順治皇帝23歲就過世了,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孩子?

大富豪5867931


順治皇帝在位18年的時間,他的子女數量在清朝的皇子之上算很多了,雖然順治皇帝年紀輕輕就病逝了,可是架不住人家結婚早啊。順治皇帝在6歲的時候就登上了帝位,而在14歲的時候,便已經有了自己的皇后,也就是10年的時間,順治有14位子嗣。


這14位子嗣中,皇子有8人,公主有4人。


來看看清朝順治的後宮標配


清朝的後宮妃子們一共分為九個等級 :

皇后住在中宮,主要負責主持後宮事務;

皇貴妃一人、貴妃二人、妃四人、嬪六人,分佈住在東西六宮;

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這些嬪分佈住在東西六宮。


僅僅是固定名額的就有14個後宮女人在伺候順治皇帝,還沒有考慮數量不定的貴人、常在、答應這些沒有固定數量的妃子們,如此龐大的後宮陣容,在10年的時間生下14個子女恐怕也不是什麼難事吧?


很多人可能覺得順治皇帝后期身體不好,那也僅僅是兩個時期:


  • 董鄂妃生下皇四子不幸夭折,順治皇帝受了不少打擊,這一年順治皇帝19歲。

  • 董鄂妃不幸早早病逝,順治皇帝再一次受到了打擊,這一年順治皇帝22歲。



順治皇帝的身體應該就是在19-22歲的時候急劇加重和惡化,到了第二年的時間順治皇帝就撒手

人寰,徹底離開了人世,從14歲到19歲,僅僅5年的時間,順治皇帝就讓自己有了14位皇子皇女,可是這些子女當中,早早夭折的也不在少數。


而且作為一個帝王來說,擁有那麼龐大的後宮妃子群,5年的時間生了14位子女,其實也並不是怎麼誇張。出生在帝王之家,又擁有如此龐大的後宮群,順治皇帝就是那個生在了終點的男人,只有勤勤懇懇的勞作才能報答自己如此良好的命運。


所以拼命為大清王朝的寶座培養子嗣也是他作為帝王應盡的責任和義務,不過可憐了清朝末年的三代帝王,居然沒有一個人能夠有子嗣,可能是年齡太小的緣故吧,也可能是祖先們將好的基因都提前用在了父輩們身上的原因。


歷史總探長


順治皇帝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也是清兵入關後的首位皇帝,其6歲繼位,但在23歲便英年早逝了,算上繼位這一年,順治共在位18年。

雖然壽命不長,但是順治還是在有限的生命中努力生了14個子女,其中皇子8人,皇女6人,戰鬥力算是很強了。(順治皇帝)

一般來說皇帝在很小的時候就會有私生活,皇帝的第一次大多都是給了身邊的侍女,甚至奶媽,而這些侍女在為皇帝生育子女後,身份也就此發生改變。

即便是沒有這些女人,皇帝也會在13歲那年迎來自己的第一次,因為通常情況下皇帝都是在13歲大婚(古人俺虛歲算14),順治也不例外。

順治13歲那年正式與卓禮克圖親王吳克善之女博爾濟吉特氏成親,立其為皇后,而在此之前順治已經有許多女人了。

就在順治大婚同年,順治的庶妃巴爾氏就為順治生下長子愛新覺羅·牛鈕出,按日子算,庶妃巴爾氏應該是在順治12歲時懷的孕。

不過那個年代的醫療條件非常差,順治的長子出生僅89天就夭折了。兩年之後,順治的次子福全出生並活了下來,這一年順治15歲。

順治的8個兒子中,共計有4人活到了成年,分別是:

福全

玄燁(康熙帝)

常寧

隆禧

而在這僅存的4個孩子中,隆禧的壽命也不長,僅僅活到19歲就病死了。按照古人20歲成年的習慣來看,順治只有福全、玄燁、常寧三個兒子活到了成年。

可能是由於順治年輕的緣故,他的兒子身體都不是特別好,活過20的僅有三個,這個比例確實偏低。但好在基數大,所以總歸會有幾個孩子能活下來。

順治之所以能在23歲前就生了14孩子,除了自身實力外,主要還是因為後宮嬪妃比多。順治前後共計立過4個皇后,另外皇妃7人,以及庶妃9人,共30多個女人。這麼多妃嬪,給順治生下十幾個兒女應該不是什麼大問題。

其實清朝前期的幾個皇帝都非常能生,我們可以做個對比:

