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克阿瑟統治日本多年,各種羞辱日本天皇,為何臨走時百萬人送行?

過的痛苦活得精彩


1945年8月15日,裕仁天皇發表“終戰宣言”宣佈日本無條件投降。半個多月後的9月2日,麥克阿瑟將軍在“密蘇里號”戰列艦上接受日本投降。6天后,麥克阿瑟前往東京商業區第一大廈的司令部辦公,開始了他長達5年多的對日本的託管統治歲月。




坐鎮東京,這個二戰邪惡的軸心國的首都,麥克阿瑟躊躇滿志,他的使命,是以人性化的方式,改造重建和復興日本。雖然主治日本時間不長,但是麥克阿瑟依然憑一己之力,成績斐然,使日本戰後重建得到極高的成效,盤點麥克阿瑟在日本所做的一切努力,我們會發現這是一個在軍事上政治上都堪稱天才的偉大將軍,日本人對他的肯定和喜愛即是最好的證明。


麥克阿瑟在日本短短的五年零七個月,為日本戰後重建國家和社會秩序做出了很多努力 ,如:



一:保留了天皇制度,1946年新年1月1日,裕仁天皇在麥克阿瑟的建議下發表了著名的《人間宣言》,這份宣言否定了天皇作為“現代人世間神”的地位,天皇不具神格,是僅具有人性的普通人。在這之前,鑑於天皇在日本民眾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麥克阿瑟力排眾議保留了日本皇室,但同時又通過《人間宣言》減弱了在日本人民心中根深蒂固的愚忠思想,其良苦用心可想而知。

二:為了讓日本人民獲得更多的公民權利利益,1945年12月22日麥克阿瑟主持頒佈了《工會法》後來又連續頒佈了《勞動關係法》、《勞動基準法》,真正從法律上保障了日本勞動者的利益,1945年12月17日,日本女性歷史上第一次享受了和男性同等的選舉權利。

三:釋放政治犯,允許更自由的黨政活動。解除報紙禁令,解放日本的新聞自由和言論自由。1646年11月3日日本在麥克阿瑟的主持下頒佈了新憲法,這份憲法是第一份由佔領國為被佔領國人民頒佈的憲法,旨在強調日本人民的基本權利,包括:選舉權;集會與出版自由;沒有律師的即時介入,任何人都不得被逮捕定罪;保障人民居住安全,禁止無端的搜查與剝奪等。




當然麥克阿瑟為日本人民所做出的努力和貢獻並不止這些。日本人並不因為他作為佔領國的代言人而產生仇恨心理,相反的,日本人民由衷的感激麥克阿瑟為重建日本所做出的巨大的有深遠意義的貢獻。當麥克阿瑟被杜魯門總統解除職務回到美國的時候,日本人“感到震驚和迷惑不解”。從美國大使館到厚木機場的路上,“兩百萬日本人民排在路的兩旁,揮著手而有的則流著淚”,依依不捨地看著麥克阿瑟離開日本。日本國會甚至通過了一項決議案,對麥克阿瑟表示敬意和感謝,天皇裕仁也親自前來送行。據說,天皇用雙手握住麥克阿瑟的一隻手,潸然淚下。麥克阿瑟以他個人的優越表現,贏得了日本人民的尊重和喜愛,也贏得了國際社會的肯定。


大國布衣


1951年,麥克阿瑟被解職回國,聽到消息的日本人自發地為其送行,從他下榻的官邸到厚木機場,道路兩旁甚至聚集了上百萬人。他們不僅對著麥克阿瑟的專車高呼“大元帥、大元帥”,並且還表示願意將自己的田產、房契、傳家寶贈送給他,甚至還有一些日本女性直言不諱地說願意給麥克阿瑟生猴子。



一個征服者做到這個份上,簡直就是刷新人類的三觀。之所以產生這種情況,最根本的原因是麥克阿瑟恩威並濟的手段,徹底的征服了日本人。而且在這一過程之中,日本也完成了民主改造,經濟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日本人的“太上天皇”

二戰結束之後,麥克阿瑟帶領著43萬美軍以征服者的姿態入駐日本,此時的麥克阿瑟儼然就是日本的“太上天皇”。不過太上天皇並沒有給羞辱普通的日本人,反而是給他們帶來了希望。

首先,麥克阿瑟為了更好的統治日本,答應了保留日本天皇制度,這件事讓整個日本人感恩戴德。此後日本天皇裕仁逃脫了法律的懲罰,在交出權力之後,一直活蹦亂跳到了88歲,直到1989年才因為腸癌去世。



除了日本天皇之外,麥克阿瑟也給日本普通人帶去了福音。

眾所周知,二戰結束後,日本的經濟已經崩潰,以東京為首的一百多個城市基本上已經成為了灰燼,普通人連個遮風擋雨的窩棚都沒有。更慘的是,當時日本國內超過了一千萬無業遊民,很多人都因為吃不上飯而被餓死街頭。

看到日本慘絕人寰的情況後,麥克阿瑟伸出了援助之手,促成美國政府出臺了相關的援助政策。日本也因此獲得了美國350萬噸糧食和20億美元的物資,渡過了最為困難的一段時期。



解決了眼前的困難後,麥克阿瑟開始了大刀闊斧的改革,準備將日本改造成為一個民主國家。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羞辱一下那個還沒有死的裕仁,而且還讓他自己戳破了曾經編造的神話,發表了《人間宣言》。從此之後,麥克阿瑟徹底將天皇拉下了神壇,打破了天皇在百姓心中“神”的形象。

既然天皇權威不在,那麼下一步就是讓普通民眾收回曾經被天皇霸佔的權力。於是麥克阿瑟改革了日本的憲法,新憲法中有了明確的規定【日本政府必須由全體選民授權並對全體選民負責】。也就是說日本普通民眾從這一刻起擁有了選舉權,成為了國家的主人。



後來在麥克阿瑟的主導下,日本政府以憲法為核心,又頒佈了《工會法》、《勞動基準法》等法律,從根本上完善了當時日本的法律體系。

新的憲法頒佈實行後,日本的婦女的地位也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在日本歷史上第一次獲得了選舉權與被選舉權。據說當時東京有一個妓女被選舉議員,因此很多政府高官向麥克阿瑟表示不滿,但當麥克阿瑟知道這名妓女獲得了25.6萬張選票後,對其他人說:“我相信她絕對不是靠她那曖昧的職業獲得的選票。”



改革政治之後,下一步就是改革日本的經濟。

為了日本的持續發展與穩定,麥克阿瑟動手改革了日本的經濟。以政府名義收購了大量土地,然後轉賣給了沒有土地的農民,對於沒有錢的農民,還提供了政府的貸款。因此日本的農民變得穩定,農村生產力得到了恢復。

在面對“三菱、三井”等大型財團時,麥克阿瑟毫不留情的選擇拆分,市場也因此獲得了巨大的活力,經濟也開始逐漸好轉。

日本經濟迎來轉機,所有人都從中獲利

朝鮮戰爭爆發後,日本成為了美國亞太戰略的橋頭堡,因此日本的經濟也迎來了二戰後第一次騰飛。

當時由於遏制蘇聯的需要,美國出兵朝鮮半島,所以日本獲得了大量美國的軍事訂單。一時間和日本軍工相關的企業迅速發展,甚至一些企業超過了戰前的水平,比如豐田公司就是靠著給美國生產軍用卡車而發展起來的。



從麥克阿瑟的經歷來看,雖然他羞辱了日本天皇,但他卻給日本民眾帶去了真真切切的實惠。如果沒有麥克阿瑟,或許日本會繼德國後塵,會被各大戰勝國分區佔領,經濟無法恢復,永遠的沉淪下去。也正是因為麥克阿瑟的再造之恩,在他臨走之時,上百萬日本人才自發為其送行。

當然麥克阿瑟對日本的大力扶持,也有美國的戰略目的。直到今天,美國在日本依然駐軍35000餘人,為此日本每年需要承擔駐日美軍近九成的軍費。


我是越關


道格拉斯·麥克阿瑟,美國陸軍五星上將,二戰時歷任美國遠東軍司令、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戰後任駐日盟軍最高司令和“聯合國軍”總司令。西點軍校最年輕的校長、美國陸軍歷史上最年輕的陸軍參謀長。

1942年2月,要不是麥克阿瑟跑得快,差一點在菲律賓當了日軍的俘虜,他的繼任者溫萊特就沒有這麼幸運了,在戰俘營被關押了2年多,1945年9月2日密蘇里號戰列艦舉行的的受降儀式上,麥克阿瑟準備了5支派克金筆,第一支筆簽了“道格”兩個字後,送給了溫萊特中將,算是對他替自己坐牢的一種補償。

麥克阿瑟身後著淺色服裝的就是溫萊特,麥克阿瑟特意讓他站在自己身後的榮譽位置,看樣子在集中營受苦了


從1945年被杜魯門任命為駐日盟軍最高司令,負責對日軍事佔領和重建工作,日本從此進入了短暫的麥克阿瑟時代,麥克阿瑟在日本度過了7年的太上皇生活。

1951年4月16日早上,被杜魯門解職的麥克阿瑟要回國了,他的離去除了通知極少數的日本高官外,沒有告訴其他人,但是當麥克阿瑟的汽車一出門,他就發現,從他下榻的官邸一直到厚木機場,上百萬的日本人自發站在街道兩旁為他送行,麥克阿瑟熱淚盈眶。

這張合影出來後,日本民眾才知道,他們心目中的神,在麥克阿瑟面前原來只是一個小矮子

一個在太平洋上消滅百萬日軍的美國將軍,一個外國統治者,應該是日本人的眼中釘、肉中刺,憎恨到極點才對,為什麼麥克阿瑟的離職卻像一場英雄送別會呢?

本以為美軍是豺狼,麥克阿瑟卻成了日本的救世主

日本發動的戰爭在帶給別國痛苦的時候,本國也同樣是慘目忍睹,65%的住宅夷為平地,國家窮困潦倒,糧食極度缺乏,經濟處於崩潰邊緣,整個社會處於混亂狀態。1945年8月30日下午2時5分,麥克阿瑟的飛機降落東京機場,儘管他沒穿軍裝,沒帶武器,也沒有入城儀式,但是對七千萬日本人來說,依然是非常的恐懼。

麥克阿瑟是如可羞辱日本的

麥克阿瑟登陸日本後,要求日本士兵在他的吉普車經過時要背對著站崗,戴墨鏡、叼菸斗的麥克阿瑟身邊是大批面向麥田的士兵,看都沒有機會看他一下。

羞辱完了日本士兵,該天皇了,雖然沒有審判他,但是麥克阿瑟用獨有的美國式幽默噁心了一下天皇,他把審判日本戰犯的開庭日子定在了裕仁天皇生日那一天,即4月29日,讓日本政府頗為尷尬。處死7名甲級戰犯的日子定在了12月23日,是皇太子的生日,也算是送給日本的厚禮!

很多人認為,天皇引來了一群豺狼虎豹,迎接他們的將士地獄般的生活,然而奇怪的是,日本並沒有滅亡,反而在十年後迅速崛起,跨入強國行列,在這中間,麥克阿瑟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首先是保留了天皇。當時,國際上處死天皇的呼聲一片,但麥克阿瑟頂住壓力,讓天皇逃脫了審判,免於牢獄之災,還保留了地位,這對於頂禮膜拜天皇的日本人來說是莫大的榮光,有了天皇的主動“稱臣”,就等於告訴日本的子民,麥克阿瑟是官方承認的實際統治者,是天皇的皇上,樹立了他在日本人心中的神聖地位,所以很多日本人稱呼麥克阿瑟是太上皇、聖帥、藍眼天皇。

