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塘安東陽
隋文帝楊堅和宋太祖趙匡胤都是歷史上開國帝王中比較輕鬆就取得天下改朝換代的人,隋文帝楊堅以隋代周(北周),然後坐鎮中央派出軍隊就統一了天下,而宋太祖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宋代周(後周),也是派出大將平定了周邊諸國,這兩位開國帝王的改朝換代都是相對比較輕鬆的,不用白手起家南征北戰就坐擁天下,但相對而言隋文帝楊堅更容易一些,而且他也可以說是我國曆史上最輕鬆改朝換代的大一統王朝的開國帝王(北宋並非嚴格意義上的大一統王朝),也是外戚稱帝中的成功者。
隋文帝楊堅史書記載為弘農郡華陰(今陝西省華陰市)人,出身於名門望族的弘農楊氏,但陳寅恪先生考證其本為山東寒族,楊家的發跡開始於楊堅的四世祖楊元壽,其被北魏任命為武川鎮司馬,但陳寅恪先生認為這件事也是虛構的,所以比較靠譜的是楊堅的老爹楊忠,它跟隨北周文帝宇文泰於關西起義,因功勞較大被宇文泰賜姓普六茹氏(鮮卑姓氏),所以楊堅也姓普六茹,而且有個鮮卑名字叫那羅延,所以如果有人問你普六茹那羅延是誰?你可能會一頭霧水。
楊堅的老爹楊忠官至柱國、大司空,封隨國公,死後被追贈太保,諡號桓,楊堅子承父業,繼承了老爹的爵位,又比較能幹,所以深得北周朝廷信任,而且他本又是漢人,又因之得到朝廷中漢族官員的支持和擁護,北周宣帝宇文贇繼位後,以楊堅為上柱國、大司馬,位望日隆。
但是宇文贇即位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他大興土木修建宮殿,還喜歡對人濫施刑罰,導致北周國勢日漸衰落,不過還在余文彬任太子的時候,就娶了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太子妃,這才是楊堅最大的政治資本,可以說他也是父因女貴,而且他的女兒楊麗華給宇文贇生下長子宇文衍,也就是說楊堅既是北周皇帝的老丈人,也是太子的姥爺,是純粹的北周外戚。
而且宇文贇懶得管理朝政,他於大象元年(公元579年)禪位於長子宇文衍(北周靜帝,時年8歲,後被楊堅改名為宇文闡),這個時候楊堅實際上已經成為皇帝的姥爺了。但是21歲已經做了太上皇的宇文斌仍自稱天元皇帝,他也仍然掌控朝權,並於全國大選美女充實後宮,結果導致縱慾過度健康惡化,於次年病逝。
在宇文贇病危之時,御正下大夫劉昉、內史上大夫鄭譯偽造詔書,讓時任隨國公的楊堅接受遺命輔佐朝政,這其中被認為有陰謀。宇文贇死後第2年(大定元年,公元581年),楊堅廢外孫皇帝宇文衍而自立為帝,他改國號為隋,也就是說隋文帝楊堅實際上是搶了自己外孫的皇位。
當然,這其中楊堅也少了很多手段,比如周宣帝宇文贇看楊堅就不順眼,甚至多次想殺掉他,楊堅為了自保就請求到外地去做官,周宣帝就讓他做亳州主管,後來又改任揚州主管,但是在即將赴任之時,楊堅突發足疾無法行走,這個時候正逢北周宣帝宇文贇病重,很快就死掉了,楊堅因為矯詔取得先機,並且做了總知中外兵馬事,相當於將軍政大權集於一身,這時候他就非常想自己當皇帝了。
但是此時北周宇文家皇室的力量還很厲害,他們肯定是容不下楊堅攝政的,於是楊堅就設計除掉他們,他隱瞞了周宣帝病死的消息,將各地的宇文氏藩王召回,然後以新帝(北周靜帝)繼位的名義給他們大官兒做,穩住他們之後,又以小皇帝的名義在半年之中將他們全殺掉,這樣楊堅稱帝之路上的絆腳石就沒有了,於是他就讓他的外孫北周靜帝配合著唱了幾齣禪讓的大戲,自己就當了皇帝,是為隋文帝。
但是楊堅對宇文氏皇族還是很不放心,稱帝之後他的外孫北周靜帝宇文闡降為介公,後來又將其殺掉,並將所有的宇文氏皇族後裔全部殺掉,他也稱得上是第1個將前朝皇族趕盡殺絕的開國帝王。不過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後來隋朝亡國,他的後裔也被趕盡殺絕了,也真是天道循環,報應不爽啊。
