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隕石》

隕石也稱“隕星”,是地球以外脫離原有運行軌道的宇宙流星或塵碎塊飛快散落到地球或其它行星表面的未燃盡的石質的、鐵質的或是石鐵混合物質。隕石在大氣層中燃燒磨蝕,形態多渾圓而無稜無角。

人們在觀察中發現,在太陽系的行星,火星和木星的軌道之間有一條小行星帶,它就是隕石的故鄉,這些小行星在自己軌道運行,並不斷地發生著碰撞,有時就會被撞出軌道奔向地球,在進入大氣層時,與之摩擦發出光熱便是流星。流星進入大氣層時,產生的高溫,高壓與內部不平衡,便發生爆炸,就形成隕石雨。

《石隕石》

在古代,人們往往把隕石當做聖物。比如,古羅馬人把隕石當做神的使者,他們在隕石墜落的地方蓋起鐘樓來供奉。匈牙利人則把隕石抬進教堂,用鏈子把它鎖起來,以防這個“神的禮物”飛回天上。伊斯蘭教聖地麥加也有一塊隕石,被視為“聖石”。在一些文明古國,還常常用隕石作為皇帝和達官貴人的陪葬。

我們都知道隕石是地球以外的星體落在地球表面的殘骸,攜帶了大量的宇宙信息。是人類研究元素的產生、宇宙太陽系及地球生命的形式和演化、宇宙災害、特殊礦產的寶貴實物數據。被視為具有重要科學與文化價值的文物標本。

《石隕石》

《石隕石》

隕石是來自地球之外的“客人”,根據隕石本身所含的化學成分的不同,大致可以分為三種類型:1、鐵隕石,也叫鐵隕,主要成分為鐵和鎳;2、石鐵隕石,也叫隕鐵石,其中鐵鎳與硅酸鹽大致各佔一半;3、石隕石,也叫隕石,主要成分是硅酸鹽。隕石包含著大量豐富的太陽系天體形成演化的信息,對它們的實驗分析將有助於探求太陽系演化的奧秘。隕石是由地球上已知的化學元素組成的,在一些隕石中找到了水和多種有機物。這成為“地球上的生命是隕石將生命的種子傳播到地球的”這一生命起源假說的一個依據。通過對隕石中各種元素的同位素含量測定,可以推算出隕石的年齡,從而推算太陽系開始形成的時期。隕石可能是小行星、行星、大的衛星或彗星分裂後產生的碎塊,它能攜帶來這些天體的原始信息。因其重要的科學價值,同時樣品又十分稀少,所以目前市場上價值頗高。

隕石的價值不僅在於它是不是隕石,地球上每年有成千上萬顆隕石落地,大多數落在海洋和沙漠等人跡稀少的地方。隕石的價值關鍵要看它的成分和構造才能確定,這是需要經過科學的檢驗,如果它含有稀有或未經發現的元素或者其分子構造特殊,則具有較高的科研價值。



分享到:


相關文章: