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民科們喜歡發明很多奇怪的理論,為什麼?

蒲公英的約定數


因為民科有一種無知無畏的精神,他們沒有經過系統的理論學習,對於一些東西知道的是零零散散。所以總喜歡靠著自己的一知半解卻提出一些所謂的理論,但其實這些理論往往是違反科學定律的,而這些民科卻完全沒有意識到。

民科還總喜歡提出一些理論性的東西,特別喜歡對相對論、量子力學、飛碟等方面進行質疑或者提出來一些理論。有些理論存粹是胡說八道,不知道怎麼東拼西西湊出來的。比如下面這一位:

號稱自己是飛碟發明者,我想他還沒有睡醒吧!

有些民科動不動就說愛因斯坦是錯誤的,但是我想說這些民科連微積分都不會,如何判定愛因斯坦相對論是錯誤的?難不成他們結過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


還有喜歡說量子力學不對的,難不成他們還看得懂波函數方程:這些所謂的質疑者,全部都是根據已知的結論,然後通過自己的生活常識進行質疑,完全屬於不知所謂。


科學探秘頻道


首先必須區分一下“民科”和民間科學家。民間科學家,他們是那些接受教育不多,但是願意在實踐裡反覆嘗試,改進,並且最終創造出有價值的東西的民間發明家,民間科學愛好者。“民科”指的是那些沒有科學素養, 對科學沒有敬畏心,也不願意去接受系統的科學訓練,只知道噴那些已經更成事實的科學理論,並且提出自己一套所謂理論,也不肯接受別人一點點批評的那一幫狂熱分子。

民科們倘若願意去接受一些科學訓練,看到這些前人大師們為了創造新理論,為了得到更優秀的方法而嘔心瀝血的研究歷程,心裡就必然會對這些科學家們充滿尊敬,感嘆任何科學理論的誕生都要經過百般錘鍊,絕不是無中生有的臆想之作。若是他們可以走到這一步,就必然會對科學產生敬畏之心,有了這份敬畏之心之後,也就不會胡亂創造出什麼自己的理論了。他們就會從內心深深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假若他們真的有所發現,也會更加小心地去豐富自己的學識,或者向一些真正的科學界人士虛心以求教,最後加上自己的發現總結出一套可靠的科學理念。

法拉第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教育,是一位實驗學家出身,他孜孜不倦地實驗,在實驗的基礎上總結出電磁感應定律。他是典型的民間科學家,絕對不是不知所謂的“民科”。可是,我們身邊的“民科”們總是自詡法拉第,費馬等非科班的科學家們,總是用他們來作為自己的擋箭牌。殊不知,如果你的科學理論真的是事實,那麼不管你是何出身,基本上也都會被主流科學界接受,慢慢地你也就真的成為了一名科學家。

不知道是哪位心理學家總結的“你越缺少什麼,你就越想得到什麼,就越想去表現什麼”

這個心理準則放在大部分人身上都是成立的,在“民科”這裡顯得格外顯眼。為什麼會這樣?因為他們看不懂真的科學,也不願意去接受真正的科學,於是決定跨過那些正常的修煉步驟,想要一步登天地創造出自己的東西來,讓整個世界對他們刮目相看。然而科學界沒有人會搭理他,就算搭理也都是批評,心態上的極度自負,註定著他們不可能去接受這些善意的批評,於是,長此以往,民科們的心態崩塌,甚至你不能對他們有一絲絲的否定,一旦你開了口,那就必定會接受來自民科們如海水般的嘲諷,抵制。

就算有人耐心地去讀一下他們的理論,根本就是不能自圓其說的。毫無意義,有的時候連自己都難以把這個謊圓了,這個時候怎麼辦呢?結果就是用民科們的標準武器來武裝自己,抵禦一切的外來影響。

想想,前幾年的郭英森,他被號稱“諾貝爾”哥,甚至被寄予厚望,然而這大半都是媒體們博取輿論導向才給出的。他提出的“引力波”除了名字和愛因斯坦的“引力波”一樣,別的哪裡還有什麼相同的,完全就是毫無根據憑空臆造的東西,這樣的理論能成為科學嗎?能被實驗觀測證實嗎?

