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目前科技水平,中國載人航天登月還需要多久可以完成?

安生三情


中國近些年來航天實力進步神速,從最開始的落後到現在慢慢走向了世界前列,中國正在向全世界展示其強大的航天實力,玉兔二號成功在月球背面軟著陸,著實讓中國震驚了世界一把。


美國能夠在上個世紀信息技術尚且不發達的情況下就可以載人登月,那確實是挺不簡單的,畢竟那個時候的計算機的運算能力,還比不了現在的一個普通的手機。幾十年過去了,沒有別的國家載人登月成功,甚至是都沒有嘗試過,那麼是因為真的沒有這個能力還是覺得美國已經登陸了月球就沒有必要再登月了呢?

實話說吧,中國目前還不具備載人登月的實力,未來十年或許有可能實現登月這一中國人數千年以來的美好夙願。實際上,中國航天發展較晚,雖然一直在追趕,但是畢竟跟發達國家差距還是蠻大的,每次中國一有火箭發射,就會聽到中國是航天最靠前的國家之一,但是實際上我們跟美國,甚至是跟俄羅斯和日本都有不小的差距。如果問我中國現在登月成功的可能性的話,我會說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登月成功的關鍵在於製造大推力火箭,而中國在這方面還不行。目前我國所開展的是無人探月或者說是機器人探月,嫦娥四號計劃成功實施之後,後續還會有嫦娥五號、六號、七號、八號任務,嫦娥六號計劃在月球的南極著陸並且採集一些樣本返回地球。嫦娥七號也計劃於月球的南極洲著陸,並且進行一次對月球地貌、物質組成、空間環境綜合探測任務。目前看來,中國還在論證月球科研基地,還沒有準確方案。

關於載人登月,中國目前正在組織科學家加緊研究,目前還在研究當中,尚未到決策階段。基本目標是確定了2030年左右實現載人登月。2019年年底前後會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它的主要任務是月球取樣返回,是探月三期工程中最為關鍵的探測器,也是中國探月工程的收官之戰。外界之前預測中國登月的具體時間在2020年、2025年、2030年,目前看來2020年之前是沒可能了,2025年也不太可能實施計劃,樂觀點來看,2030年載人登月的可能性還是比較大的。


中國人幾千年以來一直渴望登上月球,現在我們已經距離這個目標越來越近了,可以說我國在某些領域的航天實力已經超過了美國等老牌發達國家,缺的只是重型火箭,畢竟美國上個世紀登月的時候所用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其推力就有3408噸,而中國目前推力最大的火箭,也就是長征五號運載火箭,最大推力尚不足1000噸,完全無法滿足載人登月的需求,所以未來中國得加油才行,爭取10年之內實現夢想。


鏡像宇宙


載人登月不僅需要航天技術,還需要大推力的載人火箭,目前來看,中國的現役最大推力的火箭是胖五,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是14噸左右,長征五號乙的運載能力是25噸近地軌道,但目前正在研製之中,距離承擔任務還需要幾年的時間。

(長征五號)

我們來看當初的阿波羅登月任務中用到的土星五號運載火箭,土星五號運載火箭近地運載能力達到了118噸,月球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到了45噸,即便達到了運力45噸,當初在節省空間上,阿波羅任務的工程師們也是絞盡了腦汁,由此可見,土星五號的運載能力要比我們正在研製中還尚未首飛的長五乙運載能力還要高出五倍。

(土星五號)

載人登月飛船主要是由登月艙、服務艙、指令艙三個基礎艙段構成,加上其他的一些雜貨,攜帶的燃料,從地球離開時整個的載人飛船總重差不多在40噸左右(參照阿波羅飛船),所以,以目前的火箭運載能力來看,我國還尚不足以完成登月任務,即便長五乙研製出來。

(長征九號)

所以只能等長征九號了,長征九號運載火箭是我國正在研製中的重型運載火箭,其運力與土星五號相當,將承擔以後我國的載人登月、探火以及深空探測任務,該運載火箭計劃於2028年首飛,所以,我們登月的時間可能要在2030年左右。

個人淺見,歡迎評論!


科幻船塢


很遺憾告訴你,目前不具備能力。

首先是因為載人登月需要重型運載,國內目前最大的並不成熟的運載火箭——長征五號的低軌衛星發射能力才23噸,而執行美國阿波羅計劃的土星五號運載能力達到127噸,差距不是一般大。為什麼需要那麼大的運載火箭,首先需要把整個登月艙,返回艙,繞月母艙的組合體發射到近地軌道,再變軌到對月轉移軌道,到月球附近要對月制動進入月球軌道,登月艙分離母艙進行制動登陸,返回時月面發射,月球軌道交會對接,對地變軌,地球制動,降落傘等,這些變軌過程需要的燃料也十分巨大。

