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嫡非長的乾隆,為何會獲得皇位?

Serena丶Du


非嫡非長的乾隆,能夠非常順利的登基皇位,與雍正子女數量少,特別是活到成年的子女數更是非常的稀少不無關係。

眾所周知,康熙生育的子女非常的多,他在位61年,共生育了35位皇子和20位公主,其中活到成年的皇子有20位,其中有九位皇子參與了“九子奪嫡”。

而康熙能夠生育這麼多的兒女有兩個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一,結婚、生育的時間都非常早,康熙13歲時,榮妃馬佳氏就為康熙生下了第一個兒子;第二,就是康熙是皇帝,坐擁整個後宮,因而可以為康熙生育兒女的女人也是非常的多。

而這一點,卻是雍正所不能比擬的,雍正在登基之前,府上的妻妾就六個,福晉烏拉那拉氏,側福晉年氏和李氏,格格鈕鈷祿氏、耿氏和宋氏。這幾位總共為雍正生下了9男4女,而活到成年的兒子也就只有弘時、弘曆和弘晝了,其餘不是早殤就是夭折。而雍正登基的時候也已經是45歲了,在他在位的13年,一直是以勤政著稱,無暇後宮之事,因而登基後也就生育了弘曕一位皇子了。

孝敬憲皇后烏拉那拉氏為雍正所生的嫡長子弘暉7歲就死了,另一位身份高貴、備受寵愛的敦肅皇貴妃年氏的三個兒子也都沒有活下來,因而雍正朝時期的皇位競爭也就不存在“子以母貴”,這也是使得當時的弘時、弘曆、弘晝在身份、地位上處於同一起跑線。而弘時一直不受雍正喜歡,還被過繼給胤禩,削宗奪爵,弘晝又是從小就學會了明哲保身,荒誕不羈,另外一個最小的弘曕年齡又太小,所以乾隆的繼位也就變得水到渠成了。


乾隆能夠最終獲得皇位,並不是單純的佔了兄弟少的光,乾隆確實也有這個能力和實力。

康熙六十年(1721年),當康熙在雍正府上第一次見到了自己的這個孫子弘曆,是又驚又喜,便接到宮中,親自培養,並且安排了自己的兩位非常寵愛的妃子,愨惠皇貴妃佟佳氏和敦怡皇貴妃瓜爾佳撫養,而當時乾隆只有十歲。也正是因為如此,才有了一種說法,康熙正是因為看上了乾隆,希望乾隆做未來的皇帝,所以才選擇了雍正做自己的接班人,最終的目的就是把皇位要交到乾隆手中。

雍正登基以後,一直就是把乾隆作為繼位人進行教育和培養的,不僅為他安排了福敏、朱軾、徐元夢、張廷玉、嵇曾筠、蔡世遠等著名文臣為老師,學習滿漢文化,同時還讓宗室重臣允祿、允禧等教授火器使用和弓馬騎射,希望乾隆能夠成為文武兼修的全才。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賜婚,為乾隆親自挑選出身滿洲名門察哈爾總管李榮保女富察氏為妻,當時上書房的首輔大臣馬齊,正是富察氏的親叔叔。

乾隆在雍正時期,受到了全面而又嚴格的教育和訓練,並且不管是代雍正主持祭祀、儀式等,還是協助處理重要軍政事務方面,乾隆都表現的非常出色,深得雍正的信任。

最終,雍正非常放心的把江山交給了乾隆,而在乾隆前中期,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版圖持續擴張,康雍乾盛世到達了頂峰,而這也是中國封建王朝統治的最高峰,這也說明乾隆確實有這個能力和實力,扛下千斤重擔,繼承大統,治理好江山,而非僅僅是靠運氣。


縱觀清朝歷史,也只有道光皇帝是憑藉嫡子的繼承了大統。

清朝歸根結底還是一個少數民族作為統治者的王朝,還是帶著“立賢德之人”的固有思想,這一點在清朝前中期特別的明顯。

但是清朝的歷代皇帝也是一直推崇漢族的儒家經典文化並且希望遵循周禮傳統,希望立嫡立長,但在繼位人的問題上,總是事與願違,除了嫡長子出生率和存活率特別低之外,幾位被確定為繼位人的嫡長子,確實也很難讓人滿意。褚英因為生性殘暴被努爾哈赤殺了,康熙的太子胤礽也是非常的不爭氣,被康熙兩次廢黜,其餘的時候,不是皇后沒有嫡子就是嫡子早殤,所以有清一代,也就是道光憑藉嫡子的身份繼承了大統。