努爾哈赤:兒子16個,女兒8個

皇太極:兒子11個,女兒14個

順治:兒子8個,女兒6個

康熙:兒子35個,女兒20個

雍正:兒子6個,女兒4個

乾隆:兒子17個,女兒10個

嘉慶:兒子5個,女兒9個

道光:兒子9個,女兒10個

咸豐:兒子2個,女兒1個

除此以外,清朝還有同治、光緒、宣統三個皇帝,但是這三人都沒有留下後代。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看出,清朝中前期的幾個皇帝都非常能生,至少到道光皇帝時,他還生了19個子女,真心不少了。

(康熙是清代生育子女最多的皇帝)

(大豬蹄子乾隆的子女數量排第二)


千佛山車神


順治確實是23歲就去世了,放在現代才剛到結婚年齡,所以順治能有這麼多孩子,很誇張。

順治去世前有八個皇子,六個格格,十四個孩子。

放到現在,如果一個23歲的人,有14個孩子,是不是特別的誇張。更誇張的是,這個23歲就去世的順治皇帝一共有37個有名份的妃子。

這麼一對比,好像順治有14個孩子就不是那麼誇張了。

順治是幾歲時候有了第一個妃子?

雖然沒有確切的記載,但是六歲登基的順治,登基後不久就在孝莊、多爾袞的主持下,有了第一位皇后孝莊的侄女。

所以在14歲之前,順治肯定就有了自己的真正的妃子,變成了一個真正的男人,但是這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順治在14歲的時候就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孩子。

古代早婚早育是習以為常的事了,雖然順治14歲時才正式大婚,顯然這並不妨礙順治的第一個孩子在他14歲的時候出生。

順治後宮裡,這位地位低下的妃子,為順治生下了一子兩女,但是都先後夭折了,可見早婚早育的危害有多麼大。

順治的37個妃子,有幾個給他生下兒女的?

順治雖然有37個妃子,但是隻有14個孩子,裡邊有一大半人都沒有給順治生過兒女,所以在順治23歲去世以後,這些妃子下場都極為慘淡。

其中最慘的是順治的貞妃,因為是順治寵妃董鄂氏的族妹,得到了孝莊的“特別關照”,“自願殉葬”,成為清朝最後一位殉葬而死的妃子。

歷史公元,和大家共同分享不一樣的歷史人物。想了解歷史人物,學習歷史知識的可以關注我,感謝大家支持。


歷史公元


順治皇帝23週歲就過世了,導致他沒有親眼見到自己的孫輩,假如能多活6年,到29歲再死,他就有機會被叫上一聲爺爺,那一年康熙的長子降生,那一年康熙13週歲。

作為皇帝,二十大幾當爺爺很正常。

順治八年時,第一位皇長子出生,名字叫牛鈕,那一年順治13週歲。

康熙排老三,是順治16歲時生的。

順治23歲死的時候,才僅僅生了8子6女,最小的皇八子還沒滿月,數量方面很不及格。要知道,他的兒子康熙同樣在23歲時,已經有了11個兒子,5個女兒,成就超過了父親。

皇帝為什麼可以在那麼年輕的時候就生一堆娃?

不稀奇,把你放在那個位置上,你也能。

男生在十二三歲時,會有第二性徵開始出現,嘴角長毛,喉結生成,正常情況下,精子也開始發育成熟,批量生產了。

古代男生性成熟要稍微晚一些,但皇帝家族不缺乏營養,應該跟現代差別很小。

春秋時期,男生二十加冠,女子十六及笄,到了宋代,男生十五,女生十三,可以婚嫁,由此看來古人對男女性的性成熟時間差別也摸個門清。

順治大婚是在順治八年,那年他十三週歲。同年,長子牛鈕降生,跟皇后沒關係,是巴爾福晉生的。也就是說,大婚之前,順治已經提前“試婚”,對象可以是福晉,也可以是宮女,試婚的目的就是為了檢查小皇帝有無生理疾病,外加提前教育引導,不讓他在大婚之時出醜。

康熙四年,也就是1665年,康熙才11週歲,也舉辦了大婚儀式。

皇帝家都有個大大的江山需要繼承,起跑線定的早一些,實現十一歲先釋放一個億的小目標,並不太難。


歷來現實




順治皇帝是清朝入關的第一任皇帝,1643年皇太極去世,6歲的福臨上位成了接班人。1644年清兵入關,把國都從瀋陽搬遷到了北京,還是個一個小屁孩的順治就稀裡糊塗成了大清國的第一任正式皇帝。