其次是麥克阿瑟釋放了一批戰犯。例如安倍晉三的外公岸信介(曾任商工大臣和軍需省次官,負責戰時經濟,作為甲級戰犯,東條英機被處死後第二天就釋放了,1957年還當上了宰相)等19名甲級戰犯被釋放,後來又宣佈結束對乙、丙級戰犯的審判,被釋放的重光葵後來當上了外務大臣和副首相,在我們眼裡麥克阿瑟是縱容包庇戰犯,在美國人眼裡,這些人是國家的精英,是日本重建的重要力量,所以,日本人對麥克阿瑟是非常感激的。

三是對日本進行了空前的經濟援助。當時的日本餓殍滿地,民不聊生,麥克阿瑟利用自己的影響力,為日本爭取了350萬噸的糧食和20多億美元的經濟援助,讓無數普通民眾免去了被餓死的悲劇,幫助日本度過了最難過的那段日子。

四是對日本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改革是全方位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多個領域,剷除了等級森嚴的尊卑制度,解除了對報紙的禁令,讓普通人有了更多的權力和言論自由,修改了憲法,讓日本逐漸成為一個西式的國家,賦予日本婦女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還頒佈了《工會法》、《勞動關係調整法》等一系列法律,禁止企業隨意開除和歧視工人,並調整了最低工資標準和最長勞動時間,這一系列改革讓婦女、工人、報人都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好處。麥克阿瑟通過效仿西方政治法律體系,對日本進行的一系列改革,讓日本從一個封建軍國主義國家走向了現代民主主義國家。

五是日本人天然具有欺軟怕硬、崇拜強者、歧視弱者的心態。日本當年追捧唐宋,後來看到中國走下坡路了,他就從一隻小綿羊變成了一隻兇狠的狼。正如美國將軍麥克阿瑟說:“對日本人,你將其當畜牲看待(美國人認為),它才敬畏你,你打敗他,打的心服口服,他自願把他的老婆女兒叫來陪你睡,對日本用鐵拳才是真理”。

麥克阿瑟憑藉著獨特的魅力,給日本留下了一個永遠無法超越的傳奇,所以,雖然麥克阿瑟統治日本7年,對日本各種羞辱,但臨走時上百萬人夾道歡送,也就不足為怪了,


當時的首相吉田在歡送辭中這樣說“是您麥克阿瑟將軍大人,把我們從戰敗的惶恐與不安和混亂之中挽救過來,並把我們引領上了戰後重建和恢復的道路,是您在我國的各個角落灑下了民主的種子,是您為我們鋪平了和平的道路,我們全國人民對您的惜別之情非我的言辭所能表達。”




參考文獻:《麥克阿瑟傳》


歡迎關注、轉發、評論,葛大小姐和你一起讀有趣的歷史!


葛大小姐


外國人對二戰前的日本人,有一個錯覺,就是好像人人都像瘋子一樣,只要是為了天皇,什麼都願意幹,沒有自我意識,甚至連自殺都可以無所畏懼。

但是其實,這個印象是錯誤的。

因為當時的日本社會,固然有很多軍國主義瘋子,但老百姓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為了天皇去死。甚至,有相當多的日本人還盼著日本能戰敗。

比如日本投降後,有專門的機構在路邊做過隨機調研,統計老百姓對投降的態度。然後就得出了下圖的統計結果:



戰敗後,真正對戰敗感到“惋惜”的人,只有30%左右;這其中有很多人的“惋惜”,是因為沒有聽清楚天皇在終戰廣播中到底在說什麼,以為日本還要打大仗,為自己的渺茫前途感到“惋惜”。

其餘絕大多數人,心情都是不知所措,對未來感到迷茫,不知道美國人接下來會如何懲罰自己。

很典型的例子,天皇宣佈投降的當天,很多人在聽到投降廣播後,都在嚎啕大哭,但除了極端的軍國主義分子之外,真正為天皇自殺殉國的老百姓,壓根就沒多少。日本投降前是六千多萬人,投降後,到美軍登陸接收時,還是六千多萬人。有幾個日本人為了天皇而剖腹?

過了一段時間,大量的日本女孩開始勾搭美國大兵,極度鄙視戰敗回國的日本男人。即便這些日本男人是戰爭英雄,她們依然是一副鄙視的心態。全然沒有了投降之前,那副為了保衛天皇,嚎啕大哭的模樣。



到了七十年代,在日本的國民漫畫《哆啦A夢》中,對戰後日本人的心態,表現的更為露骨——大雄和哆啦A夢為了拯救大象,乘坐時光機回到戰敗前的日本,興高采烈的對軍官說:“別擔心,日本會戰敗的”。

很多八零後出生的漫畫讀者對漫畫中這個情節很不能理解:為什麼日本漫畫家會對自己祖國戰敗,感到這麼高興呢?

其實這沒有什麼好奇怪的。《哆啦A夢》的作者藤本弘和安孫子素雄兩位先生,都出身於二戰爆發前。日本投時降,他們都是親歷者。漫畫中大雄說的那句“日本戰敗啦”,其實就是他們當時內心的真實感受。



所以說,日本人對投降這件事的看法,其實也跟正常國家的老百姓沒什麼區別。很多日本人對天皇的統治,以及軍國主義分子綁架日本人參加二戰,草芥老百姓的生命,也是非常的不滿。

效忠天皇,維護天皇的權威,只是一部門狂熱分子的想法而已。絕大多數的人,最關心的還是自己的生活。

因此,當麥克阿瑟在日本進行改革時,大多數日本老百姓的態度都是——歡迎歡迎,熱烈歡迎。

老百姓是真心希望,麥克阿瑟這個美國人能改變日本社會的不公平問題,把自己從水火當中解救出去。

這裡插一句,很多日本人總喜歡宣傳自己是二戰受害者,是受了天皇矇蔽才無知的參加了二戰。其實,當時真正是受到矇蔽的日本人,只是狂熱軍國主義那幫人。絕大多數日本人都知道自己在幹什麼——跟著天皇混,就會有飯吃。當天皇不能給飯吃了,就拋棄天皇。



那麼,麥克阿瑟是怎麼改革日本的呢?改革成果又如何呢?不恭維的說,麥克阿瑟乾的非常出色。

首先,麥克阿瑟在登陸日本後,發現日本人存在吃不飽飯的問題。於是,麥大帥就把太平洋戰場上,剩餘的美軍和日軍的軍糧,全部運到了日本(約66萬噸)。雖然這些糧食並不能為日本人大幅度增加每天的熱量。但是暫時緩解糧食壓力,給日本人墊墊肚子還是足夠的。