不過楊堅是一個極具治國才能的人,他稱帝之後銳意改革,勵精圖治,他恢復了漢姓楊姓,廢除了西魏宇文泰的鮮卑化政策,將被改成鮮卑姓的漢人恢復漢姓,而且他廢除了九品中正制,改為五省六曹制,後改稱五省六部制,在人才選拔上廢舉薦制實行科舉制,他還解放奴婢,建立了完善的戶籍制度,並使得全國人口大幅增加,農業生產迎來了大發展,20餘年中就開創了輝煌的“開皇之治”,因此他又被公認為歷史上的好皇帝。
科普大世界
楊堅可以說是最被忽視的大一統王朝皇帝,而英國《劍橋中國古代歷史》把楊堅評為中國古代歷史上三個最偉大君主(另外兩個是秦始皇與李世民)。而楊堅之所以被忽視原因在於隋朝立國時間太短。喪失話語權,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印記。第二就是楊堅得天下太速太易。用《大唐雙龍傳》裡,黃易借宋缺之口所說:自古得天下最易者莫過於楊堅,寇仲則大拍岳父馬屁,大概是時運到了。楊堅,即隋文帝。鮮卑姓氏普六茹。是漢化鮮卑人。出身關隴集團。是漢太尉楊震十四世孫,(應該是瞎認祖宗)大隋朝開國皇帝,在位23年。最大的功績就在於結束了長達265年的南北朝分裂。確立三省六部制,但楊堅是如此發家篡位的呢?
北周實際開國皇帝是宇文泰。楊堅的父親楊忠關隴集團。而當時5歲的楊堅就被加封為縣公,16歲晉封為驃騎大將軍,一代權臣宇文泰對於同殿稱臣的楊虎的兒子也是十分感慨,此子日後絕非池中物。
公元578年,周武帝駕崩,周武帝在位19年,死時39歲。可以說,如果周武帝宇文邕不死,一定是統一天下的皇帝,無論如何也輪不到楊堅,這是楊堅運氣。周武帝駕崩以後,宇文贇登基做皇帝,時年20歲的宇文贇當皇帝以後,讓自己的死黨鄭譯為大將軍,也就是此人日後投靠楊堅,矯詔輔政。幫助楊堅篡位,成為新朝功臣。當了皇帝的宇文贇天天是胡做非為,國家法令朝令夕改,弄的朝臣無所適從。由於宇文贇作的太厲害。公元579年22歲的太上皇宇文贇駕崩。8歲的皇帝宇文衍與太后孤兒寡母惶惶不可終日,就在此時,宇文贇的第一寵臣鄭義假傳聖旨,讓宇文贇的岳父楊堅輔政。為宰相。這一決定得到了皇后的支持,畢竟是自己的父親,實際上楊皇后和楊堅是名義上的父女,沒有任何血緣關係。北周隋唐一脈相承,三朝皇室皆出自於關隴貴族。都是關隴集團的核心層。而皇帝本身很弱。只要楊堅控制了關隴集團基本上當皇帝就是很簡單的事情了。
自公元581年。楊堅篡位登基。代周建隋。公元582年楊堅伐陳成功。天下重歸一統。大隋經三帝,歷時38年,也是一個短命王朝。但楊堅的功績無疑是巨大的。
我是清水空流,歷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關注和點評。
清水空流
楊堅本是外戚,是皇后楊麗華的父親。楊麗華的丈夫、北周皇帝宇文贇早就看楊堅不順眼,多次起念殺楊堅。楊堅心頭也十分懼怕,便請求到外地去做官,遠離皇帝。可動身之前,宇文贇突然死了,宇文贇死的時候22歲,史書記載宇文贇沉溺女色,荒淫過度。楊堅矯詔,做了總知中外兵馬事,也就是全國兵馬總司令啦,輔佐宇文贇長子宇文闡做皇帝,宇文闡只有八歲。
楊堅要坐穩攝政的位置可不容易,因為宇文皇族樹大根深,哪會容他踏實安寧。北周開國者宇文泰有13個兒子,老四武帝宇文邕就是宇文贇的父親,此時在世的兒子尚有五位,都是分封在各地的親王,是宇文皇族的樑柱子,如果這些親王得知楊堅攝政,肯定是不會答應的。於是楊堅隱瞞宇文贇的死訊,召五位親王入京朝見。說是千金公主要外嫁到突厥了,你們呢都到京城來慶賀這件大事吧,也順便給千金公主送行什麼的。千金公主是老七宇文招的女兒,那老七自然是要來了,其他親戚嘛,老九,老十,老11,老13也就都來了。五位皇族的大佬來了,來了自然就再也走不了啦。在京城,楊堅給宇文家的人官做,還讓宇文闡的叔父宇文贊當右丞相,宇文贄當上柱國,只不過都是些有名無實的虛職罷了,旨在把他們穩住。
困住了五位大佬,他們留在封地的兒子們也就翻不起什麼浪來。只有宇文泰外甥、相州總管尉遲迥鬧了一鬧,折騰了兩個月兵敗自殺,尉遲迥鬧騰的時候,尊奉宇文招的小兒子為皇帝,並以這個小皇帝的名義發號施令。
到了這一步,宇文皇族基本上沒什麼後勁了,楊堅呢自然就開始動手殺人啦。半年之內,五位親王以及他們所有的兒子以謀逆等罪名誅殺。
拔除了鋒利的釘子,楊堅自導自演一出禪讓大戲,做了大隋的開國皇帝。將宇文闡降封為介公。
可這並沒有完。宇文泰有13個兒子,在世的五位以及他們的兒子都被楊堅殺了,可早先已經去世的八個兒子還育有許多兒子,這些兒子是隋國潛在的不安定因素,萬一某個野心家擁立一個出來作對也是未可知的,於是楊堅就用這許多的宇文家兒子們的人頭來祭祀大隋開國,儘管這些兒子們許多尚且年幼,最後將宇文闡也毒殺了。
這是宿命,是君主專制時代每逢改朝換代帝王家的宿命。
楊堅共屠滅宇文皇族男丁六十多口。38年後,這宿命也落到了楊堅的頭上,他的子孫合計三十多口也被後來的帝王屠滅。不過這是後話。
畫點水墨人物畫
“最是無情帝王家”。楊堅雖然被後世稱為仁君,但他的帝位是從外孫手中搶過來的,為了不留後患,還殺害了自己的外孫。
楊堅最初可以進入朝堂,得益於自己的父親隨國公楊忠,楊忠死後,楊堅就承襲了他的爵位,正式進入權力中心。當時的周武帝很是器重楊堅,為了拉攏他,將他的長女楊麗華聘為太子妃,和他結成了兒女親家。
當時有人看出楊堅相貌有帝王之像,勸周武帝儘快剷除他。周武帝回了一句,“帝王自有天命在,旁人又能奈何!”這件事傳到楊堅耳朵裡,那是讓他心驚膽戰啊,開始了一段夾著尾巴做人的時期。
周武帝死後,楊堅的女婿周宣帝宇文贇即位,他也順理成章的成為了國丈,那皇帝的老丈人不能虧待了啊,先後升任柱國大將軍、大司馬、大後丞等職位。職位上來了,脾氣可能也就上來了,有時候都不給女婿面子了。時間一長,女婿也不滿了,你這是功高震主啊,對自己的老丈人也越來越不放心。關鍵你心裡想殺楊堅也就算了,你還告訴別人,告訴別人也就算了,你還告訴楊堅的女兒,那你這不等於告訴楊堅了嗎?楊堅大概從這兒開始有了造反之意吧。
話說這個周宣帝也是坨爛泥,本就是是個無能的傢伙,各種壞毛病層出不窮,當初周武帝為了拯救他,各種方法都用了,但還是沒用。他繼位之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懶得過問朝政。為了自己可以尋歡作樂,把皇位傳給自己6歲的兒子,自己窩到後宮,而此時他僅僅才當了一年皇帝。
都知道酒色對人體的損害有多大,這位“太上皇”年紀輕輕身體就不行了。某次外出之後,就一命嗚呼了,後事什麼的都來不及交代。
皇帝年幼,楊堅作為皇帝的姥爺,理所當然的承擔起輔政的職責。控制朝堂以後,楊堅就開始動手了,多年佈局開始按部就班的執行。先是將宇文家族的五位外地藩王騙到京城,藉口殺掉。又開始部署收復地方武將的兵權。當時還是有人看出了楊堅的心思,率兵對抗楊堅,楊堅那是不慣著你,直接給你滅了。
致此軍政大權盡在他手。北周的小皇帝那是戰戰兢兢。楊堅離帝位只有一步之遙,為了體現皇權的合法性,當時的朝堂上演了一出“禪讓”的鬧劇,有點兒像我們現在過年收紅包,嘴上說著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小皇帝乖乖讓位,心裡還對這位姥爺心存幻想,企圖平安的過一生。可惜啊,不久之後就被害死了,不知道他死前在想什麼呢。
假如當時周武帝聽從建議,殺掉楊堅,不知道歷史會改寫成什麼樣子。話說周武帝泉下有知,會不會直接給氣活了呢→→
我是歷史伶俜者,用最平凡的語言講述歷史文化故事,歡迎各位在下方評論區進行討論,如果喜歡請點上一讚
歷史伶俜者
楊堅憑藉外戚的身份僥倖執掌朝政,不過八個月的時間就代周稱帝,這種突如其來的變局,得國之易,在歷史上都是極其少見的。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北周朝局的風雲突變,楊堅又是如何成功完成改朝歷代,以隋代周的呢?
