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如果在農村放電影,還會有人看嗎,為什麼?

豫南小平


記得小時候村子裡沒有通電,沒有電視,更別說什麼網絡電子產品了,小夥伴們最熱衷最期待的文化大餐就是看電影了。誰家若有個結婚喜事的,早早的就放出消息,晚上放電影,得到消息的小夥伴會興奮的到處去說,生怕別人不知道。



家長也會早早的做好晚飯,一家人吃過飯就搬著小凳子和鄰居一塊去趕往電影現場,有的都離五六公里遠,但小孩跟著大人沒一個喊累的,跑在最前面,不停地催促著父母快點快點,生怕電影開始了還沒趕到。


那時的電影是露天的,找一塊空地,一臺放映機,那種老式的放膠帶的那種機器,前面高高的掛著一塊影布,機器發出一束光打到影布上,就出現了畫面,那畫質和現在差的不是一個級別,動不動還會出現卡帶的情況,放完一盤膠帶,還得人工換另一盤,一部電影要換好幾盤。


儘管如此,絲毫不影響大家看電影的熱情,坐在後邊的小夥伴為了能看的更清楚,有的爬到麥秸垛上,有的爬到牆上,有的爬到樹上,看的那叫一個精彩,一個入神。過後好幾天小夥伴們都還在討論著電影的情節。



現在如果再放電影,我想看的人不會太多了。

首先,因為現在網絡的普及,電視家家都有,手機人人在手,想看的電影隨時就可以搜到,站著,坐著,躺著想怎麼看就怎麼看,怎麼舒服怎麼來,誰還去跑那麼遠看那種古老的電影呢。


其次,就算有人去看也是看一會,年輕人去看個稀奇,年老的去感受下回憶,看一會也就回家了,在外邊畢竟沒有在家舒適。

最後,這種在農村放的電影大多都是一些老片子,年輕人不怎麼熱愛,就是真想看電影,也會去選擇在電影院觀看,畢竟電影院的氛圍要比這種電影的氛圍好的多。一些年齡大的在家都有電視,床上一躺看著還舒服,也就懶的跑那麼遠去看這種電影了。


所以,觀看的人少了,放映的也就少了,現在這種電影在農村幾乎看不到了,小崔每每想起小時候看電影的時光都會感慨萬千,懷念曾經天真爛漫的時光,時光流逝,註定成為一代人的記憶。


小崔帶你吃喝玩樂


兒時,傍晚時分,當村委會的大廣播響起的時候,就是最開心的時候,為什麼?因為村委會來了放映電影的人,晚上有電影可看。廣播響畢,只見人們拎著小板凳直往村委會走。在當時,村委會是唯一可以容納上千人的地方,先去的可以坐在前面觀看電影,後去的只能站著,最後去的根本沒地方可以站,只能在旁邊聽聲音。後來,隨著人們經濟水平的提高,家家戶戶都買了電視,買了VCD,DVD,再也不到村委會看電影,也沒有人再來村委會放映電影。



現在去村子裡放電影,還會有人看嗎?很明顯不會有人觀看。為什麼?現如今經濟條件好,家裡面就可以看,而且想看什麼就看什麼,誰願意到那裡受冷風吹。如果是圖個氣氛,圖個懷念,也就最多去看一次而已。再者,現在留守村子裡面的大多都是老人,小孩,他們更願意留在家中,不願出門。



每年春節,村委會都會組織演花燈,觀看的人是一年比一年少,即使開演時會有很多人,但都是圖個懷念的,沒一會兒人就走光了。



所以啊,我覺得,如果現在去看露天電影的,也就是純粹是圖個懷念而已,你覺得呢?


彝州老趙


首先因為本人小時候是在農村長大的、對這個問題有一定了解,哪個時候沒有手機,電視機也是整個村裡也只有2/3臺大慨、黑白的尺寸很小的好像是14寸的!小時候放電影哪一個熱鬧啊/哪真叫一個稀罕啦!只要聽說哪裡晚上要放電影、大家就早早做晚飯吃了/很多個大人和小孩一起/帶著家裡的唯一的家電(手電筒).月黑風高之夜,跟著大人一起跑去十來裡地的外村去看電影、看得比較多的是打仗的和唱戲的片子,雖然不記得電影的名字、但是回家的路上、因為黑,摔過很多跤、腦海裡一直都記憶深刻!哪時候不像現在、路也小、崎嶇坎坷,都是土路、看一場電影回來不是這擦一塊就是哪撞一塊、雖然受了傷、大家還是樂此不疲的繼續跑去看電影!