後來,麥大帥每個月都在為日本老百姓提供糧食。正是因為他的這種援助,才使得戰後的日本沒有出現大規模的饑荒,沒有出現大規模餓死人的情況。反觀日本投降前夕,政府為了打仗,瘋狂的掠奪老百姓的口糧,以至於老百姓保家衛國,還吃不飽肚子,屢屢都有餓死人的事件發生。

雖然說,麥克阿瑟只是個執行人。真正決定向日本實施援助的決策者,是美國國內的上層精英政治家。但對於日本人來說,喜歡出風頭的麥克阿瑟他們認識,美國國內的那些政治家他們不認識。因此,這個大恩大德自然要記載麥大帥的頭上了。


第二,改革日本政治,締造出了現代日本的政治雛形。

經美國總統杜魯門的授權,麥克阿瑟以駐日盟軍總司令的身份接管日本的軍政大權。麥克阿瑟上任後,對政界、軍界,後來還擴展到了財界、媒體界的右翼分子進行抓捕和清算。一口氣就抓捕了二十多萬人。這些被抓捕的人,大部分都是日本軍國主義的堅定支持者和實際參與者。(並且還是二戰期間的特權階層)。

在他們被趕出了原有的崗位後,不僅右翼在日本的力量大大被削弱。而且還空出了很多的職位,使得很多原本是下等人身份的日本人,有了進入上流社會的機會。

隨後,麥克阿瑟開始進行政治改革。這個改革大致有六點:

一、改革天皇制,天皇不再是神;

二、改革議會制,議員全部經過選舉產生;

三、改革內閣制,首相不再受天皇控制;

四、改革中央集權制,地方獲得自治權;

五、改革司法制度,天皇無權干涉司法;

六、擴大民主權利,女人也有選舉權;

經過麥克阿瑟的改革,原先在底層討生活的日本人也獲得了上升的空間。比如說,議會第一次選舉時,一個女藝伎居然獲得了26萬張的支持票,這在重男輕女的日本,是無法想象的。

曾經有日本官員想推翻這個選舉結果,可是美國人認為,既然選了就要尊重結果,最終還是承認了這個選舉結婚。

可想而知,因為這個事情,麥克阿瑟在日本底層人心中的地位是有多麼的崇高。



第三、改革經濟、土地、教育,奠定了後來日本經濟騰飛的基礎。

二戰前,日本雖然也是帝國主義國家,但在帝國主義國家中,日本只能算末流。無論是綜合國力還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日本和歐美國家的差距非常大。並且當時日本社會的階級固化非常嚴重,老百姓其實就是大財閥的韭菜。如果沒有麥克阿瑟在經濟、土地、和教育方面的改革,日本也不可能有上世紀九十年代的經濟騰飛。


一是經濟改革,麥克阿瑟上臺後,宣佈對三菱、三井、住友、安田這樣的大型財閥進行肢解,沒收了這些大財閥的財產。但是這個改革虎頭蛇尾,最後只算是改了一半。

二是土的改革,麥克阿瑟認為戰前日本的土地制度,是寄生地主制,約有一半耕地集中在少數靠收取高額地租過活的地主手中。如果不改革土地制度,那麼勞動力會被束縛在農村,同時也會阻礙了資本主義在農村中的發展,造成農村的生產力水平低下,農民生活困苦。

於是,麥克阿瑟便向日本政府提出自己的土改方案。根據這個方案,由國家徵購不在村地主的全部出租土地,然後以分期付款方式轉賣給佃農。

經過土地改革後,日本徹底完成了清除封建土地制度的歷史使命,打破了使日本農民處於奴隸化地位的經濟桎梏,解放了農村生產力,調動了廣大農民的積極性;為日本農業的發展開闢了真正解放的道路,為日本經濟的重建確立了新的基礎。

三是教育改革,也就是解放青少年的思想和人格的,解放日本人的天性,讓日本人不在淪為絕對服從天皇意志和軍國主義思想的工具。這也是後來日本人想象力豐富,思想天馬行空的主要原因。

而麥克阿瑟在經濟、土地、教育方面的改革,也是日本能從末流帝國主義,在二戰後一躍為世界經濟大國(甚至還超越了原先頂禮膜拜的德國)的重要原因。



總的來說,麥克阿瑟在日本的六年改革,是對日本中下階層老百姓極為友善的改革。雖然在經濟、教育、土地等方面的改革,成果要在很多年之後才能看到。但是隻靠麥克阿瑟為日本人解決了糧食問題這一項,他也值得讓日本人對他臨別送行的禮遇。

至於麥克阿瑟欺負天皇的問題,借用一個日本人的原話來說——去特麼的天皇吧,我根本就沒有見過他!


Mer86


怎麼能是羞辱呢?麥克阿瑟那叫恩威並施。

徹底征服了日本人。

先說恩:

第一麥克阿瑟保留了日本天皇。當時一片呼聲,要求處死日本天皇,但是麥克阿瑟認識到日本天皇威信過高,不可能一棍子打死,否則在日本會形成動亂的。不如留著這個傀儡。

第二:各種經濟援助,讓日本人度過了那個艱難的時期。

再說威:

第一:麥克阿瑟將日本天皇拉下了神壇。在日本人的眼裡,天皇是日照大神的後代,是人身的神,麥克阿瑟讓日本天皇發佈詔書,承認自己是人:

朕與爾等國民之間的紐帶,始終由互相之信賴和敬愛所結成,而非單依神話和傳說而生;也不是基於“認為天皇是現世神、同時日本國民比其他民族更加優越,從而延及支配世界的命運”這種架空的概念