我們先來看看楊堅的履歷:
據《隋書》記載,楊堅生於大統7年(541),14歲被京兆尹薛善徵辟為功曹,15歲以太祖勳受官散騎常侍、車騎大將軍、儀同三司、封成紀公;16歲遷驃騎大將軍、加開府;17歲授右小宮伯,進封大興郡公;21歲遷左小宮伯;25-28歲之間出任隋州刺史,進位大將軍,28歲時,他父親楊忠去世,襲爵隋國公。
這種相當誇張的升遷做官速度,當是來自父親的庇廕。翻閱《周書》,在西魏、北周時,功臣子弟位至刺史、大將軍者比比皆是,楊堅其實在此期間也沒有什麼特別突出的表現,一切就是按部就班,靠家世而遷官。
另外我們再來看一看楊堅的婚姻。眾所周知,楊堅的老丈人獨孤信為西魏八柱國,十二大將軍之一,而實際上,獨孤信在楊堅娶了他女兒的兩三個月後,就因為反對權臣宇文護專權被逼自盡,而其大女兒雖然第二年被北周明帝冊立為皇后,可三個月後就死了,死因不明,獨孤信諸子或被廢或被流放蜀地,可見從婚姻關係來看,獨孤家在這一時期已經失勢,對楊堅的崛起並沒有多大幫助。
實際上在宇文護專權的15年裡,楊堅因為沒有依附宇文護,一直都混的不太好,職位長達8年都只擔任宿衛官,只是由右小宮伯遷任左小宮伯,幾乎沒有改變。
而楊堅人生真正的轉折,是在周武帝建德元年,武帝幹掉宇文護之後,為獨孤平凡後,楊堅因為沒有跟宇文護同黨,屬於親帝派而受到重用。建德二年,武帝聘楊堅長女為太子妃,到周宣帝578年即位,楊堅以“後父”身份拜上柱國、大司馬,次年宣帝設置四位輔官,楊堅成為四輔之一的大後丞,沒多久就轉任大前疑,位居四輔官之首,成為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存在。
然而周宣帝這個人隨意濫殺大臣,猜疑心很重,搞得人心惶惶,朝局波譎雲詭,楊堅也是如履薄冰,有點朝不保夕的感覺。於是楊堅打算求個外放的職務,託鄭譯向宣帝建議派楊堅鎮守壽陽,宣帝聽從了鄭譯的建議,在大象二年五月下詔以楊堅為揚州總管。
本來這個事情到了這個地步,楊堅外放,即將遠離權力中樞,似乎也看不出有什麼野心,但歷史真的是無處不充滿了意外,楊堅準備出發時,突然腳疼,沒有立即出發,而沒有過幾天,周宣帝暴亡,劉昉等矯詔引楊堅輔政。這便是北周歷史發展的一個大變局。隨後周靜帝即位,八個月後楊堅即代周稱帝,建立了隋朝。
可為何楊堅能如此簡單就成功了呢?
這主要是因為北周政局的演變十分詭異,武川鎮集團起家的宇文泰與關隴土著建立了西魏,但是在宇文泰死後,宇文護扶持宇文泰嫡長子宇文覺稱帝建立北周,將原先宇文泰的嫡系武川鎮勢力排除在權力核心之外。在宇文護長達15年的專權中,宇文氏之間的鬥爭相當激烈,宇文氏的勢力嚴重削弱,宇文泰的親信兵團也逐漸凋零殆盡,朝政腐敗,人心渙散,北周王朝微信日漸式微。
而到了宇文邕也就是周武帝幹掉宇文護後,勵精圖治,富國強兵,他重新啟用了被廢被貶的武川鎮老臣,廣封宗室,出居要職,但實際上原先的關隴和西魏勢力依然被排除在權力之外,這無疑為王朝的穩定埋下了隱患。
宇文邕在位六年就病亡,其後即位的宣帝有荒淫無度,暴虐成性,大肆誅殺宇文宗室和元老大臣,將諸叔父分別派往邊國,對貴族公卿任意鞭撻,弄得“內外恐懼,人心不安”。
這位暴君在位期間將宇文勢力搞得七零八落之後沒兩年就病死,於是居心叵測的劉昉之輩打算迎“後父”身份的楊堅入朝掌權,但實際上劉昉等人意圖架空楊堅,可惜最後沒有鬥過楊堅,反而被其代周稱帝。
縱觀楊堅的崛起,其實是建立在個人才智的基礎上順應了形式發展所致,北周的政局到了周宣帝時已經相當不穩定了,忠於宇文氏的勢力被暴君嚴重削弱,而被排除在外的關隴勢力又蠢蠢欲動,以及一系列意外的變化,都給楊堅創造了機會。
朝代說
謝邀。
∥中國歷史上有2個極為相似的短命朝代,但卻最具開拓創新活力,建章立制,對中國和世界影響久遠的朝代,那就是秦朝和隋朝。
∥秦統一六國,結束了中國春秋至戰國時代500多年間諸侯紛爭,戰亂不已的局面,統一文字貨幣,統一度量衡,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1箇中央集權制國家。
秦創立了郡縣制,中國2000多年均延襲了秦制。人類歷史上邦國制、分封制其實是一種帶有原始部落痕跡的、不完善的、過渡性的國家制度。郡縣制才是完善的國家組織形式,它是現代國家的先驅。這一認識亦為世界上國家組織結構學者們所認同。
秦連接修建了萬里長城,為其後時代中原王朝抵禦北方民族的入侵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一不朽的宏偉的工程,至今成為人類社會最重要的文化遺產之1。
秦依據法家的理論制定了《秦律》,對後世漢代的法律制度產生重大影響。
∥隋朝是秦以後另一個具有創造性建樹的朝代。隋朝的建立結束了晉代以來,外族入侵,“五胡亂華”,南北朝長達360多年的戰亂、分裂,實現了中國的又1次大統一局面。
隋朝在中國歷史首創了“開科取士”的“科舉制”。這在世界歷史上對選拔政府官員具有劃時代意義。隋代以後,“科舉制”成為後世歷朝歷代中國政府選拔官吏的主要途徑。為近代世界各國的“公務員”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鑑。通過公平考試錄取人才,是其核心內涵。
隋朝疏通開鑿了中國國土上南北向長達1794公里的大運河。作為後世貫通南北貨運的交通水路大動脈,對促進中國經濟發展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直到中國有近代鐵路,它的作用才被替代。大運河這條迄今為止依然是世界上最長的運河,與長城一樣是中國古代的偉大工程的傑作,是世界級的文化遺產之1。
隋文帝頒佈的《開皇律》,為著名的《唐律》奠定了基礎。他創制的“3省6部制”,為後世朝代所沿用。
∥秦丶隋這2個朝代儘管很短暫,卻給中國樹立了若干個第1。它們也給後面的朝代提供了眾多的創造性成果和許多教訓。在這2朝之後,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繁榮昌盛的漢丶唐2個世界頂級大帝國決不是偶然的。這2個朝代的開國皇帝分別為秦始皇與隋文帝。秦始皇人們很熟悉。下面著重講講隋文帝。
∥隋文帝楊堅(541一604年)為隋朝開國皇帝。史載為漢太尉楊震14世孫。其父楊忠是西魏和北周的軍事貴族,立有戰功,北周武帝宇文泰賜鮮卑貴族姓氏普六茹,封為隋國公。楊堅執掌大權後,恢復漢姓。楊堅於581年接受北周靜帝禪讓即皇帝位,改朝換代,建立隋朝。
