有作用,電磁輻射會加速暴露自己。美軍想用光電探測系統來完成,只能探測方位,而無遠近。殲-20的辦法,可以採用激光照射,照射時間短,便於更好隱身。這是一個辦法。極限模式下使用,要比EOTS靠譜一些。更比合成孔徑,和光電探測,要好得多。因為合成模式,信號脈衝要在機體以外安裝一根幾何尺寸不小的天線,會使隱形受到很大影響,而光電探測能力又有欠缺,尤其對移動目標,根本起不到精確打擊的作用。為此,裝備五代機國家,都在犯尋思,進行了認真細緻的琢磨。

▲不能浪費。中國五代機從來不是單打獨鬥,則要相對簡單得多,可以四代機配合作戰,充分利用四代機安裝了大功率雷達的特點,利用數據鏈引導對隱身和非隱身目標的攻擊,作戰使用大為靈活,對地攻擊依然。五代機有了就是要用的,不然即會造成巨大的資源浪費,自從五代一生,無不在考慮作戰問題,考慮到現在,還是要靠配合,或高低搭配,才能有效實現對空中或地面或海面目標的打擊。陸地危險,海面同樣不輕鬆,一旦五代機隱身能力成為徹底被戳穿的把戲,大約這一代的命啊,即會嘎然而止。也許隱身有利也有弊,尤其美國花了大價錢,聲言要領先他國一代,當他國五代機一出,變得非常不淡定,隱身也不是一國專利,F-22如此,殲-20一樣。如何展開對地攻擊,沒準正是一問題。

▲未來五代。2018年初,英國發現中國六代機,一款名為“暗劍”的無人機,模樣俏麗至極,自13年前模型亮相之日,即被世間驚呼科幻,現在猝然出現,被認為典型的無人戰鬥機,無人與有人,在六代時開始變得模糊,如果以它為引導,展開攻擊,我們的殲-20,不啻安上了一雙眼睛。這使得他們非常害怕,無人作戰集群,即便成不了六代,正是五代好幫手,中國廣州財富論壇,上千架無人機密集變換字樣,這種規模,這種水平,不是美國所可望其項背的,這種能力使它們害怕,如此發展下去,展開未來空戰,並不是一件好玩的事,所謂無人機蜂群的實現,自中國始。在他們那,操縱幾十架,就是一件相當了不起的能力,而廣州,只是民間一般水平,這非常可怕。


魂舞大漠


先來說答案:殲20具備對地打擊能力。儘管殲20屬於一款空優戰鬥機,以奪取制空權為第一要務,但它同樣具備對地、對海的精準打擊能力,這並不矛盾。現代戰鬥機更強調的是多用途作戰能力,比如說我們的殲10系列,雖然始終以“多用途戰鬥機”稱呼,但殲10A實際上就是一款空優戰機,並不具備對地、對海精準打擊能力。



直到發展到了殲10B才強化了它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到了殲10C才真正成熟起來,成為了一款性能優異的多用途中型戰鬥機。美國的F16也是由一款空優戰鬥機,逐步發展成了多用途戰鬥機——確保其空戰能力的情況下,加強其對地、對海攻擊能力。根據世界戰機的發展趨勢,如殲20這樣的四代機(我軍方劃代標準)雖以奪取制空權為主,但是對地、對海打擊能力必需具備,這沒什麼可說的。


殲20裝備了光電跟蹤瞄準系統(ETOS系統)、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EODAS系統),這兩者儘管都是光電探測系統,但功能卻大不相同。目前,世界上只有F35、殲20兩款戰機裝備了EODAS系統,連F22、蘇57都未裝備。EODAS通過分佈在機頭、機身上的IR紅外傳感器等,可讓飛行員獲得機身周遭的探測圖像,理論上是360度無死角。EODAS主要用於對空、地目標的搜索、指示、導彈告警、殺傷效果評估等。簡單說就是:EODAS就是搜索並發現目標,主要對空。

ETOS系統,簡單說就是:它就相當於裝在戰機內部的偵察/瞄準吊艙,將傳統的光電雷達、前視紅外成像吊艙、目標指示瞄準吊艙的功能集於一身。可探測地面目標,具備激光指示器,引導激光制導炸彈對目標實施攻擊,並能夠評估毀傷效果。從2011號驗證機開始,殲20的機首下方就多了個多面凸起物,這就是ETOS光電瞄準窗口。三代機使用瞄準吊艙,而F35、殲20為確保隱身性,就是用EOTS系統來實現瞄準吊艙的功能——以確保擁有對地、對海的精準打擊能力。