並且,為了避免康熙朝末年“九子奪嫡”引發的政局動盪、兄弟鬩牆,從雍正開始確立了“傳位遺詔”繼位的制度,而乾隆,就是通過雍正留下的傳位遺詔繼承的皇位,其也成為第一個通過這項遺詔制度登基的皇帝。


雍親王府


康熙皇帝學著漢人王朝來了個“嫡長子繼承”,結果玩大了,鬧出個“九子奪棣”,雍正爺勝出,但也是後怕得很,所以,他可不願意讓自己的兒子再玩一把,於是嫡長子繼承製,被他扔進了廢紙堆。

所以,雍正皇帝酒以才能、品行等各方面從自己的兒子中找稱心的繼承人,最後發現,對皇位有競爭力的有兩個人:弘時和弘曆。


弘時作為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兒子,算是題中所說的嫡長子,但雍正卻不是對嫡長子太感冒,為啥?除了剛才我說的那個原因,還有就是雍正自己的身份,他就是非嫡非長,在自己年輕的時候,父親康熙特別寵溺自己的哥哥嫡長子胤礽,所以吃了那麼多年醋,以至於雍正爺對自己嫡長子也不是特別的感冒。

最主要的是自己的兒子弘曆,從小就非常聰慧,當年康熙皇帝都非常喜歡,雍正自己能當上皇帝,沒準還有人家小弘曆的功勞,長大了更是不得了,不管被委任什麼事情,都能做的非常好。

反觀這個弘時,啥都做不好,總是犯錯,怎麼看都是個窩囊廢,肯定不適合做皇帝的。

弘時在雍正五年,被皇帝以行事不謹,而被削宗籍,當天死去。

有人說,是弘時替雍正的弟弟八爺胤禩求情,最後還預謀殺死弘曆被揭發,而最終被雍正賜死的,但是史料非常的有限,並沒有直接證據表明弘時是因為勾結胤禩,預謀殺死弘曆而死的。

弘曆登基後,還給哥哥恢復了宗籍。


沒有了唯一的對手,弘曆當然順理成章的就成了雍正的繼承人,成為了乾隆皇帝。


關注明離子,看更多歷史故事。

明離子


雍正的兒子不算太多,老大老二死的又比較早,以當時的情況,成年的、有競爭皇位可能的也就三個人,分別是三阿哥弘時、四阿哥弘曆、五阿哥弘晝。

首先弘時能力還是有的,但是此人沒有原則,做事不擇手段,且和雍正的死對頭“八賢王”胤禩走的比較近,雍正對弘時的評價是“弘時此人斷不可留於宮中”,因此喪失了繼承皇位的可能,後來雍正還把弘時過繼給了胤禩做兒子!更有一說,雍正為了給繼承者掃清障礙賜死了弘時。

再說弘曆,有一種說法是,康熙喜歡弘曆,晚年更是接進宮裡親自調教,弘曆的皇位是他爺爺欽定的,其實這種說法娛樂一下,聽聽就算了,當不得真的。雍正一生勵精圖治,大力整頓吏治,可以說是最勤政的皇帝,他選接班人,必然是要選個能繼承他思想,能把他的改革繼續執行下去的人,以弘曆的聰明才智完全是可以勝任的。

最後說弘晝,論聰明才智弘晝不比弘曆差,甚至有過之,但是弘晝不喜歡做皇帝,因為他覺得做皇帝是件苦差事,不如當個王爺快活自在,這點和順治帝很像,這麼看來也剩下弘曆了。


史熟攬訊


與擁有三十五個兒子、二十個女兒的播種機康熙大帝比起來,雍正帝的子嗣就實在太少了。雍正一生即使加上年貴妃誕下的三個早夭的兒子,也就只有九個皇子。由於前面的皇長子和皇次子早夭,皇三子弘時又不得雍正帝喜愛,所以皇四子弘曆實際上是雍正帝事實上的長子。康熙晚年,弘曆被接進宮中撫養,康熙帝對其非常寵愛,以至於有一種說法說雍正帝之所以能繼位,實際上也是沾了弘曆的光了。

