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農村“合村並鎮”是必然趨勢,甚至連房屋都將進行統一建設。對此你怎麼看?

新大風歌


要認識的是否有決心改變現狀。合村並鎮的目的要清晰。從目前農村的現狀來講,應該說多數農村己不適應時代的發展。土地碎片丶村落零亂丶人口減少丶設施落後丶人心離散、資源浪費丶效率低下、貧富分化丶管理變難等等現象與城市化文明己形成明顯反差。己跟不上,時代文明丶繁榮富強丶立體現代的當今社會。面對現實是衝破,還是按於現狀。這個節點應是農村改革最大的關鍵時刻。目前我國對農村的改革,意見眾多,有放棄農村的,有按於現狀的,有修修補補的,有想一步到位的,有全面規劃實夢想的。輿論導向上,官媒丶民間媒體丶官話丶民間議論確實是百家爭鳴五彩繽紛多姿多彩。大有各說各話之勢。我認為首先是改革的目的是什麼?肯定是圍繞社會向前丶向好丶向美丶向富的方向發展。肯定是對社會有利,對百姓有利,對國家有利,對今後有利,對子孫後代有利。這種目標應該是改革的目標和定位吧?

根據現狀如何規劃是關鍵!我國的改革己到深水區。合村並鎮方向不錯,但這能講是農村改革的新起點。但實施後今後農村的走向如何?如果不往改革的道路上走,合村並鎮就會變成形式的變化,而且會形成新的問題,會出現新的矛盾。因此必須規劃農村改革大的走向。我個人認為我國農村都搞旅遊農村不是全面的方向,當然適宜旅遊的浪費資源肯定不對,如果是全面應是錯。遍地是現在村落一村一品肯定也不成立,也是浪費資源。從大面積講保糧丶保棉丶保養殖丶保農產品加工丶保蔬果萊等人們的食用品是首選。規劃應因地制宜,總體規劃應落實到縣、市。在國家大宗食用品規劃中,可以應用二丶八,三丶七,四丶六,五丶五比例落實必保品,餘地各縣市自主實施。縣市可根據規模,實施人口集中鄉鎮居住,形成成片成框的農田。當然要有計劃分步實施。特別是準備集中居住的鄉鎮,從學校丶醫院丶水利、道路、電力丶通迅等基礎設施不搞重複建設,應按規劃逐年逐步投入,描繪出新農村的鄉鎮籃圖。各縣市固定好國家規劃的主糧面積。因此從國家的土地政策丶補貼政策丶規劃建設政策丶環境保護等等都要相應跟上。各縣市對旅遊農業丶生態農業丶一村一品農業丶工業區都要規劃,這樣方能有序不亂。當然暫沒有力量的地方規劃時間定長一點,有力量的三到五年實施規劃。當然江蘇蘇北己在逐步實施。這樣規劃合村並鎮應該存在真實意義。

合村並鎮勢在必行。在實施中要真正體現的防官僚主義,防腐敗,防形式主義,防浪費。實事求是,量力而行,防半拉子工程,不損壞百姓利益。不搞一刀切,真正體現為百姓有利,我估計工作方法得當群眾是歡迎的,群眾會擁護的。

以上觀點不一定正確,如有不當之處請樓主和閱讀者提出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黃浩榮279


大趨勢。

十幾年前,江蘇農村就不再審批新建房屋了。村裡有戶人家90年代沒建樓,兄弟倆還是三間平房,政策出來後就再也建不了了。老房子又住不下,於是去鎮上買了套商品房。離老家就是1千米而已,同樣的價錢,鎮上是一套房子,如果老宅基地建就是兩三層的小樓了。虧,但是沒辦法。

我有幾個親戚趕上了十年前那一波新農村建設。舅媽家搬遷到新村居安置點,允許自建一套別墅,裝修得很現代。我姑奶奶家兩個兒子拆遷,一家一樓,分了三棟獨棟別墅型小樓。我爸媽住著二十幾年前的老式二層樓,寬敞明亮,但是廁所在外面那種,生活不方便,但是沒法重建。

現在整個村子被規劃成了工業園,更加嚴控土地使用,只能等拆遷了。十幾年前拆遷是安置小別墅,一家一樓,自帶院子那種。十年前拆遷是安置多層住宅,無電梯,每家一樓有車庫和儲物間。現在拆遷是安置高層住宅,二十幾層,和市裡完全一樣了。因為,土地越來越值錢了,村裡也省著用,把更多的土地出讓給工業。


RaymondIT


大家好,本人在農村生活了三十幾年,“合村並鎮”早就聽說過,在我們當地(四川省資陽市樂至縣)幾年前就有這樣的試點了,這一兩年關於“合村並鎮”的消息更是很多,而且就在今年,我們鄰村三個村就將合併為一個村了,所以看到這個問題也想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

隨著時代的變遷,現在的農村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不論是人口結構還是農村的經濟結構,與我兒時的農村都有了質的變化,相信在農村生活過的朋友都有這樣的體會。

首先農村的人口結構變化,農村的常住人囗越來越少,除了留守兒童和留守老人外,很難看到年輕人的身影,更有不少鄉親已經在城市安居樂業,農村老家只剩空蕩蕩的老屋,所以現在的村莊可以用“人煙稀少”來形容,那麼從人口結構上來看,“合村並鎮”的確是一種趨勢,至少會讓一些寂靜的村莊從新充滿生機。

然後從農村的經濟結構上看,也發生了質的變化,以前我們單一的依靠糧作物獲取經濟收入,但現在農村的種植業和養殖業成了許多鄉親的致富門路,種植水果、蔬菜、林木和養殖生獵、雞、鴨的鄉親越來越多,“合村並鎮”後從政策上應該更利於這些新型的農村經濟發展,而且土地的綜合利用應該會大大的提升。

從長遠看我們農村的改革勢在必行,“合村並鎮”應該會一直走下去,這幾年會有更多的村莊合併,相信在政策的指引下,農村會越來越有希望。




八零後拍農村


看到這個問答的時候是昨天下午,我思考了將近一天的時間。因為我們這裡就有這樣的事情發生。比如說我們白雲寺鎮社區和離白雲寺村南十里地的睢縣老鐵嶺社區。

它們的共同點就是同意規劃統一蓋的二層半的小樓房,又有一個很小的院子。蓋的這個社區全部是地裡面蓋的,我舅舅家是白雲寺村的,他們是分了一套房子,但是自己還是在另外一處宅基地蓋了,現在在自己蓋的房子裡住。那個社區裡只有臨街的幾個門面房現在有做生意的。住家戶基本是沒有人住成了徹底的爛尾小區。

我二姨夫也在社區裡買了一套房子,他們家離白雲寺社區有5裡地的路程,因為當時我二老表該定婚了,當時不叫蓋房子所以他也在那裡繳了30000元的訂金(定金)。但是想不到的是二老表媳婦家看到他們那個房子的時候說離老表家的地和村子太遠了並且社區沒有人氣。訂婚以後姨夫又把老宅的房子給扒了,找找關係又蓋了四間平房。才算把二老表的婚禮給辦了。現在社區的那套房子真成了雞肋了,寧願少要10000塊錢人家也不給退了,自己呢也不想要了。離家太遠了不方便。

總的來說無論如何“農村合鎮”的政策是好的,但是首先得考慮土地種植的問題,整個村落的搬遷是不是就能夠有效的把土地給重新利用起來,現在農村蓋房子都是水泥或者混泥土,這樣的話拆遷的代價是不是太大了!面對問題的時候我覺得還是要實事求是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比較好一些!


豫東小農


這個問題我有過親身體驗,當初我岳母家所在的村莊破敗不堪,抗日時期因為路太難走,日本鬼子都會繞路走,村民的生活質量可想而知,現如今,幾十年的發展徹底改變了村貌,舊房子全部拆除,中央的富民政策給老百姓帶來了極大的變化,在村南的開闊地蓋起來6幢6層住宅樓,村民按規定全部搬進新居,取名“瑞鑫小鎮”,小區內也設立了幼兒園、酒樓、超市、廣場、戲樓等輔助設施,用老百姓的話說,黨的政策真好,我們現在和城裡人一樣住進了樓房,用上了天然氣做飯、洗浴,最起碼出門颳風不見土,下雨回家路不濘了,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裡,多活幾十年!




土牆頭兒


合村並鎮,對房屋統一化管理,國家的這個舉措對當下偏遠貧困山區的廣大農民,決對是雪中送碳,近民聲,貼地氣,利國利民。

最簡單的算,現在八零後種地,九零後大部分進城了,再過幾十年,八零後幹不動了,土地誰來管理?就拿我姐家為例,女兒,嫁市裡,兒子上大學,家有一果園,和百十畝地,女婿說俺取得起媳婦,就養得起,可不回這大山溝,有點病上院都來不及。兒子說上完大學當兵,打死我都不回來種地。太累了。

