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古代皇室子女年紀輕輕就夭折了?

科學成就健康


要說古代人平均壽命本來就不高,這也是受當時的醫療技術所制約的。但是不高也就算了,可是在皇宮有一個現象,那就是皇室的子女許多早早地就夭折了。

按說皇宮裡有吃有穿,醫療技術也算是拔尖的了,而且各方面條件都要優於平民百姓的。那為什麼古代皇室的子女,許多年紀輕輕地就夭折了呢。現在就聽有書君來給大家分析。

一、 為了權利的慾望,皇子們成了犧牲品

要說皇宮裡的皇子們許多小時候就會夭折,大家肯定首先想到的就是後宮的相互殘害。因為電視劇裡都是這麼演的,是的,的確有這個因素。

因為自古以來,皇帝是整個天下的君主。所以多少人都是削尖了腦袋圍繞在皇帝的身邊,而在這偌大的皇宮裡面,要想活的好那就勢必的得寵。

在古代妃子為了爭寵,肯定會牽扯到孩子。當然,有的孩子連出生的機會都沒有,就胎死腹中了。

因為後宮妃嬪一旦有了孩子,地位就會不一樣了,所以為了爭寵,除掉對方的孩子也是一個手段。就像趙飛燕姐妹,因為自己沒有孩子,就總是想法去除掉別人的孩子。

當然,還有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地位,傷害自己孩子而去陷害別人的也是有的。武則天不就是親手掐死自己才幾個月大的小公主,而去嫁禍於王皇后的嗎?嫁禍成功,王皇后下了臺,她才有機會當上了皇后。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皇帝的后妃為了讓自己所生的皇子被立為太子,以便將來能登上皇位,也是會不擇手段地去除掉別的妃子所生的孩子的。

話說在後宮,哪個妃子不想為自己的孩子謀個好前程呢?母憑子貴嘛,自己的孩子將來有一天能當上皇上,那自己也就會安享晚年,有享不盡的榮華富貴了。

所以她們為了那一天的到來,也會殘害其他妃子的孩子,為自己的孩子掃清障礙。

所以宮鬥下犧牲的皇子是可憐的,但是這也是少數情況。哪能一有皇子就要被除掉的,那後宮裡的孩子還能有幾個。很多古代年輕子女,早早就夭折了,還是有根本的原因的。

二、 古代皇帝和妃嬪們的早婚早育

古代和現代可不一樣,現代人至少20以上才可以結婚。而在古代,20以上姑娘都快成老姑娘了,可以說都沒人要了。

在古代的傳統規定是,男子16歲,女子14歲就達到了結婚的年齡。

而皇帝因為地位尊貴,他們可以不用遵守這個規定。他不僅可以不遵守,而且還要提前幾歲,這樣以顯示他的天威。

康熙皇帝就是14歲當上了父親,而當時皇帝的生育年齡都是按農曆計算的都是虛齡,也就是說他13歲就當上了父親。話說皇帝才這麼大,那他的妃子也只能是和他差不多大的少女了。

要說13歲是什麼樣的年齡段,剛上初中的年齡段。這個年齡在現代而言,還是個孩子,他們的身心都還沒有發育成熟呢。

關鍵是在那個年齡段,卵子和精子也會發育不太成熟。

要說自己的身體都沒有發育成熟,而在這個時候再誕下龍子鳳女,可想而知他們的孩子能發育好嗎?那他們的孩子肯定是發育不好了,孩子可能會先天不足,而且缺陷也多。

即使宮裡的物質條件再好,但那孩子也是很難健康的成長。

不信你看康熙皇帝,他十八歲之前,就總共有了六個孩子。但讓人遺憾的是,這六個孩子都在四歲以前就全部夭折了。

雍正皇帝十七歲時就有了長子長女,但是這兩人早早地就夭折了。而乾隆皇帝的長子活了兩歲,次女活了一歲。這不就證明了早婚早育對胎兒的生長髮育都是有危害的嗎?

