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頭最勁相聲夫妻檔,妻子是張壽臣的義女,丈夫比侯寶林還牛

北京有一對相聲夫妻檔:丈夫孫玉奎,50年代風頭一度高過侯寶林,曾是相聲改進小組組長、北京市曲藝工作團副團長;妻子回婉華,是張壽臣的義女,夫妻二人舉案齊眉,中央人民廣播電臺創立後第一次播相聲,就是這對夫婦合說的作品,他們還寫出了相聲理論文章《相聲表演藝術十要》流傳至今。

孫玉奎(1921—2003)生於北京,父親孫壽齋是京劇琴師。孫玉奎念過幾年私塾,十多歲時,父親想讓他作藝,學了京劇《女起解》,去考富連成科班,沒考上。母親託人讓他到《每日評論》報館,幹了四個多月學徒,此後他長期在這個行業裡工作,到《民生報》學了兩個來月,到大業印刷局學鑄字、排字,在京華印書局做過《聯綿字典》的裝版工作。

風頭最勁相聲夫妻檔,妻子是張壽臣的義女,丈夫比侯寶林還牛

孫玉奎

十八歲時,1939年,前門外勸業場“新羅天”演出曲藝,孫玉奎聽了高德明、緒得貴的《倭瓜鏢》,戴少甫、於俊波的《戲迷藥方》,迷上了相聲。父親與於俊波是好友,讓孫玉奎拜於俊波為師。從此,工餘之後孫玉奎就到師父家學相聲,頭一段學的是《地理圖》。於俊波與戴少甫去天津演出後,孫玉奎又到白全福家學相聲。

這段時間,孫玉奎仍在印刷、出版行業工作,在中國大學印刷部、慈成印刷局、大業印刷局、京城印刷局、東方印刷局做排字工。1944年戴少甫去世後,於俊波回北京,把孫玉奎叫到常連安創辦的啟明茶社,於俊波給孫玉奎捧哏,爺兒倆說的是《打白朗》。常連安聽了很滿意,孫玉奎在啟明茶社站住了腳,以表演《窩頭論》《文章會》《朱夫子》《哏政部》等文哏相聲見長。

孫玉奎和侯一塵商量,提出辦一份刊物,常連安覺得孫玉奎讀過書,有些文化水平,便同意出錢,並讓孫玉奎來做社長、總編輯。啟明茶社又叫“長春社”,這份刊物便被命名為《長春遊藝畫刊》。這是相聲行業的第一份專業刊物,介紹演員、演出動態,一共出版了六期。

風頭最勁相聲夫妻檔,妻子是張壽臣的義女,丈夫比侯寶林還牛

長春遊藝畫刊

孫玉奎喜歡創作。他從小愛看電影,用電影片名寫了一段相聲《影迷藥方》。1947年,他創作了諷刺貨幣貶值、物價飛漲的相聲《雙過新年》,由譚伯如為他捧哏,在啟明茶社演出。

當時《遊藝報》約孫玉奎寫中篇相聲。孫玉奎不知道寫什麼,便找到師伯趙靄如,師伯說,他記,以孫玉奎的名字發表,稿費給趙靄如。就這樣,他在《遊藝報》發表了傳統中篇相聲《乾隆下江南》《四霸天》(《馬壽出世》)《范家店》。

1950年5月,北京市召開第一次文代會,孫玉奎、侯寶林等人當選代表。會議期間,他們二人為周恩來總理說了一段《地理圖》,這也是孫玉奎學會的第一段相聲。

有一次,老舍先生聽文藝處幹部彙報劇場情況,提到一段相聲包袱——“乙:我現在文聯工作。甲:您是哪部門的?乙:我是作協的。甲:咱倆拉拉手。乙:你也是作協的?甲:不,我是補襪子的。”老舍先生認為:“相聲是非改進不可了!”建議成立“相聲改進小組”。

風頭最勁相聲夫妻檔,妻子是張壽臣的義女,丈夫比侯寶林還牛

孫玉奎

相聲改進小組最初請相聲老藝人孫寶才當組長,開過一兩次會,孫寶才認為自己沒文化,雖出身無產階級、當過搬運工,但官面事兒幹不了。後來相聲改進小組選了孫玉奎為組長,侯寶林為副組長。

相聲改進小組改編舊段子,創作新作品。老舍親自動筆改編傳統相聲《菜單子》《文章會》等作品。侯寶林、孫玉奎在打擊清除反動會道門運動中創作表演《一貫害人道》。這段相聲情節生動,包袱巧妙,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為相聲拓展了新生之路。

1950年3月,相聲改進小組在新華遊藝社辦相聲大會,每天演出從上午10點到晚上10點,演員有侯寶林、郭啟儒、孫玉奎、全常保、劉德智、於俊波、譚伯如、佟大方、於連仲、於春藻、常寶霆、常寶華、白全福、羅榮壽等,還有湯金澄的口技、高鳳山的快板、孫寶才和王文祿的雙簧。相聲改進小組還曾到天津演出,票房極火,觀眾帶著被褥,頭天晚上就去劇場門口兒排隊買票。有的觀眾看完演出不回家,在門口排隊接著買第二天的票。

風頭最勁相聲夫妻檔,妻子是張壽臣的義女,丈夫比侯寶林還牛

孫玉奎 回婉華

風頭最勁相聲夫妻檔,妻子是張壽臣的義女,丈夫比侯寶林還牛

右一為回婉華

“抗美援朝”爆發後,孫玉奎加入抗美援朝文工隊,赴陝西宣傳演出,結實了女相聲演員回婉華。回婉華(1928—2016)生於天津,父親是工人,兄弟姐妹七人,母親照顧不來,經常把回婉華放在親戚開的茶館裡。回婉華開始隨劉萬亭、周德山學相聲,拜馬壽巖為師,張壽臣收她為義女。40年代末,回婉華加入聯興茶社,與另一位女相聲演員於佑福一起整理傳統相聲。

1952年,孫玉奎與回婉華結婚,兩人定居北京。回婉華在天橋表演單口相聲,後來加入北京青年曲藝隊,在西單商場第二遊藝社表演。1953年1月,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播放相聲,就是孫玉奎、回婉華夫婦合說的《新曆書》。這段相聲揭示了舊曆書宣傳的封建迷信,推廣了介紹農業知識、為農業服務的新曆書。

1978年回婉華調回北京青年曲藝團教相聲,孫玉奎從北京市曲藝團調到中國曲協,夫妻二人一起研究相聲理論,發表了理論研究成果《相聲表演藝術十要》,成為相聲表演教科書。劉寶瑞與孫玉奎、回婉華合作改編了《朱夫子》《剝皮員外》。

回婉華收過兩個徒弟,一個是後來成為影帝,又英年早逝的牛振華,另一個是女弟子馬貴榮。馬貴榮在希望少兒相聲藝術團、小花藝術團、西城區文化宮等地進行兒童相聲的教學,培養了王玥波、應寧、何雲偉等青年相聲名家。(文:何玉新)

風頭最勁相聲夫妻檔,妻子是張壽臣的義女,丈夫比侯寶林還牛

孫玉奎整理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