當姐姐,姐夫幹不動了,後續的土地管理就是個難題。這是個問題普遍存在。不是某一家,所以國家也應該提前佈局。

農村居住渙散,有個地震,水災,政府救源,管理也費勁,還有一些無人屋,長年無人居住,管理院大面積荒芫,野草叢生,造成資源浪費。

所以合村並鎮,土地房屋集中統一管理是歷史發展大勢所趨,推動全面城鎮化建設。

一切都變好了,光棍也自然少了。








農村達人224


我是山東的一個偏僻的地方的農村的,我們村子還沒有規劃到,前兩年離我都20公里外的村子已經開始了建設規劃,我還是比較贊同的,規劃在一起新農村建設,土地可以規劃大規模經濟作物,我去看了新建好的新農村是比現在這裡一個村那個一個村好很多從外觀上也整齊美麗舒服,比以前的那些村子乾淨了比如下水道垃圾桶有專門車子拉走環境保護會更好,希望早點到我們這裡吧,希望未來所有農村都建設的更好更美麗,未來都是小康村小康生活,。


鄉下大郭


農村和合村並鎮,我覺得應該是未來發展農村的一項重點工作,為什麼我會這樣說,拿我們那裡來說一下我的觀點吧!

我是湖北人,我們那地方屬於一個國營農場,然後各方面待遇還不錯,這其中就包括了老年人的社保,房屋免費修建,早在幾年前,我們那個村家家戶戶都有幾萬元的房屋修建補助,而且是村長統一規劃指導的,當時整個村的村民都很開心!

因為這幾年家家戶戶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或者在外買房子了,所以農村房屋空置率越來越高,零零散散的都是一些老人在家,而且當時我們村裡面是有一個很簡易的學校的,現在早已經由於沒有孩子去讀,沒有人管理看起來很蕭條,所以對於在外打拼的年輕人來說,也都希望可以合村並鎮,這樣至少過年回家的時候不至於村子裡面很冷清,連個說話打牌的人都湊不齊,所以這必然是趨勢!

由於是農場,所以每家每戶的農田都很多,有些人口數量多的甚至有幾十畝田地,這兩年陸續有一些人說要把整個村裡面所有的田都承包了,然後統一經營,然後所有房屋也統一售賣,然後再安置到一個新的區域,所以對於我們那個村來說合村並鎮這件事情只是時間問題,但是並不代表所有的人都會接受上級的安排!為什麼這樣說?

對於在這個村裡面住了幾十年的老人來說,他們早已經把這裡當成了自己落葉歸根的地方,農田也是他們習慣了幾十年的事情,他們並不想改變,也沒有錢去購買新的安置房屋,所以哪怕真的以後全國都會實行合村並鎮,都一定要做好善後工作,也需要保障人員的經濟來源問題!

合村並鎮好處和壞處都是實實在在存在的事情,合併以後,不管是教育、醫療水平、生活基礎設施都會得到明顯改善,這樣也會少了很多留守兒童,但是弊端也在無形之中給在村裡生活的很多人造成了壓力,所以要把這件事情做好,上級政府真的需要把優缺點平衡好,讓每一個家庭都能幸福美滿!





山鄉橋哥


我是河北邯鄲的,可能家裡的很多老人都不希望合併吧。我們縣裡有一個村就全部拆了,統一建了一樣的房子。街道也特別乾淨。真的是新農村,新面貌。房子的質量也特別好,國家也有補助。估計大部分年輕人來說還是比較想合併的吧,但是老人在自己的村裡住了大半輩子了,左鄰右舍都跟親戚一樣,如果猛一下子讓她們分開,去一個陌生的新地方,肯定會不適應。但是沒有辦法,社會在發展,科學在進步。不能老是老樣子,原地踏步。


農村小彩


理想豐滿,現實骨感。政策是好政策,但實際操作上有一些難題。

說兩個小例子吧。

其一,農民的生活來源是土地,想要種地需要農業機械器材,如果都住進樓房,這些工作怎麼處理。

其二,生活成本,在農村自己有個院子,可以種一些蔬菜之類的食物,生活開支很少,住進統一樓房,加大了生活成本。

其三,物業費,取暖費等費用,在農村自己的平房,每年土地裡的秸稈再加上買一些煤就夠用了,住進樓房費用要比平房高的多。

我一個同學家,村裡組織建設集體小區樓房,住了幾年了,現在的狀況是夏天沒人住,因為需要種地,都住在鄉下的平房裡。冬天住的人少,因為要交取暖費,物業費等費用。現在他們那裡一天兩次供暖一次半個小時,因為住的人少供暖費交的少,燒鍋爐也燒不起了。

所以說事情是好事情,但在實際操作上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