所以早婚早育,這勢必會造成皇室子女早早地就夭折了。但是孩子過早地夭折不僅僅是他父母身體沒有發育成熟,還有遺傳病方面的原因。

三、 皇室有很多都是近親結婚

在現代近親結婚是嚴令禁止的,而在古代近親結婚卻很常見,尤其是在清代尤為地多。

而在古代沒有近親結婚違法的概念,所以出現了很多近親結婚的現象。為什麼呢,因為古代人上到達官貴族,下到平民百姓,都是喜歡親上加親的。而皇宮這種風俗也更為嚴重,很多皇室的人為了保證皇室血統的至高無上,往往會選擇家族內或者是有親屬關係的女子當妃子。

當然有的家族也是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也會把女兒送入宮中。這些女子都是皇帝的近親。

而清朝近親尤為地多,也是因為清朝的上層統治者其實都是八旗子弟,而這八旗又都有著血緣關係。

清朝的皇帝挑選妃子首先都是從這八旗中挑選,從親戚中挑選。所以勢必造成了皇帝的婚姻多為近親結婚。

要知道近親結婚,他們的後代早期死亡率和畸形率是極為高的。近親結婚所生下來的孩子,即便是存活了下來,那體質也是很差。而且新生兒患隱性遺傳病的機率特別高。

也就是說近親結婚所生育下來的孩子,因為基因和遺傳因素,他們是很難有個健康的身體的,這勢必會過早地就夭折了。

話說皇室尤其是清朝,為了保持皇室的血統純正,而選擇近親結婚。

像皇太極娶了五個博爾濟吉特氏的妃子,其中三個還是親姑侄仨。這三個人當中就有順治帝的母親孝莊皇后。當孝莊皇后的兒子福臨即位後,孝莊也把自己的侄女嫁給了福臨。

當時福臨先後有三個博爾濟吉特氏皇后,有兩個是他的表妹,最後一個甚至要叫他舅舅。

這種近親結婚的現象在以後的大清也是非常嚴重的。

這種姑表親,堂兄妹的,就是因為兩人血緣關係太近了。所以就會有很高的新生兒畸形率和早期死亡。這也就是很多古代皇室子女年紀輕輕就夭折了的原因了。

當然早婚早育和近親結婚,這是造成皇室子女早夭的一個主體存在現象。但是還有一個造成皇室子女早夭的就是醫療水平。

四、 古代醫療水平確實跟不上

在古代,因為醫療水平有限,所以人們的平均壽命都不高。而小孩在身體抵抗力上,本來就是弱勢群體,如果醫療水平跟 不上,是最容易在疾病中喪生的。

雖說皇宮裡的御醫那都是高手中的高手,但是跟現代的醫療水平相比還是差了很多。

就是他們的醫療設備那也是跟現代化高科技的醫療設備所沒法比的。

在那個時候,新生兒出生沒有接種過任何疫苗,所以新生兒在後面的成長髮育過程中,患病的機率就會大一些。而且當時也沒有什麼特效藥,一個小小的感冒也往往成了致命的疾病。

尤其是還有天花這種烈性的傳染病,對於兒童的生命是具有極大的威脅的。在17世紀和18世紀天花這咱傳染病是非常地肆虐,是奪走兒童生命的重要疾病之一。因為當時的醫學條件所限,人們在天花面前顯得很無力。

在當時宮裡得上天花,基本上就是絕症了,必死無疑。因為沒有特效藥,而宮裡人多,又比較聚集,加上小皇子和小公主們本來身體抵抗能力就弱,不小心地被傳染上,那基本上也是沒有辦法治療的。

就像當時順治皇帝最喜歡的妃子董鄂妃的兒子,僅僅活了100天,就是因為天花奪去了他小小的生命。

還有乾隆皇帝最愛的富察皇后的兒子永琮也是因為天花病逝了。這兩個人都是皇帝最喜愛的人,因為天花也就錯失了繼承皇位的機會,也真是可惜。

所以說,皇室的子女們因為在溫室裡成長,身體抵抗力比較弱。

而在古代醫療水平比較低下的時候,得了在現在看似沒有什麼大事的病,可是在當時卻無法治療,也就早早地夭折了。

由此而看古代皇室子女早夭的不是先天不足,就是抵禦不了疾病,要不就是成為了宮斗的犧牲品。而那些有幸帶著健康的基因來到人間,跨過宮鬥,抵抗住疾病的皇子皇女們,能在皇宮裡健康成長起來也真是不容易。