其次是載人登月人命關天,全世界矚目,有非常高的可靠性要求,這麼多組成部分環環相扣,缺一不可,合成的串聯可靠性無法滿足載人的人身安全要求。可以先考慮登月車加上機械臂的模式,按現在的技術,可以完成的工作不比載人登月,用人工操作的少。

最後是是經費缺口太大,沒有軍備競賽支持玩不起,包括美國。現在科研經費各個口子的數額基本固定,不可能大量擠掉其他經費支持載人登月。早知道美國阿波羅計劃在60年代耗資就達250億美金,除了秀肌肉,沒有實質的產出。


科騙終結者


登月,這是一個世界航天強國都在進行的項目,但是能登陸月球的登陸器卻只有中美蘇三家的登錄器,而上過月球的宇航員更是全部都是美國人,但是我們正處於探月關鍵時期,更是首次前往了從未有任何探測器抵達的月球背面,這是一項世界第一的成就,這振奮人心的消息讓人想知道我國到底什麼時候才能登月,關於這個問題,官方已經給出了規劃,那就是在2035年完成載人登月這一步驟。而且在這一步完成後將直接在月面建立月球基地!

有人說登月沒有用,除了能獲得政治意義和一點月球土壤和岩石樣本外一無是處,其實這是完全錯誤的,登月所能獲得的遠不止這一點東西,每一次登月都能帶來不少的科技進步。

事實上,美國在上個世紀進行的登月就給美國帶來了不少的好處,僅僅為了檢測宇航員的生命體徵,美國人就研發了一整套的系統,而最終這套系統成了重症監護室監測重症病人的必備設備,為了儲存太空旅途中食用的食物,真空包裝被髮明出來,同樣的,為了讓航天員在旅途中能獲得蔬菜攝入,脫水蔬菜被髮明出來。

這些技術,無一例外最後都進入了民用領域,惠及廣大百姓。怎麼能說沒有用呢?而且登月過程中發現的艙外航天服磨損也幫助科學家們進一步瞭解了月球土壤的特性,甚至在月球發現了足夠人類使用七百年的氦三資源,這是一種非常高效的能源來源。

雖然登月好處很多,但我們也不能操之過急,畢竟月球是遠在38萬千米之外的一顆星球,前往這裡的道路必然充滿很多的兇險,而且飛行器上還裝載著我們的飛行員。

所以一定要等各方面都準備齊全了之後再出發,根據我國繞探落的步驟,接下來發射的應該就是具備返回能力的嫦娥五了,等這些技術論證完成,大推力火箭也完成研發製造後,我們就能真正的派出我們的宇航員,登陸月球,踏出中國人在月球的第一步了。也就是2035年,我們就能看見我國航天員在月球的英姿了。


水鏡曉先生


按目前科技水平,中國載人航天登月還需要多久可以完成?

如果按照我國嫦娥計劃的部署的話,至少也要等長征九號火箭成功之後才能執行載人登月!現在我們的長征三號和長征五號不能登月嗎?如果是一次運送服務艙加指令艙以及登月艙和上升段等組合體的話運載能力還是存在比較大差距!當然我們可以先來看看長征個系列運載能力,再來做個簡單分析!

如圖是SLS火箭和CZ-5以及CZ-9火箭同框,與CZ-9比起來,CZ-5就是一個小弟弟,我們從CZ3開始到CZ-9,來看看各型火箭的大致參數!

上圖是長征三號的運送能力,對於登月來說我們最在意的是TLI軌道的載荷等級,改進型略超過4噸,當然嫦娥四號就是長征三號改進型實施的,而且數次都成功,但各位應該很清楚長征四號執行的是落月任務,如果要返回的話需要有登月的下降級和上升級,以及還有采樣艙,因此長征三號的TLI軌道約4-5噸運載能力是遠遠不夠的!

長征五號在TLI軌道的運載能力提高到了8.2噸,按軌道艙+返回艙以及下降級+上升級,這個運載能力仍然非常緊湊,不過執行長征五號已經足夠!

嫦娥五號結構比四號複雜很多,因此只能由胖五實施採樣返回的任務!但對於載人登月,這又和無人探測完全是兩種要求,因為載人飛船需要足夠的空間以及生命保障系統,登月組合體總質量將大幅度上升,參考阿波羅登月飛船的月球轉移軌道總質量約45噸計,長征九號的運載能力只能差不多或者超過土星五號!

LTO的軌道運載能力是50噸,超過了土星五號的45噸,這個未來在執行載人登月上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那麼什麼時候長征九號會首飛呢?我們可以來看看長征系列火箭的一些列任務計劃,從中我們可以瞭解部分!

這是嫦娥九號的發射計劃,我們在這個規劃中並沒有查到載人登月計劃的具體時間,但這個質量已經完全具備載人登月的要求,應該會在2030年之後實施!

