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黑龍江地處我國東北部,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黑龍江曾有多次高度發達的文明時期。關於黑龍江過去的歷史,你都瞭解多少?

文明肇始

黑龍江地區歷史源遠流長,在這片廣袤肥沃的土地上,4萬多年前的舊石器時代晚期,黑龍江地區就已有古人類活動,是華夏民族北遷西伯利亞、北歐、美洲的重要通道,曾經創造了高度的文明。隨著人口的增多、生產能力的提高,逐漸按血統組成了比較固定的氏族部落和部落集團。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公元前2000年前後,居住在黑龍江地區西部的東胡族系,中部的濊貊族系和東部的肅慎族系開始與中原地區發生聯繫。《山海經》中就有“大荒之中,有山名不鹹,有肅慎氏之國”的記載,另有古籍記載遠在舜的時代肅慎就曾貢獻弓矢。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戰國晚期,居住在黑龍江地區中部的濊貊族系勢力逐漸擴展起來,於公元前4至3世紀之交,建立起管轄範圍涵蓋現在嫩江平原的奴隸制政權——夫餘國,而稱為挹婁的肅慎後裔諸部,分佈在今張廣才嶺及小興安嶺以東到海之地,都臣服於夫餘政權。兩晉時,挹婁人改稱勿吉。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勿吉人西進滅夫餘。夫餘部分遺民北上,在今嫩江以東建立豆莫婁政權,其轄地大體在今松嫩平原。與此同時,原來居住在黑龍江西部的東胡族系分化為烏桓、鮮卑兩部,都曾與中原王朝發生緊密聯繫。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古肅慎人活動遺蹟——新開流遺址出土的海東青鷹首骨雕

鮮卑初興

北魏(386年—557年)是鮮卑族拓跋珪建立的北方政權,也是南北朝時期北朝第一個王朝,共歷20帝,享國148年。北魏曾經統一了黃河流域,恢復和發展了當時中國北方的社會經濟,促進了民族融合和文化發展,留下了孝文帝改革、《齊民要術》、《水經注》、雲崗石窟、龍門石窟等歷史佳話、文化典籍和歷史遺蹟。而建立這個封建王朝的拓跋鮮卑,正是從黑龍江地區走出的古老民族。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拓跋氏初是鮮卑地處最東北的一支,亦稱別部鮮卑。原居於額爾古納河和大興安嶺北段,“統幽都之北,廣漠之野,畜牧遷徙,射獵為業”。1980年在鄂倫春自治旗阿里河鎮西北10公里大興安嶺北段頂巔東側的嘎仙洞中,發現了北魏太平真君四年,拓跋燾派李敞祭祖先時刊刻於石壁之上的祝文,全文19行,201字,內容與《魏書·禮志》一所載大致相同。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嘎仙洞石室祝文的發現,進一步證明了拓跋鮮卑的發祥地“大鮮卑山”就是在今阿里河附近的大興安嶺北段。拓跋氏鮮卑從大興安嶺出發,創造了黑龍江地區歷史上第一個文明高峰。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嘎仙洞遺址

“海東盛國”

在今黑龍江寧安,人們經常能夠發現刻有紋飾的古代建築碎片,後經考古學者證實,這裡正是昌盛一時的渤海國都城遺址。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公元755年,渤海國第三代國王大欽茂將都城遷移於此,改名為上京龍泉府,使這裡成為渤海國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渤海國(698年—926年)是東亞古代歷史上的一個以靺鞨族為主體的政權,其範圍相當於今中國東北地區、朝鮮半島東北及俄羅斯遠東一部分。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渤海國政治昌明、經濟繁盛、文明發達,是當時東北亞地區的大國,與中原的唐、和東北亞的朝鮮、日本都發展了多層次的緊密聯繫,其國名渤海,即來自於唐王朝的冊封,與唐的交往中曾留下“疆理雖重海,車書本一家”的佳話。渤海國在原有的靺鞨、高句麗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大量吸收中原唐朝文化,創造了輝煌而獨特的文明,有“海東盛國”之稱。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925年末,興起的契丹族在其首領耶律阿保機率統帥下征討渤海,次年,輝煌一時的渤海國滅亡了,渤海文明也隨之沉寂於歷史的角落。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渤海國人物像

契丹與遼

國號作為國家或王朝的標誌,通常具有命名的鮮明性與使用的穩定性,但有一個王朝則不然,曾多次反覆更改國號,這就是契丹民族建立的遼。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契丹源於東胡鮮卑,與同樣說蒙古語的室韋、庫莫奚是同族異種,其祖先也是在黑龍江地區繁衍生息,逐漸壯大起來的。唐太宗在契丹人住地設置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晚唐時契丹迭剌部的首領耶律阿保機乘唐朝內亂統一各部,於907年2月即可汗位,916年3月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即遼太祖。他於925年東征渤海國,於舊地建立東丹國以統治渤海遺民。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936年趁後唐發生內亂,接收了石敬瑭割讓的燕雲十六州,逐漸把疆域擴展到中原地區。遼(契丹)全盛時,疆域東北至今庫頁島,北至蒙古國中部的色楞格河、石勒喀河一帶,西到阿爾泰山,南部至今天津市的海河、河北省霸縣、山西省雁門關一線與北宋交界,形成南北朝對峙之勢。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遼的疆域廣大,文明昌盛,以至於在今天的俄語、阿拉伯語中稱呼中國的單詞發音都是“契丹”。遼代對黑龍江地區影響很大,“黑龍江”一詞第一次出現即在《遼史》的記載中,同時,在遼的末期,曾與女真族在黑龍江地區發生多次大戰,留下許多經典戰例。公元1125年3月,遼末代帝王天祚帝為金人所俘,遼滅亡。遼(契丹)朝共歷時210年,歷經9位帝王。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黑龍江五常市出土的契丹錢幣