有書君語 :有書送書季開始啦~每週會免費贈送1000本實體書給大家作為福利,本次送出的是年度必讀之書《無聲告白》。私信回覆:福利,即可免費包郵領取書藉,本次僅剩200本,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主要有兩個原因:人為迫害和自然疾病。


人位迫害

自古無情帝王家,至高無上的皇權不僅給皇族帶來了榮耀,同時也喚醒了皇族人心中的貪婪與血腥。比如明朝歷史上著名的萬貴妃(註釋1),由於其年齡過大,導致無法生育,於是將嫉恨的目光盯向了所以可能懷上皇帝骨肉的宮中妃嬪和侍女。如果不是後來出了意外,明憲宗朱見深可能就斷後了。

帝王之家有多可怕?即使是皇室子女長大了,一樣脫離不了風險,秦二世不就是吧自己的兄弟姐妹殺了個乾乾淨淨,唐太宗李世民更是對自己的親哥哥和親弟弟揮起屠刀!殺殺殺,權利寶座只有一人屁股大的地方,只有一個人能去座!

自然疾病

現在寶寶剛生下了,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就是——打疫苗,種類繁多,已經當爸當媽的應該會很熟悉,我這就稍稍列舉一下:

  • 乙肝疫苗

  • 卡介苗

  • 脊髓灰質炎糖丸

  • 百白破疫苗

  • A群流腦疫苗

  • 麻疹疫苗

  • 乙腦疫苗等等

看這麼多,大家就應該能想象在沒有這些疫苗的古代,包括皇室子女在內的所有人,都只能靠祈禱來從這些疾病下活命了!

而且這裡還不包括在古代史中,大名鼎鼎的死亡之花——天花。從3000多年前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到前一陣熱播的清宮劇《如懿傳》中的七阿哥,都是被天花帶走的生命,可怕如斯!

古人正是認識到了天花病毒的可怕,在選擇皇位上都不得不“尊重它的意見”,如大名鼎鼎的康熙皇帝和晚清的咸豐皇帝,都是因為小時候得過天花,並很幸運的活了下來,才在儲君角逐中勝出!正應了那句“福兮禍所伏”吧。

總結一下,活在古代有風險,穿越雖好需謹慎!


註釋1:萬貴妃又名萬貞兒,是明憲宗朱見深的保姆。雖然年長朱見深17歲,但卻贏得萬般寵愛於一身,明憲宗即位時便封萬貞兒為貴妃,如果不是年齡是硬傷,妥妥的就是皇后了。後來雖然生了一個孩子但當年就夭折了,此後喪失生育能力。

註釋2:天花是由天花病毒感染人引起的一種烈性傳染病,痊癒後可獲終生免疫。被感染後表現為嚴重的病毒血症,死亡率極高。1980年5月世界衛生組織宣佈人類成功消滅了天花。


瓦爾登的船伕


這個問題與古代帝王三宮六院有關。在封建等級制的古代社會里,黃權是至高無上的,為了世襲維繫黃權,更好的維護封建統治,鞏固政權,必須保證統治階層的優質血統。

為了達到這樣的效果,皇帝就要到所轄的各地選美,挑選年幼美麗端莊的女子進京城來,為黃上生兒育女,這樣就形成了後宮,後宮三宮六院,美女最多時達幾百上千。在古代,女子一般沒有什麼尊嚴,都是母以子貴,誰先生了兒子就將有可能被立為太子的可能,所以黃上的妃子們都爭先恐後,不擇手段,互相算計。所以,有投毒下藥的,有串通太醫謀害的,一般黃子都很難得到健康成長,所以就會出現去題所說的那樣。

當然,這只是宮廷內部的一個小小縮影還有很多的矛盾、派別之爭在裡面。總之,黃帝的骨血多是權利之爭的犧牲品,往往都很容易夭折。


笑一韓


古代的醫療條件非常差,在疾病面前是沒有王公貴族和平民百姓的區別的

今天我們身邊許多習以為常的事情放到古代都是不可思議的,比如說五顏六色的衣服,這在古代是不可想象的,因為古代的印染技術是合成不出來這麼多顏色的,而天然的顏色就那麼幾種,並且還容易掉色,所以古代普通老百姓都是穿白色的衣服。

