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不在坦克炮塔上裝防空導彈?

不說不笑不煩躁丶


一般主戰坦克在進行野外作戰時都身邊都會有伴隨行進的自行高炮負責5公里內的防空區域,而在50公里內區域由各種中近程防空導彈負責,而戰區的防空就由戰機和中遠程防空導彈負責。所以裝甲部隊都是進行體系作戰,術業有專攻,就不需要坦克再裝什麼防空導彈了,坦克只需要專心負責戰線推進就得了,不用擔心其他事情,就像紅海行動中的狙擊手李懂對顧順說的子彈真要是衝著你來的想躲是躲不掉的。



而且由於噸位的限制不可能幾千噸的軍艦那樣既裝防空導彈又裝近防炮,而坦克一般都是在50多噸的體重,絕大部分這噸位都給了防護,火力和防護平分剩下的噸位都已經感覺捉襟見肘,你不用說分出噸位給防空,哪怕連空間都不沒有。所以想坦克裝防空導彈真是太難為它了,而且防空僅僅是要裝防空導彈,還要裝匹配的防空雷達,更加沒有位置還有噸位分給它了。


但是也並不是說坦克沒有攔截導彈的能力,只不過導彈防的不是空對地導彈,而是單兵攜帶的反坦克導彈。像主要大國的主戰坦克都擁有主動防禦系統,畢竟快、準、恨的單兵反坦克導彈的威脅要遠遠大於來自空中對裝甲部隊的威脅,特別是那種攻頂的。


在十字路口等等你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其實還真的有坦克裝備過防空導彈。

朝鮮的天馬號216坦克,是相當有意思的一種坦克。

它在炮塔上加裝了雙聯裝AT5反坦克導彈發射器,還裝了一個薩姆18便攜式防空導彈發射器。

從理論上來說,天馬號216坦克具有遠距離殲滅坦克的能力,還具有近距離防空能力(主要是對付直升機)。

這裡不談反坦克導彈,就說說薩姆18便攜式防空導彈。最大有效射高3500米,最大射程4500米。

這些數字看起來似乎不錯,但對於快速戰機來說,這些距離也就是幾秒鐘就能飛過。

便攜式防空導彈最大問題不是導彈本身,而是在於如何發現敵人戰機。

如果是野戰防空導彈,前提是一定會裝備雷達。在雷達引導的基礎上,導彈才能進行有效攻擊。

便攜式導彈沒有裝備較大的雷達,也不可裝備。

那麼,便攜式導彈基本只能在士兵的目視距離發射。

而一般士兵目視距離只有幾公里,所以防空能力是很弱的。

所以,便攜式導彈主要是對付直升機和低空飛行的攻擊機。

但是,以往直升機和攻擊機,多是用機關炮打擊,會進入便攜式導彈的射程。

現在時代不同了,直升機和攻擊機反坦克基本都是用導彈。

而我們熟悉的AH-64武裝直升機,它發射的海爾法機載反坦克導彈發射達到8公里。

這個射程完全在便攜式防空導彈射程之外,那麼便攜式導彈又有什麼作用。

況且,現代化坦克的成員很少,每個坦克手都有自己的崗位,缺一不可。

如果讓一個坦克手去操縱便攜式防空導彈,它的崗位誰來頂上?

所以,與其這樣胡搞,不如直接在裝甲部隊配屬專業的野戰防空武器,比如野戰防空導彈和小口徑防空自行高炮等等。


薩沙


就坦克那個弱雞的態勢感知能力在打得昏天黑地的戰場上能找得著直升機?那才真是太陽打西邊出來了。

跟大多數人想象的完全不一樣,坦克這種東西實際上在戰場上態勢感知能力非常之差——由於增強防護力的需要,坦克在主要威脅方向上頂著厚厚的複合裝甲,有些坦克還有重型爆反。為了避免開口過多對於裝甲的強度造成不利影響,坦克裝甲帶上往往是儘量少開口,一般除了火炮防盾與成員艙蓋/拋殼與補彈口,能開的口也就是個別電子設備(如橫風傳感器這種東西)、車長周視與觀瞄鏡、炮長瞄準鏡,還有一個非常小的駕駛員潛望鏡。

在這些態勢感知系統裡,能觀察到周圍情況的也就是車長的周視鏡,炮長的瞄準鏡視場非常小且與坦克炮隨動,那個仰角是不可能觀察到任何飛在稍微高一點的天上的東西的。車長周視鏡的視場好得多,但在混亂嘈雜的戰場上,要通過這麼小的光學偵察設備肉眼觀察到天上的直升機也並非易事。更何況執行反坦克任務的武裝直升機往往都是利用地形與地物的掩護隱蔽突進而後猛然躍升,甚至只是伸出一套觀瞄系統躲在山體與林地後面打黑槍。