說起順治皇帝的上位,應該說也是稀裡糊塗。

在清朝,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個清晰的皇權繼承製度。這一點不象前邊的朝代,一般都是遵從立嫡立長的傳統,也就是說皇后生的第一個兒子基本可以確認是太子,等皇帝死了以後接班。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皇權接替有規則,其它人不能亂來,從道統上站不住腳,保持權力交替的秩序化。

在清朝沒有入關中,因為滿清是由女真部落演進而來的政治軍事組織,因此保存了大量的少數民族傳統。部落之間有事要大家一起商議,包括接班人也是如此。清朝入關前有一個八王議政制度,就是貴族式的民主,八旗首領共同就大事進行表決。

當皇太極死的時候,同樣面臨這樣的問題。到底應該有誰來接班,要大家來表決。

當時最有權勢的有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和皇太極的大兒子豪格,雙方都有自己的支持者,相互爭執不停。大家是對手,那麼你支持的我就反對,這也沒什麼好說的。

中間差一點演變成了火拼,後來在大家的勸說下,他們才沒有動手。國不可一日無君,看來還是要尋找第三條方案,大家都能接受的一個方案。據說是當時的孝莊皇后遊說了各方,把自己的兒子推上皇位。這下多爾袞和豪格也只能接受,只要不是對方上位,他們也沒有什麼意見。



政治鬥爭永遠是沒有盡頭的,局勢也在不停的變化。多爾袞利用機會,在政治鬥爭中算計了豪格,最終打敗了他,自己擔任了大清國的實際掌權人。

小皇帝順治也慢慢長大了,也是要親政的。按照程序,皇帝要親政,首先要成為一個成年人。在歷史上,一個成年人的標誌就是結婚生子。

那就結婚吧,也沒什麼好說的。滿清入關時也只有20萬人,為了擴大自己的勢力,長期以來都是蒙古聯姻。皇太極就娶了孝莊的姑姑和姐姐,三個蒙古女人。


順治也沒有什麼好選的,就一口氣娶了兩個蒙古女人,並且都當過皇后。

順治雖然只活了23年,可以卻娶了37個女人,其中四個成為了皇后,7個成為了正妃,側妃9位,格格17位。

計算下來,不到一年就要娶一個半女人。從這就明白當皇帝的性福指數有多高了,這也是許多人拼死也要當皇帝的原因吧。



順治8年,順治皇帝就娶了自己母親的孃家侄女為妃,後來又立為皇后。從這時起,就標誌順治皇帝已成長為大人了,可以親政了。但實際上能不能親政,還要看皇父攝政王多爾袞的意思,但順治這邊能做的就只有這麼多了。

在順治短短的23年歲月裡,他以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效率,連續生下了8子6女,也可以說是高效了。

1651年,筆什赫氏為順治生下了大兒子愛新覺羅·牛鈕,但他只活了89天,料是人間藏不住,飛昇直入九雲天。之後她又為順治生下了兩個公主,但都死去了。

順治10年,寧愨妃為順治生下了愛新覺羅·福全,這個兒子後來還當了康熙朝的大將軍,50歲才死去。


順治11年,歷史上知名的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出生了,他的母親是佟佳氏。

順治14年,順治皇帝最愛的董鄂妃為他生下了一個兒子,連名字也沒來得及取,就死去了,只是封了一個榮親王的王位。

順治14年,庶妃陳氏為順治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字叫愛新覺羅·常寧,也曾擔任過大將軍,47歲死去。

順治16年,庶妃唐氏也為順治生下了一個兒子,名字叫愛新覺羅·奇綬,七歲死去。

順治17年,祜祿福晉又生下了愛新覺羅·隆禧,20歲死去。

順治17年,庶妃穆克圖氏生下了愛新覺羅·永幹,7歲死去。

其它還有6位公主,在清朝稱為格格。



當滿清在關外時,基本生育情況還是比較穩定的,雖然生活條件艱苦,死亡率高,但小孩死亡率不高。

自從清朝入關後,好像上天在在詛咒滿清一樣,滿清皇帝的子女們就死亡率超級高,這對皇族來說,不是一件好事。

皇權專制社會中,皇帝就是帝國唯一的主人,天下都是皇帝的。如果自己沒有兒子來接班,那就有點悲劇了。

為了確保兒子能接班,就要拼命生兒子,越多越好,這樣才能保證廣種薄收,大概順治皇帝也是保著這樣的心態,在短短的十年間,拼命造人,最後累死在了造人的前線。這恐怕就是人們常說的:沒有耕壞的地,只有累死的牛。


新知傳習閣


順治帝可不簡單,他的全名叫愛新覺羅福臨,他是大清入關後的第一個皇帝,如果算上努爾哈赤和皇太極的話,那麼他是大清的第三個皇帝。

順治帝六歲就登基了,不過他的登基完全是個意外,皇太極在入關前,也就是公元1643年突然死了,而皇太極之前沒有立儲,死得突然也沒有立下遺詔,那麼由誰來繼承,這是個問題。

當時有兩個很有力的競爭者,一個是皇太極的長子豪格,也就是福臨他哥,還有一個是皇太極的弟弟多爾袞,兩邊的實力差不多,都想繼位,兩邊相持不下,多爾袞知道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就提出讓皇太極第九子福臨來繼位。

但其實吧,福臨還不是最小的,他後面還有兩個弟弟呢。就這樣,六歲的福臨登基了,不過福臨運氣比較不好,二十三歲就得了天花然後病逝了,不過,也有另外一種說法,就是福臨最寵愛的董鄂妃去世後,福臨就出家了,朝廷當然不能這樣說,只能說病逝了。

其實,你別看福臨只活了二十三歲,我們來看看福臨家到底有多少人。史載,福臨有四個皇后,分別是廢后靜妃,孝章皇后,孝康皇后佟佳氏,也就是康熙的生母,孝獻皇后董鄂氏,也就是那個董鄂妃。

還有七個后妃,分別是靖妃,順妃,惠妃,寧愨妃,悼妃,貞妃,恪妃。還有九個庶妃,還有十七個格格(這些都不是福臨的女兒,而是福臨的妃子),我來數一下,光有記載的這些加起來是三十七位。

那麼我們再來看看福臨的子女們,福臨共有八個兒子,分別是長子牛鈕,次子福全,三子玄燁,四子榮親王,五子常寧,六子奇綬,七子隆禧,八子永幹,在福臨去世的時候,還在世的皇子其實只有六個,而且奇綬只活了七歲,隆禧活了十九歲,永幹活了八歲。

算下來,其實也不算多了,另外還有六個公主,當然三個養女,咱們就不算了。我們來看看長子牛鈕是生於1651年,而福臨是生於1638年,死於1661年,也就是說福臨是十四歲(虛歲)就有孩子了,之後十年裡一直都有孩子出生。

那我們來總結一下,順治看似年紀輕輕過世,為什麼還有這麼多孩子。就是三個原因。一,順治結婚早,生孩子早。二,順治的妃嬪多。三,皇室的醫療水平,生活水平比較高,孩子不易夭折。


歷史簡單說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了解一下過去男女的適婚年齡。

封建王朝中,男女婚配的年齡並不是現在的男22歲,女20歲的結婚年齡。這個年齡在過去都是屬於老男人和老姑娘,是要受到官府追究的。

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中,由於天災、戰亂、生產力和醫療水平低下等原因,為了擴大國家的人口數量,歷朝歷代都對男女結婚年齡有著明確的規定。

比如漢代,一般是男子14-20歲,女子13-16歲(注:見於彭衛、楊振紅《中國風俗通史秦漢卷》);到了唐朝,唐太宗規定男20歲、女15歲就要婚配,並有官方的官媒組織相親結婚,(見《通典》卷59《嘉禮四男女婚嫁年幾記》)。

而到了清朝之後,由於清朝的統治民族滿族人口稀少,所以為了穩定統治,快速提高人口數量,婚育就成為滿清皇族的一個重要工作。

清朝政府在繼承了宋、明的立法之後規定,男子十六歲,女子十四歲,就達到結婚年齡。

虛歲十四、五歲的少年就可以成親,這是一種早婚制度,在社會上層和缺少勞動力的貧窮民眾家庭中尤為流行。

清朝的帝后更是早婚的典型。

孝莊文皇后十三歲下嫁皇太極;順治帝十四歲大婚;康熙帝的婚事更早在十二歲就結婚了;雍正帝的孝聖皇后結婚時十三歲;乾隆帝算是晚婚的,大婚時也才十七歲;帝后的婚齡之早,反映出皇室、貴族、官僚等社會上層家庭婚齡的一般情況。