∥隋文帝所以能通過“宮廷政變”方式取得國家最高權力:①身為貴族外戚,重權在握。承襲了父親楊忠的隋國公爵位。長女楊麗華為北周皇后。擁有顯赫的權勢和地位。②立有戰功,樹立威望。575年楊堅率軍3萬大破北齊軍隊。576年隨周武帝宇文邕滅北齊,官升柱國大將軍、大司馬。③韜光養晦,精於權謀。楊堅身居高位,位高震主。多次處於險境,他均保持謹慎低調,主動請求外派,免於被殺害。④善於把握時機,精於籌劃。不輕舉妄動,時機成熟方果斷出手,終成大業。⑤培育親信,廣結黨羽。北周宣帝宇文贇病亡,有楊堅親信假傳聖旨,召楊堅回朝庭就任左丞相職,輔佐幼主。在這些近臣支持下,楊堅設計誅殺了宇文皇族中5位最有勢力的藩王,為其順利登基掃清了障礙。(上述5條要條條具備。歷史上位高權重、皇親國戚者甚多,能成大事登大位者罕有)。
∥隋文帝楊堅即皇帝位,改元開皇元年,進行一系列政治經濟改革。①在中央建立3省6部制,地方精簡機構層次,從州丶郡丶縣改為州丶縣2級。②修訂《開皇律》,完善法規。③推出科舉制,選拔人才。④多次減稅,推行5銖錢,統一幣制,促進了經濟發展。⑤開皇9年,下令晉王揚廣、韓擒虎等兵分3路南下滅陳,實現大統一。⑥擊敗北方突厥入侵,被周邊少數民族稱為“聖人可汗”。604年文帝駕崩。2兒子晉王揚廣即皇位,史稱隋煬帝。
∥隋文帝是中國歷史上極少數的有大建樹的帝王。歷史地位與秦皇漢武,唐宗宋祖相比,毫不遜色。在國外中國史學者中對他的評價更高。英國學者將秦始皇丶隋文帝丶唐太宗併到。美國選出100名對世界歷史有重大貢獻的人物,隋文帝排名第82位。
∥隋朝近乎重複了秦朝的歷史:①秦始皇與隋文帝都是通過“宮廷政變”方式奪取了最高權力。秦始皇成年後清算了呂不韋。隋文帝取代了傀儡小皇帝。②2個朝代都企圖長治久安,卻均是二世而亡,因橫徵暴斂,激發民怨,在大起義中被推翻。③都是小兒子殺了長兄奪取了皇位。胡亥逼死長兄扶蘇。楊廣殺害了長兄太子楊勇。④秦丶隋滅亡後,其後崛起了中國歷史上2個最強大的丶繁榮昌盛的王朝漢朝和唐朝。
∥歷史不可能重複,但“歷史真的可以驚人的相似”。
趙凡丁201
楊堅接受宇文家禪讓:
一、與其說是奪取,不如說是宇文家贈予的。
1、昏君未有如宇文贇者。
宇文贇是歷史上有名的昏君。宇文贇即位後沉湎酒色,暴虐荒淫,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經常派親信監視大臣言行,將蒸蒸日上的北周國力生生打住。後禪位於長子宇文闡,自稱天元皇帝,但仍掌控朝權同時變本加厲愈加荒淫無道。因為縱慾過度宇文贇二十二歲便英年早逝。真的是“牡丹花下死,做鬼也風流。”比之隋煬帝也不遑多讓。朝中許多正直的大臣都對這個皇帝失望透頂。
2、限制宗室權力,重用外戚大臣。
北周的強盛離不開宗室的支持。但是,瞭解北周歷史的都知道,北周的宗室也給國家帶來了無盡的痛苦——就是連殺三位皇帝的宇文護。所以宇文贇不信任親王宗室。以其殺害皇叔齊王宇文憲為標誌,北周宗室逐漸遠離了核心權力。這在當時確實加強了中央集權。但是客觀上使得重用身為外戚的楊堅成為了必然選擇。當真是“前門驅狼,後門進虎。"
3、歷史難題,主少國疑。
宇文贇二十二歲便去世了。因為其的荒唐,他的繼任者早已確定為長子長子宇文闡,根本不給宗親們另立長君的機會。但是他去世的時,宇文闡不到七歲。而親王宗室早已經遠離權力核心,反倒是作為外戚的楊堅大權在握,逐漸控制了朝政。
二、楊堅本人能力拔尖。
1、楊堅姿容甚偉,讓人見之傾心。
對手的評價才是最客觀的。史書中有記載,齊王宇文憲曾對北周武帝說:“普六茹堅相貌非常,我每次見到他,都不覺自失,我怕他不會久居人下,要早早地除掉他。”;內史王軌曾向北周武帝:"皇太子贇將來並非社稷之主,普六茹堅貌有反相。"可惜遇到的雄才大略的周武帝(是狼是虎,在武帝面前都只能臥著)。宇文贇繼位後更加不會理睬宗室的意見。從反面證明楊堅的姿容甚偉。
<strong>2、楊堅本人性格穩重,善於施恩於人。
楊堅小時候因為讖語被常年寄養在寺廟之中。這也便造成了楊堅從小沉默寡言,成熟內斂讓人覺得成熟穩重。所以,在官場上甚至受人器重。本人又懂得韜光養晦。再加上宇文贇當政時期,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宰相。讓楊堅可以假借宇文贇的名義大肆收買人心,手下聚集了一批能臣猛將如高熲、賀若弼都以他馬首是瞻 。
3、楊堅本人鮮卑化的漢人的有利地位。
南北朝到了末期,北朝之中漢人的總體勢力已經超越鮮卑人。相比較一心恢復鮮卑化的宇文皇室,深受鮮卑文化影響的漢人楊堅似乎更適合作為這個新的朝廷的領路人。所以,在楊堅奪取政權的過程中,大部分人無論種族如何都是樂見其成的。事實證明,楊堅當政後與民休息,降低賦稅,寬於刑法,使得兆民歸心,大大降低了改朝換代的陣痛。
綜述
楊堅的成功是順應天時地利人和的結果。只能說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楊堅就是這個順天應人有準備的傢伙。
歷史的拐點
楊堅輕易奪得宇文家的天下其實也並非易事,楊堅一開始或許並沒有想過要篡位,野心幾乎都是在風向有變自己又大局在握的時候起的。首先楊堅本身就是一個不一般的人物,父親楊忠位列公侯,據說在楊堅孩子時有尼姑就說此童不可當做一般孩子養,再其讀書時更是表現出了少年老成,少言寡語,在班裡不怒自威。
楊堅父親楊忠死後楊堅繼承了爵位,襲封隨國公,接著就把自己的長女楊麗華嫁給了當時皇帝周武帝宇文邕的太子宇文贇,在隨國公之上又添加了一成皇親國戚的身份。嫁女給皇太子這一舉動可以說是為他後來掌控大權大局邁向皇權,打下了夯實基礎的。
在被周武帝宇文邕有所猜疑,一些小人暗中詆譭在宇文邕面前多次提起楊堅不會久居人下後,楊堅便韜光養晦,從不出頭,打仗也是表現出與以前能征善戰截然相反一面,似乎有種好漢不提當年勇的感覺。就這樣不僅打消了宇文邕的猜疑還重新獲得了宇文邕的信任。
在周武帝宇文邕死後,周宣帝宇文贇登基後不僅貪圖享樂,殘暴不仁,更是荒唐至極,在已有楊堅之女楊麗華皇后的情況下,連立了四位皇后,還在當了一年皇上後把皇位傳給了兒子,楊麗華好意勸阻了一下,宇文贇竟然大怒要滅了楊家,同時真的把楊堅騙進了宮,欲殺之。
楊堅明白處境後面色平靜,表現的逆來順受,讓宇文贇一時找不出殺他的藉口,後為保全性命,以退為進,不惜自貶提出願意去鎮守藩地。
待到宇文贇把國家搞的天怒人怨,手握重兵楊堅就成為了大家擁護的對象,或許這時楊堅才有了造反之心,但是他並沒有急於求成,而是循序漸進,一步步的回到朝堂,掌控了實權,排除了異己,拉空了朝臣,清除了通往皇位大道上的絆腳石大局在握萬事俱備後,才真正的取代了宇文家坐上了皇位。其核心原因即在於楊堅的審時度勢,也在於周宣帝宇文贇的殘暴不仁,荒淫無道,沉迷酒色,不得人心。
滕王閣的孤鶩
楊堅奪取北周政權的核心原因和司馬懿奪取曹魏政權的原因是一樣的。
其一:出身好加上自身有政治能力是楊堅奪取北周政權的基本條件。
楊堅承襲了其父隋國公的爵位,其女兒楊麗華成為了太子妃。周武帝死後,太子周宣帝宇文贇即位,楊堅順理成章地成為了國丈,擁有了外戚的身份。再加上其隋國公的身份以及越升越高的官位。楊堅可謂是權傾朝野。
職位高,威嚴自然很重要,有時間面對周宣帝,都憑藉長輩的身份絲毫不給面子,這引起了周宣帝的懷疑。周宣帝把自己的猜忌告訴了皇后楊麗華,楊麗華又轉告其父,讓其收斂一點。
政治家都有非常敏感的政治視覺,楊堅感覺到自己已經到了不死就得篡位的高度了。所以,就開始排除異己的權力鬥爭,等待時機。
其二:北周滅掉了北齊,這是天下大勢,也是楊堅奪取北周政權核心原因。
自東漢末年起,隨著鋼製工具普及,中華文明邁入大陸擴張時代南北擴張階段。以往鐵製工具無法開發的北方長期冰封的凍土以及南方丘陵山地的硬土,這個時候都能得到開發。東北、草原、青藏、南方、西南等以往不能開發的土地都能得到開發,這些地區的部落有了獨立建國的經濟能力。
由此,中國的文明中心從關中地區以及河南地區的長安洛陽向燕薊地區以及江南地區的北京南京轉移。雖然這個轉移過程是相當緩慢的,但是傳統文明中心衰弱,新的文明中心崛起卻是不爭的事實。