所以,坦克在任何情況下實施裝甲突擊都必須有步兵的掩護,沒有步兵的掩護很容易出現浪著浪著就掉坑裡了的結局。更所以,在坦克實施裝甲進攻的時候你讓車長不去觀察突擊路線上有沒有反坦克火力點、敵方坦克、反坦克壕等等大坑小坑,卻把主要的威脅放在搜索天上有沒有直升機,怕不是石樂志。

既然態勢感知能力決定了坦克基本上就沒有辦法搜索到直升機,那裝備便攜式防空導彈有啥用啊?盲打嗎?不如把野戰防空任務交給伴隨突擊的野戰防空系統(我軍合成營一級的裝甲突擊按照最理想的狀況是有09式自行高炮協同的),這貨態勢感知能力強,配備的高炮威力大,如果以後能換彈炮合一系統戰鬥力還可以進一步提升。這種專業的防空戰車執行起防空任務來比坦克上裝幾個便攜式防空導彈要來的科學的多效率高的多了。


軍武次位面


如何對付戰場上的低空攻擊機,尤其是不斷出現的武裝直升機,這一直是一個令裝甲兵頭痛的問題,如果沒有制空權,面對飛機,坦克可以說不堪一擊,這一點甚至在二戰中就已經被證明。

加強坦克防空能力,其實不少國家都這麼嘗試過,二戰過後新出現的主戰坦克,基本都加裝了大口徑高射機槍,二戰中僅有美製坦克裝有大口徑機槍,很多國家為自己的坦克甚至安裝了雙聯高射機槍或者便攜式防空導彈,中國在設計自己的99式主戰坦克的時候,也有過這種想法,但綜合考慮之後還是取消了這一設計。

不管是高射機槍還是便攜式防空導彈,實際上,其射程和射高都十分有限,這就決定了,一旦遇到對方突然出現的低空飛機,缺少足夠的反應時間,而武裝直升機所搭載的反坦克導彈,其射程則超過了高射機槍和便攜式防空導彈的射程,現在出現的新型機載反坦克導彈,不僅射程原來越遠,而且開始具備“發射後不管”能力,就是為了能在突襲後迅速撤離,減少自己暴露在對方防空火力面前的幾率。

最重要的是,厚厚的裝甲在為坦克提供了防禦的同時,也讓坦克乘員對外界的感知能力急劇下降,遠遠不如步兵,這導致即便出現了對方的戰機空襲,坦克兵在被擊中前都不知道整個攻擊過程的情況。在沒有預警的情況下,面對空襲,不管是便攜式防空導彈還是道爾這類野戰防空系統,實際上基本都無效。

目前,保護裝甲部隊,主要還是依靠己方空軍或者伴隨的野戰防空系統,坦克上安裝的大口徑機槍,主要還是對付地面軟目標。法國陸軍曾提出坦克集群,利用高射火力形成防空火網的想法,但最終被論證為完全不可行,面對現代戰機包括武裝直升機具備的高機動性,在形成防空火網前就已經遭受重創了。


鷹眼防務觀察


有關在坦克上安裝防空導彈以及防空炮的構想,不是今天就有的,已經多年的歷史了,許多國家進行過嘗試,甚至有少數國家已經這麼幹了,但是這個技術一直就沒有成為主流,主要原因倒不是說技術問題無法解決,也不是成本過高,無法承受了,關鍵在於:有沒有這種必要性?

坦克的主要任務是進行地面突擊,其任務不包括防空作戰,現代作戰已經進入體系化時代,強調的是多軍兵種的協同作戰,每一款裝備只要在這一體系內發揮自己應有的作用即可,不要求其完成本職任務以外的事情,坦克是地面突擊的主力,它屬於接受其他軍兵種支持的對手,其中包括:防空掩護支援。無論是對付直升機,還對付固定翼攻擊,實際都屬於防空兵的任務。

簡單一點說,地面部隊的遠中近三層的地面防空體系,還有空軍的戰鬥機支援等,其中伴隨坦克,有自行高炮等單位,這些防空單位的任務就是解決所有的空中目標,坦克的任務就是掩護這些單位行動,不讓它們受到對方坦克火力的威脅,也因此,這不是一個能不能辦到的事情,而是有沒有必要的問,題。