大金王朝

在契丹滅亡渤海國後,將一部分渤海人遷往契丹國內,編戶齊民,稱之為“熟女真”,而留在渤海國故地的女真族和其他一些漁獵部落,因不受契丹國的實際控制,被稱為“生女真”。正是這些勇敢豪邁、不受壓迫的“生女真”憑藉著金戈鐵馬、一腔豪氣,推翻了契丹的統治,建立了大金王朝,在中國歷史上留下厚重的一筆。女真族是一隻活躍在黑龍江地區的古老民族,其祖先是源自3000多年前的肅慎,後定居在按出虎水(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東南阿什河),基本形成民族形態的時期大約是在唐朝時。黑龍江地區在歷史上就以物產豐富著稱,尤其是以產猛禽海東青而聞名於世。契丹貴族為了獲得海東青和其他寶物,同時加強對國內的控制,對女真人進行了殘酷的壓迫和欺辱。為了反抗壓迫,公元1115年,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並驅逐契丹的統治,改會寧府(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為上京,建都立國,國號“大金”。金建立後,於1125年滅遼,兩年後再滅北宋,統一中國北方,其疆域東抵日本海;北到蒲與路(今黑龍江克東縣)以北三千多里火魯火疃謀克(今俄羅斯外興安嶺南博羅達河上游一帶),西與西夏毗鄰,南部與南宋以秦嶺淮河、大散關為界。金代注重發展經濟文化,女真貴族傾心漢化,留下不少傳世佳作。黑龍江地區是女真人的緣起之地,特別是位於今哈爾濱市阿城區城南的金上京,作為金代早期的都城,是金代初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金代開國皇帝完顏阿骨打的初葬地,對黑龍江地區的社會演進、文明發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公元1234年,金國在南宋和蒙古南北夾擊下覆亡,立國119年,傳10帝。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哈爾濱阿城區的金上京博物館

後金崛起

明朝後期,在長白山西麓,松花江和遼河流域一帶,一個遊牧漁獵民族—建州女真族在這裡興盛起來。建州女真原分佈在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也就是今天的黑龍江地區東部,後逐漸遷徙到撫順關以東地區。因靠近明朝邊鎮,建州女真與內地漢族民眾接觸較多,逐漸學會了使用鐵器和農耕技術,接受了部分中原文化,文明程度高於關外各少數民族。但同時,流淌在女真人血脈中的勇武頑強、不懼強敵的精神,依然鼓動著建州女真不斷與周圍各部甚至明王朝發生衝突。

公元1586年,建州女真首領努爾哈赤被明政府襲封為指揮使,他以祖、父遺甲十三副起兵,統一了分散在東北各地的女真部族,並建立了八旗制度,逐漸形成了強大的政治軍事實力。公元1616元年,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今遼寧新賓)稱後金大汗,改元天命,國號“大金”(史稱後金)。後金建立後,努爾哈赤頒佈“七大恨”,起兵反明,陸續攻克遼陽、瀋陽等遼東重鎮,擊敗明朝數路大軍,遷都瀋陽(改名盛京),建立起鞏固的政權。後努爾哈赤在寧遠之戰負傷病亡,其子皇太極即汗位,經過內外改革,鞏固統治,東平朝鮮,西伐蒙古,南擊大明,逐漸將疆域擴展到明長城以北,包括今內蒙古、東北三省和俄羅斯北至外興安嶺以北、西起貝加爾湖、東至薩哈林島(庫頁島)間的廣大地域。終於在公元1636年改國號為大清,8年之後,清兵入關,定鼎中原,建立起267年的大清王朝。

後金時期,經濟社會文化都有所發展,努爾哈赤創立的八旗制度,對後世影響極大。他還命人創造了女真文字(老滿文),對於女真文化傳播、文明傳承起到了重要作用。後金在黑龍江地區建立起了有效統治,努爾哈赤時期即在寧古塔舊城(今黑龍江省海林市)駐紮軍隊,後金天命十年(1625年),建立起寧古塔—鸚哥關—盛京驛路,強化了黑龍江地區與後金政治中心的聯繫。

自後金時期,陸續一些“罪犯”流放至黑龍江地區,主要是寧古塔和卜奎(今齊齊哈爾),其中許多“罪犯”都是具有極高文化修養的漢族知識分子,這些人的到來,開啟了黑龍江地區文明發展的又一個高峰。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清康熙時期在卜奎(今黑龍江齊齊哈爾)設立的黑龍江將軍衙門

黑龍江歷史上經歷的文明高峰

曾被流放寧古塔(今黑龍江牡丹江海林市)的清代著名文人方拱乾

黑龍江省作為中國三大文明發源地之一,有著深厚歷史積澱,這片神奇的黑土地,是我們黑龍江人的驕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