也就是告訴國民,朕是人,不是神,咱們都一樣,咱們日本民族也一樣,跟別的民族一樣,沒啥優越性,過去說自己是神,那都是忽悠你們的。

第二收繳日本的武器,摧毀日本人內心的驕傲。麥克阿瑟將日本所有的武器收繳,壞的銷燬,好的運回美國。不光如此,麥克阿瑟連日本家庭中的武士刀也統統收繳。不管你的刀代表什麼家族榮耀,代表什麼戰績,老子全收繳了。要麼砸成廢鐵,要麼扔到深海,要麼運回美國作為紀念品。用收繳武士刀的做法,摧毀日本人內心的自尊。從深層政府日本。

(日本號稱菊花與刀,麥克阿瑟收繳了他們的刀,讓他們只剩下了菊花)

第三摧毀日本的財團。麥克阿瑟認識到日本人之所以敢於發動戰爭,就是因為背後有財閥支持,所以麥克阿瑟先解散了三井・住友・三菱・安田四大財閥,隨後又對一些小財閥進行了清理。

通過這種恩威並施的手段,麥克阿瑟對日本右翼勢力從政壇上最大程度進行清理,然後他制定了憲法。憲法規定了天皇的權力必須基於憲法,廢除日本的封建領主制度,取消日本的貴族階層。

所以麥克阿瑟其實並不是羞辱日本人,並不是羞辱日本天皇,他是在幫助日本建立了一個現代化體系的國家,讓日本從極端民族主義、從右翼勢力的控制中走出來。避免了日本民眾再次陷入戰爭的深淵,也避免日本給世界帶來危險。

所以日本人才會感激他。


錦翼


麥克阿瑟是美國二戰時期的名將,在朝鮮戰爭時期,因為麥克阿瑟和杜魯門的不和,麥克阿瑟被罷免了職務回到了美國。

回到美國之後的麥克阿瑟受到了英雄般的歡迎,麥克阿瑟一生功勳卓越,正如美國政府授予的麥克阿瑟的勳章上寫的那樣:澳大利亞的保衛者,菲律賓的解放者,日本的征服者,朝鮮的捍衛者。

麥克阿瑟不僅在到達美國之後受到了極大地歡迎,在離開日本之前,聽到麥克阿瑟要走的消息,日本上百萬民眾自發的站在麥克阿瑟從住處到機場的路上,來紀念這個征服日本的美國元帥。

麥克阿瑟在日本期間,曾經兩次侮辱日本天皇,將日本天皇拉下神壇,但是讓人奇怪的是,日本不是那麼尊崇天皇嗎?為什麼日本民眾對於這個日本的征服者似乎有著不一樣的感情,甚至還十分的留戀?

其實這一切就要從麥克阿瑟在治理日本期間的政績說起了,雖然麥克阿瑟是一個軍人,但是在治國方面還是非常有天賦的。麥克阿瑟剛剛到日本的時候,日本是一個半封建的國家,人民迷信天皇的威嚴。

麥克阿瑟明白殺死天皇不能改變日本的民眾,留下天皇讓他從神變成人,才是讓日本民眾真正覺醒的好辦法。

這期間麥克阿瑟讓日本天皇發佈了《人間宣言》,這個宣言中,日本天皇自己承認了自己也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神。

後來麥克阿瑟又專門和日本天皇合了一張影,其中日本天皇矮小猥瑣,而麥克阿瑟高大威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聞名不如見面,日本民眾在看到這樣的天皇之後,對於天皇的迷信漸漸地也就減弱了。麥克阿瑟同時還保留了天皇的地位,讓向來尊敬天皇的日本對他感激萬分。

在治理日本的過程中,麥克阿瑟首先改革了日本的半封建制度,將天皇的權利完全架空。麥克阿瑟給日本製定了一個民主制度下的憲法,日本的民眾獲得了選舉權,日本的女人獲得了和男人一樣的地位,很多落後的現象得到了解決,日本從一個半封建的國家,一躍成為了民主國家。

同時麥克阿瑟還頒佈了教育法令,對於日本人的受教育權利提供了保障,為日本在60年代的騰飛打下了人才基礎。

戰後的日本,經濟一片蕭條,而麥克阿瑟不僅為日本徵求了美國的援助,而且在朝鮮戰爭期間,還幫助了日本經濟的復甦。

雖然麥克阿瑟是日本的征服者,在太平洋戰場上,麥克阿瑟消滅了百萬日本軍人,但是麥克阿瑟對於日本社會帶來的進步,遠勝於徵服一個國家所獲得。可以說麥克阿瑟在日本雖然呆了僅僅6年的時間,但是卻讓日本進步了60年。

時至今日,日本能有今天的經濟地位,也要感謝當時的麥克阿瑟的幫助。麥克阿瑟像建設自己的國家一樣的建設日本,他佔領日本期間,不僅沒有讓這個國家的利益受到損害,反而讓日本很快的從戰爭中走了出來。當麥克阿瑟走的時候,日本人送走的不是一個征服者,而是一個拯救者。


小小嬴政


1942年麥克阿瑟率領強大的美國大兵從墨爾本打到了日本東京,日本人徹底成了老麥的階下囚。

1945年日本正式宣佈投降,當麥克阿瑟正式進入日本的土地時候,沒有舉行隆重的入城閱兵式,但此時對於7000萬的日本人來說是不幸的、恐懼的,亡國了。

麥克阿瑟進入日本本土後要求在他的車經過時候日本兵要背對著站崗,他們只能面對著田地。對待日本天皇還發揮了美國人獨有的美式幽默,對裕人天皇進行了噁心攻擊。老麥將天皇生日那天定為審判日本戰犯的開庭日,搞得天皇吃蛋糕都不知道什麼滋味。將在東京審判中被判處絞刑的7名罪大惡極的日本戰犯送上絞刑架的日子定為天皇兒子生日那天,老麥真是給他們送上一個大大的生日禮物啊,終生難忘。