且滿清皇室都是一夫多妻制,順治在位期間總共納了19位妻妾(這都是有名分的妻妾,其他無名號的不算),總共生下八子六女。

所以,順治從十四歲結婚到二十三歲去世,九年的婚齡,足夠他生育出很多的孩子,這也沒什麼稀奇。


有書共讀


因為那是古代帝王的生活,並不能用現代人的眼光和思維來理解。如果說得通俗點,可以用六個字來解釋:結婚早、媳婦多。順治六歲登基,十四歲大婚,此前另有庶妃與之行床笫之歡,親政之後另有多位妃嬪,因此儘管在位時間不長,並且英年早逝,還是剩下了不少子嗣。

(順治畫像)

從史書記載來看,順治第一個兒子牛鈕,生於順治八年十一月,第一個女兒生於順治九年三月。但順治大婚是在順治八年八月。從時間來看,在順治迎娶皇后之時,已經有兩名妃子懷有身孕。也就是說,順治在十三歲前後,已經通曉男女之事,並且生理結構也發展成熟。

(影視劇中的雍正及其後妃)

另外,從清代統治者的生育情況來看,清前期的皇帝似乎都有著超強的生育能力,多在少年時便育有子女。這一點,是晚清皇帝難以企及的。據有人統計,在順治在位時,曾先後擁有近二十名妃嬪,而這眾多的女眷,為其生育八男六女,最終由皇三子玄燁繼位,即康熙皇帝。

(影視劇中順治皇三子玄燁·康熙皇帝)

當然,生育過早,也使孩子容易夭折。這一點,在愛新覺羅家族中得到了非常有力的證明。可以說,少年帝王所生的孩子雖多,但能順利存長大成人的,卻非常少。所以,從優生優育的角度來講,還是應該提倡晚婚晚育。


史海爛柯人


順治是清軍入關後的第一任皇帝,他的繼位屬於政治鬥爭中折衷的出來。當時皇太極長子豪格和多努爾哈赤的兒子多爾袞都有繼承皇位的實力,最後因為鰲拜在背後相助聯合其他幾個勢力,僅六歲的順治才順利登基。

其實作為一國的皇帝,順治在治理國家方面還是相當不錯的。在他十二歲時,攝政王多爾袞死了,他就開始親政。順治重視反腐,善用人才,禁止太監干政,體察民情,國家被他治理的緊緊有條。但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卻在23歲時得天花去世了,如果他沒這麼早死的話,有可能清朝在他的治理下會是另一番景象。

對於順治的死,民間、官方說法不一,有說順治出家、有說他被毒殺,但史學家更相信他是死於疾病。

順治死後,歷史上有名的康熙繼位。但對於順治的孩子,很多人有點納悶,他這麼年輕就去世了,怎麼還有兒子?

其實順治一共有14個孩子,8個兒子、6個女兒,對於這個後人就更無法理解了,就算順治14歲就發育完成,那按這樣算的話他一年就得出生兩個孩子。這其實沒什麼驚訝的,古人對生理之事反而比現代人早,十幾歲就生孩子的比比皆是,更別說順治這樣的皇帝,後宮嬪妃多不勝數。十幾歲就接觸男女之事最正常不過。

史書記載,順治一直對孝莊的侄女不滿意,在廢除了皇后之後,又取了一名叫博爾濟特氏。但還是不滿意,但這次他沒有廢除皇后。順子一生最愛的人是董鄂妃,可惜董鄂妃為他生了一個兒子但不久夭折了。

董鄂妃本來身體就差,喪子之痛對她的打擊更大,病情加上心痛之下董鄂妃不久就死了。而順治也在董鄂妃死後的第二年也駕崩了。

既然順治跟最愛的董鄂妃相差一年就雙雙離世,那麼其他的孩子誰生的?