所以,他們的理論,笑看就好。不抵制,不反駁,不在乎,不介意,是我們給予民科們最起碼的尊重。。。


科學認識論


答:《整連論》孤獨求敗,試看天下誰能敵?!你不服氣嗎?來兌現我呀。求求你-拓荒者背後的跟屁蟲,求求你-自噓自炫的“官科”中的南郭先生,不要整天“民科民科”的嚷嚷,其實我連“民科”都不如,請直接用你平生所學來揭露我的無知、來戳穿我的謊言、來讓我無地自容、來使我羞愧難當、來叫我願賭服輸吧。

一些所謂的科學的衛道士們口口聲聲說“官科”沒有打壓“民科”,是“民科”自己不學不思和無禮取鬧;“官科”沒有霸佔壟斷國內科技期刊,是“民科”自己缺知識少文化而寫不出質量尚好的論文來。1984年至今本人廢寢忘食、夜已繼日地寫“整連論”,重病在身更未敢停止極思和努力。難道為了出名、為了暴富、為了譁眾取寵我竟然傻到要耗費畢生的精力甚至生命? 告訴你:執著於鍥而不捨的追求、不懈於百折不撓的探索,其源動力是宇宙中事物本身的奧妙及隱藏於背後的“答案”的無窮魅力,而決不是那些缺失人類良知者的無端猜度!

2019年1月1日晚7點投稿《物理學報》,1月2日早9點半收到退稿通知,理由是:不適合本刊發表,請投專業性更強的期刊。查看“註冊”原稿競不翼而飛即被編輯部吃掉了。這哪裡是徵稿、審稿?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欺詐、忽悠和打劫。

論文之所以被拒門外的原因當真是質量差到讓人不屑一顧嗎?答:不是的。空洞、虛偽的“官科”原本就素養不足,“民科”奢望他們能對自己的辛勤勞動以最起碼的尊重(哪怕僅僅只是瞥一眼)間直就是痴心妄想!

對於一個真正的終生思考大自然奧秘的人而言,他既不圖名也不逐利,只求公佈正確答案,當面對諸如“民科、民科……”等不友善的言行時,依然會寧神定氣、自信滿滿。因為他相信:烏雲終究遮不住太陽,明媚的光輝遲早會照亮整個科學的空天,屆時廣袤無垠的宇宙中將再也見不到此類緲小的“事物”即便他(她)捶胸跺足、尷尬萬分地懺悔!

提醒看我不順眼要找茬的人:對付我用“郭英森模型”、“永動機模型”均無效,求百度搞張“數學的深淵(表)”來更無效!朋友請收起你的道具,停止你的把戲,做個光明正大的人吧。

附: 信不信由你

相較弦理論而言,“整連論”擁有獨立的時空觀念和更簡明的表述形式,是人類物理學追求的真正終極理論。眾所周知,在普朗克尺度內,量子論和廣義相對論的矛盾不可調和,其中廣義相對論是關於引力的理論,基本粒子的標準模型雖然解決了三種作用,但引力並不包含在內,弦理論的工作就是試圖將二者連結起來。

弦理論認為:引力子是所謂閉弦。由於三維普通空間含玻色不含費米,必須和格拉斯曼數一起才能構成超空間。在超空間存在著超對稱性(雖然超對稱性自發破缺)和量子漲落,為了使光子質量為零便得到了25維的弦理論和9維+格拉斯曼數的超弦理論。由於Ⅰ型9維的超弦理論出現“反常”會破壞宇稱守恆,故將維度提高到32維消除“反常”。又因為Ⅱ型超弦理論(閉弦)的三維空間不破壞宇稱守恆,所以,視在9維+格拉斯曼數的超空間振動產生順時針波,在25維的空間裡振動產生逆時針波,兩種雜交後會產生兼容的閉弦即引力子。

