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些專家,石頭理論家談玩石頭講的頭頭是道,自己卻拿不出幾塊像樣的石頭呢?

玩古賞今


這個問題其實說的是奇石文化知識和收藏石頭之間的關係與區別,只有二者相輔相成,取長補短,才能促進奇石行業的發展.....





.....有些專家,石頭理論家,由於他們職業的原因,掌握了許多關於石頭方面的專業知識,通過他們的講解,可以使更多的人瞭解奇石,也很好的宣傳了奇石文化,有助於促進奇石行業的健康發展,這是積極的.也許有些石頭理論家沒有收藏象樣石頭的條件,但這並不影響他們對石頭的研究和熱情,只是職責所在,各盡其責罷了;不過也有些人本身對石頭並不感興趣,對專業知識也是一知半解,偽專家式的誇誇其談,有時還會誤導別人,這樣就不好了......



....奇石收藏者,有的是自己的興趣愛好,有的是以收藏買賣石頭為業的,他們是奇石業的運作者和資金來源,手裡也有很多像樣的石頭,但是他們對石頭的研究和專業知識並不多,有的只是停留在欣賞階段,這就需要理論家石文化知識的補充,所以我們要正視石頭專家對奇石文化的宣傳,只有石頭收藏者和理論家的共同努力,才能推動奇石行業的健康發展.朋友們這只是我個人見解,不對之處望諒解,謝謝閱讀.😊


石農正君


這很正常嗎,就像影視評論家一樣,他沒有能力拍電影當演員,只會欣賞,就只能做影視評論家了。

而在奇石收藏圈裡,大家都相信《石緣》,無論是有錢人還是平民,一旦與某快石頭有了緣分,就不是花錢多少和富與貧的事了,如果一個奇石評論家沒有石緣,當然也就不會有什麼高端奇石的收藏了,其實這很正常。

下面我就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得到天然奇石《十八仙菇》的經歷吧。

那是在2010年的五月份的一個週六上午,我們倆上市場買菜,到了市場上,剛買了一條草魚,就看到不遠處的一個古河道里面有一輛挖掘機在那裡幹活,我們倆出於好奇,就來到挖掘機旁邊看熱鬧,不一會,突然有一塊拳頭大小橢圓形的石頭滾落到我的腳下,我恍惚看到這塊石頭有點奇怪,似乎隱隱約約看出石頭表面有什麼圖案,於是我出於好奇,彎腰把這塊帶著泥巴的石頭撿了起來,一看,確實有圖案,由於有泥巴覆蓋,看不太清楚,就到旁邊的水坑裡面用水把泥巴洗掉,這不是蘑菇嗎?順手裝進買菜的袋子裡,當時由於現場還有好多人,沒有弄明白怎麼回事怕人家笑話,就召喚夫人一起回家了,菜也忘買了。

到家後,放到盆裡用刷子仔細清洗乾淨後,用放大鏡仔細觀察:一共十八朵蘑菇圖案,這些蘑菇,有的像連體,有的成片簇擁,有的露著蘑菇頭,有的露著蘑菇腿,有的即露蘑菇頭又露蘑菇腿,有的露著蘑菇的傘,蘑菇的顏色與真幹香菇一樣,放到水裡,好似一盆蘑菇。大家說這是緣分嗎?如果不是我好奇,會得到天然奇石《十八仙菇》嗎?如果《十八仙菇》不滾落到我的腳下,我怎麼會發現她?如果我沒看到她,估計這個世界也就不會有天然奇石《十八仙菇》了。估計這塊石頭充其量就是一塊建築材料了。

所以,奇石收藏,我相信石緣,有錢的大款,可以買到市場上任何高檔商品,買到任何豪車和豪宅,但是,你如果沒有石緣,天然神品奇石您就是錢再多,也買不到。

請大家欣賞一下我的《十八仙菇》奇石。











候鳥人15033152804


這種現象很正常,任何領域都有理論與實踐,奇石理論家們研究的是理論,不需要擁有過多或精品奇石,只有奇石藏家才會擁有奇石。

奇石理論家們研究的是奇石鑑賞、奇石文化、奇石收藏等理論知識,他們可以通過別人收藏的奇石,或從各類奇石館、奇石博物館、奇石市場等獲得研究題材、理論知識,注重的是理論體系建設與理論分享。收藏奇石需要一定的經濟實力,不是每一個奇石理論家們所能具備的,不收藏奇石並不影響他們的理論研究水平,也不妨礙他們對奇石的講評,他們對奇石的鑑賞水平甚至超越那些藏石大家,這是兩種不同奇石理論文化的呈現。