八個皇子:

皇長子,愛新覺羅.妞妞,庶妃巴氏(筆什赫額捏福晉)所生。

皇次子,愛新覺羅.福全,寧愨妃董鄂氏所生。

皇三子,愛新覺羅.玄燁,即聖祖康熙皇帝,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所生。

皇四子,未命名,孝獻皇后董鄂妃所生。

皇五子,愛新覺羅.常寧,庶妃陳氏所生。

皇六子,愛新覺羅.奇綏,庶妃唐氏所生。

皇七子,愛新覺羅.隆禧,庶妃鈕氏所生。

皇八子,愛新覺羅.永幹,庶妃穆克圖氏所生。

八個公主:

皇長女(1652-1653),生母庶妃陳氏。

皇二女,和碩恭愨長公主,生母庶妃楊氏。

皇三女(1653-1658),生母庶妃巴氏。

皇四女(1654-1661),生母庶妃烏蘇氏。

皇五女(1654-1660),生母庶妃王氏。

皇六女(1657-1661),生母庶妃那拉氏。

順治除了第二個恭喜愨公主外,其餘女兒全部夭折。

綜上所述,生孩子的後宮也就十位,但順治的嬪妃一共有37人,可見後宮嬪妃的龐大促使剛發育成熟的順治就有了十幾個孩子。據一位德國的傳教士說,順治年紀輕輕就有這麼多孩子,與他的能力太強有關。


摯潷畫畫紅塵


順治皇帝於公元1661年逝世,去世之前,年僅23歲,可以說是英年早逝,順治皇帝為什麼這麼早就去世了呢?歷來眾說紛紜,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順治皇帝得了天花,滿人長期生活在氣候比較寒冷的東北地區,沒有感染過天花,對天花沒有免疫力,入關之後,滿人若得了天花,死亡率很高,順治在生前,就經常躲避天花,住在北京城的郊區(實際上是住在南苑的狩獵場),而不願意住紫禁城,但是,躲來躲去,也沒躲過天花,最終還是感染天花而死。

(順治皇帝畫像)

順治皇帝是感染天花而死,生前身體一直很好,所以,年紀輕輕有很多孩子也不奇怪。

順治皇帝生前比較信奉佛教禪宗,亦在皇宮之中召見僧人,所以,民間不太相信順治皇帝年紀輕輕就死掉的事實,而有很多傳聞,一種說法認為順治皇帝過度思念已經去世的董鄂妃,以致於萬念俱灰、看破紅塵,剃髮為僧,當了和尚,還有一種說法認為,鰲拜、索尼等四位輔政大臣,發動了政變,順治皇帝被迫放棄了軍政大權,出家為僧,讓四位輔政大臣料理朝政。

(康熙的母親孝康章皇后佟佳氏畫像)

不過這兩種說法,都不可信,比較可信的說法是順治皇帝寵愛董鄂妃,董鄂妃死後,順治傷心不已,面容憔悴,後來感染了天花。

順治皇帝只活了23歲,但是在他短暫的人生當中,一共生了8個兒子和6個女兒,還有3名養女,這在古代的貴族家庭,並不是一件稀奇的事兒,順治皇帝的后妃至少有23名,其中有11名后妃曾經為順治皇帝生兒育女,有這麼多的妃子為他生兒育女,再加上順治皇帝本來身體就很好,當然,年紀輕輕就有了那麼多孩子,而且順治皇帝結婚的年齡非常早,他的長子牛鈕在1651年就出生了,此時的順治皇帝才13歲。

順治皇帝擁有的兒女人數,在清朝還算少的,康熙皇帝有35個兒子,20個女兒,乾隆皇帝有17個兒子,10個女兒。

(康熙皇帝畫像)

順治皇帝雖然生了8個兒子,但是在他去世的時候,能夠選為繼承人的皇子卻不多,因為古代的醫療水平有限,許多的皇子並未成年就夭折了,皇長子牛鈕,不到一歲就夭折了,皇二子福全,有一隻眼睛殘疾了,所以也不能立為太子,皇三子就是玄燁,後來成為了康熙皇帝,皇四子是孝獻皇后董鄂氏生的孩子,皇四子出生以後,順治皇帝非常的高興,封他為榮親王,但這位榮親王在出生後不到三個月就病逝了,皇五子是常穎,他活到了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皇六子是奇授,他活到了5歲就夭折了,皇七子是隆禧,他活了19歲,在1679年去世,皇八子是永幹,他活到了7歲,在1668年去世。

順治皇帝死的時候,他只有皇二子福全、皇三子玄燁、皇五子常穎、皇六子奇授、皇七子是隆禧、皇八子永幹可選為繼承人,但是,皇二子福全眼睛有殘疾,皇五子常穎在他逝世的那一年只有4歲,皇六子奇授、皇七子隆禧只有1歲,而皇八子永幹此時才出生不到1個月,所以,在他的兒子當中,皇位繼承人的最佳人選,就是皇三子玄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