麥田軍事觀察


從70年代起,瑞典、德國、美國和前蘇聯等國家都先後研製成了動力/傳動機組前置、乘員單層配置、火炮頂置的新結構坦克模型或試驗車。其中火炮頂置的方案包括外裝頂置炮、外裝頂置可升降火炮和內裝頂置炮(即火炮裝於小型無人炮塔中)等多種佈置方案。

這些方案的共同特點是,放棄乘員雙層配置,採用乘員單層配置,將所有乘員配置在車體內幾乎相同的高度位置上,乘員不再隨火炮一起轉動;火炮裝於乘員頭頂以上,將炮尾及駐退機構移到乘員艙以外或小型無人炮塔中。這樣佈置能使坦克正面面積減少30%~50%。因此對於給定的乘員組空間,正面裝甲防護可增加30%~50%;若給定正面裝甲防1護力,可使正面裝甲防護重量減輕30%~50%。

當坦克在山脊線後射擊時,外裝頂置炮坦克暴露的火炮正面面積只有0.35m2。外裝頂置可升降火炮坦克在山脊線後射擊時,不但暴露的面積與外裝頂置炮坦克的一樣小,而且每次射擊所暴露的時間也大大減小。外裝頂置可升降火炮佈置方案,還有利於解決車輛最高點周視觀察和向炮尾供彈問題,但是它的炮架結構較複雜。

著名的頂置炮實驗坦克有70年代的西德VTS外裝頂置炮坦克、80年代的瑞典UDES-19外裝頂置炮坦克。


總說裝甲


自坦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製造出來用於戰場突破,已經過去了整整一百年。在戰爭中,人們很快發現,坦克的剋星並不是與它同樣在地面作戰的其他單位,而是天上的作戰飛機和地下的反坦克地雷。地雷尚可以通過工兵部隊或者坦克加裝反地雷犁有效的防止其對坦克造成太大威脅。但是來著空中的威脅自二戰以來就從來沒有在坦克本身上解決,特別是在現代戰爭空中力量已經成為了坦克的天敵,當今各國主戰坦克都沒有有效的應對措施,現代坦克製造成本也不低,大量來著空中打擊造成坦克損失成了不少戰爭頻繁的國家頭疼的問題。

對於在坦克上加裝防空導彈,聽起來確實是一個有效的解決辦法,但其實防空能力提升極其有限。目前可以裝配在坦克上的防空導彈只可能是改裝後的小型或者肩扛式防空導彈,受限於坦克本身的空間限制,大型防空導彈體積過大,不可能安裝到坦克上。即使是成功縮小了防空導彈本身體積,其相對應的搜索、火控系統和導彈維護系統也不可能安裝到空間極其有限的坦克上。

而對於小型肩扛式防空導彈,雖然不需要雷達和附屬系統就可以安裝,但是沒有這些系統,導彈能威脅的目標也就極其有限。速度極快的現代化戰鬥機就不用說了,普通的小型導彈根本連速度都跟不上,更別說命中目標了。那麼如果安裝小型防空導彈能打擊的目標就只有速度較慢的攻擊機和武裝直升機,這樣一來安裝防空導彈在坦克上意義就不是很大了。

還有重要的一點,坦克頂部安裝的大口徑防空機槍並不是一無是處。其本身對於射擊武裝直升機或者低空速度較慢的飛行單位還是有相當威脅的。而且現代坦克很少安裝針對步兵的機槍,除了車體還可能安裝一挺機槍,炮塔上的同軸機槍為了坦克楔形裝甲的整體性在二戰之後就慢慢取消了。在車頂安裝防空機槍也是彌補坦克反步兵能力不足的缺陷,如果換成防空導彈,那麼坦克對於在它身後的步兵就幾乎無能為力,而車體後方就是坦克的核心——發動機。

原創不易,求各位觀眾老爺點波關注噻QWQ


軍情解析


朝鮮天馬虎坦克和99式早期設計方案都有防空導彈





shelterbb


沒有好雷達位置了,只能變弱點靶子,


烏陵與土明


坦克防空的主要問題是不能有效發現目標,對付空中目標,雷達為主,紅外為輔,而坦克的火控系統是對付地面目標的,主要是白光,微光和紅外夜視儀,根本不能有效發現掠地而來的武直,快速閃過的攻擊機,至於高空呼嘯而下的炸彈,就更別說了,不能發現目標,就算裝備了防空導彈那也是燒火棍,

坦克野戰防空主要靠伴隨的防空部隊,自行高炮,自行彈炮合一,自行導彈,哪種都比坦克高效,當然也貴多了,價格一輛頂七八輛坦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