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戰爭中,日本為何能和美國硬槓?

王若雲


日本為何能與美國硬槓?日本自己也不想與美國硬槓,他們只是因為混亂的戰略,撞上了一個強大的敵人,展開了一場困獸之鬥罷了。



早在珍珠港事件之前,日本內部就進行了長時間的路線爭論。以海軍派系人物米內光政、山本五十六、井上成美構成的鐵三角不希望與美英開戰,他們認為這樣是找死。但同樣資歷深厚的陸軍派系卻表現出相反的意見。



兩幫人鬧到最後,終於取得了一個“北上在張鼓峰、諾門罕鬧事打蘇聯”的妥協方案。結果很悲慘,諾門罕一戰遇到朱可夫,日軍精銳給揍得哭爹喊娘。

從此再不敢打北邊主意的日本,很快與蘇聯簽訂了和平協議,並且共同開發起庫頁島的油田。日本獲得了一些資源,蘇聯把中國賣了,停止了援華,但也換來了穩固的後方。



這時候德軍與英、法、荷、比打成一鍋粥,很快意大利也加入了戰爭。日本突然發現南邊中南半島、香料群島這些地方統統都虛了,殖民者忙於歐戰,誰都抽不開精力管亞洲。

日本人長期在東南亞地區埋有暗樁,且長時間做出一副“亞洲文明老大”的模樣,博得了許多東南亞國家的好感。在挑動越南反法以及幫助泰國打贏法國後,他們把飢渴難耐的目光又轉向了荷屬東印度。

但是日本的亂搞侵犯了老牌帝國們的利益。畢竟家裡沒人不代表你能隨便拿東西。很快美國斷了對日本的資源貿易,而且它不賣,墨西哥之流也一概不準賣。



結果斷水斷氣斷網的日本不僅沒有收斂,反倒因為被遏制綻放了兇性。中國的戰爭早已讓日本入不敷出,雖然勝利連連,卻也沒討到什麼好處。中國的油氣資源當時並沒有被世人發現,因此日本人只能以掠奪金屬、煤、木材和糧食為主。這些東西再運回滿洲和日本實在夠嗆。

面對整個中國戰場堅決抵抗的態度,日本人扛不下去了。這後果比蘇聯打阿富汗還慘,代表著日本百年國運的終結。於是,日本人選擇了另謀出路。

荷屬東印度當然是最好的攻擊對象,皇家殼牌石油最大的生產基地就在加里曼丹群島中,婆羅洲的優質原油還非常對日本海軍的胃口,日軍普遍裝備的重油專燒鍋爐可以直接燃燒這些原油。



所以最後山本五十六也拗不過眾人的決心,開始全身心的投入到對美國太平洋艦隊的攻擊策劃中。不得不說山本五十六是個人才,雖然明知此事幾乎不可為,仍然制定了一套相當大氣的戰略計劃。

山本大致的計劃核心是以時間換時間,通過時間差來謀求對空間的霸權。總體分為三步:

1.摧毀或重創美太平洋艦隊的主力艦隻,破壞他們的遠洋打擊能力。讓一段時間內美國無法從海面反擊。

2.通過美國調動其它海軍力量這段時間內的力量空窗,拼命通過東南亞資源強化和發展軍隊,並完成在各島嶼和關鍵地段的佈防、攻略。

3.發展壯大的軍隊一方面攻入印度和澳洲驅逐美英軍,一方面從海上對美軍發動“決戰”,贏得最後勝利。



日本人的計策裡充滿了一種賭徒式的情緒,因此這種非常日本式的紙上談兵大戰略並不靠譜,一開場就出現了問題。

首先是珍珠港的襲擊,南雲忠一的航母奇襲雖然炸得美軍很慘,但預計的任務目標一個都沒有實現。不光攻擊打在了宣戰前,讓日本成為“不義之徒”,美軍的航母也一艘都沒擊沉。

這一切都像是編排好了等君入甕一樣,所以直到今天許多日本人仍堅持其中有貓膩,是羅斯福的陰謀。

其次呢,時間差也沒有完成,壞就壞事在幾艘美軍航母上,尤其是號稱“幸運E”的“企業號”,以及“約克城”號,這倆船硬是在一年時間裡懟住了日本人隨後的多數行動,有如神助。