整連論認為:牛頓力學,量子論和相對論在各自的時空觀下都非常正確(幾乎)不容挑戰,現代物理學的矛盾主要是時間空間觀念的混亂或不盡相同。弦理論沒有自己獨立的時空背景而是沿襲了舊的不自洽的時空觀念,故最終將不能完成終極理論,基於整連論時空觀下的環基元模型通過瞬變能夠完美地解釋宇宙中的一切物理事件。


att李瓊超


不可否認當一個人從小經歷過系統性的學習後他的想象力會在一定程度上收到限制。

但是科學研究不是天馬行空的想象!然而這恰恰是大部分民科的致命缺點。古語有云: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想畢大家都是背的滾瓜爛熟了的吧。學與思缺一不可,這句古話很好的辯證了學與思的關係。大部分民科就是很愛思考這是好事啊!但是他們卻在這條道路上走火入魔了啊!

不過話說回來,各位看官。咋們就有請給位民科大神在評論區發表下你的高見不過請按下面的要求寫出來。是騾子是馬咋出來遛一遛!

1.實驗名稱

2.實驗目的

3.實驗原理

4.實驗器材

5.實驗步驟

6.實驗數據記錄

7.實驗數據分析,誤差分析






TOUTIAO認證


民科的理論,爛與否,都沒關係,就是大家,一輩子能研究成一個新理論就是不錯的了,而大學教授博士碩士數以累計,成千累萬,作夢都想造出新理論來而成為大家,成功者有幾何,反而一輩子作著別人民應用,例如,哥德巴赫猜想,黎曼猜想,的驗證,梅森素數的求取,一百多年才弄出一個M51來。。。。。。。恰恰向反,民科的成果比大家多的多,如伽羅華,陳景運,。。。。。,反而大家己發表公認的東西錯誤繁多,倍受大小家的質疑,如高斯的素數的定理,黎曼猜想與素數的關係,。。。。。。等。所以,如果民科的發明,民科的淪理,只要自己認為無解可積,先亮出來在說,官科的東西,亮出來,有了錯誤,丟人現眼,而民科的東西有了錯,無所謂,老子就是一往向前,如果一旦證明你的東西是正確的,你在一夜無意之間成為了大家名家姥姥家了。陳景潤不是如此嗎?


經常用了


民科們喜歡發明很多奇怪的理論,是因為他們孱弱的數學、物理學等基礎。

比如上面這張圖,實際上就毫無道理,光的反射並不是完全無限的。因為光的傳播也需要能量,只要能量供給被停止,即手電關閉以後,光的傳播就很快停止了。可見民科很多思想都是完全的臆想,完全沒有物理知識和原理的支撐。雖然可以譁眾取寵,但是實際上完全沒有任何意義,還會對很多民眾、甚至小孩造成誤導。所以必須抵制民科。

而民科們也應該積極學習物理知識、數學知識、化學知識等等。只有學習這些知識才能瞭解前輩們的偉大,才能知道天高地厚。不然天天在家自己拿小學知識來推測一代偉人牛頓、愛因斯坦的劃時代發現,就像一個跑步的人說自己可以比一個飛機更快達到美國紐約一樣可笑。至於你們每天掛在嘴邊的,主流科學家不認可你們,那也是你們活該。我告訴你,我跑起來比火箭都快,可以用幾秒就從地球跑到500千米高空,你信嗎?


地震博士


如果沒有理解偏,題主所謂的“民科”問題,其實是個心理學和哲學問題。


  • 主觀地堅持自己所認同的觀點和價值是正確的(別人不同意我就是錯的),對自我缺乏反省和批判,高估自己的能力,這是對偏執人格(比較溫和的)特徵描述。

  • 將過多的精力和興趣投放到自己和自己所認為有價值的事物上,誇大自我和自我崇尚的價值,這是對自戀人格(比較簡單的)特徵描述。

(這裡不涉及病態的偏執或自戀,僅討論正常人範圍的情況)


題主所說的民科們或多或少就有這兩樣心理特質。首先說,在這裡我不希望把這個回答變成批判民科的檄文,只是想對所謂“民科”的心理進行個人化的探討和解讀,這完全鑑於一不小心任何人都可以變成民科,無論學歷多高,科研地位多高,是普通老百姓還是博士或院士。