再比如說我們今天吃的各種辣味美食,在古代也是根本品嚐不到的,因為辣椒直到清末才作為食物出現在中國人的餐桌上。而傳統的川菜壓根不辣,最多就是麻,而且由於四川自古盛產蔗糖,以前的川菜甚至口味還比較甜。

對比之下,今天我們現代人的生活質量提升真的太多了,特別是在醫療技術方面,簡直就是飛躍。而且不要說古代了,在1943年青黴素出現之前,一個小小的傷口感染就能致人於死地。

今天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早已突破70歲了,這要是放到古代都是大壽星。

唐代大詩人杜甫《杜工部詩·曲江二首》就有“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詩句。由此可見古人能活到70歲並不常見,甚至可以說稀少。

古人的壽命都不是很長,古代帝王能活過60歲的都不多見,中國壽命最長的皇帝是乾隆,活了89歲,這已經是開天闢地創紀錄了。要知道他爸爸雍正只活了56歲,而他爺爺康熙也不過活了68歲,都沒有達到今天中國男性平均壽命。

(清高宗乾隆,確實非常高壽)

乾隆的長壽基因估計是從他母親那得來的,他的母親孝聖憲皇后享年86歲。但遺憾的是,他沒能將這個基因繼續傳給他的子女,乾隆的子女也沒大有長壽的。

乾隆的皇長子永璜(庶長子),22歲病逝。

皇次子永璉(乾隆的嫡長子),9歲夭折。

皇七子永琮(乾隆的嫡次子),2歲病亡。

這三個皇子可都是乾隆的長子和嫡子,他們的早亡對乾隆的打擊極大。立嫡立長是漢人的傳統,滿人入關之前並無此習俗,但是而到乾隆時期,漢人的貴嫡子貴長子的文化已經被滿人所接受,所以乾隆一直想立嫡長子繼位。

但是天不隨人願,乾隆的一個長子,兩個嫡子都早早沒了。

除此以外,乾隆的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皆早觴。並且乾隆的10個女兒中也有5個沒有活到成年。

以上的這些皇子皇女基本都是得病死的,有的甚至剛生下來就夭亡了,這個是沒有辦法的事情,當時的醫療水平對此就是回天乏術。在古代,新生兒的夭折率是非常恐怖的,一個百日咳就能提前結束一個孩子的生命,若是遇到大病,那基本上就沒有治癒的可能。


千佛山車神


這個問題在清朝比較明顯 可以作為一個典型來分析 :清朝後期 同治 光緒 宣統皇帝 均沒有子孫 清廷後期幾十年皇宮沒有小孩出生。 原因在於清廷祖制規定 皇家貴族內部通婚 皇位繼承者必須是滿洲鑲黃旗子孫 歷史背景是 努爾哈赤統一女真族後實力太弱 皇太極繼位後為了加強實力 開始同蒙古貴族通婚 (比如孝莊太后)依靠其力量壯大了後金 後蒙古歸附中國 為了控制蒙古 此後歷任皇帝及其子女通通與蒙古通婚 而貴族範圍是很小的 於是近親結婚 到最後產生了惡果。




李子興坤


醫學不發達而已,平民夭折率更高。當然也有少部分是權利鬥爭。在南北朝,五代時,皇朝更替平凡,這些皇子自然而然就被新的勢力給除了,所以有句名言:願來世不復生於帝王家。這人就是劉子鸞,當時才十歲,這是他被殺前留下的。

最後由於皇家更容易被關注所以現象就是皇家子女夭折率高


0791l


主要是醫療條件不好,衛生條件不好,一生病不容易治好,就容易夭折。


謎之謎語君



LUOKASI


首先,皇室和貴族之間經常是親上加親的通婚,導致遺傳基因本就不健康,這是先天因素。後天因素有,天生身份尊貴,無人敢管,缺少好的教育管理,沒有教育,就容易驕奢淫逸,過度縱容自己,導致身心身體都得不到良好培養。還有宮廷內部的政治鬥爭,兒童又缺少自我保護意識,有的甚至在襁褓中就已經犧牲。


食客三千萬


一是古代醫療水平有限,二是皇室近親結婚,三是生活水平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