佔領日本期間很多人給老麥送錢財、甚至送自己的老婆、女兒陪他,更有部分女性甚至要給老麥生孩子。

1951年杜魯門總統解除佔領軍司令的職務老麥要回國了,這個消息只有少數人才知道,可在他臨走時候上百萬的日本人包括天皇發自內心高喊:大元帥,老麥一下子就哭了出來。

老麥總結說:對待日本人你只用打敗他讓他們從內心深處服你才行,鐵拳才是真理,他們會很尊重你。


歷史三六五


“老兵永不死,只是漸凋零。”這句話是麥克阿瑟退出軍事生涯時,在美國國會前的著名演講語錄。

麥克阿瑟的一生非常傳奇,他曾參與了歷史上三場重要的戰爭,第一場戰爭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戰,那個時候他只是一名上校。

第二場戰爭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他走向了自己的人生輝煌,被授予了陸軍五星上將的軍銜。

第三場戰爭就是朝鮮戰爭,在這場戰爭中,他是聯軍的統帥,只不過因為作戰失利,他被美國總統剝奪了軍權,把他從朝鮮戰區以及日本佔領區中遣送了回來,他輝煌的軍事生涯就是在那個時候落幕的。

日本人感官的變化

在麥克阿瑟的軍事生涯中,對日本的佔領就是他人生中最閃耀的一個點。

在身份上,他是美國在日本佔領區的總司令,對日本人來說是一名侵略者。

但是他做的事情,卻使得日本人對他的感觀發生了變化,不僅不再仇視他,反而在他撤離朝鮮戰場、撤離日本佔領區時,上百萬人夾道在麥克阿瑟住處到機場道路的兩旁,懷揣著無盡悲傷的情緒,送他走上了歸途。

而麥克阿瑟到底在日本做了什麼,使日本對他的感官發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呢?我們接下來可以簡單瞭解一下。

麥克阿瑟為日本人所做的事情

麥克阿瑟在擔任日本佔領區司令的過程中,他並沒有做過任何讓日本的反感的事情,而是作出了一系列實實在在讓日本獲利、讓日本人感激的舉措。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之後,麥克阿瑟並沒有處死當時在日本人心目中就如同神明一般的天皇,而是把最大的戰爭罪名轉移到了東條英機等甲級戰犯身上,把他們處死後就草草了事了。

在那個日本人還極度崇拜日本天皇的年代,是一個很收穫人心的舉動。

而在剛佔領下日本的時候,日本國內飢餓的慘狀,使得麥克阿瑟有些於心不忍。

為此他專門和美國總統據理力爭,從美國爭取了很多食物來支援日本人,使得不少日本人避免了被餓死的下場。

除此之外,他還放開了軍國時代的言論限制、把日本很多壓抑的法律給修改了,從西方引入了很多法規,把日本改造成了和西方一般制度的國家。

同時也賦予了日本女性巨大的權利,使得她們開始可以和男性平起平坐起來。

還不僅這些,在他的主導下,日本政府花錢大量從地主們手中買到了土地,並通過貸款的方式把這些土地賣給了無田可種的普通民眾們。


這對那時經濟還沒發展起來、土地仍顯得非常重要的日本來說,是一個非常巨大的恩情。

從這種種現實的恩情來說,我們就不難想象為什麼在麥克阿瑟離開日本時,日本會有這麼多人悲傷地為他送行了。

麥克阿瑟的離開

1951年,麥克阿瑟踏上了回國的路途,而在他的汽車開出住處的時候,眼前的一幕震撼住了他。

只見道路旁站著一眼望不到邊際的日本人,他們很有秩序地圍在了道路兩邊,用著各種悲傷的情緒來表達自己對麥克阿瑟的敬意。


汽車開出住處,然後一路行駛到飛機場所在地,一路上道路兩旁都站滿著人,上百萬人分佈在這沿途的道路兩旁。

從這點,我們就可以知道麥克阿瑟在當時日本人心中的形象了。

麥克阿瑟並不算羞辱日本天皇

至於羞辱日本天皇的事情倒談不上,在日本期間,麥克阿瑟只是把日本天皇給踢出了神壇,並沒做出其他太多的事情。

天皇原本在日本人心中就等同於神,是不容別人褻瀆絲毫、是他們願意為之付出生命的神。

麥克阿瑟為了讓日本人能擺脫這種神權籠罩,他就強迫日本天皇發佈了《人間宣言》,讓他在這份宣言裡面宣稱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和億萬日本人沒什麼不同的普通人。

正是憑藉著這份宣言以及日本天皇矮小的照片曝光,日本天皇神明的形象才瞬間跌落,日本人這才看清了日本天皇被神權籠罩下的真面目,心中對他的崇拜感自然消散了許多。

所以說這就是麥克阿瑟離開日本前日本百萬人為他送行的原因,以他在日本為日本人所做的事情來看,日本人的反應是很正常的。


孤客生


二戰結束後,麥克阿瑟接到了命令是:佔領和重建日本。

美國軍隊駐紮在日本,佔領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重建就比較麻煩,因為不只是基礎設施的重建,而是全方位的重建。在這個重建過程中,麥克阿瑟做過幾件很得日本民心的事情,但是,其中一些事情為日後日本抵賴對外侵略埋下了伏筆。

麥克阿瑟保護日本天皇的名譽,同時也最大限度的保護了日本軍國主義。

日本和德國一樣都是法西斯國家。二戰結束後,德國由美、英、法、蘇共同佔領。“股東”多,各佔領國之間互相監督,辦事都不敢徇私,這也是德國對那段侵略史態度非常端正的原因之一。因為德國只有深刻懺悔才能讓那些被侵略過的國家盡釋前嫌,除此之外,沒有第二條路可走。

反觀日本,戰後由美國“獨家代理”,不管大事小事基本上都是麥克阿瑟這位“太上皇”說了算。在這種情況下,美國政府在日本問題上做出了對美國未來利益最大的選擇。

首先,麥克阿瑟保護了天皇,把所有的鍋都丟給了東條英機等人。導致現在很多年輕人都認為當年日本對外侵略跟天皇一點關係都沒有。這件事情讓當時高度尊崇天皇的日本百姓很是欣慰,同時麥克阿瑟也得到了部分民心。