殲20的EOTS光電跟蹤瞄準系統

ETOS系統就是為了加強殲20的對地、對海探測能力,用於發現、跟蹤、指示地/海面目標,並指示精確制導武器對敵方目標實施攻擊。殲20的內置彈倉是否能夠攜帶空地導彈、精確制導炸彈等,現在還沒有官方的消息能夠證實,但其即便是採用外掛的方式,同樣擁有對地、對海精準打擊能力。F-22可以投擲500公斤級的JDAM炸彈,殲20的彈倉空間並不比F22小,攜帶500公斤級的精確制導炸彈、空地導彈也應該沒任何問題,更何況我們還有“體型更小”的制導炸彈。

F35的EOTS光電跟蹤瞄準系統


儒道之主


殲20不但具有對地攻擊能力,而且還是我國目前對地攻擊能力最強的戰術飛機-強於殲16。

對於殲20,軍迷大多都關注其強悍的制空性能。作為我國目前唯一一款四代機,殲20突出隱身、超音速和態勢感知能力,因此制空性能、尤其是是超視距制空性能非常強悍。

但是作為一款技術先進的四代機,殲20對地攻擊性能卻被人忽視,或者說被其制空方面的光芒所掩蓋。實際上,殲20是目前我國戰術飛機中對地打擊能力最強的,強於殲16。

筆者的這個觀點估計會遭到很多軍迷的質疑,因為大部分人認為殲16才是目前我國對地打擊能力最強的戰術飛機。有種說法,“殲20踹門、殲16抄家”,我國空軍目前也在摸索殲20、殲16、殲10C進行合練,探索這機型飛機之間最佳配合方式。

毫無疑問,殲20具備對地打擊能力。實際上,目前幾乎所有的戰鬥機都是多用途戰機,均具備對地打擊能力,包括殲10系列。

殲20具備先進而完善的航電系統,AESA雷達具有多種工作模式,其中包括對地面目標的合成口徑成像功能。機首下方的ETOS系統與F35相似,集成了光電搜索、定位、測距和激光照射功能,可以支持使用各種電視、紅外、激光制導對地彈藥(殲16就沒有這樣的系統,必須使用外掛吊艙)。

殲20的內置彈倉尺寸較大、造型規整,可以掛載兩枚1噸級的對地彈藥,強於F22,與F35相當。因此從殲20本身的功能來說,其具備完善的對地打擊能力。官方媒體也報道說殲20去年5月開展了海上方向訓練,其中就有對海打擊的內容。

至於筆者認為殲20在對地打擊方面超過殲16,理由有如下幾個。

1、殲20在打擊地面目標時,生存能力更高,尤其是對於防守嚴密的戰略類、節點類目標,殲20的效果要好於殲16。

作為隱身戰機,殲20在打擊防守嚴密的節點類目標的優勢是毋庸置疑的,比如在開戰首日打擊防空導彈系統、指揮中心、機場等。這種“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高難度任務,如果由殲16這樣的非隱身戰機去執行,戰損率必然高出幾個數量級。而且,殲16還得出動護航、干擾等戰機幫忙站場子,而殲20使用內部彈倉掛載彈藥、在隱身狀態下可以神不知鬼不覺的把活兒幹完,而且安全的多。

海灣戰爭中F117的表現說明了一切。在開戰初期,F117是唯一準許執行轟炸巴格達目標的機種,因為派其他戰機去太危險了。F117以不到2%的出動架次,消滅了45%的戰略目標,居功至偉。殲20在我國紅劍演習、F35在美國紅旗軍演中的表現也支持這個結論。

2、在打掉敵方的防空系統、空情威脅減弱的情況下,殲20可以外掛大型彈藥,載荷航程性能不輸殲16。

有種觀點認為,殲16在彈藥掛載能力尚超過殲20。殲16有12個掛點,殲20在內置彈倉中只能掛載2枚彈藥。實際上,參考上圖,殲20在翼下可以掛載4枚大型彈藥,再加上彈倉內的2枚,總共可以掛載6枚大型彈藥,而此時殲20還可以在彈倉內掛載2中2近4枚空空導彈。

殲16雖然有12個掛點,但是能掛載大型對地彈藥的重掛點只有機腹下2個、進氣道下2個和機翼內側掛點,重掛點數與殲20相同。但是在實戰中還得在進氣道下方掛載一個光電吊艙,實際掛載能力並不比殲20強。

參考F-35的“野獸掛載”模式,隱身戰機在不追求隱身效果的前提下,其對地打擊效能不輸三代機。由於四代機航電性能更先進,沒準打擊效能更好呢。

簡單的總結,在高危險環境下殲20能幹的活,殲16幹不了;在低危險環境下,殲16能幹的活兒,殲20也一樣能幹。綜合起來,殲20的對地打擊能力要高於殲16。

當然,在對地打擊方面,殲16相比殲20也有2個優點:

1、殲16由於是雙人機組,在執行CAS類任務時的效率會高於殲20,因為此類任務需要頻繁的識別地面目標、與地面和空中人員頻繁溝通,多一個的話更有效;

2、殲16可以掛載尺寸更大的對地彈藥,比如3噸級的大型對地彈藥或者大型空射巡航導彈,殲20暫時沒有那個能力(因為沒必要)。

此外,對於殲20來說還有一個問題,那就是能在內置彈倉使用的彈藥目前太少。目前的殲20並沒有形成完全作戰能力,軍方的重點還是其空戰性能的發揮和挖掘,對地打擊能力的挖掘還有待於未來配套彈藥的研發,比如SDB那樣的小口徑彈藥、能在內置彈倉掛載的防區外武器等。隨著此類彈藥的逐步配套,殲20在對地打擊方面的威力才能真正解鎖。

雖然背景是架F35,但是這是洪都正在搞的一款能在殲20彈倉內置的防區外武器,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殲20是具備對地攻擊能力的,只不過殲20的主要任務為制空作戰,不是對地攻擊能力,這只是次主要的任務,殲20的設計首先是一款制空型戰機,如何制空作戰任務才是它優先考慮的問題。

殲20的彈艙可以加掛各類彈藥,包括:打擊地面目標的各種炸彈等,這沒什麼意外,但是打擊地面目標不是主要任衣,至少在大量入役之前,還沒有讓它執行對地攻擊的迫切任務,只是作為設計角度來說,已經具備了這個能力,實際使用不作為主要任務來執行。

目前來說,殲20不是一個專業的對地攻擊者,也不是先天上的攻擊機,在使用內置掛架時,造成載彈量有限,所加掛武器的型號有限而,如果採用外置掛架,雖然解除了限制,但是代價是隱身性能的下降,這不是一個好選擇,在目前階段來說,還是以制空作戰為主的時期,更是不會過多的考慮。

相比之下,殲16,目前的對地攻擊的主要型號,在設計上更強調對地攻擊,它可以與殲20進行合作,一起協同作戰。


麥田軍事觀察


我們自主研發的殲20肯定是具備對地打擊能力的,不單具備對對打擊能力,對海打擊能力也很強。

我國的經濟跟軍事技術發展並不如美國,而且隨著科技的發展跟戰爭的需求,我國的殲20是下一代的主力機型,一定是能夠滿足現代戰爭的各種需求的,畢竟現在的戰場需求的轉變跟科技的進步都與美國研製F22時期不同。美國人在設計F22之初,給F22的設計訴求是爭奪制空權,而沒有太多其他的設計要求,畢竟對地打擊美國還有F117,B2轟炸機等專職對地打擊的隱身飛機可以完成,而且還有大量領先世界的具備很強對地對海攻擊能力的3代戰機群,所以F22的任務只是奪取制空權,最後服役的F22也只是具備了世界最強的空戰能力,而不具備對地對海攻擊能力。

而殲20作為我國第一種隱身主力戰機,需要承擔的任務很壓力將更為繁重。因為我們沒有美國那麼強大的軍事力量,沒有那麼豐富的輔助機型,卻要面對世界軍事實力最強大的美國。面對美國服役的大量F22,以及F35,我們時間非常緊迫。所以在設計之初,對陸,對海能力等多功能性就是基本的要求之一,也會出現大量完整的系列機型,把殲20的性能跟功能潛力發揮到極致是就設計之初就已經確定的。所以我們才會看見殲20比較龐大的載彈倉,實際也是為了便於安裝更多種類的武器裝備。

其次我國是否具備設計多功能戰機的能力呢?其實從殲11系列開始,飛豹戰機等。我國就已經在研製戰機多功能性的路上默默前行了很久。進口蘇30,獨立製造殲16等一系列國產化先進多功能戰機上,在技術上已經得到完整的驗證!所以無論是需求上,還是技術上殲20作為我國第一款隱身戰機,多功能戰機都是毋庸置疑的!





阿飛和他的刀


必需的,要不然帶著類似F-35的EOTS系統幹什麼

殲-20自從2011號原型機開始,機首下方有一直有一個多面凸起物,這就是EOTS光電瞄準窗口。

這種系統在美軍F-35戰鬥機上最先裝備,他實際上是裝在在戰機內部偵察/瞄準吊艙。多面寶石玻璃內裝備紅外/微光成像系統,可以偵察判斷地面目標並評估摧毀效果。同時具備激光指示器,可以用來引導激光制導炸彈進行攻。
F-35的EOTS窗口特寫
F-35的EOTS系統由英國BAE系統公司負責研製,可以偵察98公里外的地面目標,同時可以指示攻擊35公里外的目標。