等到美國人開動工業力量,泡咖啡打奶泡一樣瘋狂造船時,日本人算是徹底傻眼了。再然後就是“蛙跳”戰術和鋪天蓋地的戰機,日本人想通過島嶼攻略磨蹭時間的計策完全失效。

東南亞的資源也沒能拯救日本,被日本人看不起的,稱為“怕死的少爺”的美國潛艇兵們,完成了超過90%的對日軍運輸船的攔截,比他們的德國同行做的好得多,嚇得日本船長們都不肯出海了。



最後的決戰更是扯淡,狂妄的日本人高估了自己,最強的一擊也不過是“馬來之虎”山下奉文的開頭那幾戰。再加上中國遠征軍在緬甸的牽制,日本人最終也沒能打進印度,損兵折將苦不堪言。攻略澳洲的部隊還要慘一些,在巴布亞新幾內亞讓人民兵小部隊揍得傷痕累累,不是被打死,就是餓死在叢林裡,連澳洲的達爾文港都沒摸到。



到最後,日本人哪裡還有什麼“扛”?全都是血淚滿滿的受虐。逼急了靠挖坑道和在中國學到的青紗帳戰法才取得了一些戰績。最後的沖繩戰役純屬死不認輸的迴光返照。


王司徒老百科


小鬼子動手打美國珍珠港開始就是謎一樣的存在——歷史風雲變幻——打不打只有當時掌握時局的人最清楚危機在哪裡,不然不會有傻子去主動喚醒一個戰爭巨人,美國航母基本是日本航母的10倍之多,隨著戰局發展,美軍是越打越強!強到日軍仰望的角度越來越高心理發毛才對!!!最後只能做出玉碎的全國徵召號令,準備滅國滅種的計劃了。太平洋美日大海戰其實是相當的精彩,拍成電影都困難重重啊因為實在是空前浩大!地球上目前僅有的航母頻繁出動PK的大海戰(日軍航母歷次出動家底爭取制海權戰例:)

偷襲珍珠港——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

印度洋空襲——龍驤號、赤城號、蒼龍號、飛龍號、翔鶴號、瑞鶴號;

珊瑚海海戰——祥鳳號、翔鶴號、瑞鶴號;

中途島海戰——赤城號、加賀號、蒼龍號、飛龍號;

東所羅門海戰——翔鶴號、瑞鶴號、龍驤號;

聖克魯斯海戰——翔鶴號、瑞鶴號、瑞鳳號、飛鷹號、隼鷹號;

馬里亞納海戰——大鳳號、翔鶴號、瑞鶴號,飛鷹 號、隼鷹號、龍鳳號,瑞鳳號、千歲號、千代田號;

萊特灣海戰——瑞鶴號、瑞鳳號、千歲號、千代田號。

在二戰期間日本擁有25艘航母(實際建造了29艘,其中4艘已經下水但是未完工)。25艘完工的航母分別為“鳳翔”號、“赤城”號、“加賀”號、

“蒼龍”號、“飛龍”號、“龍驤”號、“瑞鶴”號、“翔鶴”號、“祥鳳”、

“瑞鳳”號、“龍鳳”號、“大鳳”號、“千代田”號、“千歲”號、

“雲龍”號、“天城”號、“葛城”號、“信濃”號、“大鷹”號、“雲鷹”號、

“飛鷹”號、“神鷹”號、“海鷹”號、“隼鷹”號、“衝鷹”號

在二戰初期,日本海軍在山本五十六等一班深知海軍航空兵強大制海權重要性將領的指揮下,幾乎要日軍聯合艦隊橫掃大半個太平洋!!!直到中途島戰役,日本海軍在一連串的失誤下慘敗而歸,大批大批優秀的飛行員和飛機維修人員伴隨4艘第一線航空母艦命喪汪洋,從此以後日本國力的缺陷——物資(最最大缺陷嚴重依賴美國提供戰爭物資)、人力的不足(兵源根本滿足不了消耗戰)——暴露出來。雖然日本傾盡全力趕造和改裝各型航空母艦,但在美國一大批新造航空母艦的壓迫下,不熟練的飛行員和不滿編的艦載機使得日本海軍縱有航空母艦,也無法挽回戰局頹勢。日本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聯合艦隊,在短短4年多的太平洋戰爭中被本不該喚醒的戰爭巨人美國海軍一記一記重拳打擊下灰飛煙滅!!!