偏執和自戀與自信和自尊都有關,或許是一種過度且不平衡發育的自信與自尊的心理形態,也與個體的自我反思能力和自我批判精神發育不良有關係。這種不平衡、不良的發育可能肇因於先天的氣質以及早年生活和受教育的經歷。一個擁有偏執或自戀人格的人恰好在科學或者科技方面又有追求,那麼它就具備了成為民科的潛能。


偏執者往往體現為我行我素、自命不凡、刻板頑固、自我中心,這樣的人往往容易對他人異於自己的觀點表示強烈的否定,並強力地主張自己觀點,這是激進型民科(包含一些有信仰的民科)所體現的特質——強烈批判和否定著名的公認的科學理論以及那些被廣為人知和認可的科學家,對他人的批評和抨擊反彈也很強烈——往往給人狂妄的感覺。

自戀者則往往體現為專注於自我研究、對自我觀點的過高評價,甚至炫耀和自吹自擂,這樣的人往往忽視他人的否定,這是學者型民科所體現的特質——他們有自成體系的一套觀點,也會吸收不少廣為人知的科學研究結論,且對自己發揮的部分感到十分驕傲和自滿,但不過分否定他人觀點,更多地專注自我。

或許偏執和自戀只不過是缺乏自我批判的心理在兩種不同內心指向上的表現吧。


真正的科學家和謹慎的研究者是容不得偏置和自戀人格的,這些都是與科學精神(科學精神不是科學)相違背的。


但必須說,適度的偏執並不是有害的,偏執有時候甚至是成功的心理素質之一(在恰當的機遇之下)。許多領導性的人物往往都有偏執性的人格,這使得他們敢於堅持某些決定,從而帶領眾人殺出險境(但還是基於正確的判斷),而適度的自戀則有益於普通的個人建立和維護自尊(除非你完全不需要去維護)。而在更寬泛的意義上講,每個人的人格中多少都會有偏執和自戀的因素,只是受到其他心理因素平衡的程度不同,而且在不同的環境下表現出來的多少不同罷了(例如在科學方面沒有追求,而在廣場舞方面有追求……)。


但維持適度的偏執和自戀,需要自我發育為一個平衡的自我,需要的是自我反省和批判的精神以及相關的能力。這種精神需要人格在生活中不斷成長和成熟,而這種能力則需要訓練和培養,這是教育和自我成長中的諸多體驗和行動的細節積累而來的因果,不是憑一些文字和幾篇文章能夠扭轉的。而民科現象不過是社會大熔爐不同群體認知複雜性的正常表現,某些科普作者和學者也不必過於大驚小怪。


小宇堂


民科全稱是民間科學愛好者,民科不是一個貶義詞,不過現在卻越來越變味了,變味的原因就是因為題目說的那樣,他們常常提出匪夷所思的“理論”,妄圖來推翻已有的理論,而他們的焦點往往是數學、出名的物理理論(比如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因為這些不偏重實用,更容易發揮他們的思維,上升到哲學層次,這是他們關注的焦點。

下面來欣賞一下那些奇怪的理論吧:

常常看到某某人聲稱推翻了相對論、證明了哥德巴赫猜想等等,其實呢,他們可能大概還不明白他們到底在說些什麼,沒有經過該專業的高等教育,就妄圖質疑前人的理論,這就與狂妄自大掛上了鉤,想必大家也都知道,他們都很狂妄吧。

發表奇怪的理論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只有這樣做,他們才有機會被大家注意到,引起人們的關注,這樣,他們的目的就達到了。而且,就像我剛才說的那樣,還必須是那些知名度很高的理論,相對論大家知道的最多,所以他們很熱衷於這個理論,哦,對了,還有量子力學,這兩個最火。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幻船塢


有人說民科們喜歡發明很多奇怪的理論,為什麼?