長征五號各任務系列配置

當然有很多朋友認為我們不需要一次運送那麼多質量登月組合體上去,可以用多次運送在近地軌道組裝,然後再從地球軌道轉入地月轉移軌道,這樣即可在最近實施!但這要提醒一下的是,登月的單體最大應該是服務艙,比如指令艙+服務艙+下降段+上升段,按阿波羅的登月下降段+上升段14-16噸計算,那麼服務艙+指令艙單體其中一個單體至少估計會超過10噸,甚至接近20噸!在這個情況下即使長征五號也有些吃力,但嫦娥五號應該可以在多次任務組裝下完成登月任務!要提醒一下的是嫦娥五號將在今年年底實施!理論上未來3-5年內即可完成載人登月(如果不惜代價的話)

當然我們在登月任務並沒有那麼迫切,未來我們有自己的登月計劃執行步驟,嫦娥計劃不趕時間,但我們每一步都腳踏實地!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從技術層面來說,載人登月以及成功返回對於我們來說不難,如果拋開一切因素,今年就能實現。

為什麼現在不急著登月呢?原因有以下幾點:

1,國際政治因素,目前西方國家大力渲染中國威脅論,為了國家安全,很多尖端科技都不會公佈,會盡量控制在一個平衡的階段。即,中國對西方國家構成不了威脅,但又有實力維護國家安全和穩定。

2,現實因素,按照目前的科技水平,載人登月和無人登月沒有多大區別,能帶回月球的土壤以做研究就行。

3,經濟因素,航天工程是龐大的工程,極度耗費人力物力。不會試驗成功一兩次就馬上載人登月,若非必要,國家不會拿宇航員的生命做賭注。

綜上所述,載人登月對於中國來說最重要的不是技術,而是時機。

無論是美國還是前蘇聯,當年搞科技競賽都有被迫原因,所以現在美國強大了,他們連空間站都想撤掉了,因為已經沒有研究價值。


穹徒墨鹿


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是循序漸進的,載人登月會是其中的一個環節,在未來的十年內很可能會實現載人登月,大約時間在2030年前後。

我國在18年底發射了嫦娥四號,在19年初成功實現在月球背面南極區域軟著陸。嫦娥四號是我國嫦娥工程無人探測二期的最後一個探測器,航天局嫦娥工程負責人曾在媒體上表示我國將在19年底發射嫦娥五號實現月球上採集樣本並返回。

之後將繼續發射嫦娥六號、七號、八號,實現月球部分區域探測,最終的目標是實現月球基地的建立,在此之前一定會實現載人登月的。

載人登月的難點是大推力運載火箭的研發設計,例如上個世紀美國的載人登月應用的就是土星五號運載火箭,這是世界上運載能力最強大的火箭。而前蘇聯上個世紀多次探月也實現了採集月球樣本返回,但就是因為重載火箭研究失敗最終放棄載人登月。

我國在未來實現載人登月、登陸火星、建造空間站的火箭很可能是長征九號運載火箭。這是一個可以媲美土星五號的重載火箭,長征九號的總長大約百米,起飛質量超過4000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140噸,地月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約50噸。
而長征九號火箭的首飛大約是在2028年,所以載人登月至少在這之後。



科學黑洞


這個看需求,如果是不惜一切代價儘快登月,那麼5年之內是可以的,但是目前看來是不可能的。雖然科學家和民眾都希望儘快登月,但是對於決策者來說,這並不是一個迫切的需求,長9至今沒有立項,說明國家領導層還沒有定下決心。所以何時登月是個很不確定的話題。理性思考一下,載人登月對於科學研究並不是有很大意義,無人探測器也可以很好的完成任務,風險和費用卻小的多,主要還是政治意義。但是如果不進行載人登月呢,重型火箭及深空飛船就無法立項研製,火箭技術就無法追趕世界先進水平。人類的未來是星辰大海,航天技術是絕不能落後於時代的。我國航天投入遠低於美國,這和我們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是不相稱的。可以藉助載人登月工程將我們的航天投入提高一個層次,更好的發展航天事業


小夥伴們好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如果不考慮宇航員的方方面面,中國現在也可以直接上人!

……這樣不就圓了你們的夢想了嗎?

鑑於中國何時載人登月,不用天天在這討論,這個問題越討論就越容易變餿,規劃的時間點一到就自然而然會實現。

……



凝韻天成時空明


自這個月3號嫦娥四號成功軟著陸月球背面之後,我國的航天計劃第二步“落”已經接近完美收官。第三步“回”已經提上日程,相信要不了多久嫦娥五號就會出發去月球上面“抓把”土回來。



我們目前距離載人登月僅有一步之遙,就差設計一套可以從月面上起飛的返回系統了。如果這個返回系統設計完成,那麼就基本上具備了載人登月的資質了。嫦娥五號的目的就是為了驗證月球返航技術,並採集一部分月球土壤。我國載人航天各項技術都已經具有,就差從月球上面再次升空進入繞月軌道的技術了。



所以說我們距離實現載人登月的日子並不遠了,相信隨著我們科技實力的突飛猛進,距離實驗載人登月也就是很快的事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