從另外一面看得出日本有海洋霸權戰略思想沒錯符合自己國家利益,就是倒黴遇到了地球第一強的美國海軍成了人家骨灰級艦隊的磨刀石!反觀我中國海軍航母歷程和現狀其實懂不懂軍事的人一對比就知道了中國才玩航母??人家一百年前都造了幾十艘還打那麼多場次大海戰!?所以擁有強大工業實力才能玩得起更大的玩具!應了那偉人說的話——先富起來——才能強大!缺一不可,中國富強才能國防更強!


銳龍微電腦


日本在太平洋戰爭初期狂虐美軍是必然的,小編以白話文形式回答:

1.太平洋戰爭初期。小日本就在中國東北侵略了多年,建立滿洲國,掠奪了很多資源和戰略物資。士兵全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全國上下狂湧著戰鬥情緒。

2.美國在二戰初期吧精力全部花在英法那邊歐洲戰場,一直援助歐洲抗衡德國,甚至援助蘇聯抗擊德國戰車,在太平洋和日本穩和,睜隻眼閉隻眼。完全沒想過日本會偷襲。

3.等美國看見日本佔領了東亞,東南亞,實力大到自己控制不住了的時候,想制裁和打擊日本的時候,日本偷襲先發制人。完全把美軍按地上摩擦了。

4.失去太平洋艦隊,失去制海權和初期制空權,太平洋戰爭前期,美軍真的是被日本吊著打。

最後,美國恐怖的後勤戰爭軍工機器開動,依靠磅礴的國力和經濟,完善的軍工和爆發的造兵速度,很快就恢復了唄日本打殘了的太平洋艦隊。最後贏得勝利。

所以一兩次的戰術勝利改變不了整體戰略部署。日本偷襲美國,戰略上已經輸了。

想了解更多軍事、戰爭知識,請關注右上角頭像-“LY傳媒or 大雜燴”;

LY傳媒堅持原創回答,不做任何文字性抄襲;回答中引用的部分圖片素材來自互聯網,如侵則刪;他人請勿抄襲,發現必舉報。加關必互關。











LY傳媒or大雜燴


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日本人向珍珠港發起了自殺式襲擊,自始日本偷襲珍珠港成功。當時偷襲珍珠港時日本的海軍實力已經超過美國太平洋艦隊,總體實力已經達到美國70%以上,航母的數量甚至比美國人都要多。日本的航空部隊和海軍的航空部隊,飛機樹量超過7000架,飛行員作戰經驗比較豐富。所以當時去打美國人的空軍基地不在話下。日本人不打無準備之戰,日本人發動太平洋戰爭是一序幕已久,傾全國之力偷襲美國。


重慶龍文鋼管


無知無畏。利益的爭奪矇蔽了日本的理性。從開始就註定結果,因為日本基本是在太平洋獨自作戰,對手卻包括美中等國一大批實力派。雙方經濟基礎、人口實力等對比也差距明顯,特別是美國更是實力雄厚。

一個原因是:日本發動戰爭源於實力膨脹。

日本自舊時封建社會轉型為現代化國家,且相繼在甲午戰爭、八國聯軍、日俄戰爭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取大量經濟和政治利益玩,在遠東幾乎處於無敵存在。

另一個原因是:世界經濟出現在了大蕭條,各種經濟摩擦和矛盾日漸增多,加上國內資源不足與人口爆炸性成長,歷次戰爭物資消耗巨大,使激進的日本國內軍國勢力抬頭,企圖將國內經濟壓力轉為對外擴張和軍國主義,稱霸於世界。

再一個原因是:軍力雄厚。戰爭初期,日軍訓練完整、裝備精良與擁有海空優勢等,裝備了以航空母艦為代表的一大批新式裝備,單兵訓練有素,特別是士官兵,素質明顯優於其他軍隊。

第四個原因是:世界的縱容。中國是無力全面對抗日本,美英推行綏靖政妄圖以犧牲中國換取日本讓步,卻更加刺激了日本的野心,加速了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步伐。


下雨啦16


當時日本的士氣高昂,空軍力量雄厚,所以他們在確切的時間和地點及完善的消息,突然才會發動戰爭!


內蒙古Wargame


日本當時的實力還是可圈可點的,提前進入戰鬥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