相信大部分人在學習、工作與生活中都有這數不清的思想火花,但絕大多數時這種一閃而過的念頭會被繁忙的學習,繁重的工作和無聊的生活所打擾,徹底消失無形!但有一些念頭揮之不去,並且將逐漸佔據主要思維,假如因此而去鑽研,並且隨之學習探索與之相關的資料,有廣度有深度的針對性的研究.....那麼這是科研!假如為了突然冒出的思維之火荒廢了學業,影響了工作甚至連生活都頹廢了,一門心思的想要要鑽出一個洞來,那麼這絕大部分將會發展成一個民科,當然很可能有會有一些真正的發明創造,這一類應該被稱為民間發明家,後者主要是從事實踐性操作比較多!但民科大都從事虛無縹緲的理論性研究,並且語不驚人死不休......

這兩位是噴潘建偉的,他們大言不慚的說已經把潘建偉扒的精光了,當然這並不影響《自然》對潘建偉的評價!

真正的科學家並不怕誰噴,他們的研究也與噴不噴沒什麼關係,這早起趕路哪會沒有幾隻狗吠呢,等人多了自然就不吠了嘛......狗也是要累的哈!

這位是飛碟之父,似乎並沒有超過空氣動力學的原理,抄了伯努力的研究成果,還要自認是飛碟之父,這實在有些貽笑大方!

當然還有噴相對論的民科,也有噴牛頓經典力學的民科,而量子力學更是重災區,這都沒有辦法,誰讓這些門檻低呢,絕大多數民科甚至只在門外晃了一眼就斷定這是偽科學、假權威、騙子.....這實在有些好笑!但似乎楊振寧是一個例外,因為他很少被噴!它的學術領域對於一般門外漢來說談過苦澀與難懂,甚至公式中的鬼畫符般的各種參數符號也不是一個大都是初中甚至高中學歷的民科所瞭解的,因此他們噴不了,這實在比較可愛,民科也是欺軟怕硬的,只不過這硬的過硬的實力和過高的門檻,當然並非說愛因斯坦、普朗克等人不過硬!只不過大家所專長的學術領域不同,比如達爾文的演化論則連街頭大媽都能發表一番言論!但您總不會認為達爾文的研究不過硬吧!

寫到最後,不得不提一下郭英森,其實像他這樣的民科也許在各種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民科界中算是一股清流!他也是被各家媒體徹底利用後棄之如敝履的受害者,他的觀點並不是特別偏激,只不過一個概念理解上的問題恰恰因引力波得到驗證而起了漣漪!再由各家媒體煽風點火下將他引上了歧途.......

當然不只是國內,國外一樣有很多民科,而且有過之而無不及!不過有時候很久不見民科言論還覺得缺少了些什麼......也許就是笑料吧!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啥叫奇怪的理論?相對論出來的時候,估計也被劃為奇怪的理論,沒幾個人能理解。但很快根據相對論理論預測的現象被證實了。現在相對論是常識,不是奇怪的理論了。

大部分民科的問題不是發明奇怪的理論,而是完全的臆想。既沒有用到基礎科學,也沒有用到數學,就是憑空胡亂質疑,用玄學弄一些古怪的名詞,用一些似是而非的理論去解釋。這些理論沒有辦法推導出出可證偽或證實的現象,根本不在科學體系之中。

現代科學,有一套自身嚴格的方法論和研究方法,要通過清晰的定義,定量測量,預測,證實或證偽來驗證等等,必然用到大量的數學知識。沒有經過多年系統的學習,是不可能從事的行業。民科,根本就不具備科學研究的基本知識和方法,科學界根本就不會理會。

為啥民科非要堅持他們的理論呢?第一,他們不具備基本的科研方法,也就無法按照科學的方法驗證對錯。亦即是,他們不知道在科學方法論中,什麼是證實,什麼是證偽。第二,他們太無知。他們不知道他們不知道。這不是繞口令。無知分為幾個階段。最底層的無知就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這種人最可怕。自己無知,還自以為自己是最正確的,敢於懟天懟地。進一步的人,是開始知道自己不知道。這樣的人就會奮起學習,補充自己的知識體系。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人,就不會成為民科了。他們能夠意識到自己可能是錯的。

中國基礎教育中,缺乏批判性思維的教學和訓練,也是中國民科較多的原因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