不考慮隱身的三代機普遍使用瞄準吊艙來作為制導武器的指示工具,EOTS實際上就是偵察/瞄準吊艙的功能,只不過內置機內,確保隱身性。

F-22可以投擲500公斤級的JDAM炸彈,但僅限於GPS制導武器,無法使用激光制導武器。同時缺乏對地面觀察設備,無法辨別目標和評估摧毀效果,所以對地打擊效果差。


相比F-22,殲-20的武器艙進深更,容納500公斤級制導武器問題不大,配合ETOS設備,可以有效執行對地精確打擊任務。

除此之外,我們還有飛騰系列北斗制導炸彈和天龍系列的“兔版SBD小直徑炸彈“。這些100公斤級的小直徑,都可以像F-22掛載SBD一樣用在殲-20上面。


五嶽掩赤城


殲-20戰鬥機肯定具備對地打擊能力!現代戰鬥機早已不是像早期時根據功能需求不同劃分為攻擊機、殲擊機,甚至更早期的魚雷機、俯衝轟炸機、截擊機等等。從三代戰鬥機開始,隨著機載探測系統、機載武器等相關技術的進步,空中攔截/對抗、對地/對海攻擊等多功能均可集成在一架飛機上,也就多目前常說的“全天候多功能戰鬥機”!
珠海航展上殲-20三機編隊與國慶相映生輝!

殲-20是我國自主研發的第四代戰鬥機,也是世界上第三款批量裝備的四代戰鬥機,具備高度隱身、高機動性、超音速巡航等典型特徵,當然,也必不可少的集中了我國在軍用飛機方面最先進的技術,包括有源相控陣機載雷達、數字化電傳飛控系統以及與之配套的對空、對地攻擊武器。就像之前一直有人在問055萬噸驅逐艦具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一樣,作為最新研發的主力作戰裝備,如果連最起碼的多功能目標都達不到的話,還如何緊跟世界武器發展潮流、實現追趕和超越呢?!我們的軍方決策層和軍工科技人員也絕不會沒有這個遠見和能力!


殲-20機腹處設有大型內置武器艙!
殲-20戰鬥機有沒有對地打擊能力與055具不具備對地攻擊能力的問題一樣,感覺炫耀的成分更多一些!😄

殲-20戰鬥機按照一般的作戰定位,應該是執行空中突防、憑藉自身隱身優勢撕破敵方防空網,對地戰略/戰術縱深重要目標實施致命打擊,同時,為後續轟炸機、地面部隊提供空中掩護等任務!雖然對地攻擊可能不會是其最突出的能力,但是絕對不會沒有這個能力。根據公開的信息顯示,殲-20機腹擁有大尺寸的內置彈倉,其尺寸比其他國家類似戰機還要大,雖然目前沒有證據表明該內置彈倉是否能夠掛載空地導彈或者精確制導彈藥,但是殲-20翼下4個重型外掛點掛載對地彈藥肯定是沒有問題的!


殲-20戰鬥機機翼下掛在4個重型副油箱進行飛行試驗,這4個副油箱其實就是4個重磅炸彈!😂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現代戰鬥機而言,即使最初設計時沒有考慮對地攻擊能力,但是通過升級機載設備,或者搭載不同的作戰功能吊艙及機載武器,也可以具備對地攻擊能力!例如,我們的殲-10戰鬥機的早期型號,優於機載設備功能相對單一,對地攻擊能力很差,但是通過升級換代,最新的改進型號殲-10B/C已經具備了完善的對地/對海打擊能力,殲-20難道還不如殲-10?絕對不會!
連我們與“巴鐵”聯合研發的“梟龍”戰鬥機都擁有對海/對地打擊能力,殲-20戰鬥機怎麼會沒有!

由於採用升力機體設計,殲-20戰鬥機機身結構豐滿,在剛面世時甚至有聲音說殲-20是一款戰術轟炸機!當然,目前可以明確的是殲-20確實是一款空優設計戰鬥機,但其技術水平不會比目前任何一款戰鬥機差,那麼也就可以肯定的判斷殲-20擁有對地打擊能力那是必須具備的能力之一!
殲-20這炫酷範兒也是沒誰了!

(文中圖片均源自網絡,侵刪)


威吶解析


現在的戰鬥機都具有對地打擊能力。對地打擊現在分為普通打擊和精確制導打擊。普通打擊就是投擲無制導炸彈、發射火箭彈,機炮對地射擊。精確制導打擊需要機載武器控制系統對目標進行搜索、跟蹤,對武器進行制導。需要配備相應的傳感器,雷達添加專門的軟硬件。


殲20的對地打擊能力還要保密,性能更是不能說的。即使有人說了,也無法證實。現在網絡間諜這麼多,無孔不入,誰說誰是傻子。


天明遙遙山海關


專打飛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