石頭理論家談玩石頭講的頭頭是道,自己卻拿不出幾塊像樣的石頭,現實中這樣的例子很多,如很多小說評論家,評論別人的小說有理有據,但自己卻沒有寫過小說,因為從事的工作性質不同,一種是搞小說理論研究的,一種是專業寫小說的。

現實中雖然存在個別石頭理論家對石頭誇誇其談,缺少實踐的支撐,但畢竟是少數。其實,奇石要想繁榮發展,離不開奇石理論家們的研究成果,他們是推動奇石業發展的科學支柱,缺一不可。


視天下i





劉志剛41419986


一些所謂的專家,什麼評論家,在現實中都是拿工資的,說白了就是口袋空空,滿嘴之乎者也。你讓給你白活石頭,他能給你說個唾沫星子橫飛,說半宿都不帶重樣的,這是為何?一是沒錢,可又流行石頭收藏,買不起只能過過嘴癮,不然好像落伍了,人前不甘示弱,只能嘴上逞強;二是做一些跟石頭有關的工作或者專業寫手,都是拿工資或拿稿費的,這些人也只有看看石展,或欣賞一下別人的收藏,你讓他們買石頭?只能買幾塊不入流的垃圾石頭附庸風雅,買好石頭,口袋哪有錢啊?看見別人收藏的好石頭,那是那個心塞啊,羨慕嫉妒恨啊!不過沒關係,好在肚裡還有點墨水,拿別人的圖片,在網上碼碼字,一頓胡勒,也能增添幾個粉絲,也可以賺些流量,混個稿費,弄包煙錢,其實這些所謂的專家,理論家,玩不起石頭,真的有點可憐,好在上天有好生之德,現在也言論自由,實力收藏家也應該給他們一點空間,難不成讓他們玩不起石頭,也不讓他們說話嗎?圖片給他們用用也無所謂,也別說他們這類人侵權了!致買不起石頭的專家,理論家們







魏州雁棲堂


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說到賞石界,實踐產生理論,理論推動實踐,二者是辨證關係。

大千世界,無奇不有。其實賞石界也一樣,有的注重收藏,有的注重研究,有的二者並重,所有這些,皆與其所處的環境與位置密切關聯,切莫一概而論。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例如好的廚師不一定會採集山珍海味,他的功夫在烹飪技藝一個道理;好的賞食家不一定會烹飪技藝,他的功夫在舌尖胃蕾同樣道理。

賞石界本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大觀園。石友們齊放聲,放聲高歌天然藝術品的美妙,美麗,和美德吧!新時代審美多元化的康莊大道上,離不開你、我、他的宏亮歌聲!


美石奇緣82042234


這都是一些空頭理論家!是想當然的理論家,是從書齋到書齋的空頭理論家。因為玩石形成的商行,在分類上的行家才最有發言權,在實物上分辨瑕疵也只有經營者才知道其中的貓膩。所以連實物都很少接觸並且不曾擁有藏品者自吹或互吹是什麼”大咖“,也就太離譜了。

譬如在網購天然畫面瑪瑙”海洋玉髓”或纏絲瑪瑙,單憑圖片觀察就會常常被光影迷惑形成誤判,換角度的輕微變化就足以顛覆主題,就足以掩蓋某些實際存在的明顯瑕疵,貨到時就追悔莫及。另外如圖紋瑪瑙這一新的珠寶石種,很多反映中國文化內涵,而產品源產自巴西或馬達加斯加,往往加工在國內,這就需要具有深厚文化積澱的人才能正確取名立意賦於其文化生命力,這可不是一般俗眼可以做到的,取名立意的”點石成金“要得到公認是不會那麼容易湊效的。

所以真正的玩石者,玩出風格,識透石性的親歷者往往是比自稱”專家”的人更實在。


神瑙


我從事的工作跟石頭有關,具體來說,是跟寶石有關,就是國際四大名貴寶石,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對於這項工作,我每天都接觸具體實物,業餘時間也看很多參考書籍,經常參加業內論壇及學習等等活動,可以說對於名貴寶石比較熟悉了,無論是理論還是對於實物。但是我也不能隨手拿出收藏級別的大顆粒的鑽石,紅藍寶石祖母綠噢。我能拿出來的是商品,而不是我個人的收藏品。或許是看得太多了吧,審美疲勞說不上,但是對於擁有她們的慾望,已經比剛剛入行的那幾年淡了很多。在珠寶領域,永遠都有更高級別的寶石出現,也永遠會有更精彩絕倫的設計降臨,我所能做到的,無非就是感恩,自己能從事自己喜歡的職業,每天都能看到漂亮的寶石。所謂的“過我眼,即我有”是也!











春天的祖母綠


知識不等於擁有。











雲南人的石頭


本人石頭萬物色彩之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