雍正帝一生不好女色,即使登基即位後,由於常年忙於朝政,以至其很少踏足後宮。因為在位時間不長,所以雍正帝的子嗣並不繁盛,加之皇長子弘暉和皇次子弘昀早夭,事實上,能夠繼承雍正帝皇位的就只有四位皇子了。這四位皇子中,皇三子弘時曾因為替雍正帝的政敵胤禩求情而被過繼出去,因此已經徹底喪失了繼承皇位的可能;謙妃所生皇六子在雍正去世前兩年才出生,基本不可能被立為新君;裕妃所生皇五子弘晝因為行事荒唐曾被雍正帝多次申斥,導致其失去了成為儲君應有的威望。如此一來,皇四子弘曆就成為了皇位的唯一人選。

而乾隆帝的即位,也絕非只是因為他的兄弟們不爭氣,而真正的原因是因為弘曆本人有著卓越的能力和出色的才華,以及皇祖康熙的“欽點”。晚年的康熙帝由於深受九子奪嫡的困擾而一度鬱鬱寡歡,心情糟糕,而無意間的一次見到皇孫弘曆,使得這位老皇帝龍心大悅,他對眼前這位聰慧異常的小皇孫頗為喜愛,甚至將其留在宮中親自教養,康熙帝還曾親自召見了當時只是雍親王侍妾身份的乾隆帝生母鈕祜祿氏,並且當面稱其為“有福之人”。在康熙人生中的最後幾年裡,木蘭圍獵,圓明園避暑,召見蒙古親王,小弘曆幾乎與康熙帝形影不離,康熙帝似乎有意將這位小皇孫按照未來的接班人來培養,似乎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雍正帝才從眾多皇子中脫穎而出,成為了康熙帝屬意的繼承人。雍正帝即位後,皇四子弘曆多次代替雍正帝參與祭祀等重大活動,又參與了處理苗疆和青海叛亂的具體事物,獲得了鍛鍊。可以說,雍正帝在位期間也一直是將弘曆作為唯一接班人來培養的。雍正八年,弘曆與嫡妻富察氏的嫡子出生,雍正帝龍心大悅,親自賜名“永璉”,暗含繼承皇位之意。

雍正十三年,五十八歲的雍正皇帝駕崩,由於雍正皇帝建立了秘密立儲制,所以當群臣宗室從正大光明匾後取出傳位詔書時,乾隆帝繼位的謎底就被揭曉了。乾隆帝成為清朝入關後第四位皇帝。


歷史課課代表


其實乾隆能當皇帝是跟自己的生辰八字和才能有關的,雍正能當皇帝也是沾了兒子的光。在古代,一個人的生辰八字是很將就的,在《雍正王朝》中也表現了這點,在九子奪嫡還沒有勝負時,突然冒出過小弘曆,聰明過人,康熙大帝第一次見這個孫子很是喜歡,於是叫人研究乾隆的生辰八字命運,經研究,命裡有點類似於康熙,九五之尊之命,於是康熙把乾隆調到身邊親自調教。雍正其實也只是一個過渡期,為了自己的政策能推行,雍正皇帝親自除了自己的大兒子弘時,為乾隆登基掃除競爭對手。


經典劇中計


康熙之所以傳位雍正很大程度上可能與喜愛乾隆有關,因為只有傳位雍正,乾隆才能繼承大統.康熙在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也是和自己的孫兒一起度過的,享受了天倫之樂,並帶在身邊撫養,這也給雍正一個暗示,這就是大清未來的繼承人!


顯微鏡下看歷史


首先乾隆非常受康熙的喜歡,經常將年幼的乾隆接進宮中居住,據傳雍正能當皇帝也是有他兒子的因素在裡面,其次皇后那拉氏早亡,乾隆的生母鈕祜祿氏實為當時實際的皇后,所以擁立自己的兒子也是很正常,乾隆得到皇位可謂名正言順,比他爹容易的多


玉小王33


立長,立賢,長身體還要好,這三個條件決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