文明中心是一個國家經濟最為發達的地區,是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首都所在地,是國家統御天下力量所在,是各個地區生產生活的唯一標準。
傳統的文明中心衰弱,鋼製工具的普及過程導致各個地區的經濟發展不平衡,這兩個原因導致了三國兩晉南北朝長期的分裂割據。三國只是一個預演,西晉代替曹魏而建,隨後統一天下。大勢不可變的情況下,西晉只是形式上維持統一,因為西晉採取的是符合分裂大勢的分封制度。周齊陳三國則是一個新三國。
無論是西晉代替曹魏而建,還是隋朝代替北周而建,都有一個前提條件,這就是打破三國的平衡。
文明中心衰弱,意味著依靠文明中心的力量很難統御全國,即便這個文明中心有著一定的微弱的優勢。
滅掉北齊後,為了控制住北齊,不讓其分裂出去。那麼就得依靠文明中心的力量進行壓制。為此,北周不得不把大量的兵力調出去控制北齊舊疆,軍隊的調動需要糧草財貨。這意味著超出了文明中心百姓的供給能力。
為了統治北齊舊疆,北周就必須從百姓那裡徵調更多的賦稅,這導致北周政權逐漸失去民心,北周的君主逐漸失去支持。而要控制北齊,就得派遣忠誠度很高的將領以及大量軍隊,軍隊以及忠心之士外調,則使得北周政權出現空心化。
楊堅於是很容易憑藉外戚的身份,掌握朝堂。外調的軍隊得不到當地百姓的支持,很容易被楊堅卡住錢糧命脈,逐漸被剷除。
為此,楊堅最終代替北周建立隋朝,並滅掉南陳,一統天下。這個模式,和司馬懿的模式幾乎是一樣的。不同的是,西晉統一後,內部人口在戰亂中銳減,不得不將周邊少數民族部落內遷充實人口。而隋朝統一後,鋼製武器的普及已經穩定下來,長期的分裂與局部統一,使得各國的人口都達到了最大值。
所以,與西晉將少數民族內遷,分封八王不同,隋朝是修建隋唐大運河,加強文明中心的力量並對外擴張版圖。不管是對外掠奪人口,對外擴張版圖輸出人口,隋朝和西晉的命運都是一樣,短命而亡。
青青說文明史
任何一個篡位者都是不簡單的,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門之變九死一生,明成祖朱棣同樣付出許多心血,即使是隋文帝楊堅,他奪取宇文家的天下,看似非常簡單,實則深思熟慮,經過多番思考,時機成熟才敢下手,那麼隋文帝楊堅能夠奪取宇文家的核心原因又是什麼?
先看看楊堅篡位的起因
楊堅的父親楊忠是北周朝的大臣,楊忠去世之後楊堅繼承父親的爵位,周武帝認為宇文憲言辭有理,便開始疏遠楊堅。
楊堅雄心壯志,他早就想發動政變,奈何實力不允許,待到周武帝去世,宇文贇繼位,楊堅的女兒楊麗華為皇后,從此楊堅一路高歌猛進,因為宇文贇整日飲酒作樂,22歲便去世,宇文闡繼位時也只有7歲,朝中大權全部落入楊堅之手。
顯然楊堅隨著權勢的增大,又有許多政黨支持,他逐漸開始肅清北周宗室的勢力,先後將趙王、陳王、越王等人騙到長安將其殺害,一步步剷除阻礙自己的勢力,公元581年,周靜帝主動禪位,楊堅改國號大隋,自此宇文家的天下便成了楊家的天下。
楊堅能夠輕易奪取北周宇文家天下的核心原因,我認為有以下幾點;
首先:北周朝帝王的正統性不夠強,沒有威望,宇文泰被推舉為首領之後,只是八柱國之一,雖說是權力相對大,但是還沒到絕對實力的那種,而後宇文泰殺害北魏孝武帝等人,同樣不夠地道,況且北周五帝中真正掌權的只有宇文邕,其他帝王就像是曇花一現,龍椅還沒坐熱乎就被趕下去。
其次:宇文家族自相殘殺,尤其是宇文邕和宇文贇,他們分別將自己的親弟弟和皇叔殺害,自古以來,宗室力量可以適當打擊,但是打擊過了頭,沒有了宗室力量的支持,皇位也坐不穩,看看在宇文憲死後,宇文達等人根本就不是楊堅的對手。
最後:楊堅的努力,天上不會掉餡餅,即使掉,那也是有準備的人才能接到,楊堅贏得關隴集團大部分人的認可,甚至有韋孝寬、楊素等人的支持,關隴集團的核心關中長安,可以說在楊堅的努力下全是他的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