遠東國際軍事法庭審判時,麥克阿瑟最大程度的保護了日本軍國主義,只把東條英機、松井石根、武藤章、坂垣徵四郎、廣田弘毅、土肥原賢二、木村兵太郎七人定為甲級戰犯執行絞刑。最大的罪名基本上都給這七人背上了,除此之外,日本各類戰犯5700餘人,其中900餘人被處死,其餘的大部分被判刑。在被判刑的4300餘人中,絕大多數被麥克阿瑟先後從監獄裡“撈出”。在強大的政治壓力面前,國民政府釋放了岡村寧次等260多名在押戰犯,這些欠下中國人民血債的戰犯被蔣介石送回了日本。 之後麥克阿瑟得寸進尺,宣佈對乙、丙級戰犯結束審判,不再追捕。這還不算完,一年後非法釋放了重光葵,不久重光葵當上了日本外務大臣和副首相。

開了這些先例後,1950年至1952年,在美國的支持下,日本先後解禁了約18萬軍國主義分子,這些人被解禁後,大部分重返政壇,為軍國主義復生埋下了禍根。

麥克阿瑟確實救了很多日本人,同時進一步完善了日本製度

日本在二戰後期各種資源已經嚴重不足,二戰後,基礎物資已經難以維持,甚至百姓吃飯都成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麥克阿瑟在美國政府面前做了大量的工作,為日本爭取到很多基礎物資,其中包括大量食物,讓大批日本人免遭餓死。這一舉動,又得到很多日本民心。也是在這個特殊時期,日本出現了很多美日之間的“愛情”,因為美國大兵有吃的,而日本百姓物資貧乏,很多日本少女都主動“傍大款”。

麥克阿瑟在完善日本製度方面也做出了一些貢獻,廢除一些軍國時期的強制規定,其中包括民間言論限制,提高女性地位等。同時把西方的一些先進制度在日本推行,雖然在這過程中也受到一些詬病,但總體上利大於弊,成為日本在戰後快速恢復實力的重要原因之一。

幾十年過去,日本人生活在亞洲,但是他們卻有歐洲的優越感,這和當年麥克阿瑟推行歐美製有很大關係。

1951年,當麥克阿瑟離開日本的時候,恐怕他自己都沒想到會有那麼多日本群眾自發為他送行,而且這些日本群眾都很傷感。

麥克阿瑟在日本的所作所為雖然得到很多日本人的好感,但在世界史上留下了受爭議的一筆。畢竟,他的一些行為對於二戰被侵略國家來說是不公的。


無筆史官


麥克阿瑟治理日本長達七年,他給戰敗國日本帶來的並非野蠻與征服,也沒有刻意製造仇恨與對立,而是用和平、正義、寬容來教化日本民眾。

1945年8月14日,被視作日本至高無上代言人的裕仁天皇告訴國民日本戰敗了,同時宣佈無條件向同盟國投降。這就意味著勝利者美軍即將進駐,被武士道精神浸潤洗腦的日本軍民幾乎每個人都痛哭流涕,很多人都失魂落魄,當街慟哭“亡國了!亡國了!我的君之代,我的櫻花,我的太陽,即將凋零......”甚至剖腹自殺者也不在少數。在日本,天皇如神一般存在,已長達一千多年,歷代天皇都號稱太陽之子,宣稱君權神授(這種思想源自中國),皇位世襲罔替,民眾的一切包括生命都屬於天皇,並隨時準備將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這位"太陽之子",他們喪失了獨立思考的能力,也沒有自己的思想,腦袋裡只有“絕對服從”四字。加上軍國主義者長期灌輸的“武士道”精神,使得大多數日本人尤其是軍人都變得異常冷血與殘酷,以及堅韌頑固,戰爭進行到最後已經沒有任何贏的希望,但日本全民都寧肯“玉碎”也不願瓦全(投降)。

此時的美國在太平洋戰役中已取得了節節勝利,並且已經擁有了原子彈,兵鋒早已逼近日本本土,且在廣島、長崎兩地丟下了兩顆威力巨大、能摧毀一切的原子彈,對裕仁天皇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震撼 。若不是他害怕美軍會用原子武器毀滅大和民族,這才下令投降同盟國以結束戰爭,並無條件接受美軍對日本的佔領管制,就憑當時日本全民族的狂熱和野蠻,不知美軍要付出多大的犧牲才能頂住他們與敵同歸於盡的“神風敢死隊”似的不要命攻擊呢?!也不知美軍要付出多麼慘重的代價才能登陸並徹底佔領這個擁有七千萬人口且人人視死如歸的可怕國家!

1945年8月30日下午2點多,麥克阿瑟將軍緩緩的走下了飛機,雙腳踏上了日本國土。他隨身沒有攜帶任何武器,也沒有舉行入城與閱兵儀式 ,但這一切對於七千萬自尊心極強的日本國民來說,依然是亡國的象徵,以及被異族征服的屈辱。

出人意料的是,麥克阿瑟此行帶來的不僅只有各種殺人利器, 還帶有鮮花和禮物 ——因長期戰爭經濟已瀕於崩潰、全民喝粥“吃土”的日本急需的大量物資援助。

此時的日本,各主要城市都已被盟軍的飽和攻擊炸的是千瘡百孔,整個國家猶如一片廢墟,到處是殘垣斷壁,廣島、長崎更成人間地獄,不僅國破家亡而且經濟崩潰,就連各級官員都只能以地瓜粥充飢 ,普通民眾的困窘也就可想而知了,饑荒的陰影、亡國的恐懼籠罩著日本列島。就在這全民即將“吃土”的緊急時刻,耿直的軍人麥克阿瑟義無反顧地挺身而出,他以二戰英雄的 身份對美國國會施加壓力,迫使美國政府同意援助日本這個曾經的死敵,二十億美金外加三百五十萬噸糧食緊急運往人人都在捱餓的日本。麥克阿瑟——這位眼神堅毅、神態有些倨傲、喜歡叼著根大煙斗的美國將軍,粗糲的外表下卻有顆善良的心,很快就贏得了大多數日本民眾的好感 。

對美國來說,日本投降的最大、最棘手問題是應該實行哪一種實質性的佔領。美國作為戰勝國,是應該利用日本現有的政府甚至利用天皇,還是徹底將其清除、砸爛後重建?抑或是由美國軍政府官員實施對各地的行政管理?