社會在進步,社會在發展、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手機普及了/電視家家都有了,隨時都可以看、網絡發達了、村村都拉了網線,網絡電視也進村了、想看什麼電影一搜索結果就出來了、想看什麼電影隨時都可以看.如果現在農村放電影的話/我估計看的人真不多,因為年輕人都出外面打工去了、剩下老人和小孩比較多、如果有人家辦喜事/晚上早一點放電影的話,還是有人看的、因為農村人喜歡熱鬧、要是電影放得太晚、哪看的人肯定特別少!

以上內容只是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我就是哪碗牛肉麵


肯定會有人看,而且個人覺得會有好多人去看,感覺附近城市的人要是知道的話都會去看,特別是農村走出去的,因為這是六零七零八零後的回憶,你在城市電影院是感受不到這種氣氛和感覺的,反正我會去看,哪怕在城市裡也要回去看,因為從小就是農村孩子,記得小時候總會有團隊來屯子,拿個大箱子裡面裝的一塊大白色的布還有投影機,那種放一盤大磁帶轉著播放的,夜晚的時候村裡家家戶戶所有人都來看,裡裡外外圍了好大一幫人,手裡拿著瓜子邊看邊磕著,那種感覺真的好懷念啊!特別是那個時候有的人家壓根沒有電視機,而且電影也很少能看得到,所以會有在屯子裡放電影的,現在想起來都真的好回味,從小的記憶,開心的記憶回憶,身為八零後的我是這輩子也忘不掉的,雖說現在科技發達了,電腦也好手機也好,電影院也好,想看什麼就看什麼,但是如果還有這樣的在農村用以前這種方式放電影我相信會有人去看的,多半是回憶以前找找小時候的感覺,拿個小板凳一坐,大家邊聊天邊看著電影,確實那會是最開心的事,唯獨一點不好就是蚊子多,呵呵


黑土地小龍


農村裡每隔一段時間總會在村文化廣場來人放電影,可是看電影的也就那麼能數得清的幾個人,電影沒散場,人倒走光了。

現在的農村人都不喜歡電影,這是因為:

農村常住人口的減少。由於農村外出打工人員逐年增加,在村裡多是老人和婦女,田間勞作的辛苦,他們早已疲憊不堪,還是上床休息了;農村裡為數不少的人在城裡買房了,他們或遷居或陪孩子在城裡上學,農村的家最多也就過年呆幾天。


看電影渠道增多。不少人還是喜歡看影的,可手機、影院、電腦、電視上都可以隨性去看,躺著舒服,喝茶是享受。不像露天看電影,夏天熱,冬季冷,還真有點受罪的感覺。

放映的電影內容不大眾化。農村放映電影都是由縣廣電局牽頭,說到底是實施“文化下鄉”,科教片、記錄片居多,很少放映牒戰、槍戰、動作片,吸引不了眾多人的眼球。


放映時間隨意性。我一連襟就是農村電影放映員,他承包了一個鄉十幾個村子。他說,每月放映場次都是有任務的。本來一般是在村文化廣場放映,由於有些社居住分散,只能到一個村每晚放映兩個社,為了“趕場”,天還沒大黑就在這個社放映,之後走一段路又去另一個社。這樣,那個社放映太早,農民還沒安頓下;到那個社要放映完十點多,甚至十一點了。農民第二天還得幹活,誰也不會貪場的。

農村看電影的人少是事實,但是在管理上還是有待加強,同時應該放映適合農民口味的電影。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揮“文化下鄉”的作用。


為生活而提神


現在如果在農村放電影,還會有人看嗎,為什麼?


如果現在在農村放電影,只會有一個人看,那就是放映員,村民沒有一個人來看。因為去年我們當地做過一個活動,數字電影放映工程進鄉村,我們村在放電影的時候一個人都沒有,只有放映員一個人在哪兒放,任務完成後收拾機子回家。



記得在小的時候,晚上看電影是僅次於看大戲的娛樂活動。那時候放電影也不是天天都能看到,一個鄉鎮就只有一臺電影放映機,在管轄的村子裡輪流放映,而且都是有時間的,一般在冬天的時候才有電影看。物以稀為貴,那時候電影對農村人來說就是稀罕物,那個村子要放電影了,消息會在幾天前就傳出來,在電影放映之前的幾天裡,人就像丟了魂一樣,天天盼望著時間快一點。好不容易到了放電影的日子,家人都會早早的吃完晚飯,走幾十裡的山路,趕到電影場看一場酣暢淋漓的電影。雖然冬天夜裡天氣非常冷,但放電影的地方從來不缺人,牆頭上、樹杈上,能站人的不能站人的地方,都被人擠的滿滿的。的冷風凍的腳丫疼,但是,都會堅持看完電影才回家,沒有一個早退的,