《波斯坦公告》裡只是籠統的說:“日本領土中由盟國指定的地點必須派兵佔領,以確保盟國在此宣示的根本目的與利益......”,“那些欺騙及錯誤領導日本人民使其妄圖征服世界的權威和勢力”必須永遠清除。

按理說,日本天皇是最大的戰爭罪犯,是盟國必須清除的第一個對象。美國政府經過深思熟慮,做出了一個大膽而使人驚訝的決定。

美國國務院和陸海空三軍聯合指揮總部給麥克阿瑟將軍下達了一份共同指令,該決定得到了以麥克阿瑟為首的駐日美軍司令部的一致支持。該指令的主要內容大概包括: 日本人將負責本國戰後的行政管理和重建工作。“(美軍)最高司令官將通過日本國政府機構以及包括天皇在內的諸機關行使其權力......日本國政府將在駐日美軍最高司令官(麥克阿瑟)的指令下,被允許對內政行使政府的正常職能”。

這種“以日治日”的管理方式是一項大膽的措施,也是一次前無古人的大膽嘗試。麥克阿瑟以自己的努力和堅持,不僅保留了日本原政府,還頂住巨大壓力赦免了日本天皇,他甚至還給普通的退伍日軍士兵留了條生路,讓他們能最低限度的生存下去。

美國之所以能擊敗並征服日本,不僅靠強大的武器,還有別的東西。按理說,麥克阿瑟是日本人不共戴天的死敵。當他率領美國百萬陸海大軍、以及一百餘艘航母艦隊在太平洋上以摧枯拉朽之勢橫掃日軍時,後來又率軍踏著日本人的屍骨登陸日本本土,他在日本人的眼裡就是個雙手沾滿國人鮮血的劊子手,全民公敵。然而,數年後,麥克阿瑟給這個國家帶來了一些全新的變化,開始讓日本國民刮目相看。

以麥克阿瑟將軍為首的美國在對日管理中,承認了日本人自我改變並修正航向的能力。美國人充分了解了尊崇“菊與刀”的大和民族特性,沒有采用會令日人感到屈辱的手段來阻礙這一進程。保存天皇制之對錯先不論,但它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麥克阿瑟對此事處理得當。他勸告主動前來拜訪的天皇,美國人主張天皇放棄神性即太陽之子的說法 ,因為這有損於日本的國際聲譽,於是天皇強忍這種難堪,同意對全體國民發表自己是人而非神的聲明。之後,被日本人敬若神明的天皇陛下竟然發佈詔書,聲稱自己是人不是神,從此以後日本天皇只保留虛君尊貴的稱號,對外代表國家的形象,除此之外沒有實際權力,和普通老百姓差不多。

麥克阿瑟用數年的時間,依據西方的憲法和文明從內而外的改造了日本政府和民眾。他頒佈了一系列法律條文,讓每一個普通日本民眾第一次知道了原來自己還有很多天賦權利,這些權力以及尊嚴是神聖而不可侵犯的,而在此之前,他們只知道盡義務,卻不知道自己有任何權力,他們不僅一無所知,還一貧如洗,連命都是天皇的,遑論其他?當《選舉法》擬定頒行後,憲法規定各級政府官員和議員必須由民眾投票選出,更讓日本國民大跌眼鏡,自古官員都由天皇任命,如今當官必須由民選,讓習慣了服從的日本公眾覺得不可思議......之後,《工會法》、《勞動基本法》相繼頒佈並實行,嚴格規定了最低工資標準和最長勞作時間。1946年10月7日日本國會通過了憲法。11月3日,天皇正式頒佈了《日本憲法》。

這是一項曠古絕今的大事:由佔領者按照西方價值觀給被佔領者制定新憲法,但卻給戰敗國大多數國民帶來福祉的一項善政。通過麥克阿瑟以及眾多美國人的努力,把日本這個侵略成性、充斥著野蠻和落後文化的國家,導向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上來,不僅消除了日本這個亞洲歷史上最大的戰爭隱患與源頭,同時也給七千萬日本國民帶來了他們之前從未享有過甚至聞所未聞的自由、權利和尊嚴。

之後,在麥克阿瑟的主導下,《土地改革法案》、《教育基本法》、《婦女兒童保護法》 等相繼制定、頒行 。長期窮兵黷武、百廢待興的日本逐漸脫胎換骨,化繭為一個正常的、法治的、文明的、進步的現代化國家。

美國佔領軍當局於1952年把執政、管理權徹底移交給了日本政府。麥克阿瑟治理日本的七年,使日本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把國家主權從天皇等專制者手上取回,再移交給全體日本人民,引發了日本空前的進步,把軍國主義的日本打造成民主、法制的新日本,將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家引上了一條民富國強的康莊大道上來 。十幾年後,日本人民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加上美國的大力援助,日本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強國,國家繁榮穩定,人民素質高,富裕幸福,社會福利優良,科技創新力獨步全球......值得一提的是,當年駐日美軍四十萬,巨大的花費全由美國納稅人掏腰包, 沒花日本一分錢。

1951年4月,麥克阿瑟在朝鮮戰爭問題上和總統杜魯門產生了巨大的分歧,被總統革職召回,4月16日,無官一身輕的平民麥克大叔準備乘機回國,對他的離任,除少數日本高官知情外,沒有通知過任何人,電臺、報紙也沒登發消息。當麥克乘坐汽車從官邸到機場時,他驚訝地發現路旁到機場烏泱泱地擠滿了自發為他送行的民眾,據說有過百萬日本民眾站在街道兩旁歡送這位已是一介平民的美國大叔。當麥克一行的車隊經過時,汽車的轟鳴聲仍然掩蓋不住日本民眾發乎內心 、震耳欲聾的高呼聲:“麥克阿瑟將軍,我們的大元帥!大元帥” .....!!麥克阿瑟情難自抑,潸然淚下。

【插圖源於網絡】

【寫作不易 不喜勿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