在我的映像中,我看過的最讓我記憶深刻的一個電影就是成龍的五行拳。那時候也就七八歲的樣子,對五個小鬼教成龍練習拳法非常好奇,也對他們躲到書裡,被一泡尿澆出來的事情一直記憶深刻,那時候只知道看了電影,根本不知道電影的名字,也不知道演電影的人叫什麼。直到好多年以後,電影裡的片段突然變得異常清晰,藉助電腦,才知道原來那個電影的名字叫《五行拳》,演電影的人叫成龍。


從電視在農村普及以後,農村放電影的就開始少了,到後來VCD、DVD在農村興起,人們開始在家裡觀看各種各樣的電影,露天電影就消失了,那個帶給我們無數期待、無數歡樂、無數記憶的時光機,慢慢的退出了歷史舞臺。到今天,電腦、手機各式各樣的現代化電子產品,包圍了我們的生活,我們躺在床上,不出門就可以瀏覽各式各樣的電影,人們也不會為了看一場電影,跑到露天的場子裡受凍了,電影放映機就只能進入歷史博物館,供後人參觀了。


新農人散耕


會有人看,但不會很多,只有極少數人,而且大部分是老人,或中老年人。因為現在這種資訊大爆炸的互聯時代,人們的文化娛樂生活已經極其豐富多彩,而不僅只是電影一項了。而且現在輪到農村放映的電影,都是些早就在城市或互聯網,電視上放來放去的老電影或過時的電影,同時在農村放映時不管畫質或音質都比不上影院效果,甚至比不上電視和電腦上放映的效果。所以根本引不起年輕人甚至少年兒童的觀影慾望。之所以還有些老年人或中年人觀看,那是農村老年人娛樂少,或不會擺弄手機,電腦,智能電視,或者與些中年人看農村電影一樣,是懷著一顆試圖找回那早己失去了久遠的童真回憶。


金生水81653609


現在農村放電影,不會有太多人看的,前幾年,政府會安排給農村留守老人兒童每月放一次公益電影,但是每次都不會有太多人看,年輕人都是手機電腦,躺床上,沙發上,自在舒服,只有個別幾個老人會看,但不會看太長時間,因為關於農民題材的電影太少了,他們不感興趣,現在農村的年輕人都已經放棄了靠土地生活,外出打工,做生意,接受了城市人的生活洗禮,對電影失去興趣,即使在家,他們也不感興趣了。懷念8090年代,跑三五里路去看電影,但是那個現象一去不復返了!


隔壁農村老王


不會有人看了,因為現在可以看電影的途徑太多了、娛樂項目太多了。

我是農村的,小時候看電影,是一件使人興奮的事情。當時生活比較枯燥,沒有什麼娛樂項目。村裡來放放電影,大家都爭相搶佔有力位置,高興的很。《地道戰》《地雷戰》《小兵張嘎》都是記憶深刻的電影。成為永遠的回憶了。

現在的媒體很豐富了,農村有線電視已經普及了。節目很豐富,各種喜歡的電視節目吸引了農民的眼睛。對電影的熱情就減小了。

智能手機在農村也普及了,各種有趣的軟件。現在農村不但喜歡看明星,還想自己成為明星。抱有明星夢的鄉親還會去看電影嗎!

前天賣玉米種子的,到我村來放電影。一次來宣傳自己的種子,結果是去看電影的就只有三四個老人。電影放一半就收攤子走人了。

我覺得現在去農村看電影,不會有幾個人看了。已經過時了。


農村裡的逍遙


看的人不多。一是現在各種媒體傳播快,連家裡的電視都快成擺設了。二是農村題材的電影文藝作品少的可憐。三是針對現在農村的發展技術的各方面農民想要的棚架了,下不來。精神文明建設在農村是一個大的陣地,你不佔領它佔領。愛國主義題材的許多影片黑白的,視覺效果不好。如果能精選一批進行重拍發行到農村,到校園。法律法規,政策解讀,種植養殖技術,供求信息,電子書等。通過給各村在主要活動區域安裝,滾動播放,又能連接手機擴大宣傳面。改革就要創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